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女性生殖道内乳杆菌属各种乳杆菌在阴道中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Nugent评分标准对阴道分泌物进行镜检,接种乳杆菌MRS培养基分离培养,使用API50CHL鉴定条码对乳杆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1)有39例受检者经Nugent评分及微生态学检查诊断为正常,有2例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2)共鉴定出9个种41株乳杆菌,其中有2株只在厌氧环境中生长,其余均在厌氧及CO2环境中生长。(3)鉴定菌种包括:嗜酸乳杆菌16株、类干酪乳杆菌9株、卷曲乳杆菌7株、德氏乳杆菌4株、发酵乳杆菌2株、短乳杆菌2株、植物乳杆菌1株、林氏乳杆菌1株、乳杆菌霍氏亚种1株。结论乳杆菌是阴道内的正常菌群,,不同个体生殖道内乳杆菌菌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陈施  张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1,56(11):1789-1792
目的 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乳杆菌黏附功能和其调节局部免疫功能的特点.方法 从VVC患者和健康对照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乳杆菌并鉴定.测定两组获得不同乳杆菌菌种(株)与阴道鳞状上皮细胞株VK2/E6E7的黏附功能,并检测在不同乳杆菌存在时,阴道鳞状上皮细胞株VK2/E6E7分泌白介素(IL)-1α、IL-1β、IL-6和IL-8的水平.结果 VVC组的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的黏附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VVC组的卷曲乳杆菌、发酵乳杆菌能上调IL-6和IL-8的水平,阴道乳杆菌能上调IL-6水平,而加氏乳杆菌、德氏乳杆菌能上调IL-1α和IL-1β的水平.结论 VVC组患者乳杆菌黏附性减低,调节阴道局部免疫功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女性生殖道内乳杆菌属各种乳杆菌在阴道中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Nugent评分标准对阴道分泌物进行镜检,接种乳杆菌MRS培养基分离培养,使用API50CHL鉴定条码对乳杆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1)有39例受检者经Nugent评分及微生态学检查诊断为正常,有2例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2)共鉴定出9个种41株乳杆菌,其中有2株只在厌氧环境中生长,其余均在厌氧及CO2环境中生长。(3)鉴定菌种包括:嗜酸乳杆菌16株、类干酪乳杆菌9株、卷曲乳杆菌7株、德氏乳杆菌4株、发酵乳杆菌2株、短乳杆菌2株、植物乳杆菌1株、林氏乳杆菌1株、乳杆菌霍氏亚种1株。结论乳杆菌是阴道内的正常菌群,,不同个体生殖道内乳杆菌菌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混合菌种发酵羊肉香肠理化性质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选择可生产发酵肉制品的植物乳杆菌、弯曲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发酵剂制作羊肉发酵香肠.研究三个菌种混合下发酵羊肉香肠的理化性质.方法 应用实验室常规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结果 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单一菌种发酵)的亚硝酸盐的残留量、TBA值和TVB-N值明显降低了.结论 选用混合菌种发酵羊肉香肠的理化性质更优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市售酸奶中乳酸菌对常见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及多重耐药情况。方法从市售酸奶中分离鉴定乳酸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从45份市售酸奶中分离鉴定出91株乳酸菌,其中43株嗜热链球菌、36株保加利亚乳杆菌、5株植物乳杆菌、7株嗜酸乳杆菌。91株乳酸菌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等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70. 33%(64/91)表现出多重耐药性。结论市售酸奶中乳酸菌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且多重耐药。加强对酸奶产品乳酸菌耐药性的监测和安全性评价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酵素菌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分离自酵素菌的 2株乳杆菌 (Lacotbacillus)进行分类鉴定。方法 观察实验菌细胞的形态大小 ,染色特征。葡萄糖氧化试验、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生长因子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葡萄糖产气试验。阿拉伯糖、葡萄糖、纤维二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松三糖、密二糖、棉子糖、核糖、木糖、鼠李糖、甘油等糖醇类发酵产酸试验。厌氧生长试验。菌株的 15℃生长试验、4 5℃生长试验。乳酸产气试验。营养要求、底物利用、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检测等 ,进行表型性状的观察分析。结果  2株乳酸菌 (Lacotbacillus)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aplantarum)。结论 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aplantarum)是酵素菌的主要活性菌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离、纯化、鉴定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乳杆菌菌种;绘制VVC患者阴道内分离的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的生长曲线,检测其产酸能力、产H2O2能力,分析VVC患者阴道乳杆菌的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为VVC的病因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乳杆菌,分离、纯化,并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测定24h菌液浊度法绘制VVC患者及健康女性阴道内分离的4种乳杆菌的生长曲线;检测24h菌液pH值对比VVC患者与健康女性阴道内分离的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的产酸能力;绘制H2O2浓度标准曲线,定量检测摇菌3h菌液的产H2O2的量,对比VVC患者与健康女性阴道内分离的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的产H2O2能力。结果 共分离培养了34株VVC患者阴道乳杆菌,经鉴定,分属于乳杆菌的4个种。VVC患者与健康妇女相比,阴道内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的增殖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女性加氏乳杆菌与卷曲乳杆菌的产酸能力比VVC患者强(P<0.05);詹氏乳杆菌的产酸能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VC患者发酵乳杆菌的产酸能力比健康女性强(P<0.05)。VVC患者阴道内分离的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的产H2O2量均明显少于健康妇女(P<0.05)。结论 本研究为进一步构建中国女性阴道来源的乳杆菌菌种库、进行阴道来源的乳杆菌的相关研究提供菌种。VVC状态下,念珠菌的增多,阴道微环境的改变,并未影响阴道内定植的乳杆菌的生长速度。阴道内乳杆菌的产酸功能并不是抑制VVC的关键。阴道内乳杆菌产H2O2能力可能为抑制VVC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离鉴定枯草芽孢杆菌PJS发酵液中的环脂肽类抗生素PJS-0。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分离方法 对菌株PJS发酵产物的活性组分PJS-0进行分离;并通过紫外(UV)、质谱(MS)和核磁共振波谱(NMR)联合分析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塔克拉玛干沙漠来源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PJS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个环脂肽类抗生素:PJS-0,经结构鉴定为Mojavensin A。结论 本文首次从陆生芽孢杆菌中分离得到Mojavensin A,并首次用ESI^+-MS/MS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辣椒复合发酵剂对肥胖2型糖尿病小鼠的减肥及降血糖作用.方法:制备植物乳杆菌-辣椒复合发酵剂.建立肥胖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为5组(n=7),分别喂食高脂饮食加不同质量分数(1.0%、2.5%和5.0%)的植物乳杆菌-辣椒复合发酵剂或无发酵辣椒剂(质量分数2.5%),另设正常饮食的小鼠为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健康妇女生殖道内分离得到的菌株LGV03进行鉴定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通过稀释平板涂布法和划线分离法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对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和菌落形态观察;采用革兰氏染色鉴别分离菌株的形态与革兰氏阴阳性;采用VITEK ANC鉴定卡对菌株LGV03进行生理生化性质的鉴定;采用DNA提取、PCR扩增、16S rDNA和pheS产物测序和数据分析对菌株LGV03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采用血琼脂平板检测菌株LGV03的溶血性;采用E-test法检测菌株LGV03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红霉素、利奈唑胺、克林霉素的敏感性;菌株LGV03以体积分数5%接种于MRS培养基中,于37 ℃发酵后,运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发酵液中的乳酸浓度;最后,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评价菌株LGV03的安全性。结果 菌株LGV03经鉴定,其培养特性为:在MRS固体培养基上,37 ℃厌氧生长良好,菌落呈圆形、白色、表面湿润、不透明、边缘整齐。菌株LGV03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细胞呈杆状,菌体大小为0.4~0.5 μm×0.9~6.3 μm。结合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可初步鉴定分离菌株LGV03为乳杆菌属。同时,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LGV03被鉴定为格氏乳杆菌。溶血性试验结果显示格氏乳杆菌LGV03在血平板上未产生溶血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格氏乳杆菌LGV03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红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48、0.19、0.38、0.75、0.064、0.75 μg/mL,而对克林霉素耐药最小抑菌浓度为6 μg/mL。菌株LGV03在MRS培养基中可产生乳酸,约18 h后达到饱和浓度,最终乳酸浓度达到1.72 mg/mL。小鼠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格氏乳杆菌LGV03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格氏乳杆菌LGV03组小鼠的器官质量和脏器指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女性生殖道中分离的菌株LGV03被鉴定为格氏乳杆菌,其具有潜在的益生效应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叠氮溴化乙锭 (ethidium monoazide bromide,EMA)与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一种有效、快速检测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方法 以rfbE为PCR检测靶基因,O157∶H7培养物经EMA处理后制备模板进行PCR检测,并对EMA使用浓度、作用时间等进行优化。结果 不抑制O157∶H7活菌PCR扩增的最大EMA浓度为10 μg/mL;抑制2×107 CFU/mL死菌PCR反应的最小EMA浓度为0.5 μg/mL;该法对O157∶H7检测的灵敏度为2×104 CFU/mL,结果显示能检出混合体系中含有的1%的活菌。结论 EMA-PCR技术能有效检测活的O157∶H7,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疆阿勒泰牧区哈萨克传统发酵驼乳中分离出的一株乳酸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 DNA 提取、PCR 扩增、16S rDNA 产物测序和数据分析对该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16S rD-NA 产物测序结果通过 Eztaxon 数据库比对,保守基因 rpoA、pheS 的扩增产物通过 NCBI 数据库比对,发酵驼乳中乳酸菌菌株的序列和已报道的乳酸菌菌株16S rDNA、rpoA、pheS 的序列分别用 MEGA 5.2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此菌株(10号)的16S rDNA 序列与 Lactobacillus pentosus (JCM 1558T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 Argentoratensis (DKO 22T )、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 (DSM 10667T )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 Plantarum (ATCC 14917T )的相似率分别为100%、99.87%、99.8%和99.74%。结论10号乳酸菌菌种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 Lactobacillus pentosus (JCM 1558T )。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strains isolated from fermented mustard to lower the cholesterol in vitro.MethodsThe ability of 50 LAB strains isolated from fermented mustard on lowering cholesterol in vitro was determined by modified o-phtshalaldehyde method. The LAB isolates were analyzed for their resistance to acid and bile salt. Strains with lowering cholesterol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adherence to Caco-2 cells.ResultsStrain B0007, B0006 and B0022 assimilated more cholesterol than BCRC10474 and BCRC 17010. The isolated strains showed tolerance to pH 3.0 for 3 h despite variations in the degree of viability and bile-tolerant strains, with more than 108 CFU/mL after incubation for 24 h at 1% oxigall in MRS. In addition, strain B0007 and B0022 identified a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ith 16S rDNA sequences were able to adhere to the Caco-2 cell lines.ConclusionsThese strains B0007 and B0022 may be potential functional sources for cholesterol-lowering activities as well as adhering to Caco-2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沈阳市部分市售酸奶和益生菌饮品的活菌数量和种类与国家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方法:利用倍比稀释法分离酸奶和益生菌饮品中的乳酸菌并进行活菌计数,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革兰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结果:本次调查的4个厂家的11种产品活菌计数范围为1.6 ×104 ~3×108 cfu/ml (g),乳酸菌含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占81.8%.分离的38个菌株包含革兰阳性杆菌26株,革兰阳性球菌12株.标识菌名与实际相符的达到72.7%,标明含有益生菌的6个样品与标识的菌名相符的仅有3种,标明含有双歧杆菌的样品本次实验未检出双歧杆菌.结论:本次调查的普通酸奶和益生菌饮品的活菌计数和种类基本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但是部分市售酸奶和益生菌饮品所添加的菌种和活菌计数与产品包装上标识不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标准微生物学方法测定4种幽门螺杆菌实验室常用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并纵向比较各方法的差异性。  方法  用幽门螺杆菌标准菌株(SS1)为参照,以菌落形成单位(CFU)为测定能力定量分析单位,以不同浓度梯度稀释的SS1菌液为模拟样本,分别对幽门螺杆菌培养法、快速脲酶试验法、抗原检测法、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测定能力的试验研究,记录4种幽门螺杆菌常用检测方法对应的不同浓度的CFU值并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  幽门螺杆菌培养法检测灵敏度为2.0×10 CFU/mL,快速脲酶试验法检测灵敏度为2.0×107 CFU/mL,抗原检测法检测灵敏度为2.0×105 CFU/mL,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灵敏度为2.0×102 CFU/mL。  结论  幽门螺杆菌实验室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差异显著。培养法和荧光定量PCR法的敏感性较高,但培养法耗时长、操作复杂;抗原检测和快速脲酶试验需要的时间短,但试验敏感性较低。临床以及实验室可根据检测目的选择能识别幽门螺杆菌对应变化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活体细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体细菌着色检测的适宜条件。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微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稀释浓度为5×10^7菌落形成单位/毫升(Colony forming unit,CFU/ml)。经不同浓度与作用时间的结晶紫(Crystal Violet,CV)着色细菌洗涤后,保存于甘油磷酸缓冲液。采用平皿倾注法测取细菌的CFU。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CV染色时,细菌CFU无显著性差异(P〉0.05),染料大于此浓度染色时,CFU有差异性(P〈0.05)。染色时间在3min内CFU无显著性差异(P〉0.05)。3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保存着色活体细菌,在48h内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60h后有差异性(P〈0.05)。结论实验方法适用于活体细菌显色法的形态学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解决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的问题,探索一种快速定量检测“活的”沙门菌的技术路线。方法 将不同浓度叠氮溴化乙锭(EMA)作用于不同浓度的死/活沙门菌后,用qPCR检测沙门菌Ct值,确定EMA的最优使用浓度。在混合菌量为106、105、104、103 CFU/mL,活菌比例为0%、10%、30%、50%、70%、100%条件下,确定EMA处理过的活菌+死菌,未加EMA的活菌+死菌,未加EMA的活菌+生理盐水三组菌的Ct值,研究EMA-qPCR法对死/活沙门菌的区分能力。结果 EMA浓度低于50 μg/mL,EMA处理活菌组与EMA未处理活菌组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考虑,EMA最优使用浓度为10 μg/mL。采用10 μg/mL EMA进行预处理,混合菌量为106、105、104、103 CFU/mL时得出的结果一致:活菌比例为0%,≤50%,>50%时,EMA处理过的活菌+死菌与未加EMA的活菌+死菌两组Ct值差异(ΔCt)分别为≥5,≥1,<1。同时,除活菌比例0%外,其他活菌浓度下,EMA处理过的活菌+死菌与未加EMA的活菌+生理盐水两组Ct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菌量为103~106 CFU/mL时,通过10 μg/mLEMA作用,EMA处理过样品与未加EMA处理样品的ΔCt值≥1,可考虑样品中沙门菌活菌比例≤50%。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酸菌发酵液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增殖及凋亡作用的影响,为结肠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培养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并制备发酵液,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对结肠癌细胞株LS174T增殖活性的影响,设PBS对照;运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LS174T细胞凋亡率。结果两种发酵液与LS174T细胞株共培养后,与对照组相比,同时点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有降低,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显示两组细胞的凋亡率增高,保加利亚乳杆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液对结肠癌细胞体外增殖有一定抑制与促进凋亡的作用,有望应用于结肠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LP)对炎症性肠病(IBD)小鼠肠道菌群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采用白介素10基因敲除(IL-10^-/-)小鼠作为IBD动物模型,将8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IL-10^-/-组和IL—10^-/- +LP组三组。IL-10^-/- +LP组每日灌胃0.5mLLP菌液(1.0×10^9 CFU/mL),其余两组灌胃Ringer缓冲液0.5mL,持续4周。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及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细菌移位为检测指标。结果IL-10^-/-小鼠肠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明显下降,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含量升高,且肠道细菌移位明显增加;而连续灌胃LP菌液4周后,益生菌发挥了对肠道的调节作用,纠正了肠道菌群失衡,并降低了肠道细菌移位。结论LP能纠正炎症性肠病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减少细菌移位,从而增强了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