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女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效果。方法符合条件的90例极高危女性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术后应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PCI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情况。两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情况相同。结果 PCI术后30 d观察组MACE(5例,10.9%)明显低于对照组(15例,34.1%)(P〈0.05),两组未见大出血病例,观察组小出血(4例,8.7%)与对照组(3例,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较术后应用明显减少MACE,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64)与对照组(n=56),对照组常规用药,替罗非班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在术后即刻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术后48 h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集聚率与术后30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同时观察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改善显著,达TIMI 3级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校正TIMI帧数及术后48 h血小板集聚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 LVEF高于对照组(P<0.05), 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替罗非班组心绞痛、心肌梗死、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患者,合理使用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提高心肌灌注水平,保护心功能,降低MACE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肖艳春  郭勇  苟华良  孙向阳  颜崇平 《四川医学》2010,31(10):1504-150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择期冠状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4例,均于起病8~12d行PCI。治疗组在PCI术中即刻经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0μ/kg,3min内推注完。后以0.1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36h。术前、术后均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术后加用低分子肝素钠6000U,1次/12h×8d。对照组除不用替罗非班外,治疗均相同。观察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术后4周内出血并发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AMI择期PCI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替罗非班与硝普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硝普钠,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治疗组MACE发生率为6.2%,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4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PCI组(对照组)140例;血栓抽吸组168例;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148例。比较各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心肌再灌注(TMP)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梗死血管和病变血管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PCI术后TMP分级及药物洗脱支架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FC为(31.5±5.8),血栓抽吸组为(21.8±7.2),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为(20.9±6.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76,P=0.006);其中血栓抽吸组、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CTFC低于对照组(q=3.225、3.73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血肌酐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MACE有回归关系(P<0.05);年龄、血肌酐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方法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12个月发生MACE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急性STEMI患者早期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水平,降低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血管舒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VASP-P)程度、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2P)的变化规律,探讨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在氯吡格雷抵抗患者(Clopidogrel resistance,CR)行PCI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201例,随机分为标准组(n=100)及优化组(n=100)。标准组给予标准抗血小板治疗,优化组患者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持续泵入36~72 h,其后氯吡格雷改为150 mg/d。另外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VASP-P、CD62P、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标准组及优化组CR患者药物治疗后的CD62P和PR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优化组CR患者PCI术后36 h的CD62P和PRI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优化组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可进一步抑制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静脉内和冠脉内同时应用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3例拟行急诊PCI术STEMI患者随机选入替罗非班IV组(仅静脉内推注负荷剂量替罗非班,22例)和替罗非班IV&IC组(静脉内和冠脉内同时推注负荷剂量替罗非班,21例),观察患者PCI术前术后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ial(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组织灌注,住院期间心脏超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以及术后30 d的MACE。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情况和术前冠脉造影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TIMI 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27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sumSTR)百分比≥70%,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左室收缩功能、MACE、大量出血事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0 d 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静脉内和冠脉内同时应用负荷剂量替罗非班是安全的,近期疗效与单纯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相当。  相似文献   

8.
周浩  黄伟剑  计光  张怀勤 《浙江医学》2011,33(6):840-842
目的 观察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并接受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PCI)48例和对照组(常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术后30d射血分数(EF)、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症、输血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PCI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各级TIMI血流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PCI术后即刻达TIMI 3级血流比例(95.8%)高于对照组(78.0%)(P<0.05),PCI术后30min达TIMI 3级血流比例(97.9%)高于对照组(86.0%)(P<0.05),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75.0%)高于对照组(57.0%)(P<0.05).观察组30d心脏EF(44.2%)高于对照组(37.0%)(P<0.05),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4.2%)低于对照组(14.0%)(P<0.05).两组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中可改善术后TIMI血流,降低心血管事件,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入径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国产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静滴,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结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TIMI 3级获得率96%,与对照组相比(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FC为(22.9±5.8)帧数,低于对照组(30.9±12.5)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ush分级观察组3级获得率68%,与对照组(2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峰浓度(1 856.5±320.6)IU/L低于对照组(2 315.5±624.6)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0 min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66.9±14.9)%大于对照组(40.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入径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92例,根据是否直接行PCI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单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B组)、术前无药物预处理组( C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次要观察终点为术后30 d MACE。安全性终点为出院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肌酸激酶( CK)、肌酐( CR)水平、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A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获得率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TIMI血流帧数均低于C组(P〈0.01和P〈0.05);A组和B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均高于C组(P〈0.01),且A组高于B组(P〈0.05)。次要终点中,3组主要MACE和出院前ALT、CK、CR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PLT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可以改善ACS患者PCI术后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组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度分层高危组的患者180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纽(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d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性死亡,新出现的心肌梗死、脑卒中、顽固缺血状态伴ST-T改变,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30d内所观察MACE发生率有所降低(7.78%,26.67%,P〈0.05)。两组严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轻度出血比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高危ACS治疗中可减少30d内MACE,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致残性急性缺血性小卒中在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tirofiban)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通过多模影像连续入取了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小血管病变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且入院时NIHSS评分≤5分和发病在4.5 h内的致残性急性缺血性小卒中病例(n=80)。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是否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分为标准治疗组(n=37)和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使用替罗非班治疗组(n=43);分析治疗后24 h、48 h、7 d或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值、临床症状恶化率(进展和复发)、颅内及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90 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2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基础疾病史、溶栓前NIHSS评分、责任血管的构成比、血压、血糖、血脂、院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基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使用静脉替罗非班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程度有低于阿替普酶静脉标准治疗组的趋势,但2组在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vs. 2,P=0.519)、48 h NIHSS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vs. 2,P=0.265)、7 d NIHSS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vs. 3,P=0.162);早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治疗组临床症状恶化率低于阿替普酶静脉标准治疗组(4.7% vs. 18.9%,P<0.05);2组在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为0,2组90 d后的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致残性急性缺血性小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是安全和可能更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张军  蒋健刚 《安徽医学》2012,33(2):155-15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行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ACS患者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组,n=21)和维拉帕米(维拉帕米组,n=24),两组手术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中末次造影图像,评估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同时测定PCI术后7 d、14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计数(PLT),两组术后3 d内出血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首次及PCI结束前末次冠脉造影均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cTFC帧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CI术后7 d、14 d的LVEF均高于对照组,CK-M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 d内出血、术后30 d内MACE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ACS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确诊STE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PCI,术中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冠脉内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冠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7、30、180 d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18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同时观察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校正TIMI帧数、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及术后180 d 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30、180 d的EF显著增加,LVEDD、LVES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和左室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半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心肌梗死患者术中慢血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98例老年急诊PCI术中出现慢血流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分别于冠状动脉内给予5μg/kg和10μg/kg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I、心血管事件和术后3d内出血情况。结果入组时和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血红蛋白、血球压积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也未见过敏性反应等。A组患者出现轻度出血2例(4.08%),B组3例(6.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半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诊PCI心肌梗死患者术中慢血流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替格瑞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择期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2)和B组(n=53)。两组术前、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A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替格瑞洛(术前负荷量180mg/次,1次/d;术后标准量90mg/次,2次/d);B组加用氯吡格雷(术前负荷量300mg/次,1次/d;术后标准量75mg/d,1次/d),疗程6个月。结果 术前两组血小板P2Y12反应单位(PRU)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A组PRU低于B组(P<0.05)。随访6个月,A组脑血管意外1例;B组心肌梗死1例,心力衰竭1例,脑血管意外4例;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2,P<0.05)。两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A组主要出血1例,小出血2例,轻微出血3例;B组主要出血1例,小出血3例,轻微出血4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7,P>0.05)。A组重度呼吸困难1例,中度1例,轻度2例;B组未见呼吸困难者。两组术后24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h肌酐(Cr)水平高于B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具有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且不增加出血风险,肝肾损伤风险低,对择期行PCI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6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2)和对照组(n=30)。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中末次造影图像,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同时观察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6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2次冠状动脉造影TIMI 3级血流获得率、CTF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LVEF、出血并发症高于对照组,PCI术后60d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和改善ACS患者PCI后无复流现象,是一种有效的PCI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林肖峰 《当代医师》2014,(6):834-836
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PCI,治疗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行PCI。统计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术后校正帧数(CFTC),术后24 h ST段完全回落率,测定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及肌钙蛋白T( cTNT)峰值,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和出血事件。结果治疗组术后TIMI 3级血流率为58.8%,CFTC 19.3±4.9,CK-MB及cTNT峰值分别为(161.6±46.9)U/L和(1.6±0.4)μg/L,MACE发生率5.9%,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T段完全回落率为47.1%,出血率为1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前使用替罗非班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成功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95例。根据入径方式,将其分为经股动脉入径组(n=45)和经桡动脉入径组(n=50)。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术成功率,术后远端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术后1 h 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出血情况,术后入住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欧洲生命质量量表(EQ-5D)评价情况。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PCI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术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术后1周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IMI轻度出血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I重度出血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住CCU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Q-5D评价中,两组行动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焦虑/抑郁3个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我照顾能力、疼痛/不适2个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缩短患者入住C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降低术后TIMI重度出血比例,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5月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ASTEMI患者,年龄65~88岁,平均(68.5±9.6)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0),比较两组基础临床特征、心肌呈色分级(MBG)及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心肌呈色分级3级获得率明显增高(88.9%比58.0%,P〈0.05),术后90minsumSTR(70.3%比42.0%,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心肌梗死后1周射血分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6.2±7.6比46.7±8.5,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11.1%比6.0%,P〉0.05),但无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症。结论 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并有助于改善心功能。老年ASTEMI患者急诊PCI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