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尿失禁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脑卒中合并尿失禁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同时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排尿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排尿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合并尿失禁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同时尿路感染明显减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对38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康复组患者除按常规治疗外又采用电脑中频脉冲治疗及膀胱功能训练等综合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分析两组患者膀胱排尿功能。结果康复组在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4.73%(18/1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68%(14/19),χ2=15.156,P<0.05。结论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能有效地恢复脑卒中患者膀胱排尿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65例,分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情感护理、膀胱自控排尿功能训练等,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3、6及9周不同时间段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3周时两组患者自控排尿能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综合干预护理后第6、9周,观察组患者自控排尿能力明显改善程度,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配合早期排尿功能的康复训练,有利于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膀胱排尿能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经尿道前列腺切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的排尿状况,对患者采取护理行为干预疗法,通过对患者排尿功能的训练,以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对4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40例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尿失禁患者使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的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通过对漏尿的次数、漏尿的量、漏尿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如何、什么时候发生漏尿等选项的评估。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行为干预,指导患者排尿功能训练及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前后的评估。结果 20例接受前列腺手术拔除尿管后即刻发生尿失禁的患者,通过护理行为的干预及康复训练,拔管后1周恢复尿控功能的17例,拔管后2周恢复尿控功能的2例,拔管后恢复尿控功能29d有1例。结论前列腺电切手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率高,围术期护理行为干预及尿控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控尿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创新》2015,(34):87-90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联合饮水计划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将本院康复科及神经内科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实行留置导尿,自行饮水及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进行间歇导尿,制定饮水计划及常规康复护理。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尿路感染例数及达到平衡膀胱的例数。结果: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人数减少,达到平衡膀胱的人数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联合饮水计划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恢复膀胱功能和重建自主排尿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韦明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6):1108-110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膀胱功能训练干预、运动干预、关爱干预等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12周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刘璐 《当代医学》2013,(20):129-130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实施喂食指导及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喂食指导和吞咽功能训练。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干预后8周观察组饮水评分下降至(1.76±0.98)分,对照组下降为(2.41±1.05)分,两组患者饮水试验结果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吞咽障碍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28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55.5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13,P<0.05)。结论对脑卒中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实施喂食指导以及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前列腺增生剜除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至2017年我院就诊的60例前列腺增生剜除术后出现尿失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护理,盆底肌及膀胱功能恢复训练、生物反馈治疗和盆底电刺激等一系列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半年内的尿失禁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事件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CI-Q-SF、24小时尿垫试验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效果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前列腺增生剜除术后尿失禁的患者,有效改善尿失禁症状,控尿功能得到改善,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吞咽训练,观察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 经过3~4周康复护理观察组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效率达到91.67%.结论 老年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吞咽功能,促进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强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5-2015.5收治的脑梗死后出现尿潴留的8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而对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种护理干预对患者尿潴留恢复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残余尿量、每日排尿量以及留置尿管时间上均落后于干预组患者;另外对照组在护理3周、6周、8周后的排尿功能改善率与泌尿系统感染率也显著高于干预组患者,其中护理8周时干预组患者的排尿功能改善率已达到97.5%,仅出现1例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82.5%的排尿功能改善率以及15%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随后我们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生活质量发现,对照组患者各项内容评分结果均低于对干预组患者。以上数据差异对比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提供系统性、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功能,降低尿潴留、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对加快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干预对老年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老年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系统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基本治疗及常规护理,系统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记录排尿日记、调整饮水习惯、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结果:治疗1年后,系统干预组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尿失禁患者实施系统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尿失禁患者早期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脑卒中尿失禁的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单纯行导尿或自行排尿术。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并在病情稳定后即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尿失禁发病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实施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尿失禁患者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英姿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26-2328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系统地进行口腔功能、呼吸功能、意念、摄食等吞咽障碍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日本洼田俊夫饮水试验标准评价2组患者吞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吞咽障碍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循证视角下构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案具体措施,并评价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21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2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视角下构建的护理管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留置胃管率、胃管留置时间及卒中后肺炎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吞咽功能。  结果  对照组患者留置胃管率为25.2%,高于观察组(15.9%),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长为(6.28±1.54)d,短于对照组[(7.02±2.31)d],对照组患者卒中后肺炎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观察组(2.9%),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循证视角下实施护理管理方案更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及卒中后肺炎发生率,且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艾灸俞募配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例对照原则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中风后尿失禁的常规康复治疗,如盆底肌锻炼、排尿意识训练、饮水计划及情志护理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方便揿针耳穴埋针,同时用多功能艾灸仪艾灸俞募配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膀胱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自主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尿急症状缓解情况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逼尿肌压力、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自主排尿出现时间、24 h漏尿次数、尿急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耳穴揿针联合艾灸俞募配穴对中风后尿失禁的治疗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盆底肌训练应用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的护理,为进一步改善护理方法 、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 - 2012 年我院33 例BPH患者TURP术后SUI 症状的临床资料,在对其进行盆底肌训练后再对该护理方法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过护士的主动护理及患者的配合,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均得到了改善,Ⅰ、Ⅱ度患者改善程度尤为明显.结论 盆底肌功能训练是预防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电切术后压力性尿失禁较为合理的方案,医护人员的适当干预可有助于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进行研究,为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以循证医学为手段,以训练修复理论为指导构建专门的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并组织实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患者的自主训练依从性。结果 康复训练实施8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提高,但干预组两项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为临床提供了精准、系统化的脑卒中康复管理策略,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最终有助于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12月住院的35例乳腺癌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1~10月住院的3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既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效果进行记录、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由54.29%提高到75.68%,优良率由62.86%提高到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与锻炼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杨柳 《中外医疗》2013,(29):151-152
目的 分析研究脑卒中失眠患者病理因素和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 对2010-2012年该完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影响失眠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应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5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精神及情绪状况、环境因素、疼痛、躯体疾病及服药因素是影响脑卒中失眠患者的主要因素;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睡眠情况、药物辅助睡眠患者数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境、情绪、疼痛、药物治疗及病理性因素等是导致脑卒中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有效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失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改变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从而有效改善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睡眠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之过程指标的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在脑卒中病人早期运动功能及神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护理方案》的护理过程指标监控。比较2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2组干预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干预前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干预后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借助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过程指标,在脑卒中病人早期运动护理方案的指导下,有助于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