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与三叶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患者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术后中期疗效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微创胆囊癌意向性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因胆囊癌行意向性根治术的12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8例(30.2%),女性88例(69.8%);年龄40~88(63.3±8.8)岁;开腹组92例(73.0%),微创组34例(27.0%),其中微创组含5例行机器人辅助手术者。通过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1:1匹配)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分析开腹和微创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开腹和微创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手术耗时长于开腹组(314.3±116.5 min vs. 234.3±65.2 min,P=0.001),但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输注红细胞、输注血浆、是否阻断肝门、肝门阻断次数、肝门阻断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手术切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并发症C-D分级≥Ⅲ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拔除引流管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 <0.05);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7.0 d vs. 8.0 d,P=0.014),而住院总时间、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微创胆囊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2年8月-9月我们采用胸骨小切口施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法均衡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VSRR手术)与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手术)手术治疗的混杂因素,评价2种术式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05年9月—2015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九病房行主动脉根部手术患者186例,其中VSRR手术48例(VSRR组),Bentall手术138例(Bentall组),进行Logistic回归计算倾向性评分,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的方法,找出与VSRR手术最匹配的48例进行对比研究。根据2组手术的术中、术后数据,评价VSRR手术相对于Bentall手术的安全性和适用性。结果 VSRR组手术时间长于Bentall组[(6.8±1.9)h vs.(5.7±2.1)h,t=2.691,P=0.00],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Bentall组[(154.4±42.0)min vs.(131.6±46.1)min,t=2.533,P=0.013],驻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短于Bentall组[(34.5±38.6)h vs.(37.5±21.1)h,t=0.472,P=0.63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SRR组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低于Bentall组[(9.56±6.51)mmHg vs.(13.07±7.53)mmHg,t=2.443,P=0.016],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低于Bentall组[(18.0±2.11)mmHg vs.(23.37±11.80)mmHg,t=3.104,P=0.003];术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VSRR组(10.5%)与Bentall组(2.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3.422,P=0.331);VSRR组病死率(4.2%)低于Bentall组(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1.000),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二次开胸止血、手术后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837),VSRR组与Bentall组在围手术期生存率与不良事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法均衡后,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与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手术在围手术期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张颖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136-2139
目的 总结本院右胸小切口直视微创下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5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收治的主动脉瓣患者36例,其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24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2例,男性2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5±11)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33例,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3例。所有患者均拟于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右胸小切口直视微创下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行体外循环。手术室护士做好患者术前宣教,术前物品及器械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手术,完善手术室护理流程。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记录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预后及术后相关并发症。 结果 所有3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间为(232±33) min,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120±2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为(91±29) min,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为(11±5) d。 结论 右胸小切口直视微创下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创伤小、恢复快,近期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室护士术前对患者行健康指导,做好手术所需药品、设备、器械和耗材准备,术中积极主动配合手术,严格遵守操作原则及流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胸骨上段小切口和正中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6月-2019年10月接受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接受胸骨上段小切口和正中切口手术的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指导围术期治疗.方法 收集我科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资料,将术后死亡患者50例纳入死亡组(已排除3例资料不全患者),另从4 078例心脏瓣膜手术治愈患者中随机选择150例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两组患者(死亡组、对照组)进行配对,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肝素用量、术中最低体温、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手术过程、瓣膜类型、术后血气分析结果等临床特征,分析心脏瓣膜术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结果 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出46对患者,死亡组失血量、IABP植入率、术后二氧化碳分压、术后乳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术后氧分压、术后红细胞比容、术后血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高乳酸血症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P<0.05),术后乳酸及二氧化碳分压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0.793,术后乳酸与二氧化碳分压的临界值分别为7.55 mmol/L、49.50 mmHg.结论 高乳酸血症及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是心脏瓣膜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治疗应该维持充足氧供,改善组织灌注状况以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比较电视胸腔镜辅助下(VATS)微创主动脉瓣置换(Mini-AVR)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Full-AVR)的疗效和安全性。63例Mini-AVR为微创组,其中52例胸骨上段小切口,11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135例Full-AVR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和预后,并对比两种小切口的疗效。Mini-AVR组心功能(NYHA)IV级占比小于Full-A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ni-AVR组体外循环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Full-AVR组(P<0.01),ICU留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第1天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输注红细胞用量均较Full-AVR组减少(P<0.01)。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及升主动脉阻断用时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TS下Mini-AVR安全有效,其中首选胸骨上段小切口,次选右胸前外侧小切口。  相似文献   

11.
吴虹  张健 《重庆医学》2008,37(2):166-167
目的 比较经后方传统及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 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行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50例,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36例.比较两种不同入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2周Harris评分及假体的位置、血沉及c-反应蛋白.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2周Harris评分及假体的位置、术后疼痛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传统入路血沉及C-反应蛋白较高(P<0.05).结论 传统及外侧微创全髋关节入路均体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微创入路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2.
微创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osty,THA)临床疗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2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髋关节前外侧小切口THA(微创组)10例和常规后外侧THA(常规组)10例;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功能评价等。结果微创组优3例,良4例,中2例,差1例;常规组优2例,良3例,中3例,差2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切口长度[(315.5&#177;223.1)ml、(259.5&#177;170.1)ml、(88.5&#177;13.2)ml、(9.9&#177;0.4)cm]与常规组[(520.5&#177;219.7)ml、(517.9&#177;212.7)ml、(359.1&#177;31.5)ml、(15.8&#177;2.1)cm]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与常规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为主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左心室心肌病理改变和手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 本组患者32例,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手术前、术后3、6、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主动脉瓣跨瓣压差(pressure gradient,PG),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等,评估心脏功能恢复情况.术中取患者二尖瓣乳头肌作Massion病理染色,应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测量心肌胶原纤维含量,并与意外死亡成年人乳头肌进行比较.结果 无手术早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手术后随访10~20个月,恢复良好,心脏超声结果显示,PG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LVEDD和LVMI也有降低(P<0.05);EF、FS较术前有改善(P<0.05),IVS和LVPW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病理结果显示,手术组左心室心肌肥厚明显,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可见空泡样变,Masson染色显示心肌细胞间质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定量分析手术组左心室肌间质胶原纤维容积比为(18.11±4.32)%,血管周围胶原纤维面积比例为(1.42±0.80)%,正常组分别为(6.31±1.69)%和(0.87±0.31)%,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 胶原成分异常沉积所致心肌纤维化是本组风心病主动脉瓣狭窄为主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肌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术后经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功能有改善,但仍不十分满意,可能与左心室心肌纤维化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双侧或单侧脑室引流配合腰穿脑脊液置换,观察其疗效。结果恢复良好8例,需人照顾8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存活病例无脑积水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死亡率,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加快脑脊液的正常化,减少脑积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单瓣与双瓣置换术的近期与远期效果。方法 :70例风湿性心脏病人采用国产上海碟瓣行机械瓣置换术 ,其中单纯行二尖瓣 (MV)置换术者 47例 ,二尖瓣加主动脉瓣 (AV)双瓣置换术者 2 3例。生存者 10 0 %随访 1~ 7年 (平均 4.76± 1.7年 )。结果 :院内死亡 4例 ,死亡率为 5 .71%。随访中死亡 2例 ,远期死亡率为 0 .63 %人·年。 7年生存率为 95 .69% ,10年生存率为 93 .89%。 94.0 0 %术后心功能均改善Ⅰ~Ⅱ级。结论 :房颤 (Af)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应暂缓手术 ;国产上海碟瓣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只要处理恰当 ,双瓣手术的危险性不比单瓣手术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对中老年风湿性主动脉瓣置换后患者的院内及1年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性入选2009年3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诊断为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并接受外科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手术中老年患者(>40岁),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血尿酸正常组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多因素分析评估高尿酸血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共有632名患者入选,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381)和血尿酸正常组(n=251).高尿酸血症组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7.6%vs 2.0%,P=0.002).血尿酸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421,P<0.001),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093,P=0.025).多因素分析显示,经校正影响预后的混杂因素,包括年龄、NYHA心功能III-IV级和术后急性肾损伤后,高尿酸血症与院内死亡率(OR=3.07,95%CI:1.13,8.37,P=0.028)和1年死亡率(HR=3.14,95%CI:1.30,7.62,P=0.011)独立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组患者手术后1年死亡率累积率较高(Log-rank=11.73,P=0.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中老年风湿性主动脉瓣置换后患者院内死亡及1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Papillary fibroelastoma, a rare primary benign tumor, can be found anywhere in the heart, but most commonly involves the cardiac valves. Most papillary fibroelastomas do not cause symptoms and are usually incidental found by routine echocardiography or at autopsy. However, with the advent of echocardiography, more and more patients are diagnosed in life. Early diagnosis of this condition becomes very important since it represents a surgically correctable cause for systemic emboli, strok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The e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should be confirmed by histology because the clin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es includes myxoma, vegetation, thrombi, lipoma, and pseudopapillary fibroelastoma. We reported a case of papillary fibroelastoma of the aortic valve and presented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结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97例高血压基底节区或丘脑出血的患者入院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在局麻下行急诊一次性锥颅脑内血肿穿刺吸引+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术后常规降血压、降颅压、止血、预防感染、脑保护、维护内环境稳定、支持等治疗,实验组患者术后第4天(术后72h)加行高压氧治疗。结果术后3d内,实验组99例死亡23例,病死率22.2%;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意识障碍好转程度、CCS评分、瘫痪肢体肌力恢复、ADL分级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微创手术结合高压氧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和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实验组实施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对照组实施后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例数、手术与住院时间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之后,实验组手术成功率比对照组明显要高,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明显要短,并发症例数比对照组明显要少,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取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可提高清石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