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抗-TP)血液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为预防和避免医院交叉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41 298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以了解患者的感染状况。结果在41 298例患者中ELISA法检出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样本3 862例(9.35%),各年度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高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HBsAg、抗-HCV、抗-TP、抗-HIV各单项指标阳性率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3组年龄段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呈增加趋势,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多项感染患者中,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最多。结论住院患者治疗前感染性指标存在一定比例的阳性率,HBsAg阳性率最高,抗-HCV、抗-HIV及抗-TP较低,男性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高于女性,年龄≥60岁患者感染指标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分析4项感染性指标在输血前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7285例住院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4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阳性标本采用胶体金复查;抗-HIV1/2筛查为阳性的标本送省疾控中心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抗-TP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 7285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检测总阳性率为15.31%,HBsAg阳性率为11.01%,抗-HCV阳性率为2.72%,抗-HIV1/2阳性率为0.03%,抗-TP阳性率为1.19%.HBsAg和抗-HCV合并阳性率为0.32%,HBsAg和抗-TP合并阳性率为0.04%.结论 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指标,有利于患者传染病的早期诊治、医院感染及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及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防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输血患者相关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方法:对2012-2014年住院输血患者共6386例,常规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4项血清感染标志物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4项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9.02%,其中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4.56%、2.82%、1.55%和0.09%;抗-TP阳性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HBsAg阳性率呈逐年递减趋势;抗-TP和抗-HIV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输血前血清感染标志物的监测,控制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产前及输血前患者四项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6 042例孕妇及待手术、输血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分析不同人群的感染情况。结果 16 042例患者中感染性指标共检出阳性1 917例(11.95%),HBs Ag阳性率高于其他3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为14.14%,高于女性患者的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产前及输血前进行血液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可了解患者的感染状况,预防和避免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测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 713例患者输血前血清中乙型肝炎(HBs Ag)、丙型肝炎(抗-HCV)、梅毒(抗-TP)以及艾滋病病毒(抗-HIV)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12 713例患者中上述4种感染性标志物阳性表达者275例,阳性表达率10.14%,其中HBs Ag阳性表达共计262例,阳性表达率9.66%,明显高于其他3种感染性标志物阳性表达率,且4种标志物均单独表达,未见联合表达者。2在妇产科患者中HBs Ag的阳性表达率(13.65%)明显高于外科(7.92%)及综合内科(6.60%)阳性表达率。3女性患者HBs Ag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男性。4抗-HCV、抗-TP及抗-HIV在不同科别、不同性别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不同科室、不同性别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性标志物表达情况,可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医源性感染,对减少或解决医疗纠纷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血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拟输血的10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输血前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研究乙肝表面抗原(HBs Ag)、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阳性率,并进行分析。结果:1026例患者中输血前Hbs Ag检测验性率最高,达9.94%,抗-HCV、抗-HIV、抗-TP分别为1.75%、0.19%、2.24%,不同指标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78.14,P0.05)。对不同指标阳性率的科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病理产科的阳性率最高,达29.66%,不同科室的相关指标阳性率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字2=73.52,P0.05)。结论:输血前各种疾病存在一定的感染率,其中乙肝感染率较高,且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ELISA法进行输血前HBs 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4—2018年广东省东莞东南部孕产妇4项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莞东南部孕产妇54 521例,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统计不同年份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及阳性率变化情况、不同年龄段4项传染性标志物分布情况。结果 54 521例孕产妇中HBsAg阳性率为10.55%、抗-HCV阳性率为0.09%、抗-HIV阳性率为0.02%、抗-TP阳性率为8.58%;各年龄段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患者中以大三阳[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及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为主,分别占27.23%、42.45%;HBsAg阳性检出率逐年降低,抗TP阳性检出率增加,而抗-HCV、抗-HIV阳性检出率均较低。结论孕产妇进行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可早期发现阳性患者,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促进人口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的分析,探讨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将我科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期间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标志物(HBs Ag、抗-HIV、抗-HCV、抗-TP)四项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45例患者HBs Ag阳性率为5.4%;HIV阳性率为0.07%;抗-HCV阳性率为1.1%;抗-TP阳性率为0.33%。结论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有利于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保护,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还为地区性传染病调查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2013年桂林地区流浪精神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法(ELISA)检测流浪精神病患者血HIV抗体(抗-HIV)、HBV表面抗原(HBs Ag)、HCV抗体(抗-HCV)与TP抗体(抗-TP)表达情况,并与非流浪精神病患者作比较。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抗-HIV、HBs Ag、抗-HCV与抗-TP阳性率分别为0.78%、6.20%、1.55%和6.98%;非流浪精神病患者对应数值分别为0.04%、12.61%、0.82%和0.53%。两组患者HBs Ag阳性率和抗-TP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HIV与抗-HCV阳性率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指标阳性率在流浪组男、女性别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均有感染,其中以HBV与TP感染为主;流浪精神病患者是TP感染高危人群;流浪精神病患者4种传染病的感染分布并无性别差别。应在该人群中积极进行传染病筛查检验,尽早发现与隔离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李炎梅  梁太英 《广西医学》2008,30(3):384-385
目的研究患者输血及手术前相关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输血及手术前患者15 743例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5 743例标本中,抗-HIV1/2阳性患者100例(0.63%),抗-HCV阳性患者156例(0.99%),HBsAg阳性患者1 917例(12.18%),抗-TP阳性患者420例(2.66%)。各指标均存在交叉阳性。结论输血及手术前患者各项血清传染性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各指标均有交叉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应成为临床的一项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提高医务人员的生物防护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在输血前对3 536例受血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抗体(抗-HIV)、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标志物检测。结果:3 536例患者HBsAg阳性率为9.27%;抗-HIV阳性率为0.056%;抗-HCV阳性率为0.93%;抗-TP阳性率为1.07%。结论: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可使无症状的患者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保护,是预防控制职业感染和避免医患矛盾的必要措施,还为地区性传染病调查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张云东  韩兴权 《西部医学》2007,19(1):100-101
目的 对输血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输血前患者3065例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 3065例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155例(5.06%).抗-HCV阳性患者45例(1.47%),抗-HIV无阳性病例,抗-TP阳性患者45例(1.47%)。其中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2例。HBsAg与抗-TP同时阳性3例.抗-HCV与抗-TP同时阳性4例。男、女的HBsAg与抗-HCV阳性率均不同。而抗-TP阳性率相近。不同年龄组的抗-HCV与抗-TP阳性率相似。而HBsAg不同。结论 输血前患者各项血清感染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感染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和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1381例手术和输血前患者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本组共检测出4 136例阳性,4项指标总阳性率为13.2%,其中抗-HCV 70例(0.22%)、抗-HIV 17例(0.05%),抗-TP 761例(2.43%),乙型肝炎病毒(HBV)3 288例(10.48%)。结论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进行4项检测,明确患者的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利益具有较大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家明 《吉林医学》2014,(23):5157-5158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输血前行常规抽血检查患者8 600例,观察比较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阴性率。结果: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等感染性指标阳性率不同年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主要感染性指标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有利于及早发现患者隐匿性疾病,避免医务人员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对解放军第180医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500例输血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水平进行测定,并探究其临床意义。结果通过测定分析,HBsAg、抗-HCV、抗-HIV与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2.0%、0.67%、0.2%、1.1%。不同年份间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20,7.13,7.33,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其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能够有利于预防患者发生感染性疾病,并降低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血前手术前产前血源性感染疾病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进行输血前、手术前和产前患者1800例。均抽取静脉血3ml送入检验科进行检验,血液标本经高速离心后取上层血清置于无内毒素试管中。标本收集后按一次使用量分装,避免反复低温冷冻。检测方法为酶标法。结果:1800例患者经血液检测结果显示HBs Ag、抗-TP、抗-HIV、抗-HCV总阳性率为8.89%(160/1800),其中以HBs Ag阳性率最高达8.06%(145/1800),抗-TP阳性率为0.44%(8/1800),抗-HIV阳性率为0.05%(1/1800),抗-HCV阳性率为0.33%(6/1800)。结论:输血前、手术前和产前对患者进行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检测,可有效地控制疾病经血液途径的传播,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8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epatitis C virus,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ha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treponema pallidum,-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输血前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抗-HCV、HB-sAg、抗-TP和抗-HIV的检测,比较4种感染性指标阳性检出率和多重感染情况。结果 80例输血患者中,抗-HCV阳性检出率为15.00%,HB-sAg阳性检出率为18.75%,抗-TP阳性检出率为13.75%,抗-HIV阳性检出率为10.00%;HB-sAg和抗-TP同时阳性是多种感染的主要类型,阳性检出率为5.00%(4/80)。结论加强检测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可帮助医护人员了解输血患者经血传染疾病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输血前、术前、产前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同时还可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方法:对本院2012年1~6月输血前、术前、产前2560例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抗-TP、抗-HIV1/2、HBSAg、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阳性患者210例,阳性率为8.20%;其中以HBSAg阳性率最高,170例,构成比例为80.95%;与其它三项感染性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感染者中以男性居多,男性患者阳性率为13.22%;女性患者为5.38%;两性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术前、产前抗-TP、抗-HIV1/2、HBSAg、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可以确定患者在进行相关治疗前是否患有以上四种与输血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同时在进行相关治疗前进行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对感染源采取必要的预防隔离措施,对避免医患纠纷,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抗-HIV、HBsAg、抗-HC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ELISA单试剂阳性反应的献血者进行追踪研究,确定屏蔽献血者的解除屏蔽时间,避免误淘汰合格献血者,建立和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方法对检测结果异常的246名无偿献血者,包括血站血液常规检测项目:抗-HIV、HBsAg、抗-HCV、抗-TP等四项输血传染病标志物任何1项或1项以上单试剂检测阳性反应者,6个月后再抽取其血液标本,用两种不同试剂追踪检测研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追踪研究各个检测传染病标志物项目的合格率分别为:HBsAg为35.5%、抗-HCV为39.4%、抗-HIV为33.3%、抗-TP为24.6%,总合格率为32.9%。经χ2检验,各项目追踪研究的合格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追踪研究前、后单试剂阳性反应标本中,HBsAg、抗-HCV、抗-HIV三者的进口试剂所占比率比国产试剂明显升高(P0.05),显示进口试剂灵敏度较高。抗-TP两次检测均使用国产试剂,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单试剂检测不合格献血者四种输血传染病标志物的追踪检测和研究,排除检测方法学的误差,尽量消除因为试验假阳性等原因引起的献血者误淘汰,对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和建立、保留固定献血者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外科急诊手术术前感染性指标的临床诊断和意义,以期提高医疗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14380例普外科急诊手术患者,在术前均予以感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型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分析各项临床意义。结果 HBsAg阳性率为15.22%;抗-HCV阳性率为0.68%;抗-HIV阳性率为0.097%;抗-TP阳性率为1.06%。其中HBsAg和抗-TP阳性以20~40岁的男性居多,抗-HIV呈现平稳中升高趋势。结论普外科急诊手术做好感染性指标可探查患者的体质和手术适应证,另外一方面可防止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