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总结椎管内病变致急性及亚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治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46例椎管内病变致急性及亚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10~70岁,平均40.7岁.入院时ASIA分级:A级9例(19.6%),B级6例(13.0%),C级12例(26.1%),D级19例(41.3%);椎管内病变包括胶质瘤10例,占21.7%;转移瘤5例(10.9%);神经鞘瘤11例(23.9%);脊膜瘤3例(6.5%);肠源性囊肿1例(2.2%);椎间盘髓核4例,占8.7%;血肿5例(10.9%);血管畸形7例(15.2%);46例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均行椎管探查、病变切除和(或)椎板减压术.本组8h内手术者,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6例)75.0%);8~24 h内手术者好转2例(25.0%),超过24 h手术者好转25例(83.3%).结论 急性及亚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应及时行MRI影像检查,明确诊断后急诊行椎管探查、病变切除和(或)椎板减压手术是治疗急性及亚急性脊髓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脊髓压迫征是常见疾病,我院1982年以来共作脊髓压迫征手术41例,现就误诊的有关问题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41例年龄11~60岁,平均38.9岁。按病种分述如下;神经鞘瘤9例(胸椎7、颈腰椎各1),误诊4例(胃病2、结核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下胸椎脊膜瘤2例,误诊1例(腰椎骨质增生症);腰椎异位脑膜瘤1例误诊马尾神经瘤;脊髓内肿瘤2例无误诊;中胸椎转移癌2例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纵隔原发性神经源性肿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已行手术且病理证实为纵隔原发性神经源性肿瘤共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病理学形态和预后。结果 131例患者中男性78例(59.5%),女性53例(40.5%);有症状者59例(45.0%),无症状者72例(55.0%);肿瘤位于左后纵隔61例,右后纵隔69例,前纵隔1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98例(74.8%),VATS辅助胸部小切口手术5例(3.8%),开胸手术28例(21.4%)。除1例恶性神经鞘瘤行姑息性切除外,其他均完整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病理类型显示良性神经鞘瘤98例(74.8%),神经节细胞瘤24例(18.3%),恶性神经鞘瘤2例(1.5%),神经纤维瘤2例(1.5%),副神经节瘤2例(1.5%),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2例(1.5%),神经母细胞瘤1例(0.8%)。术后随访12~95个月,平均53个月,1例PNET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1例恶鞘姑息切除术后20天死亡,2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其余均无瘤存活至2016年1月。结论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绝大部分为良性,手术切除预后良好,但恶性肿瘤则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62年8月至1987年8月共收治疗原发性纵膈肿瘤及囊肿16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一、临床资料1.性别及年龄:男性97例,女性64例。年龄为1~72岁。20~50岁共111例(占68.94%)。平均年龄为33.25岁。2.病理分类:神经源性肿瘤44例(占27.33%),其中以神经鞘瘤最为常见。其次,纵膈畸胎瘤42例(占26.08%),肿瘤居前纵膈者40例,位后纵膈者2例。恶性变2例。胸腺瘤及胸腺囊肿共37例(占22.98%)。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10例。支气管囊肿及心包囊肿共  相似文献   

5.
<正>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瘤(Schwannoma),起源于神经轴突外鞑鞘的雪旺氏细胞,其中约25%~45%发生于头颈部。本文收集了我科自1984年以来收治的口腔颌面颈部神经鞘瘤20例,并作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脊髓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已经治疗的34例脊髓神经鞘瘤(男16例,女18例),从病史检查进行分析.结果疼痛、感觉异常和踝震挛为主要症状及体征,MRI为重要的检查手段.结论 对于腰背痛而夜间症状明显,需活动后减轻症状,感觉异常,检查脊柱无侧弯,反射亢进的患者要警惕脊髓神经鞘瘤的可能,早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颈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总结手术方法及手术疗效。结果 30例患者中,颈椎前路手术10例,后路手术20例,均有内固定植入;术后平均随访3.3年(0.5~7.0年),未见复发病例;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4.5分,术后平均为25.5分,平均改善率75.9%。结论对于颈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是较好的选择,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孙时斌  刘阿力 《中国医刊》2004,39(12):22-24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对前庭神经鞘瘤的疗效及对面听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从1994年12月至2002年12月治疗并随访226例单侧前庭神经鞘瘤患者,平均临床随访期25.8个月(6~101个月),平均MRI随访期21.8个月(6~93个月).结果 226个瘤灶中70个体积缩小(31.0%),145个体积改变不明显(64.1%),11个体积扩大(4.9%),肿瘤控制率95.1%.听力下降率20.4%,永久面瘫率0%,一过性面瘫率6.2%,三叉神经症状加重21.2%.结论伽玛刀治疗对较小体积的前庭神经鞘瘤有良好的控制疗效,对面听神经功能有明显的保留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颈段脊髓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预段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4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颈枕部疼痛、麻木,平均病程2年。肿瘤位于髓外硬膜下23例,髓内7例,硬膜外5例,哑铃形肿瘤10例。常见病理类型为神经鞘瘤、胶质瘤、脊膜瘤。手术行肿瘤全切除35例(77.8%),部分切除10例(22.2%)。术后症状消失28例(62.2%),减轻10例(22.2%),无变化5例(11.1%),死亡2例(4.4%)。结论:本病的诊断要依靠MR检查,手术应持积极的态度,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法,术后要加强对并发症的监护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肿瘤为骨科的常见及多发病 ,其中包括有脊髓内及脊髓外 ;硬膜囊内及硬膜囊外肿瘤。并以髓外良性肿瘤为多见 ,以胸段为最多[1 ] 。其肿瘤类别分别为椎管内神经鞘瘤、椎管内脊膜瘤、脊髓胶质瘤。作者自 1994年开始在局麻下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 36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16~ 81岁 ,平均 4 6 7岁。病程为 3~ 2 3月。平均为 11个月。肿瘤部位为颈段 4例 ,胸段 2 6例 ,腰段 6例。 36例均位于髓外硬膜内 ,其中有 2例经椎间孔向外形成哑铃状。1 2 临床表现 :其症状以神经根性疼痛为首…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除第八对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我科自1999年1月~2002年1月应用麦道可兰治疗突发性聋33例(35耳)现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自1999年1月~2002年1月收治突发性聋33例(35耳),男20例(21耳),女13例(14耳):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4.3岁;35~72岁,26例(28耳)。其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者16例。发病时间6小时~60天。伴有耳鸣者23例(25耳),同时伴有眩晕5例。33例患者经CT、X线摄片及临床相关检查均排除了第八对颅神经以外的颅神经受损情况。 2.治疗方法:用麦道可兰200mg加入5%葡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MRI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16例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磁共振表现,分析病变发病年龄及临床特征,着重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磁共振表现。结果 (1)16例患者中,14例为良性神经鞘瘤,2例为恶性神经鞘膜瘤,良性神经鞘瘤发病年龄为(52.28±7.62)岁,恶性神经鞘膜瘤发病年龄分别为52岁和64岁,均好发于中老年人;(2)病史为14 d~20年,中位时间为1年;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为质韧或质硬,肿块,边界清或者不清,其中12(12/14)例叩击病变出现神经分布区放射感,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边界不清,质硬肿块,无叩击放射感;(3)9(9/14)例良性神经鞘瘤发生于上臂,5(5/14)发生于下肢,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均发生于上臂,良性神经鞘瘤均小于5 cm,恶性神经鞘膜瘤均大于5 cm;(4)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界不清;14例良性神经鞘瘤中,出现靶征9(9/14)例,神经出入征13(13/14)例,脂肪包裹征9(9/14)例,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未出现靶征,神经出入征1例,脂肪包裹征1例;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等T1、长T2信号影,3例信号不均匀,2例出现液-液分层征象,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其中心出现液化坏死;(5)良性神经鞘瘤平均ADC值为(1.52±0.19)×10-3mm2/s,恶性神经鞘膜瘤平均ADC值为(1.18±0.21)×10-3mm2/s,恶性神经鞘膜瘤低于良性神经鞘瘤ADC值;(6)7例患者术后行中医治疗,所有患者体质及精神状态大为好转,面色红润有光泽,不再易疲劳,抵抗力增强。结论结合磁共振征象和临床特征可提高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12例椎管内(胸段至骶段)肿瘤,包括脊膜瘤3例,神经鞘瘤7例,皮样囊肿2例(其中合并脊髓栓系1例),并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12例肿瘤术中均全切.其中1例伴有脊髓栓系者并进行栓系松解术.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随访1月-1.5年,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McCormick评级均达Ⅰ级或以上.复查MRI未见复发.伴发有脊髓栓系者,其神经源性膀胱术后改善不明显,残余尿量多,后行膀胱造瘘手术治疗.结论 与传统显微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比较,神经内镜手术具有明显特点:疗效明确,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盆腔神经鞘膜瘤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盆腔神经鞘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中,女1例,男2例,年龄36~72岁。均为体检时B超发现盆腔囊性或实质性占位,均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查体能触及盆腔肿块。2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2例经膀胱镜检查。3例均行开放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证实3例肿瘤均来源于生殖股神经,打开神经鞘均可保留神经将肿瘤剥除。病理符合神经鞘膜瘤诊断。术后随访3~8个月,肿瘤无复发,无感觉及运动神经系统异常。结论膀胱周围无症状性肿瘤应考虑神经鞘膜瘤的可能性。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关键点是避免损伤神经。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肿瘤是脊髓压迫症中较常见的原因,致残率高,严重地影响病人的生活及劳动能力。然而椎管内肿瘤有60%为良性,早期诊断、治疗可以得到戏剧性效果。大部分病人可以完全康复。本文就我院1982年以来,临床上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8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男9例,女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余。颈膨大段5例(27.8%),胸段8例(44.4%),马尾圆锥段5例(27.8%)。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为神经根刺激症13例,肢体无力3例,括约肌功能障碍2例。入院时完全性截瘫者11例,不完全性截瘫者7例,均有大、小便功能障碍。病理分析:神经鞘膜瘤5例,脊膜瘤3例,膠质瘤4例,血管瘤4例,转移瘤2例。血管瘤比例高于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神经鞘瘤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6 年收治的55例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术前诊断为神经鞘瘤者仅为37 例,术后证实来源于交感神经15例,臂丛神经13例,迷走神经11例,颈丛6例,腮腺区面神经3例,来源神经不明者7例.结论:在头颈部肿块的诊断中,应对该病有足够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治疗.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恶性神经鞘瘤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神经鞘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干或神经根,通常无症状,但有时伴有疼痛及压痛;镜检有两种组织构象:(1)束状型(A型),细胞呈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呈栅栏状或不完全的旋涡状,后者称 Verocay小体;(2)网状型(B型),细胞稀少,排列呈稀疏的网状结构,细胞间有较多的液体,常有小囊腔形成.免疫组化显示:S100(+),GFAP(+),CD34(+),CD117(-),SMA (-),desmin(-).结论 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结合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方法,总结显微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22例经显微外科手术及病理确诊为臂丛神经鞘瘤的患者病历资料,归纳总结其诊断特点和显微手术体会.结果 22例患者源自臂丛C5、6神经根2例,C7神经根1例,上干4例,中干6例,下干2例,外侧束3例,后侧束2例,内侧束2例.其中18例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6个月至7年),2例因其他科室误诊为颈部淋巴结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外,其余病例均接受显微手术治疗,术后无复发,臂丛神经功能正常.2例误诊患者行Ⅱ期神经修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臂丛神经鞘瘤的有效诊治依赖于对该疾病的全面认识、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神经刺激仪的精确定位,以及高倍显微镜下的显微外科无损伤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总结并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胰腺神经鞘瘤患者1例及文献报道的7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计72例胰腺神经鞘瘤患者纳入总结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54岁(范围17~89岁),其中女性40例(56%)。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痛、体重减轻,或体检偶然发现胰腺肿物。肿瘤平均大小6.1 cm (1~20 cm)。肿瘤位于胰头部29例(40%)、胰体/尾部32例(44%),沟突部6例(8%)。肿瘤表现为实性肿物27例(38%)、囊性28例(39%)、囊实性10例(14%)。2例通过术前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其余均为手术后标本病理诊断证实。手术治疗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3例、局部剜除术16例、胰体尾切除术15例、胰腺中段切除1例。5例(7%)患者术后病理为恶性神经鞘瘤,恶性组肿瘤大小明显大于良性组[(13.8±6.2)cm vs (5.6±4.1)cm,P =0.0004)]。手术切除患者术后随访3~65月,均无肿瘤复发、转移及患者死亡。结论胰腺神经鞘瘤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肿瘤大小与良恶性具有明显相关性,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头颈部神经鞘瘤(附13例报告)孙国辉王闽全李雪玉于冰(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神经鞘瘤是起源于神经鞘的良性肿瘤,临床少见。我院从1983~1993年共收治头颈部神经鞘瘤1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17~54岁,平均38岁。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