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医精气学说与古代道家哲学的学术渊源关系,《内经》关于气的固有涵义,以及中医气学理论的思维特点等方面,探讨气的物质性与功能性统一关系,并从质与能统一的角度定义气的概念,认为“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中具有一定功能的物质微粒,它构成人体并维持生命活动,体现了其所构成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阴阳质能说从萌芽到完善,再到自我否定的经过,认为从阴阳的对立统一表述物质与功能的关系这一观点,在逻辑上、哲学上存在认识错误,违背了经典著作的基本精神,也无法解释任何具体的医学问题。认为功能作为生命物质在人身这个特定的物质实体中的运动及其表现形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二者不可分割。提出不可混淆阴阳分别表述本质、属性的两种概念,即阴阳同表物质,或同表功能,但绝不可既表物质又表功能。  相似文献   

3.
《内经》所蕴涵的皮肤形质、神韵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医学美学的认识角度来分析《内经》中所蕴含的中医皮肤形质、神韵审美思想。面部皮肤的色质状况是人体审美的重要内容,《内经》在皮肤健美肤色特质及望色诊断上有较多论述。  相似文献   

4.
中医心身合一思想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身合一思想是中医整体恒动观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思想所要表达的是:人的心理与身体是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一思想在历代中医临床疾病治疗学中有所反映。探讨有关内容对于推进临床医学模式转变有很大意义。1 中医心身合一思想中医心身合一思想研究的是“形”(躯体)与“神”(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即历来心理学界十分关注的心身关系问题。它认为人的形体与心理现象之间是体用关系。就形(身)神(心)关系而言,“用”即心理现象,“体”即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等物质。体用关系指的是:心理乃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等物质的运动产生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诊病疗疾必察阴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说明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如:“以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等,以理推之来概括事物的属性。对人体来说,外为阳,内为阴,反应着人体内脏与体表之间存在的相对立与制约的关系。脏为阴,腑为阳,反应了脏腑之间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对、相用、相制的对立与统一。所谓“形为阴,气为阳”,形是指人体物质结构,而气是生理功能的动力,反应了人体物质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  相似文献   

6.
黎路 《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2):59-59
哲学中讲述“质量互变规律”里的基本概念“质”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质与物的关系。笔者翻阅了一些哲学教材,在质与物的关系上,这些教材都认为“质与物直接同一”。对此,笔者毫无异议。但是,对“质与物直接同一”含义的理解,笔者却与这些教材有所不同。为了表述笔者的不同看法,我们先要看一看这些哲学教材是怎样论述“质与物直接同一”的。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审,傅如良主编,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本)》一书中,是这样论述“质与物直接同一”的:“质与物直接同一。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古代哲学“精气合一”到中医学中精、气涵义分离的演变,揭示了中医学中“精”与“气”的根本区别在于:“精”为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与本原而无调控之用;“气”为调控维护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不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本原。古代哲学气分阴阳、阴阳和则万物生化的辨证调控思想在中医学得到充分合理的继承。中医学“气分阴阳”最大的意义是在气为人体调控之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人体之气的调控之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昆明市中医医院3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阴阳两虚证主证中,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与其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阳虚质、湿热质是阴阳两虚证的危险因素,血瘀质是阴阳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主证中阴阳两虚证主证中,阳虚质、湿热质是阴阳两虚证的危险因素,血瘀质是阴阳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内经知要阴阳篇”是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宇宙一切事物(包括人体生态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的基本原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现象的变化。同时它也反映了“内经”著作年代—春秋战国以至秦汉之间—的哲学思想。而在这些学说中,有些是包含有唯物主义的道理,如阴阳学说即其中之一。在写道生篇的学习体会中,我即初步感到阴阳学说是原始的、质朴的矛盾法则。经过阴阳篇的学习,更加深了我对这一问题的印象。本篇首先概括性地指出:阴阳(矛盾)是包罗万象的“天地之道也”,而这个道,它是物质的,是宇宙间一切物质最高级、最原始、最简单而不能再分的元素——太极。它的哲学性的质态表现,便是阴阳(从这里也可看出这个学说的唯物观,它否定神创造世界的谬论)。  相似文献   

10.
“清浊”是经典中医的一对非常重要的“元概念”。当论及清浊之阴阳时,一般以轻清者为阳,重浊者为阴。但这与寒热阴阳、气味阴阳以及营卫阴阳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另外,“清升浊降”是中医学中与“清浊”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这个理论从类比自然界中的浮力现象而来。然而,根据浮力原理,物质在液体里上升还是下降,只与该物质的密度有关,而与用量无关;升提或下降之力的大小,则与密度和用量有关。而根据清轻者为阳主升的假设,药物在人体里上升还是下降,不仅与该药物的密度有关,而且与用量有关,二者产生了矛盾,从而导致临床用药困惑。  相似文献   

11.
阴平阳秘不等于阴阳平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平衡”概念在哲学和科学上是多义的,“阴阳平衡”概念的使用者向未对其定义作过具体规定,因而带来理解上的歧义性和任意性;按中医经典理论,“阴平阳秘”反映着阴与阳的全部相互关系,是阴阳关系的最佳状态,从未使用过“平秘”概念,更不包含、亦未注出过“平衡”之意;“阴平阳秘”所反映的人身实际内容,既有平衡现象,也有非平衡现象,用“要么是平衡的”、“要么是非平衡的”这种“二择一”判断来论断生命,是不合实际的;“阴平阳秘”是人的有守稳态,反映着人的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信息流变的平衡与非平衡的全部复杂情况,把它概括为“阴阳平衡”,阉割了“阴平阳秘”的精髓和灵魂。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医学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如《素问-阴阳应像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广泛用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理变化,并指导着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是中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阴阳平衡态等价于人体复杂巨系统的最佳自稳态。  相似文献   

13.
阴阳平衡与现代科学物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是物质运动状态或构成成份相对于自组织系统最佳有序状态正负偏离的哲学抽提,偏快或构成成份增加属阳,反之属阴。几千年来的中医实践和几十年来的中医证实质研究从宏观和微观视角给出了有力的证明。精是气之母,精是物质,因此,气是依托于物质的,是物质的活力。物质的活力是指对自组织系统达成自稳态(有序)有贡献的物质运动状态或构成成份,阴阳二气则是物质运动状态或构成成份对系统最佳有序状态的正负偏离,但这种偏离不超过破坏系统有序的阈值。  相似文献   

14.
正1研究体质要回归生命的本质从基因到表型,基因决定了生命的功能、人体的机能,包括发生的疾病,但从RNA到蛋白质到调控,中间有很多很多故事。王琦老师的体质学说,我对体质的"质"的理解有3个层面,第一个是物质的"质",第二个是质量的"质",还有一个是本质的"质",生命的本质。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应该研究生命的本质。中医的阴阳图,不仅仅只有平面层次上下的转动、左右的转动,还有立体的前后的转动。这样的转动,在各方位相交的位置有若干个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力量、发生变化,要么是两种物质传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微量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塞冬(老年医学教研室)梁志新(江苏省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元素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化学形质的一定种类的原子构成的物质。人体中时刻都在进行着元素参与其间的高度精细化学反应。化学元素是构成人体...  相似文献   

16.
《中基》六版教材在内容与结构上都有新的探索与发展 ,但也有其不尽完善之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对如下几方面内容提出新的修正意见 :1.中医哲学基础中“精气学说”内容的规范化 ;2 .“脏腑”与“形体官窍”的统一性 ;3.五脏阴阳气血概念的特色及五脏特性的完整性。 4.汗液与心的关系的正确涵义 ;5 .正邪在发病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历代医家对阴阳学说的实践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阴阳学说渗透到《内经》,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医独特的阴阳学说.中医阴阳学说不仅包涵哲学的涵义,更重要的是赋于它医学的内容.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的各个方面,历代医家对之非常重视,并作了淋漓尽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平滑肌系统与“肝主谋虑”、“胆主决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平滑肌角度论证了肝藏与胆相表里的意义。指出中医“肝胆关系”的生理基础是平滑肌与括约肌在调节体内物质流动功能上的相互配合关系。肝藏主谋虑在生理上的意义是指物质在被疏泄流动中相对保持质的稳定性的阶段 ,胆主决断的生理意义是物质将发生质的改变的最后输送和疏泄环节。胆居于半表半里之间正与括约肌位于物质流动的中介点、要冲点的解剖特性相符  相似文献   

19.
中医的思维取向为何重视时间与重视重阳气,这与阴阳时空演化规律有关。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天地。天人合一。不论是认识宇宙还是认识人体生命,自古以阴阳时空来表述。阴阳是论道的。时空是讲宇宙万物的。阴阳之道是认知宇宙时空的基础工具。宇宙与人体生命是阴阳时空演化的无形与有形和合物,重阳气与时间是中医原创性思维的重要部分。重视阳气与时间在中医中运用广泛。重视阳气与时间思维可全面地把握人体生命规律,注重整体,注重系统。可动态地以及主动地把握人体生命规律。坚持与重视阳气与时间思维,有助于中医学的继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研究者对中医阴阳学说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意在寻找阴阳的客观实质。然而,无论把人体生命活动的任何一对现象和物质排他性地与阴阳划等,都将混淆特殊和一般、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势必扭曲事物的本来面目。研究者们的初衷未能实现,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助阳药和滋阴药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指征,以及附子和肉桂两味助阳药之间明显的互相制约作用等前人不曾认识的客观事实,对于中医学的发展似乎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阴阳常域调节论”的提出,则将促进现代医学对于人体调节机制认识的深化。这些无疑都是应予肯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