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王垚  王金华 《重庆医学》2016,(11):1575-1577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评价学家斯克里芬于1967年在《评价方法论》一书中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1]。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2‐3]。  相似文献   

2.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以个体和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宏观和微观的技术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机体健康,预防疾病[1]。预防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三大卫生模块。根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规定,抓好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等综合素质进行教学评价,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引入形成性评价是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院校向综合院校的转变,许多医学院校也开设了非医学专业,如管理类、信息类、语言类等专业,生源多是未被医学专业录取的调剂生,他们成为了医学院校中较特殊的群体[1]。当前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模糊,专业意识淡薄,专业学习压力大,就业情况不理想[2]。本科生班级导师制是教师对学生思想、学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育制度,它是以学生思想引导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学习指导为载体,综合性地开展工作,其教育指导工作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3]。为进一步加强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笔者制定了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评价内容可以着重教学过程,也可以针对教学结果。前者即形成性评价,后者则是总结性评价[1]。由于教学过程决定着教学结果,因此,形成性评价成为教学评价中的基础与关键。1形成性评价概述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问答、观察记录、学生作品分析以及测验等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度和语言发展状态作出的判断[1]。此外,形成性评价还包括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目前,中国教育表现出“两强”和“两弱”的特点。其中“两强”体现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  相似文献   

5.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自1969年在加拿大被提出以来,逐渐被西方的教育体系所接受,并在众多的国际知名的高等学府中开展[1]。但PBL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迅速推广和应用仅是近10年才出现的,现在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PBL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多项研究表明PBL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双向交流、临床思维及团队协作等能力有积极作用,也能够提高课程考试成绩[2‐4]。在PBL教学模式中,PBL教学案例的选择和构建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好的案例是PBL 课程成功的必备条件[5]。目前,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的PBL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PBL教学案例有的是引进的案例,大部分院校是自行组织编写[6]。自编PBL教学案例可以克服引进案例的“水土不服”,更符合我国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现状,以及课程本身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自教育部1998年批准普通高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该专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国有430多所高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仅医学院校就有36所。由于卫生管理类教育在国内开展时间较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多集中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1]的实验室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在全国各大高校中普遍较为薄弱[2],主要存在诸如实验课教学的学时比例偏低、理论与实践课程脱节、实验课教学模式陈旧、实验效果差[3]、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4]。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均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2012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再次将卫生管理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提到议事日程。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创新性卫生人才的短缺已成为我国卫生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更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形成性评价目的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激励学生改善学生态度、调整学习策略,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结合我校及方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实践的情况,结合方剂学课程自身特点,提出一些形成性评价实践中的感想与思考,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8.
自主性学习旨在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1]。在知识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想长期胜任工作,必须要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和能力[3]。2011年,本校医学免疫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作者以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随机选取部分五年制医学本科生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江秀娟  熊书  孙厚良 《重庆医学》2018,(10):1421-1423
网络信息技术已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上的使用却相对滞后.为弥补学习评价体系的不足,形成性评价被广泛的应用起来[1-2].形成性评价更能客观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及职业素养的养成情况,尤其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人才培养的评价[3-4].移动教学平台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5-6],但在形成性评价的应用还鲜见报道.形成性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手段等尚处探索阶段,本课程组在生物化学学习评价中借助了移动教学平台进行形成性评价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做出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动态、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通过对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课程形成性考核环节的设计,探讨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很好地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医用生物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和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表现、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及提高、网络互动等;实施中把形成性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该评价方式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规格要求越来越高。为此,2006年教育部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推进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紧密结合,是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的关键举措[2]。构建工学结合人才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3]。工学结合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4]。基于这一背景本校护理系从2011年开始在老年护理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学习评价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构建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医学信息分析》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互为评价对象,形成以学生学习评价和反馈为核心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学习态度、互动参与和行为结果3个一级指标,及其对应的6个二级指标。将形成性评价引入课程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对于多内容、少学时的课程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促进课程目标有效达成。为其他相关课程实施形成性评价提供评价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融入丰富的情感,寓情于抽象的教学理论之中,通过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使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认识上达成共识,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独立、健全品质的形成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是融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培养为一体的全方位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社会性情感品质和个人健康的心理品质、人格取向的培养,使受教育者在情感层面不断走向新的高度为发展目标,强调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以情育人[1]。在卫生士官教学过程中关注情感教育,实施情感教育,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认知能力,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2],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重庆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对《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尝试构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形成性评价采用课堂学习、课堂测验与平时作业、网络学习与综合学习能力等指标,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态度、水平与能力。90%以上学生赞同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认为该体系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并由此积累了完善考试评价体系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医学教育目标,在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中开展了形成性评价。首先构建了免疫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指标,并遵循“反馈-指导-鼓励”原则将形成性评价实施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实验教学、网络考核等教学环节。与终结性评价相比较,形成性评价在免疫学教学中能动态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针对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困惑进行了反思及讨论。  相似文献   

17.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手段。单一的终结性评价难以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综合水平。形成性评价既对教师教学方法进行评估,也能评价学生各方面素质,是未来教学的趋势。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但目前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根据校情探索适合本学科的科学、公平、公正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在急诊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中运用手机智能软件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护理专业本科1、2班学生为调查对象,1班(54人)为试验组,2班(52人)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利用手机智能软件的基础上构建与运用形成性评价体系等教学改革;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流程组织教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在授课方式、教学安排、学习兴趣、师生互动、评价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手机智能软件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解剖学教学是使学生掌握人体结构的医学基础课[1]。但在实际教学中,奠定这一基础并非易事。由于该课程专业名词多、内容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解剖结构难记易忘[2‐3]。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学生最初的新鲜感和好奇心逐渐降低,学习解剖学的积极性减弱,部分学生厌学情绪滋生,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影响后续相关医学课程的教学,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医护人才。鉴于此,本院探索开展解剖学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助产专业课程线上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效果.方法 助产学课程采取线上教学方式,通过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学期结束后使用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投入状况、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效果等.结果 学生课前预习成绩、虚拟仿真实训成绩、阶段性测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均在80分以上,上课签到成绩、录播视频观看成绩、课堂互动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