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天性椎体发育异常可导致各种脊柱畸形,包括先天性脊柱侧凸、先天性后凸畸形或侧后凸畸形.Putti于1910年首次描述了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凸按照Meo分型方法可分为椎体形成缺陷(Ⅰ型),分节缺陷(Ⅱ型)和混合型(Ⅲ型)三类.前两型是脊柱侧凸畸形的基本类型.Ⅰ型包括:半椎体和楔形椎体;Ⅱ型包括:椎体融合、不对称的骨桥以及严重骨桥合并半椎体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凸中椎体异常大约80%属于Ⅰ型和Ⅱ型,剩余20%不能进行明确分型.其中半椎体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类型(占46%),起初发展缓慢,青春期可达到进展高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需手术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心脏异常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住院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并按心脏结构性异常和心脏功能性异常分类,分别统计其发生率。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冠状面主弯Cobb角分组,分析上述因素对心脏异常发生率的影响。并对比心脏异常和心脏正常患者的年龄、主弯角度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的IS患者共245人,共有106人心脏出现异常,包括28人心脏结构性异常和78人心脏功能性异常。在心脏结构性异常中房间隔缺损最多见(11人,11/28;39.29%),而在心脏功能性异常中三尖瓣微量返流最多见(63人,63/78;80.77%)。按性别、年龄、冠状面主弯Cobb角分组后,分别比较心脏异常发生率、心脏结构性异常发生率及心脏功能性异常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心脏异常和心脏正常分组,对比两组患者间年龄、主弯角度及心脏各腔内径与左室收缩功能,除左房内径(t=2.35,P=0.02<0.05)外,其他测值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需手术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心脏结构性或功能性异常。完善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心功能状态,为围手术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惠薪 《吉林医学》2004,25(5):83-84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三维空间内发生的结构和形态的畸形,严重脊柱侧凸是指冠状面上cobb角>80°,常合并严重的前凸或后凸畸形造成胸廓显著变形,从而影响肺功能。先天性脊柱侧凸者发病早、病史长,伴有脊柱结构上的异常以及肺本身发育的异常,故对肺功能的影响显著大于特发性患者,因此对发病早、病史长的脊柱侧凸患者,尤其要注意手术前、中、后的肺功能监测。我院收治了1例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伴漏斗胸畸形的患者,现将其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6岁,发现脊柱畸形13年,于2 0 0 2年4月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查体:胸廓明…  相似文献   

4.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三维空间内发生的结构和形态的畸形,严重脊柱侧凸是指冠状面上cobb角>80°,常合并严重的前凸或后凸畸形造成胸廓显著变形,从而影响肺功能.先天性脊柱侧凸者发病早、病史长,伴有脊柱结构上的异常以及肺本身发育的异常,故对肺功能的影响显著大于特发性患者,因此对发病早、病史长的脊柱侧凸患者,尤其要注意手术前、中、后的肺功能监测.我院收治了1例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伴漏斗贩胸畸形的患者,现将其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 方法:自1994年3月到2005年3月应用徒手法螺钉植入技术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畸形183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10例,成人脊柱侧凸3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8例,马方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7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脊柱侧凸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及随访期脊柱侧凸Cobb角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矫形率,并统计分析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本组病例畸形矫正率为72%,矫形效果与文献报道的钩棒系统比较有一定的优势;本组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4%(术中椎弓根爆裂1.5%,术后感染3.8%,肺部并发症1.6%,一过性神经损害0.5%,失血性休克1%);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6%(迟发感染0.5%,内固定松动断裂1%,矫形显著丢失或畸形加重1.6%,一过性神经损害0.5%)。与文献报道的钩棒系统比较,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矫形丢失不显著、永久性损害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治疗各种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发生率低,熟练掌握椎弓根螺钉技术并熟悉椎弓根及其邻近组织的解剖,同时进行术中脊髓功能监护,能有效地防治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的管理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的患者的 再次手术类型、围手术期临床数据、术后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共8 647例,再次手 术147例,占1.7%。间隔缺损残余分流修补术(30例,20.4%)、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期解剖矫治(28例,19.0%)和Fontan 手术(20例,13.6%)是最常见的再次手术类型。在147例再次手术中,140例(95%)采用再次胸骨正中切口。144例(98%) 行体外循环下手术,100例(68%)被阻断主动脉,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时间21~447(135.5±87.8) min;主动脉阻断时 间0~202(49.9±49.7) min。围手术期死亡10例(6.8%)。术后24例(16.3%)患者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7例(4.8%)肾功能 不全,14例(9.5%)呼吸功能不全,2例延迟关胸,4例再次开胸止血。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风险较大;重复胸 骨正中切口是再次心脏手术的主要途径;提高复杂畸形矫治水平、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减少手术并发症将有助于降 低再次心脏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合并半椎体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半椎体、无结构性弯曲患者12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合并前凸、半椎体凸向腹侧患者3例,行前路半椎体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固定术;合并结构性代偿弯患者15例,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长节段矫形代偿弯固定融合术。对所有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凸术后平均 Cobb 角、末次随访平均 Cobb 角分别为(8.6±3.14)°、(11.2±7.23)°,脊柱后凸最终矫形率为58.6%;侧凸术后平均侧凸 Cobb 角(12.8±5.47)°,末次随访平均(16.2±6.24)°,脊柱侧凸最终矫形率为66.5%。脊柱后凸、侧凸手术治疗后平均 Cobb 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后凸、侧凸均明显好转,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较满意。结论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效果显著,脊柱侧后凸矫形率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D打印导板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接受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D打印导板置入椎弓根螺钉患者24例(智能导板组),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8例,退变性脊柱侧凸6例。且均在术前应用SurigiPlan V1.0辅助规划螺钉型号及路径。42例采用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徒手组),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3例,退变性脊柱侧凸13例。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量、术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术前规划与实际置入应用螺钉的符合率以及治疗前后脊柱影像学参数变化。结果 两组共置入1 34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智能导板组与徒手组分别置入468枚和874枚螺钉。智能导板组置钉安全性高于徒手组(98.29%vs 92.33%,P<0.05),置钉准确性高于徒手组(94.23%vs 82.95%,P<0.05)。智能导板组468枚螺钉中,术前规划螺钉的长度及直径与实际应用螺钉的符合率分别为97.01%(454枚)和95.51%...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VSD)是胚胎时期室间隔部位发育异常导致缺损形成侧心室之间出现异常分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VSD可常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术前超声检查往往容易漏诊或误诊,必须引起临床重视,现将VSD超声改变特征与手术对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探讨骨科脊柱侧凸伴有脊髓异常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6例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进行MRI扫描,检查时患者行常规矢状SE∶T1WI、TSE∶T2WI及轴位TSE∶T2WI扫描 ,图像不够清晰时加冠状T2WI扫描。结果:46例脊柱侧凸患者经X线及CT检查均未发现脊髓异常,而MRI扫描检出脊髓异常15例,占全部脊柱侧凸患者的32.6%,均经手术确证。15例中兼有两种脊髓异常者10例,占全部脊髓异常患者的66.7%。结论:MRI扫描对骨科脊柱侧凸伴发脊髓病变的发现以及确定脊髓病变的性质具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采用机械循环支持技术救治心跳骤停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本院利用机械循环支持救治4例心跳骤停先心病重症婴幼儿的临床救治情况和预后。病例1诊断室间隔完整型大血管转位,术前严重低氧、高乳酸血症,心跳骤停1次,心肺复苏同时急诊建立体外循环,行大动脉调转手术治疗,术后切换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病例2诊断室缺术后残余分流,重度肺动脉高压,左室功能不全,室缺残余分流修补术后出现心跳骤停、高乳酸血症,心肺复苏同时床旁紧急行ECMO辅助;病例3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术前严重低氧血症、高乳酸血症,心跳骤停2次,急诊建立体外循环并行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术后切换为ECMO辅助;病例4诊断为肺动脉闭锁、动脉导管未闭,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后严重低心排,心肺复苏1次,床边ECMO辅助。结果 4例患儿3例顺利撤离ECMO,病例3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无法撤离ECMO死亡。结论对于出现心跳骤停重症先心病婴幼儿,及时快速建立循环辅助,纠正低氧低灌注对机体的进一步损伤,是救治心跳骤停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波生坦治疗先天性体-肺分流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的变化及封堵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行封堵术的先天性体-肺分流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PAPm≥25mmHg)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治疗组(术前、后口服波生坦)30例,与对照组(术前、后未口服任何降低肺动脉压药物)30例,口服波生坦满6月后(术前3个月及术后3个月)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WHO心功能分级,右室收缩压,6min步行试验(6WMD)的变化,肝损害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1)6MWD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2)右室收缩压改善率的比数比(OR)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3)WHO心功能分级改善率的OR值为2.18(95%CI为1.06~3.1,P〈0.05);(4)肝损害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合并OR值为1.72(95%CI为0.86~4.61,P〈0.05).结论波生坦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肺动脉压和改善心功能,提高先天性体-肺分流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后的运动耐力,可明显缓解病情恶化.肝损害可能是其主要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心脏停跳与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实验组在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状态下手术,对照组在CPB心脏停跳下手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6、24、48h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记录CPB时间、术后48h心律失常发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呼吸机支持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血清CK—MB、cTnI、AST、LDH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但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PB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其他临床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缩短CPB时间,但手术效果与停跳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以先天性心脏病居多(55.8%),类型以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为主(45.8%)。(2)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心功能Ⅲ~Ⅳ级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降低(P〈0.05);3例心衰均发生在未手术组,死亡1例;手术组无早产与围产儿死亡,而未手术组早产4例(26.7%),1例死亡。(3)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79.2%),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确诊后宜尽早手术治疗,术后再妊娠可降低母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4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以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13例,28.89%),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12例,26.67%)。②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病死率为4.44%(2/45),死亡专率为27.81/10万(2/7190)。③心功能Ⅳ级患者与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患者比较,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P〈0.01)。④分娩方式:经阴道自然分娩8例,占18.18%;阴道手术助产2例,占4.55%;剖宫产34例,占77.27%。结论:4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心功能Ⅳ级患者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剖宫产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导管植入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者38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22例,室间隔缺损6例,术中行即刻造影和/或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5~7d和半年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其手术安全性、术中和术后疗效。结果38例中37例治疗后即刻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7.4%(37/38)。残余分流1例,即刻完全封堵率为97.3%(36/37),无一例急症手术或死亡。一过性Ⅱ°房室传导阻滞为7.9%(3/38)。术后5~7d复查1例残余分流仍存在,半年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高,创伤小,病死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诊断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121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三血管气管切面,分析各种心脏大血管畸形的三血管气管切面的异常声像特征.结果 三血管气管切面显示率为98.3%,121例心脏大血管畸形中有57例表现为三血管气管切面异常,主要为血管内径异常(26例)、血管数目异常(13例)、血管排列异常(11例)、血流方向异常(5例)、血管环(2例).结论 三血管气管切面检查方法简便易行,它是四腔心切面有益的补充,能更好的提高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王卫  黄华 《河北医学》2014,(1):62-6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有高危因素的孕妇430例作为观察组,无明显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5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均采用日立HITACH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比产前与分娩后或胎儿尸检结果。结果:检查发现共42例存在先心病,检出率为4.2%。其中观察组检出39例(9.1%),对照组检出3例(0.5%),观察组先心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及时有效发现胎儿心脏异常的情况,诊断过程简单、时间较短,并且可以重复检查,对检测胎儿心脏畸形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处理的注意事项,以减少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10kg以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婴幼儿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儿年龄11~26月,平均(19.4±8.5)月;体重5.5~10.0kg,平均(7.6±2.3)kg;室间隔缺损(VSD)20例,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肺动脉高压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3例。所有患儿均手术一期矫治,彻底纠正心内畸形,CPB转流时间32~110min,平均5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30min,平均22min;心脏全部自动复跳,均顺利脱机;l例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病死率4.5%,余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充分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操作熟练,重视体外循环管理、围手术期处理,尤其是新技术、新药的合理应用,都有助于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2例接受外科手术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病历资料。全组12例患儿术前均行经胸心脏超声(TTE)和64层螺旋CT(MSCTA)检查。结果手术证实共有49支异位肺静脉干,心脏超声检出42支,而MSCTA全部检出。MSCTA、TTE异位肺静脉干检出率分别为100%、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P〈0.05)。全组手术顺利,围术期无死亡,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对确诊TAPVD切实可靠;外科手术治疗TAPVD安全有效,减少术中手术创伤、保证吻合口通畅,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