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锶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8 mg/L锶组、36 mg/L锶组和辛伐他汀组。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其余4组进食高脂饲料,第6周起给予18 mg/L和36 mg/L锶组浓度分别为18 mg/L和36 mg/L含锶饮用水,第11周起进行灌胃,18 mg/L和36 mg/L锶组分别灌浓度为18 mg/L和36 mg/L含锶水3 m L/kg体重,辛伐他汀组灌辛伐他汀10 mg/kg体重,对照组与模型组灌生理盐水3 m L/kg体重。第14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清TG、TC、LDL-C和肝组织TG、TC含量,并行肝组织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变性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GRP78、SREBP2、HMGCR和LDL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血清TC、LDL-C和肝TC、TG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36 mg/L锶组血清TC、LDL-C和肝TC、TG均降低(P0.05)。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肝组织含大量的红染脂质颗粒,18 mg/L锶组、36 mg/L锶组及辛伐他汀组红染颗粒均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减少(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GRP78、SREBP2、HMGCR和LDLr蛋白表达水平,18mg/L锶组大鼠肝组织GRP78、SREBP2和LDLr蛋白表达水平,36 mg/L锶组大鼠肝组织LDLr蛋白表达水平及辛伐他汀组大鼠肝组织SREBP2和LDL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6 mg/L锶组大鼠肝组织GRP78、SREBP2和HMGC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而LDL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肝组织GRP78和HMGC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18 mg/L锶组大鼠肝组织GRP78、SREBP2、HMGCR和LDLr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较高浓度锶摄入可改善脂代谢紊乱,减轻NAFLD,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内质网应激、HMGCR活性和LDLr的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决明调脂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决明调脂胶囊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治疗高血脂患者的疗效。方法116例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决明降脂胶囊加辛伐他汀组(治疗组),1:3服决明降脂胶囊1.5g,3次/d,同时睡前服辛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组(对照组),睡前服辛伐他汀10mg。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下降24.7%、32.2%、32.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H)上升0.1mmol/L。对照组TC、TG、LDL—C分别下降18.0%、13.3%、13.7%,HDL—C上升0.1mmol/L。结论决明调脂胶囊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的调脂作用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体质量指数(BMI)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2型糖尿病(T2DM )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重庆市区自愿参加体检的人群分为3组:T2DM 组145例、IGR 组128例及对照组(NGT 组)160例,检测空腹血浆脂联素,同时测定 HbA1c 、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测量身高、BMI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DM 组 HbA1c 、TC 、TG 、LDL‐C 、BMI 均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HDL‐C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 组 HbA1c 、TC 、TG 、LDL‐C 、BMI 均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HDL‐C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 组 HbA1c 、TC 、TG 、LDL‐C 、BMI 均高于 IGR 组,而脂联素、HDL‐C 低于 IG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糖耐量正常再到 IGR 到 T2DM 发生、发展过程中,随着 BMI 的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而 HbA1c 、TC 、TG 、LDL‐C 却逐渐升高,因此,积极控制 BMI 可以调节血浆脂联素水平,将对防治 IGR 、糖尿病、血脂紊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氟伐他汀调脂及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珂  鲁跃华  周传堃  黄华安 《四川医学》2002,23(11):1138-1139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伐他汀对血脂异常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血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74例,男40例,女34例,随机对照方式,分为氟伐他汀组(n=54)及辛伐他汀组(n=20),分别口服氟伐他汀20mg/d及辛伐他汀10mg/d,疗程12周。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血清TC、LDL-C、TG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C-反应蛋白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DL-C上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0mg/d氟伐他汀治疗12周后,能降低TC、TG、LDL-C,用于调血脂作用疗效肯定,还能有效降低CRP,提示氟伐他汀具有辛伐他汀相似的调脂及调脂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树脂灌流器和活性碳灌流器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中的临床应用,以判断其疗效。方法H L P患者54例,在常规胰腺炎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以降低血脂浓度,按使用的灌流器不同分为树脂组和活性碳组,分别使用树脂吸附血液灌流器(HA330)或活性碳灌流器(YTS/200),治疗时间2 h。测定血液灌流前、血液灌流治疗结束后12 h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前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值。结果血液灌流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G、TC、HDL‐C、LDL‐C、PCT、CRP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治疗结束后12 h ,两组患者血清TG、TC、LDL‐C、PCT、CRP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活性碳组患者血清TG、TC、LDL‐C明显低于树脂组患者(P<0.01)。结论树脂灌流器与活性碳灌流器均用于治疗 HLP ,可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清除炎性介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高脂喂养的ApoE斗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AopE-/-小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联合组,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kg灌胃,联合组给予20mg,l(g辛伐他汀和10mg/kg依折麦布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灌胃。灌胃1次/d,连续8周后,取主动脉全程进行油红O染色,计算斑块面积百分比。结果辛伐他汀组及联合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联合组TG和LDL—C水平降低更明显(与辛伐他汀组比较,P〈0.01),联合组HDL—C/LDL—C比值较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明显升高(P〈0.001)。辛伐他汀组和联合组主动脉斑块面积百分比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减小更显著(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健康4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姜黄素组、高剂量姜黄素组和辛伐他汀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低剂量姜黄素组、高剂量姜黄素组和辛伐他汀组于每13上午同一时间分别给予姜黄素50、100mg·kg-1、辛伐他汀20mg·kg-1灌胃。12周后颈动脉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血脂、VEGF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较模型对照组大鼠TC、TG、LDL水平均显著降低,HDL、VEG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姜黄素组较低剂量姜黄素组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显著降低(P〈0.01),HDL、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较高剂量姜黄素组大鼠血清TC、LDL水平显著降低,TG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HDL、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同时升高血清HDL、VEGF水平,且作用强度与剂量有关。姜黄素具有调节血脂、促进受损血管内皮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辛伐他汀与洛伐他汀的降血脂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在两种病理模型上比较辛伐他汀与洛伐他汀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通过食用高脂饲料制备食饵性高血脂大鼠模型和通过腹腔注射Triton WR1339制备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结果 辛伐他汀12mg/kg,6mg/kg可显著降低食饵性高血脂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胆固醇和肝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可显著降低Triton WR1339所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肝胆固醇。洛伐他汀的这些作用明显弱于相同剂量的辛伐他汀,且洛伐他汀无明显升高食饵性高血脂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辛伐他汀的降血脂作用明显强于同剂量的洛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应用于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的调脂效果。方法:选取 ACI 患者8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2例。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 口服;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 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TC、LDL -C、TG 在血浆中的浓度均明显降低,但与辛伐他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浆浓度下降的水平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2种他汀类药物均可以改善 ACI 患者的血脂水平,但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与辛代他汀调脂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临床调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高脂血症患随机分成两组。A组:阿托代他汀10mg/d;B组:辛代他汀10mg/d。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化验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谷丙转氨酶(SGPT),肌酸激酶(CK)。结果: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P<0.05),LDL-C水平(P<0.01),阿托伐他汀降LDL-C作用强于辛伐他汀(P<0.05),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TG水平(P<0.05)辛伐他汀8周后降TG水平达到显差异(P<0.05),阿托代他汀降TG作用明显强于辛伐他汀(P<0.05),两药均能升高HDL-C水平(P<0.05),但两组间比较未达到显差别(P>0.05)。两药均有良好安全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LDL-C,TG水平,阿托伐他汀将LDL-C,TG作用优于辛伐他汀,两药均能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方波 《重庆医学》2015,(1):60-62
目的:观察自拟消脂汤联合西药治疗男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加服自拟消脂汤治疗,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8、16周时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检验血清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结果经过16周的治疗,观察组TC、TG、LDL‐C治疗前分别为(5.87±0.89)、(1.62±0.62)、(3.62±0.55)mmol/L,治疗后分别为(4.59±0.52)、(1.53±0.53)、(2.69±0.41)mmol/L,较服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LDL‐C治疗前分别为(5.88±0.91)、(3.78±0.43)mmol/L,治疗后分别为(5.01±0.49)、(2.97±0.2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脂幅度方面,观察组在降低TC、LDL‐C方面强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较高,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可自行缓解。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自拟消脂汤联合西药对男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效果强于单纯西药降脂,且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的调脂作用.方法将高脂血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服药前及服药后4、8周测定血脂. 结果 (1) 服药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作用相似.(2)服药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Lp(a)水平降低了29.3%,辛伐他汀组Lp(a)水平降低了20.26%.(3)服药8周后Lp(a)水平进一步下降,与治疗前相比,阿托伐他汀组Lp(a)水平下降了34.79%,辛伐他汀组下降了23.54%,其他指标与4周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TC、LDL-C及TG,并且其作用与辛伐他汀相似,在降低Lp(a)上,阿托伐他汀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方法44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NAFLD组(36只)。以高脂饲料饲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8周末,处死NAFLD组大鼠4只,证实造模成功后,将NAFLD组进一步分为4组:NAFLD对照组(8只)、罗格列酮治疗组(8只)、二甲双胍治疗组(8只)和饮食治疗组(8只),除NAFLD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进食普通饲料。12周末,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脂、肝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脂质、肝组织TNFα、脂肪酸合成酶(FAS)的mRNA表达等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组血甘油三酯(0.61mmol/L±0.17mmol/L,0.63mmol/L±0.16mmol/Lvs0.85mmol/L±0.15mmol/L),总胆固醇(2.49mmol/L±0.68mmol/L,2.49mmol/L±0.58mmol/Lvs4.55mmol/L±1.58mmol/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8.3U/L±10.6U/L,43.3U/L±27.5U/Lvs110.6U/L±44.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41.7U/L±14.3U/L,174.5U/L±57.9U/Lvs251.8U/L±91.0U/L),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18.9mg/g±2.7mg/g,20.4mg/g±3.6mg/gvs54.8mg/g±7.6mg/g)均显著低于NAFLD对照组(均P<0.05),其肝脂肪变性(分级:0.8±0.3,1.0±0.2vs2.8±0.5)及炎症程度(积分:0.8±0.2,1.0±0.3vs1.8±0.4)亦显著减轻(均P<0.01)。饮食治疗也能使血脂异常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有一定改善,但对肝功能异常和肝脏炎症改善不明显,且疗效不如两药物治疗组。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组的血清TNFα(125pg/ml±21pg/ml,155pg/ml±33pg/ml vs324pg/ml±34pg/ml)及肝组织TNFαmRNA(0.24±0.14,0.30±0.12vs0.85±0.12),FAS mRNA表达水平(0.22±0.14,0.29±0.16vs0.68±0.23)亦显著低于NAFLD对照组(均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可有效治疗大鼠NAFLD。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舒降之、血脂康、美百乐镇的调脂作用并做比较研究.方法: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舒降之20mg每晚顿服;美百乐镇10mg每晚顿服;血脂康0.6g早晚各1次口服;服药前及服药后4、8、12周测定血脂.结果:舒降之组治疗后4周TC、LDL-C有下降(P<0.05),12周比4周下降更明显(P<0.05).美百乐镇组治疗后4周TC、LDL-C有下降(P<0.05),12周与4周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的TG、HDL-C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血脂康组治疗后4周TC、LDL-C、TG有下降(P<0.05),TC、LDL-C 12周比4周下降更明显(P<0.05);HDL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舒降之组治疗后8周、12周LDL-C分别下降(40%,45%),明显大于血脂康组(31%与36%)和美百乐镇组(31%与35%)(P<0.05).血脂康组治疗后8周、12周TG分别下降(33%,35%),明显大于舒降之组(25%,26%)和美百乐镇组(18%,19%)(P<0.05).3组TC、TG、HDL-C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降之、血脂康、美百乐镇降脂疗效确切,但3种药疗效判断及调整治疗的时间窗不同.舒降之降LDL-C能力强,血脂康降TG能力强且较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血脂、血尿酸(UA)、内脂素(visfatin)、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00例 SCH 患者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 )水平分为观察 A 组(5 mIU/L ≤TSH<10 mIU/L ,60例)和观察B组(TSH≥10 mIU/L ,4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00例)。检测患者血清 TS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HCY、hs‐CRP、visfatin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A组患者血TG、visfati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者血 TG、visfatin、LDL‐C、UA、HCY、hs‐CRP水平均较与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以 TG、visfatin升高最为显著(P<0.01)。但A、B两组患者血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HCY、hs‐CRP、visfatin可作为SC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且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治疗组(47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微粒化非诺贝特200 mg ,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和HDL‐C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事件。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 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治疗8周后降低更为明显(P均<0.05),8周末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 HDL‐C均升高,8周后升高更明显(P<0.05),对照组HDL‐C升高幅度为21.7%,治疗组23.9%,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LDL‐C、TG、HDL‐C、3项血脂指标均达标和非HDL‐C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伴T G升高和/或HDL‐C降低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有助于血脂的全面达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PS)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疾病模型组(28只),疾病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取其中25只NAFL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NAFLD模型组(7只)、辛伐他汀组(9只,6.7 mg·kg-1·d-1辛伐他汀灌胃给药)和APS组(9只,700 mg·kg-1·d-1 APS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NAFLD模型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双蒸水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8周。比较各组大鼠的饮食量、能量摄入量、饮水量、排泄量和血清生物化学指标。采集大鼠肝脏组织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含量,并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结果 NAFLD模型组大鼠的能量摄入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饮食量、饮水量和排泄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辛伐他汀组和APS组大鼠的饮食量、能量摄入量、饮水量和排泄量与NAFLD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NAFLD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和APS组大鼠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均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增加(P均<0.05),且肝组织中TC和TG含量以及肝脏指数和肝细胞内脂滴数目、脂滴面积均下降(P均<0.05)。APS组大鼠血清中葡萄糖、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低于NAFLD模型组(P均<0.05),但辛伐他汀组与NAFLD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PS可有效调节NAFLD大鼠的血清葡萄糖、血脂和肝脏脂滴水平,其机制可能与APS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90例NAFLD患者血清L-FABP的变化,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浆葡萄糖(FB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健康对照组(n=80)进行比较.结果 NAFLD组的血清L-FAB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NAFLD严重程度有关;NAFLD组BMI、WHR、FBG、HOMA-IR、AST、γ-GT、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L-FABP与BMI(r=0.7365)、WHR(r=0.6713)、FBG(r=0.6368)、HOMA-IR(r=0.6539)、AST(r=0.6640)、γ-GT(r=0.6768)、TG(r=0.7012)、LDL-C(r=0.6034)呈正相关(P<0.01),与HDL-C(r=-0.6839)呈负相关(P<0.01).结论 L-FABP可能参与NAFLD发病机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随着对L-FABP研究和认识的深入,血清L-FABP可能成为NAFLD的临床病情观察的新指标,并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陈益耀  陈轶  何周桃  蔡曼妮 《重庆医学》2017,(30):4185-4186,4189
目的 研究肥胖相关基因(FTO)与叉头转录因子O1(FoxO1)蛋白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通过饲喂高能量和高脂肪的大鼠饲料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然后采集大鼠的血液和肝脏组织,测定其肝脏指数和血液生化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对大鼠进行肝脏病理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FTO蛋白和FoxO1蛋白在大鼠肝脏中的表达水平.结果8周后,模型组大鼠的肝脏质量、体质量和肝脏指数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AST、ALT、LDL、ALP、TG和TC均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HDL低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小叶部分产生脂肪变性、炎症,对照组大鼠则没有;模型组大鼠的FTO蛋白和FoxO1蛋白在肝脏中的表达积分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O与FoxO1一起相互作用,可能扰乱正常的能量和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