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比较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及两者联合用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6日—2月26日由广西各地转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院区的75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史分成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阿比多尔治疗组(A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组(B组)和阿比多尔治疗组(C组),比较三组治疗前一般临床指标,治疗后各组药物的疗效、鼻咽拭子核酸转阴率、肺部病灶吸收率、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平均年龄(42.68±3.44)岁,入院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88.00%)、咳嗽(84.00%)、咽痛(29.33%)和胸闷痛(17.33%);三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三组患者发病症状好转率(A组94.28%,B组86.21%,C组90.91%)、肺部病灶吸收率(A组88.57%,B组82.76%,C组72.73%)、鼻咽拭子核酸转阴率(A组48.57%,B组48.28%,C组5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患者出现腹泻、恶心、腹胀等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率显著高于C组患者(A组88.57%,B组82.76%,C组18.18%)(A组88.57%,B组82.76%,C组36.36%)(A组88.57%,B组82.76%,C组36.36%)(P<0.0167)。结论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及两者联合用药三种治疗方案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均取得良好疗效,但临床上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较阿比多尔出现较多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CP)[1],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还伴有鼻塞、咽痛等症状[2]。目前尚无确认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药物,因此一般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氧疗、抗菌药物治疗、抗病毒治疗等。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可用于抗病毒治疗,该组合可显著改善NCP患者的临床症状[3],但不良反应有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腹泻等[4]。本救治点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的NCP患者均出现腹泻症状,对患者后期治疗造成影响。本研究对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出现腹泻的NCP患者予以中医温脾止泻穴位贴治疗,观察对患者腹泻缓解率、排便次数减少时间、大便成形时间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60例病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和α-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著有效13例,部分有效10例;对照组显著有效3例,部分有效11例;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P < 0.01)。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茵芪肝复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3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茵芪肝复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LSM(肝硬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5%,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LSM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HA、LN、PC-Ⅲ、IV-C水平、LSM均显著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HA、LN、PC-Ⅲ、IV-C水平、LSM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茵芪肝复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控制肝脏纤维化,降低肝脏硬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结合中药复方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西安市临潼区中医院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LT、Alb和TbiL,以及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水平和治疗后的转阴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lb和TbiL,以及HBV-DNA水平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肝功能指标ALT、Alb、TbiL和HBV-D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结合中药复方在治疗乙肝肝硬化,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HBV-DNA水平,促使HBV-DNA转阴,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阿比多尔及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3月9日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由国家援鄂福建医疗队收治的确诊为新冠肺炎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46例患者均接受重组人干扰素以b喷雾治疗以及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EPGN)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沉积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变化。方法 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EPGN伴HBV抗原沉积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单纯肾小球肾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肝功能、肾功能及Ig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EPGN伴HBV抗原沉积患者Ig含量与细胞因子、肝功能、肾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肾小球滤过率(GF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相比对照组,研究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及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EPGN伴HBV抗原沉积患者IgM、IgA、IgG与GFR均存在负相关关系,与IL-12、IL-10、IL-6、TBil、AST、ALT、Scr、BUN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EPGN伴HBV抗原沉积患者血清Ig含量较高,且与细胞因子、肝肾功能均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大鼠和肝硬化大鼠模拟ALPPS术后AST、ALT、吲哚菁绿排泄试验、残余肝(肝中叶)再生率的变化,研究正常和肝硬化大鼠术后肝功能变化及与肝增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正常和肝硬化(通过CCl4综合法诱导成模)SD雄性大鼠各25只,两组均随机分为5个亚组,即术后1、3、7、10、14 d 组,每组5只大鼠,每个观测点分别抽血检测AST、ALT、ICG R15滞留率,取残余肝(肝中叶)称重,计算肝再生率。结果 两组大鼠AST、ALT术后均明显增高,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指标逐渐下降,对照组术后7 d恢复正常,实验组则需要14 d才基本恢复。 ICG R15滞留率变化与其相似。术后残留的肝中叶体积和重量逐渐增生,但对照组明显快于实验组,Pe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肝功能和肝增生呈正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大鼠ALPPS术后肝功能损害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恢复较对照组慢,肝功恢复与肝增生成正相关性。因此,术后肝脏体积可以作为评估肝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和洛沙坦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mRNA表达的影响及尿液水通道蛋白-2浓度的改变。方法 3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卡托普利组,洛沙坦组。经用药后观察血Na+、尿量以及尿渗量水平,用RT-PCR半定量检测肾内髓质AQP2及血管加压素2型(V2)受体mRNA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尿液AQP2浓度。结果 卡托普利组与洛沙坦组大鼠尿量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多,卡托普利组尿渗量低于洛沙坦组和正常组,但尿液中AQP2浓度却高于洛沙坦组和正常组。RT-PCR半定量显示卡托普利组AQP2mRNA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V2受体mRNA没有显著差别。结论 卡托普利可以抑制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QP2mRNA的表达,同时促进肾内AQP2经尿液排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机开始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耐药产生的影响。 方法 对河南省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6个月的艾滋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基线免疫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早期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350个/mm3)132例、常规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201个/mm3~349个/mm3)200例和延迟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200 个/mm3)329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病毒治疗患者耐药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符合条件的抗病毒治疗患者661例,总耐药率为34.3%(227/661),其中早期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出现耐药突变的比例分别为21.2%(28/132)、 35.5%(71/200)和 38.9%(128/3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治疗(OR=0.31, 95%CI 0.19~0.51, P<0.001)、依从性高(OR=0.48, 95%CI 0.30~0.78, P=0.003)和含3TC初始治疗方案(OR=0.20, 95%CI 0.20~0.40, P<0.001)是影响抗病毒治疗耐药产生的保护因素,治疗时间长(OR=1.90, 95%CI 1.22~2.95, P=0.004 3)是影响抗病毒治疗耐药产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早期开始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抗病毒治疗患者耐药毒株的产生,能取得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功能状况。方法选择接受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20例(连续病例)。分别于9个时间点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供肝于冷缺血末期常规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肝移植术后72 h内ALT和(或)AST水平(1 500 IU/L为界),将20例患者分为初期移植物功能不良(IPGF)组和非IPGF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ALT、AST、LDH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IPGF组7例,非IPGF组13例。供肝冷缺血末期病理检查显示,IPGF组中4例有轻度大泡型脂肪变性,而非IPGF组中未见脂肪变性(P=0.007)。IPGF组血清ALT水平于再灌注后3、6 h显著高于非IPGF组,其血清AST水平在再灌注后1、3、6、12 h时间点显著高于非IPGF组,而LDH在再灌注后1、3、6 h时间点显著高于非IPGF组(P均<0.05);LDH与ALT(r=0.948,P<0.001)及AST(r=0.646,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供肝脂肪变性对原位肝移植后移植肝功能不良有直接影响;血清AST和ALT水平仍是反映早期移植肝功能状况的可靠指标;LDH与ALT和AST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对T2DM患者肝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T2DM并发NAFLDS且未曾接受过任何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阿卡波糖组30例,达格列净组38例,分别给予阿卡波糖150 mg·d-1+二甲双胍2000 mg·d-1和达格列净10 mg·d-1+二甲双胍2000 mg·d-1治疗24周。收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资料,入院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HOMA2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肝功能指标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对2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阿卡波糖组患者FBG、HbA1c、AST、GGT和ALP水平及HOMA2-IR均明显降低(P<0.01),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达格列净组患者FBG、HbA1c、AST、ALT、GGT和ALP水平及HOMA2-IR和NAFLDFS明显降低(P<0.01),TBIL和DBIL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与阿卡波糖组比较,达格列净组患者FBG、AST、ALT、GGT及ALP水平和NAFLDFS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达格列净能改善T2DM并发NAFLD患者的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糖和体质量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ALD)大鼠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制备ALD模型,给予生理盐水),低、中和高剂量PDS组(制备ALD模型,给予10、20和40 mg·kg-1PND),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检测各组大鼠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总蛋白(TP)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蛋白激酶B (又称AKT)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差,ALT、AST和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1),TP水平降低(P<0.01),IL-12、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PDS组大鼠肝功能明显改善,ALT、AST和TBIL水平降低(P<0.01),TP水平升高(P<0.01),IL-12、IL-6和TNF-α水平降低(P<0.01),肝组织中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PDS对ALD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影响p-AKT-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中肝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M  Yan HM  Gao X  Gao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53-255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中肝酶分布特征,及肝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收集无糖尿病史的NAFLD患者318例,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血压,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脂,空腹和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h血糖和胰岛素、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 该人群中MS(ATPⅢ)患病比例为38.7%;肝酶异常者174例(54.7%),其中MS123例肝酶异常比例达48.8%。MS组肝酶高于非MS组,随MS组分个数增加,肝酶异常的比例增加,且ALT、AST、GGT发生异常的风险增加[OR值(95%CI)分别为:1.78(1.37—2.32)、1.65(1.19~2.29)、1.81(1.35~2.43)]。结论 50%以上NAFLD患者存在肝酶异常,肝酶异常者中MS检出率明显增高;多个MS组分并存可能是NAFLD中肝酶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确诊患者抗体检测阴性群体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验特征,有助于增进对确诊患者抗体检测阴性结果的合理判读及对此类患者的有效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3月27日确诊的116例COVI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探讨梓醇对NAFLD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脂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梓醇低(100 mg/kg)、中(200 mg/kg)、高(400 mg/kg)3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阿托伐他汀钙组(30 mg/kg)。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小鼠NAFLD模型,同时灌胃给予梓醇或阿托伐他汀钙,各组均连续灌胃18周,每周称量体重1次。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体重、肝重,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油红O和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脂质蓄积和脂肪变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核因子抑制蛋白α(IκBα)、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天冬酶-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梓醇各组处理后小鼠体重(P均=0.001)、肝指数(P=0.083,P=0.001,P=0.001)、ALT(P=0.004,P=0.001,P=0.001)和AST(P=0.008,P=0.001,P=0.001)含量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血清TC(P=0.005,P=0.001)、TG(P均=0.001)、LDL-C(P均=0.001)显著降低,高剂量组HDL-C(P=0.009)含量显著升高;病理结果显示NAFLD小鼠肝脂肪变性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ELISA结果显示梓醇显著抑制NAFLD小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P均=0.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梓醇干预后,NAFLD小鼠肝组织中NF-κB p65(P=0.014,P=0.001,P=0.001)和半胱天冬酶-3(P均=0.00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28,P=0.001,P=0.001),高剂量组中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03)。结论 梓醇可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体重、肝指数和肝脏脂质的蓄积程度及调节血脂紊乱,并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肝细胞凋亡,从而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发挥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250例SARS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一般规律.方法收集250例确诊SARS患者病程第1~6周的肝功能结果,分析总结SARS病程中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PA在SARS病程的1,2周有明显下降(异常率分别为84%和64%),但很快恢复正常;TP和ALB在病程中均有一定比例的降低,A/G比值下降较明显(异常率均保持在50%以上).ALT病程第1周有52%的患者升高,第3周异常率达到87%,之后开始逐渐回落;AST的异常率及升高幅度均较ALT明显低(整个病程中异常率均<50%).GGT在病程第3~5周有比较高的异常率(32%,40%和28%).CHE在病程第1周有29%的患者降低,第5周异常率达到46%,第6周开始稍有回升.TB,DB,TBA,ALP和LAP在整个病程中均无明显改变.结论SARS患者在病程早期即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恢复较慢,提示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要注意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