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研究子宫颈癌相关基因群的表达和功能,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筛查宫颈癌相关基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标本的收集和处理;②总RNA的提取和质量判定;③制备探针;④芯片杂交;⑤检测与分析。结果:3例标本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共12条,表达上调3条,表达下调9条。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肿瘤转移、信号传递等多个方面。结论:①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是多个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改变的结果;②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快速、高通量、高敏度的筛查子宫颈癌的相关基因。基因芯片技术在宫颈癌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是危害全世界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但基因易感性也起了重要作用。尽管宫颈癌的筛查和HPV疫苗的应用使得宫颈癌在发达地区的发病率下降,但是在落后地区的发病率未见明显降低、总生存率无明显提高。当前miRNAs已成为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miRNA的异常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miRNA-21(miR-21)作为较早发现的人类miRNAs之一,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致癌基因的角色。本文就miR-21与宫颈癌的关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抑癌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Rap1GAP家族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与肿瘤抑制相关的基因,Rap1GAP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明显下调,且与HPV感染相关。Rap1GAP的失活可能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可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筛查及诊断。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是迄今为止唯一找出致病原因的癌症。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要条件,在99%的宫颈癌患者中可以检测到生殖道HPV病毒的感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抗病毒研究也逐步深入分子层面,并获得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中医药在治疗女性生殖道HPV感染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工作,本文对中医药抗宫颈癌HPV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中药抗HPV感染的机制,期望为拓展中药于抗HPV感染的应用提供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5.
芳香化酶P450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进  高莹  刘孜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3):349-350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 其发生机制至今尚不清楚.HPV 特别是HPV16、18 等高危型别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变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生率、高复发率、高转移率使其成为很多研究的重点。研究已明确持续性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而HPV 基因疫苗,尤其是以E7基因为靶基因的疫苗,能够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控制肿瘤生长,成为目前宫颈癌治疗方法的研究热点。但是基因疫苗应用于人体时往往存在免疫应答减弱的问题,而利用白细胞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作为基因疫苗的佐剂,促进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够显著提高免疫原性。文章就IL?15联合HPV基因疫苗治疗宫颈癌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及对宫颈癌免疫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与HPV E6/E7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相关试验、理论研究成果讨论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相关性做一综述.结果 高危型HPV E6/E7蛋白是病毒致癌蛋白,在宫颈癌的发生起重要的作用,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同样起重要的作用,其活性表达与HPV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将hTERT与HPV E6/E7基因有关的基因或蛋白结合起来应用可提高对宫颈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并将其作为一种早期的筛查HPV手段,对宫颈癌的预警和筛查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癌患者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感染HPV18的宫颈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一步探讨HPV18致宫颈癌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杂交捕获Ⅱ代技术筛选出3例感染HPV18的宫颈癌病例,取癌组织及自身正常宫颈组织标本,用含14 112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微阵列芯片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分析。结果:在3例宫颈癌组织中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 315条,其中649条上调,666条下调。这些基因涉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蛋白类、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代谢、免疫相关、细胞受体、蛋白翻译合成以及其它一些未知功能的基因。结论:HPV18引发宫颈癌是多因素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通过相互调节、网络调控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望进一步分析证实以明确HPV引发宫颈癌的精确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应用Hybrimax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房及门诊就诊的437例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慢性宫颈炎及不同宫颈病变组HPV感染的比例并进行分析.结果 HPV总阳性率为41.19%.慢性宫颈炎HPV感染率为15.51%,宫颈癌前病变(CIN Ⅰ+Ⅱ+Ⅲ)HPV感染率为54.71%和宫颈癌HPV感染率为64.52%,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中单一感染比率为36.61%,最常见类型为HPV16和HPV31.多重感染的比例为11.11%,最常见类型为HPV16、58及HPV16、18二重感染.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HPV16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宫颈各病变中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治疗前后C-MYC基因扩增和HPV感染的变化,分析C-MYC基因扩增和宫颈HPV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79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ISH方法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PV-DNA.结果:①治疗前C-MYC基因阳性表达率随病理级别的增加逐渐升高,治疗后C-MYC基因阳性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HPV阳性感染率随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升高,治疗后HPV感染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PV持续感染率在CIN 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及宫颈癌组中分别是1/3、50.00%、20.00%和17.24%.③C-MYC基因扩增与HPV感染转归情况无相关.结论:C-MYC基因扩增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展关系密切,与HPV的感染转归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