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冬青  严兆丹  张令晖  周红燕 《吉林医学》2013,34(17):3309-33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SH)患者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亚临床甲减组及非亚临床甲减组,回顾性分析患者超敏促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颈总、颈内动脉内径、内中层厚度,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性(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与颈总、颈内动脉内径、内中层厚度有一定相关性;经多因素非条件Log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是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亚临床甲减不但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而且会增加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左旋甲状腺素(L- T4)替代治疗前后的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方法 30例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给予L-T4替代治疗,至甲状腺功能正常6个月后观察血脂及颈动脉IMT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正常,较治疗前BMI下降,TC、LDL水平和颈动脉IMT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老年亚临床甲减给予L-T4替代治疗可改善血脂代谢异常及减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从而减少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ABCD2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ABCD2评分,依据评分的高低分为低危组17例和中高危组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生化、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不同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中高危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85 mm,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68.6%;低危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73 mm,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35.2%。中高危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低危组(P〈0.05),中高危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 ABCD2评分系统能够反映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且分析亚临床甲减对于高血压老年者颈动脉呈现粥样硬化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间诊治的144例老年患者开展研究,将他们分成A、B、C三组,48例/组。A组患者为单纯的高血压,B组是高血压合并亚临床甲减,C组为血压正常。所有患者需要对颈动脉实行IMT(颈动脉内膜的中层厚度)的超声检查。对s-TSH、FT3、FT4甘油三酯、高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BMI、动态血压、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及低密度的脂蛋白实行有关分析。结果:患者颈动脉的s-TSH及IMT呈现出正相关;和C组相对比,A组颈总动脉、胆固醇与颈动脉分叉位置的IMT明显增高;但B组患者s-TSH与颈总动脉的IMT明显比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亚临床甲减老年患者的IMT明显要比高血压为单纯性的患者高,且高血压与亚临床甲减同时存在能够将动脉呈现出粥样硬化进展加速。  相似文献   

5.
陈霞 《广西医学》2012,34(9):1162-1164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测定313例T2DM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等生化指标,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女性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男性(P<0.01).(2)随着UA水平的升高,男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也随之逐渐增高(P<0.05),但女性无此关系.(3)男性、女性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均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为正常冠状动脉组,冠心病组为冠状动脉病变组。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利用超声来检测粥样斑块发生情况和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后,发现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要高于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和冠脉病变程度是正相关,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过早期检测,可以知道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同时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积分情况可以了解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密度同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双能量X线BMD仪测量患者腰椎和股骨颈近端的骨密度。结果:骨密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无显著性。冠状动脉钙化记分同腰椎和股骨颈近端的骨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P=0.04),-0.55(P=0.05)。结论:狼疮患者降低的骨密度和冠状动脉钙化记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费扬  李红 《浙江医学》2009,31(2):152-15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关系.方法 对294例富阳人民医院内科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血甲状腺功能筛查(促甲状腺激素和血清甲状腺激素),分析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结果 断面分析结果提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近9%,且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紧密相关.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肾脏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应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常规甲状腺功能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63例老年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33)和正常血压组(n=30).所有患者行踝动脉和肱动脉血压测定、获取ABI值,并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结果 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有18例(54.5%)和4例(13.3%)ABI降低(ABI≤1.0),两组ABI分别为0.79±0.08和1.29±0.07(P<0.01).高血压组中ABI≤1.0与ABI>1.0 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分别为(0.90±0.16)mm和(0.81±0.19)mm(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ABI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有视网膜病变及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各65例,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无视网膜病变者,而且具有较高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率.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显示高三酰甘油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分析总结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减)患者的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观察指标及中医证型分布,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亚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合中医四诊,对患者进行辨证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女性47例,占81. 1%,男性11例,占18. 9%,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合并高脂血症者27例,占46. 6%; 23例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34例患者颈动脉内膜可见斑块形成;中医证型方面,脾肾两虚证占46. 6%,肝郁阴虚证占32. 8%,其他证型占20. 7%。结论应关注老年特别是老年女性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检测,常规评价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老年亚甲减患者中脾肾两虚证较多见,临床治疗时应重视调理脾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类型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11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服用西药治疗;治疗组58例,在服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10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颈动脉中层厚度与斑块类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较好的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稳定斑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2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102例老年非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数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颈动脉狭窄率明显升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率均明显升高,且颈动脉严重斑块的比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63例老年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33)和正常血压组(n=30)。所有患者行踝动脉和肱动脉血压测定、获取ABI值,并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结果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有18例(54.5%)和4例(13.3%)ABI降低(ABI≤1.0),两组ABI分别为0.79±0.08和1.29±0.07(P<0.01)。高血压组中ABI≤1.0与ABI>1.0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分别为(0.90±0.16)mm和(0.81±0.19)mm(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ABI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5.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脂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与颈动脉硬化(AS)的关系. 方法对74例亚临床甲减患者进行血脂、C反应蛋白(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的检测,并与临床甲减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 结果随着促甲状腺素(TSH)的升高,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水平及CAIMT均逐渐升高,TSH≥10 mU/L的亚临床甲减组CAIMT增加更明显,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AIMT与LDL-C、TSH水平呈正相关(P<0.05). 结论亚临床甲减,尤其是TSH≥10 mU/L的亚临床甲减与血脂紊乱以及AS密切相关,应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甲状腺功能未减退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验组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总胆固醇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因素,值得引起重视并积极进行预防和改善。  相似文献   

17.
戴健  肖瑾 《安徽医学》2010,31(10):1217-1219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8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斑块数,性质及部位,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IMT明显增厚(P〈0.01),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增大(P〈0.05),斑块检出率增高(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颈总动脉内径增大,颈动脉粥样化斑块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无冠心痛史的患者113例,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对照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两组间的踝臂指数,并对踝臂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行相关分析.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踝臂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臂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成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11,P<0.05).结论 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蒋美媛  庞明  陈敏  严红  余艳  黎华 《广西医学》2013,(6):672-674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的作用。方法将96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普罗布考组,每组32例,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IMT、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ox-LDL、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明显减少,并且效果好于阿托伐他汀组及普罗布考组(P<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96例,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糖尿病、脑血管病史20例老年人为对照组。两组进行了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超声的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结果:CHD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CH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