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镇静催眠药物在慢性失眠患者中的使用情况。方法:自编调查表,调查慢性失眠患者共638例,根据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使用频率等对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失眠患者对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BZD)使用率最高,其中阿普唑仑、地西泮、艾司唑仑的使用率分别为50.47%、16.14%、14.73%,DUI均大于1。结论: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是慢性失眠患者的首选药物,存在用药不合理、药物依赖倾向,应加强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李永慧 《中外医疗》2013,(31):45-46
目的具体调查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镇静催眠药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精神科服用镇静催眠药的2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信息资料,具体分析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镇静催眠药物使用种类以及用药依赖性等情况。结果服用镇静催眠药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占同年门诊总数的33%(260/780)。260例患者中存在90例(34.6%)药物不良反应者;发生药物依赖者28例(31%);发生认知功能损害、过度镇静患者30例(33%);停药阶段发生失眠、皮肤过敏以及反跳等不良反应患者32例(36%)。结论精神科门诊中使用镇静催眠药较为频繁,易发生药物性依赖现象。同时,在用药中还存在着滥用局面,必须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门诊镇静催眠药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门诊处方中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763例患者(使用1830例次镇静催眠药物)的门诊处方资料中一般人口学资料、用药适应证、药物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患者的平均年龄偏高,其中60岁以上占65.57%;②用药适应证:失眠(或睡眠障碍)78.79%、焦虑障碍3.52%、癫痫2.44%、其他15.26%;③1830例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频率排序前5位:艾司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唑吡坦、氯硝西泮;在老年组艾司唑仑的使用频率偏高(P<0.01),劳拉西泮的使用频率偏低(P<0.01).结论 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应注意标明用药的适应证及老年人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住养老年人服用镇静催眠药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方法:采取核对医嘱及询问患者本人的方法,对长期住养老年人服用镇静催眠药的品种、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结果:185例中服镇静催眠剂者47例,占25.41%。有不良反应者4例,其中疑似肝功能者影响2例。结论:高龄老人失眠占比率较高,使用药物镇静催眠人数也较多。目前我院老年患者使用镇静催眠药尚在可控范围,不良反应上不突出。但仍应强调一定要合理安全使用镇静催眠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镇静催眠药在精神科门诊的使用情况.方法对精神科门诊服用镇静催眠药589例患者的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在性别、年龄、病种、病程、所服药物种类,依赖性等方面的临床分布特点.结果服用镇静催眠药患者589例,占全年门诊总数1997例的29.49%;女性360例(61.12%),男性229例(38.88%);年龄以40~69岁者居多392例(66.55%);病种以原发性失眠症最多,其次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分别为157例(26.66%)、138例(23.43%)、131例(22.24%);病程最短的2个月,最长的41年;所服药物均为苯二氮NFDA1类镇静催眠药,各种安定药物均有不同程度依赖性,药物依赖者共计174例(29.54%);依赖者服药时间至少连续2年以上.结论精神科门诊镇静催眠药物使用十分普遍,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易形成药物依赖.应加强认知行为治疗或给予依赖性小的非苯二氮NFDA1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镇静催眠类药物的用药状况、患者的基本特征及依赖性产生的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择诊断为睡眠障碍的门诊及住院患者7 308例,对睡眠障碍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种类、用药时长及次数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 308例患者开具镇静催眠类药物处方14 098张,其中门诊处方9 854张(69.90%),住院处方4 244张(30.10%);女性患者处方8 651张(61.36%),男性患者处方5 447张(38.64%)。应用佐匹克隆药物最多,有4 957例(67.83%)患者应用该药,处方8 938张(63.40%)。上报出现药物依赖的患者225例,占3.08%。其中佐匹克隆95例(42.22%),右佐匹克隆31例(13.78%),艾司唑仑40例(17.78%),阿普唑仑39例(17.33%),地西泮15例(6.67%),其他药物5例(2.22%)。结论 睡眠障碍患者应用非苯二氮■类药物物较为广泛,但长期大量服用仍会产生依赖性。应加强对镇静催眠类药物处方开具、患者使用剂量、用药时长的监管以及患者用药后的风险防控,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失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及辅助睡眠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评价。结果:睡眠情况研究组护理后为(14.81%)与同组护理前(27.78%)及对照组护理后(29.63%)比较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药物使用研究组护理后为(18.52%)与同组护理前(77.78%)及对照组护理后(72.22%)比较,不用药物患者明显增加,使用安眠药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少辅助睡眠药物的使用,对于预防患者失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量化并比较老年失眠人群短期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潜在疗效(睡眠变化主观报告)和风险(不良事件和晨醒后精神运动损害)。资料来源:M edline、Em 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Pubm ed和PsychLit(1996—2003);已发表综述和荟萃分析的参考书目;未发表研究中新型镇静催眠药物(  相似文献   

9.
由于失眠患者大多需应用镇静药物辅助睡眠,长期使用可使患者产生对药物的依赖。笔者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严重失眠患者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芳 《吉林医学》2013,34(21):439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对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十预对改善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102例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失眠护理十预。以患者睡眠质量、助眠药物的使用量、生活质量及心脏事件的发生为评价指标进行两组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明娃高于对照组(P〈0.05);助眠药物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心血管突发事件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稳定冠心病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本院门诊镇静催眠药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门诊1 393张镇静催眠药处方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在是否联用、使用频率、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诊断、用药时间等方面的临床分布特点。结果:本院镇静催眠药基本上以单用为主,占96.41%,药物品种主要是苯二氮类,占95.3%,其中以阿普唑仑最为常见,占26.74%,统计药物的DUI值大体都符合规定(DUI≤1);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47.81%)及心境障碍(17.09%);时间<4周684例(47.27%),4周2个月488例(33.72%),2个月2个月488例(33.72%),2个月4个月271例(18.73%),>4个月4例(0.28%)。结论:本院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持续使用时间偏长的问题,应引起医生、药师及患者重视,防止药物的滥用及依赖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探讨穴位按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甲亢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2例甲亢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项目,对照组选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高于对照组的67.74%(P〈0.05);两组SAS和SDS评分均比心理干预前低,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亢失眠患者实施穴位按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提高睡眠质量,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磊 《当代医学》2010,16(22):106-107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应用情况,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05例晚间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患者进行书面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服用率占总患者的40.05%。影响因素主要有医院噪音、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心理障碍、躯体疼痛或不适、药物因素、社会支持、经济原因。结论诸多因素影响着住院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应用。因此,应降低影响因素的发生,减少镇静催眠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发生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5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在社区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进行相关情况问卷调查及 SF-36生活质量表测评,研究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的相关性。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压达标80.7%、血压有效87.7%、合理饮食82.5%、用药依从性87.7%、合理运动80.7%、抑郁症5.3%)与干预前(血压达标35.0%、血压有效43.9%、合理饮食52.6%、用药依从性45.6%、合理运动40.4%、抑郁症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患者的生活质量在 SF-36生活质量测评表上显示干预后比干预前明显提高(P 〈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和修正或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变化情况、睡眠障碍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PSQI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沈明丰 《医学综述》2013,(23):4391-4393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电子处方,统计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种类、联合用药情况,并对三年间的上述情况进行比较,总结老年精神病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特点.结果 2010年老年患者中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的处方1445张、2011年1565张、2012年1774张;三年中SSRIs具有较高的处方频率,且2011年较2010年升高显著(P<0.05),2012年较2011年升高不显著(P>0.05);而TCAs具有较低的处方频率,且2011年较2010年降低显著(P<0.05),2012年较2011年降低不显著(P>0.05).联合用药中联用一种及以上用药的百分率逐年下降.在与SSRIs联用的药物中以镇静催眠药物频率最高,其次是脑功能激活药和钙离子拮抗药.三年中氟西汀用量较大,超过规定剂量,其他抗焦虑及抑郁药使用合理.结论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抗精神病药物合理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药物的特点和医师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达到真正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养老院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及治疗情况,为开展慢性病管理和养老院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21例患者血压记录资料,按性别、年龄、高血压分期及并发症和降压药物应用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调查对象220例中发现高血压121例,占55.0%;男性确诊高血压72例,患病率为59.5%,女性高血压患者49例,患病率为40.5%;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检出率最高年龄组为7079岁组,患病率为69.92%,本组各年龄段高血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分期以Ⅲ期最多,占45.5%。121例高血压患者中服降压药治疗者103例,占85.1%。高血压降压药物的应用,以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率最高,达79.21%,用药方式以二联用药最多。结论:高血压在养老院老年人群中的发病比例较高,我们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基本合理,在老年人高血压防治中也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向精细化管理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失眠的症状及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干预2周后,实验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状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易受环境、情绪、疼痛、药物治疗及病理性因素影响而导致失眠,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失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仲华  史玲  邝海东  郁斌  雷云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6):4498-4501
目的 研究整合管理干预对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用药管理的影响。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7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慢性病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先调查并记录中心慢性病患者的患病情况(疾病名称、患病种数)和用药种数;随后,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其不恰当的用药情况进行整合管理干预,经过3个月及以上的干预,于病情稳定情况下调查患者用药情况(用药种数、用药调整情况及其理由),计算用药种数变化率。结果 疾病名称:高血压200例(82.6%),冠心病122例(50.4%),糖尿病63例(26.0%),脑卒中55例(22.7%),骨关节病13例(5.4%),骨质疏松症12例(5.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8例(3.3%)。不同性别患者患病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85岁患者患病种数多于<60、60~岁患者,70~岁患者患病种数多于60~岁患者,80~岁患者患病种数多于65~岁患者(P<0.05)。干预后患者用药种数少于干预前(P<0.05)。用药种数变化率:总体-23.8%,男性-22.4%,女性-25.0%;各类疾病用药种数变化率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OPD(-45.0%)、脑卒中(-37.9%)、骨质疏松症(-28.6%)、冠心病(-24.0%)、高血压(-21.9%)、骨关节病(-14.3%)、糖尿病(-7.1%)。干预前、后,不同性别患者用药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者干预后用药种数均少于自身干预前(P<0.05)。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COPD患者干预后用药种数少于自身干预前(P<0.05);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患者干预后用药种数与自身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2例患者中,用药种数增加者9例(3.7%),减少者142例(58.7%),无变化者91例(37.6%)。151例用药种数有变化的患者共有206项用药调整,其理由为:病情缓解95项(46.1%),重复用药67项(32.5%),药物不良反应18项(8.8%),不合理用药14项(6.8%),病情需要增加药物12项(5.8%)。结论 社区慢性病患者存在着多病共存、用药种数较多的现象,全科医生对患者进行整合管理干预能够调整用药种数,减少重复用药、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