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有阿司匹林服药史、房颤史、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高及心源性卒中是HT的危险因素,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CT-ASPECTS)高则是保护因素.多因素回归得出NIHSS评分和CT-ASPECTS评分为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预测因素.NIHSS评分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最佳分割点为11分,CT-ASPECTS评分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最佳分割点为7分.NIHSS评分≥11分组较<1 1分组、CT-ASPECTS评分≤7分组较>7分组患者的HT风险高.结论 NIHSS评分和CT-ASPECT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助于临床判断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择在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39例和非房颤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溶栓后7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颅内出血转化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结果房颤组患者高龄(≥80岁)、颅内出血转化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但两组在症状性脑出血、90d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NIHSS评分(OR=0.822,95%CI:0.751~0.900,P<0.01)、肺部感染(OR=5.101,95%CI:1.739~14.959,P<0.01)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90d预后良好存在相关性;年龄(OR=1.096,95%CI:1.006~1.194,P<0.05)与颅内出血转化存在相关性;入院时NIHSS评分(OR=1.285,95%CI:1.061~1.556,P<0.05)是90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90d预后良好、颅内出血转化、病死等均未见相关(均P>0.05)。结论心房颤动所致急性脑梗死的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房颤不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良好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溶栓治疗仍能获益,同时不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状况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出血转化( HT)的影响,为临床早期HT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2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次日空腹测定血脂水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后1周应用头部MRI或CT复查HT情况,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HT发生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245例脑梗死中合并HT 43例(17.55%)(HT组),非HT 202例(88.45%)(非HT组)。与非HT组比较,HT组房颤、尿激酶溶栓、糖尿病史发生率高( P<0.05),脑微出血、脑蛋白疏松发生率较低( P<0.05),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蛋白胆固醇较低,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空腹血糖水平较高(P<0.05)。两组脑梗死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溶栓时间窗较长(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心源性脑栓塞、溶栓时间窗、NIHSS评分为缺血性脑卒中HT的独立影响因素,而LDL-C为保护因子。其中糖尿病史、NIHSS评分、溶栓时间窗是影响HT患者溶栓预后的独立因素,而LDL-C则是HT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低水平LDL-C与HT相关。糖尿病史、NIHSS评分、溶栓时间窗、LDL-C是影响HT患者溶栓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脑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112例,比较脑出血转化组和无脑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房颤、吸烟、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溶栓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溶栓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2例,经溶栓治疗后发生HT 22例.HT组溶栓后1h收缩压高于无HT组(P<0.05),HT组高脂血症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房颤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无H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1h后收缩压、高脂血症、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和溶栓前NIHSS评分与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独立相关.结论 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有溶栓1h后收缩压、高脂血症、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和溶栓前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40-43+4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3个月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8)与预后不良组(n=5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更大,入院时血糖水平更高,溶栓前NIHSS评分更高,OCSP分型TACI比例更高,TOAST分型LAA型更高,24 h内NIHSS评分改善≥40%比例更低,溶栓后脑出血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面积、入院时血糖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TACI分型、LAA分型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24 h内NIHSS改善≥40%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中主要有梗死面积、溶栓前NIHSS评分以及临床分型等,而溶栓后短时间NIHSS改善情况是保护因素,可以作为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该院收治的房颤相关性脑梗死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及非房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特征及入院时的相关检查指标,对房颤引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房颤相关性脑梗死的发生率14.2%,其中有10例口服阿司匹林治疗,余患者未进行任何干预;②房颤组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及合并肺部感染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③房颤组年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及NIHSS评分高于非房颤组;④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高﹑NIHSS评分﹑合并肺部感染是影响房颤引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影响房颤相关性脑梗死的发生,年龄﹑高血压﹑高血糖﹑NIHSS评分﹑合并肺部感染是影响房颤相关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缺血性和出血性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断急性脑梗死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临床资料,符合纳入标准共121例,根据有无发生END及分型分组,其中未发生END(no-END)组88例,缺血性END(ENDi)组21例,出血性END(ENDh)组12例,收集各组实验室和影像学相关指标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ENDi和ENDh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示,ENDi组、ENDh组与no-END组患者相比,空腹血糖水平、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o-END组相比,ENDi组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7分、有颅内大血管闭塞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h组溶栓前1周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情况、总胆固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大动脉闭塞、AS-PECTS≤7分、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END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溶栓前1周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溶栓前高NIHSS评分是ENDh的独立危险因素,总胆固醇是ENDh的保护因素.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后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有大动脉闭塞、AS-PECTS≤7分、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可能会增加发生ENDi的风险,溶栓前1周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溶栓前较高的NIHSS评分会增加发生ENDh的风险,较高水平的总胆固醇可以降低发生ENDh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24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增加≥4分判定为END,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n=12)和非END组(n=84)。分别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冠心病、TOAST分型、发病至溶栓时间、PLT及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GCS评分≤8分占比及WBC水平均高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GCS评分≤8分、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WBC水平升高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房颤组与非房颤组的出血转化情况;对性别、年龄、既往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溶栓时间窗、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血压、启动溶栓后的收缩压变异系数和舒张压变异系数、溶栓前24 h血糖、溶栓前24 h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溶栓前24 h血小板计数(BPC)、溶栓前24 h的NIHSS评分、溶栓前24 h颅脑CT变化等相关因素进行筛选;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危险因素。结果 (1)房颤组HT多于非房颤组(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多于非房颤组(P0.05);(2)溶栓时间窗、溶栓前24 h收缩压、溶栓前24 h的NIHSS评分、溶栓前24 h颅脑CT变化、溶栓期间的收缩压变异系数和溶栓期间的舒张压变异系数等均对于HT与非HT有显著差异(P0.05);(3)溶栓时间窗、溶栓前24 h收缩压、溶栓前24 h的NIHSS评分、溶栓前24 h颅脑CT变化、溶栓期间的收缩压变异系数和溶栓期间的舒张压变异系数是房颤组静脉溶栓后HT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选择静脉溶栓治疗的时候,应当尽量回避可能导致HT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脑梗死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为出血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3 d内复查CT/MRI,将出血转化患者纳入到出血转化组,同期条件相似的非出血转化患者为非出血转化组.收集患者既往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饮酒、TIA等病史,是否rtPA溶栓后,影像学检测到的脑梗死面积等资料,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急性HT的因素.结果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130例,其中伴有出血转化128例(6.0%,出血转化组),未出血转化组患者128例.HT组的患者高血压史、饮酒史、溶栓治疗、病灶为大面积脑梗死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大面积脑梗死、高血压史、饮酒史是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治疗、高血压史、饮酒史为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118例病情恶化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前进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6):1481-1483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VBS)脑梗死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39例VBS梗死患者根据病情是否进展恶化分为两组:进展性卒中组(PS组)和非进展性卒中组(nPS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S组与nPS组比较,在VBS狭窄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压分级、心房纤颤(AF)发生情况及空腹血糖(FBS)、纤维蛋白原 (Fib) 水平、溶栓和降纤治疗方面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情况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BS狭窄积分、NIHSS、高血压、高血糖、AF、溶栓或降纤治疗与病情进展恶化相关.结论 VBS狭窄积分、NIHSS、高血压、高血糖、AF是VBS脑梗死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溶栓或降纤治疗能够部分逆转脑梗死病情恶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首发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3月慈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首发脑梗死患者,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对照组年龄、吸烟、冠心病、心房颤动、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糖尿病、收缩压、HDL-C、hs-CRP、NIHSS评分及抑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带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糖尿病、收缩压、HDL-C、hs-CRP、NIHSS评分及抑郁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额叶、颞叶、基底节、丘脑区域梗死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首发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对于hs-CRP显著升高、神经功能损害程度高、关键部位梗死及有心房颤动、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加强关注.并应重视患者心理疏导和治疗,缓解抑郁状态,有助于认知功能障碍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个人史,合并症,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基线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观察上述指标与患者溶栓结局的关系。结果 143例患者中84例(58.74%)结局良好(结局良好组),结局不良患者59例(41.26%)(结局不良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饮酒、房颤史、基线收缩压和基线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发病至溶栓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基线NIHSS评分、基线血糖、基线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至溶栓时间[R=4.274(95% CI:2.085,8.169)]、基线NIHSS评分[R=1.459(95%CI:1.238,2.054)]、基线血糖[R=1.794(95% CI:1.317,2.576)]和基线低密度脂蛋白[R=2.246(95% CI:1.872,3.417)]是导致溶栓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发病至溶栓时间、基线NIHSS评分、基线血糖、基线低密度脂蛋白是导致溶栓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改善静脉溶栓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伴发心律失常- 房颤的危险因素,以期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统计南阳市中心医院2014 年1 月-2015 年10 月收治的96 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梗死后伴发心律失常- 房颤的患者共有23 例,记为观察组;其余73 例未发生心律失常- 房颤的患者记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影响心率失常- 房颤发生的因素分别采用单因素两样本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脑梗死患者预后改善提供依据。结果年龄≥70 岁、心律失常- 房颤家族史、大面积脑梗死、NIHSS 评分≥16 分、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功能III~IV 级、抗凝治疗、服用溶栓药物、脑梗死手术治疗、LAD≥45 mm、LEVDD≥50 mm、颈动脉软斑块、适当锻炼等均是脑梗死患者伴发心律失常- 房颤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脑梗死患者伴发心律失常- 房颤的危险因素按照危险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为大面积脑梗死(OR =3.987)、颈动脉软斑块(OR =3.246)、NIHSS 评分≥16分(OR =3.214)、合并高血压(OR =2.067)、年龄≥70 岁(OR =1.932),而抗凝治疗、服用溶栓药物、脑梗死手术治疗、适当锻炼均是脑梗死患者伴发心律失常- 房颤的保护性因素(b<0,0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中各因素的差异,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为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且未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11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脑卒中危险因素,入院时血钙、血镁水平等,分析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之间有无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14例,其中无出血转化组88例,出血转化组2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转化组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显著多于无出血转化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钙、血镁水平显著低于无出血转化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房颤动与大面积脑梗死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呈正相关(OR=4.731, 95%CI 1.594~14.044,P=0.005),血镁水平与大面积脑梗死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呈负相关(OR=0.000, 95% CI 0.000~0.095,P=0.006)。  结论  房颤、低血镁可能是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康复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糖尿病史、吸烟饮酒史、头颅 CT 检查结果、血脂、超敏 C 反应蛋白等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所有患者与发病4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其是否发生性认知功能障碍;采用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脑出血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128例脑出血患者中,57例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4.53%;无认知障碍组患者的执行功能、记忆、语言、及定向力得分分别为(4.4±0.7)分、(2.6±1.6)分、(2.4±0.4)分、(5.9±0.4)分,显著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2.9±0.8)分、(2.0±1.5)分、(1.9±0.8)分、(5.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规律锻炼身体、糖尿病、病变侧、病变范围、高超敏 C 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症及 NIHSS 降低分数与脑出血患者发生认知障碍有关。将上述因素代入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规律体育锻炼、高超敏 C 反应蛋白症及 NIHSS 评分降低值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康复期脑出血患者年龄>60岁、无规律体育锻炼、患有高超敏 C 反应蛋白症及 NIHSS 评分降低值低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艳  刘悦  叶斌 《安徽医学》2023,44(3):245-251
目的 探究年龄、房颤和舒张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根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n=20)和非出血组(n=72)。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年龄、房颤和舒张压)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预测方程,检测方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的预测效度,用分层回归分析差异变量舒张压在年龄和是否出血转化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房颤和舒张压存在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072,95%CI:1.007~1.142)、房颤(OR=12.980,95%CI:1.701~99.026)、舒张压(OR=1.076,95%CI:1.030~1.123)是rt-PA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曲线下面积(AUC)=0.692,P=0.003,诊断界...  相似文献   

18.
李珊珊 《当代医学》2022,28(3):46-48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检测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记录所有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分析溶栓后预后不良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152例急性重度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均在4.5 h之内,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6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固斑、神经保护及活血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4 h、1周和1月后的NIHSS评分;治疗3月后的mRS评分;治疗1周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例数。依据治疗3月 后mR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0例)、预后不良组(46例),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24 h、1周及1月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24.684,P<0.001)。治疗3月后,观察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396,P<0.001),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636,P<0.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 组分别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和2例,无明显差异(χ2=0.694,P=0.405)。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OR=0.173,P=0.035)、溶栓前收缩压(OR=0.869,P=0.019)及入院时NIHSS评分(OR=0.466,P=0.011)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重度脑梗死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溶栓前收缩压及入院时NIHSS评分是 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