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我们应用小鼠ARS瘤细胞的无细胞滤液,注射昆明种乳鼠诱发了病毒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6565)。现已传至70代。最近以来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小鼠可移植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S-783)。迄今,我国在天津——上海——遵义已先后建立了:津638、L6565、L615、L7212、RS615、ALL771和LS783等七株实验性白血病。其中除L7212和ALL771为615纯系小鼠自发性白血病外,其余各株皆与ARS瘤细胞密切有关(表1)。彼此之间有密切的病因和发病联系,形成了具有我国特点的小鼠白血病系统(拟取天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验白血病的研究已有近30年的历史,主要以小鼠为对象。1979年程立根据先后在天津、上海、遵义等地建立的一些小鼠白血病株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病因和发病学关系,以该三地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将它们命名为T-S-Z小鼠白血病系统。这是我国实验性白血病瘤株独有的特点,对研究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癌变机  相似文献   

3.
逆转录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5年来,逆转录酶病毒(Retrovi-ruses)家族从RNA病毒分出来,成为独立的分支。如人肿瘤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I)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毒等都属此病毒族。当前,逆转录酶病毒成为病毒学、肿瘤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重点。(一)历史1904年,Vallee和Carre发现与马传染性贫血有关的逆转录酶病毒。1908年,Ellerman和Bang发现鸟类白血病病毒(ALV)。1911年,Reyton Rous发现鸟类肉瘤病毒。此后,学者发现逆转录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TLV-I) PCR检测方法.方法采集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LT)病人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并与健康人PBMCs共培养分离HTLV-I;针对HTLV-I的gag和tax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HTLV-I.结果 凝胶电泳检测到HTLV-I前病毒DNA的gag和tax片断.结论 PCR法可快速、准确检测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EB病毒 BN L F- 1在恶性淋巴瘤及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mplisensor荧光定量 PCR技术 ,检测恶性淋巴瘤及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液和骨髓 EB病毒 BN L F- 1基因片段 ,同时用免疫酶法测定血清中 EB病毒 Vc A- Ig A抗体滴度。结果  BN L F- 1基因在恶性淋巴瘤表达阳性率为 6 8.97%(40 / 5 8) ,急淋阳性率为 2 5 % (9/ 36 ) ,急非淋为 5 .4 1% (2 / 37)。恶性淋巴瘤 BN L F- 1表达明显高于急淋、急非淋及对照组 (P=0 .0 0 1) ,急淋明显高于急非淋及对照组 (P=0 .0 19) ,急非淋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P=0 .4 93)。在恶性淋巴瘤 BN L F- 1含量比急性白血病高 (P<0 .0 0 1) ;BN L F- 1含量越高 ,其患者生存期越短 (r=0 .4 2 8)。结论  BNL F- 1基因可能是 EB V的致癌基因 ,对恶性淋巴瘤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次之 ;BN L F- 1在 T及 B淋巴细胞均表达。其含量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L6565病毒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发病晚期体内T和B淋巴细胞数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含量的变化。 实验取晚期L6565白血病病鼠的淋巴器官,包括胸腺、脾脏和淋巴结,分别制成均匀的单个细胞悬液,配成为2.0~2.5x10~6个/毫升细胞浓度,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同时选择一定数量的正常昆明种小鼠平行检测,以资对比。此外,用兔抗小鼠脑血清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按细胞毒指数(G.I.)计数受检标本中具有Thyl抗原细胞(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同时用荧光标记的伤寒杆菌-补体复合物(FBC)进行花环试验,检测C_3受体阳性(C_3R~ )细胞(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7.
胎脾LAK细胞杀伤不同的B淋巴白血病细胞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 L AK细胞对不同的 B淋巴白血病细胞的杀伤能力存在着差异的机理。方法 :采用低浓度的重组人白介素 - 2 (rh IL- 2 )诱导的胎脾 L AK细胞杀伤 B淋巴白血病细胞系 Daudi和 Bri- 8的 5 1 Cr释放实验。结果 :发现在不同的 L AK效应细胞和靶细胞比 (E∶ T)条件下 ,胎脾 L AK细胞对两种不同的 B淋巴白血病细胞的杀伤能力随E∶ T比的增大而增强 (P<0 .0 1)。在相同 E∶ T比时 ,对 Daudi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对 Bri- 8的杀伤率 (P<0 .0 0 1) ,各 E∶ T比的平均杀伤率 Daudi为 (6 7.40± 11.5 5 ) % ,Bri- 8为 (34 .13± 12 .76 ) % (P<0 .0 0 1)。结论 :胎脾 L AK细胞对不同的 B淋巴白血病细胞的杀伤能力存在着差异 ,可能与 B淋巴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E∶ T比越大杀伤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8.
引言由于成人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最新进展,完全缓解率(C.R.)和存活时间有了提高,但大多数患者在二年内因复发而死亡。成人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A.M.L.)初次复发后,予后很差,只有30%获得短期的第二次缓解。生存期只有18周。第二次复发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以及急性未分化性白血病(A.U.L)的生存期与第一次A.M.L.复发患者的生存期相同。复发白血病的难治性,可能用大剂量化疗、全身照射(T.B.I.)及HLA相同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阴性的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来克服。但是合适的供髓者很少。作者的病例只有30%有  相似文献   

9.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主要导致T细胞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瘤,并且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有较高的感染率。我们对上海周围地区与HTLV-Ⅰ有关的部分病例进行检测。运用免疫荧光法从临床白血病患者中筛选了6例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用病理切片诊断出28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以及56例SLE患者;分别抽取患者的血清样品,运用ELISA和Western蛋白印迹电泳的方法进行检测。从上述90例标本中,发现一例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简称ABC)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标记Thy1、2,Lyt-1,Lyt-2和Iak~2四种单克隆抗体,研究了L7712和P388两种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免疫学分型。实验结果提示L7712属于抑制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388属于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1.
20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逆转录C型病毒(retrovirus C)可引起某些动物恶性肿瘤如淋巴样及髓细胞样白血病。1980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院Gallo和Poiesz等首次从美国东南部一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Iymphoma简为CTCL)患者淋巴结活检材料体外培养建立的T淋巴细胞株(HUT_(102))中分离出一株崭新的人逆转录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一淋巴瘤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Lymp-homa Virus;HTLV)。世界各地随后相继分离出共12株以上。现已证实HTLV不同于动物的逆转录病毒,与人类某些特殊类型白血病/淋巴瘤发病密切相关外,且与新近发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亦相关。HTLV的发现是人类肿瘤病因学的一大进展,引起广泛重视,本文重点复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发型TNF受体(glucocorticoid-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GITR)的抗体对抗小鼠L615白血病(T淋巴细胞来源白血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以L615小鼠建立白血病模型,分3组实验组以及阴性对照组,观察实验小鼠生存状态及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外周血和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形态变化、肝脾指数、肝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GITR抗体可以延长L615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时间,可引起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坏死、肝脾指数降低、肝脾组织被白血病细胞浸润,提示GITR抗体能够降低和缓解白血病细胞所致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升高和浸润,以及肝脾的肿大.结论 通过免疫调节机制GITR抗体能够有效地抑制L615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进而抑制白血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明胶凝集颗粒试验对801份血清(包括正常成年人和病人以及在形态上具有典型曲核白血病细胞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了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1)抗体的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此结果表明福建省尚未发现在病因上有与HTLV-1病毒相关的T细胞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4.
采用蔗糖等密度梯度离心法,从T-S-Z系统的SRSV/3T3,L783V/3T3,L615K和A9细胞系的培养上清液及L6565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织的无细胞提取液中分离小鼠白血病病毒(MuLV)。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将SRS-MuLV,L783-MuLV,L615K-MuLV,L6565-MuLV和Mo-MuLV进行蛋白组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RS-MuLV,L783-MuLV,L615K-MuLV,L6565-MuLV和Mo-MuLV的p30电泳迁移率不尽相同。T-S-Z系统的MuLV均有明显的gp45存在,与Mo-MuLV间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说明我国的T-S-Z系统中的MuLV是具有自身特点的,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细小差异,与国外的Mo-MuLV相比是亲缘关系不同的小鼠白血病病毒株。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 (AL )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2 4例 AL患者和 2 2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包括 T细胞 (CD3 )、T辅助细胞 (CD4 )、T抑制细胞 (CD8 )及 CD4 /CD8 的比值进行检测。按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多少将 AL 分为白血病细胞 <30 %组和 >30 %组 ,并对 2组 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AL 患者 CD3 、CD4 、CD8 、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P均 <0 .0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患者外周血 CD4 (18.6 0± 7.91) % ,CD8 为 (18.91± 6 .0 0 ) % ,CD4 /CD8 呈现比值倒置。白血病细胞 <30 %组 CD3 为 (4 3.10± 7.2 6 ) % ,白血病细胞 >30 %组 CD3 为(30 .78± 9.30 ) %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 AL 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核酸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者,是细胞分化、分裂的主要控制者。大量证据表明,白血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与核酸的关系极为密切。本文将主要介绍核酸代谢的异常与白血病病因的关系、核酸代谢酶在白血病诊断和鉴别上的应用以及核酸或利用核酸代谢途径在白血病治疗中的意义等。 (一)核酸与肿瘤病因无论化学致癌、物理致癌或病毒致癌,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导致细胞癌变的机理,不外乎两种基本的观点:(1)基因表现的调控失常即调控机构失  相似文献   

17.
小鼠SRS腹水瘤株是我校病理生理教研室于1971年用L6565白血病小鼠的胸腺细胞悬液接种到昆明小鼠腹腔而建立的;生物物理教研室及病生教研室在分离和鉴定小鼠SRS白血病病毒(SRSV)、建立SRSV感染的细胞系以及阐明SRS病毒基因组和病毒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性质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概述如下:1、应用分子筛凝胶柱层析及超离心法分别从昆明种小鼠SRS腹水瘤上清液和瘤细胞中分离提取了有生物活性的SRS白血病病毒(SRSV)。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津638(T638)小鼠白血病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研究结果。T638小鼠白血病系以昆明小鼠腹水型网状细胞肉瘤(ARS)元细胞浸出液诱发的胸腺瘤/淋巴细胞白血病,T638病毒接种第76代的发病率为90%,潜伏期为75~105天。按T638小鼠白血病脏器病理形态特点,将其分为胸腺型、肝脾型、混合型(Ⅰ、Ⅱ、Ⅲ)等3型。血象研究表明,外周血  相似文献   

19.
经中央卫生部批准,由九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我院基础医学部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和生物物理学教研室建立的L 6565白血病和SRS腹水瘤模型以及白血病病毒提纯和逆转录酶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会议已于2月25~26日在我院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细胞生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血液学研究所、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遵义医学院等十八个单位三十多人。中央卫生部科技局和国家科委成果办公室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鉴定委员会及与会代表听取了科研工作汇报,看了实验录象并查阅了原始记录和科研有关资料,以  相似文献   

20.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是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病原。世界上已发现日本西南部、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中部等三大HTLV-Ⅰ流行区。我们自1983年开始开展HTLV-Ⅰ感染的系列研究。在国内首次发现我国也有HTLV-Ⅰ流行区。现将研究结果简介如下: 1.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1)建立间接瘟疫荧光试验,ELASA试验及Western blot等三种HTLV-Ⅰ抗体检测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