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5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及相应护理,术前、术后定期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高于B组,A、B组术后定期随访时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3年时A组Harris评分优于B组,两组护理均满意.结论 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且全髋关节置换远期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护理难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PELP(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16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老年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PFNA治疗,B组给予PEL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指标、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指标均优于B组(P<0.05);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均显著降低(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6个月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B组显著提高(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7%,较B组的18.97%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PELP相比,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老年患者远期疗效相当,均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是PFNA治疗该疾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早负重训练,提高近期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老年人工髋关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施行手术室综合护理,并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不良心理的缓解率及切口的愈合率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髋关节病变患者进行手术室综合护理可提高其临床疗效,消除其围手术期的不良心理,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n=36)和B组(n=28).A组患者采用PFNA手术治疗;B组采用DHS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相关指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PFNA和DHS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效,但PFNA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中护理干预应用后对于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置换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345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A组(118例)与B组(227例),A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B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统计术后恢复情况、置换关节脱位发生情况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 B组术后恢复有效率以及置换关节脱位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对比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显示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不仅可降低关节脱位发生率,还能够改善髋关节功能等,从而提升整体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与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7例,根据HFIM评分标准并结合患者年龄、临床表现、骨质情况、关节疼痛度及活动度等情况,分为2组:A组(21例)和B组(26例).A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B组的15.38%(P<0.05).A组患者髓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术式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需结合患者年龄、全身疾病状况、身体条件、预期寿命等情况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术后1年全髋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和全髋关节置换方案对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费用 比较。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该院收治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130 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 同将其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各65 例。分别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和全髋关节置换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 相关临床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后Harris 评分、2 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等。 结果 A 组手术用时和术中失血量均优于B 组(P <0.05);B 组术后首次锻炼时间短于A 组(P <0.05);B 组 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A 组(P <0.05);B 组术后第3、6、12、18 及24 个月Harris 评分均高于A 组 (P <0.05);B 组2 次手术率低于A 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 >0.05);B 组首次 手术费用高于A 组(P <0.05);B 组2 次手术费用低于A 组(P <0.05);两组总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方案用于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可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改善 髋关节活动功能,降低2 次手术风险,且未增加总治疗费用;而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则有助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减少术中医源性创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为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髋关节病变患者进行手术室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老年人工髋关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施行手术室综合护理,并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不良心理的缓解率及切口的愈合率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髋关节病变患者进行手术室综合护理可提高其临床疗效,消除其围手术期的不良心理,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侯明国 《中外医疗》2013,32(7):52-53
目的探讨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依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改良组患者采用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临床数据。结果与传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相比,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术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为优者明显增加,差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能够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并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对比,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手术治疗的150例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分为动力髋螺钉治疗组(DHS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PFN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PFN组较DHS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引流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组间对比,P<0.01。结论:PFN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引流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势,更适合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人民医院骨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微创组与常规组.微创组行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常规组行传统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消耗时间相似,微创组患者手术切口明显小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结论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的效果。结果:手术切口平均8cm,手术时间均为6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0m L。随访16个月后得知,本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一年后Harris评分平均为(95.1±2.4)分,同时本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神经经脉血栓、切开感染以及神经血管损伤和假体松动以及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临床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仅效果显著,而且手术切口小、创伤小、瘢痕少、术后功能恢复快,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刘宇军 《四川医学》2012,33(9):1603-160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和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56例,平均年龄67.6岁(60~80岁),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固定,B组采用PFN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持续性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A、B2组,各43例。A组患者行持续性护理,B组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A组患者护理后髋关节活动改善优于B组,护理后SAS评分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护理可促进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显著恢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有效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体会。方法选取208例我院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患者,将其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配合,整理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用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较好,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采用有效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措施的疗效.方法 术前、术中及术后对74例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结果 减少了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手术并发症,促进了切口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有效的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ATB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接受PFNA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ATBA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采用Harris评分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住院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0.00%)高于A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0%)与A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BA可加快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过程,但其手术创伤较大,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刘毅峰 《海南医学》2014,(14):2133-2135
目的:比较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60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比较两种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内固定组明显增加,而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则明显少于内固定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功能恢复达优率以及总体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5例,进行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和B组(45例,进行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结果 B组患者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有十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该手术方式的应用能够十分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非常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