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芬  丁依玲 《中国医刊》2007,42(12):63-66
早产是妊娠常见的并发症,早产儿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5%~15%,在围生儿死亡顺位中居第二位。部分存活者,可遗留下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因此,如何防治早产,提高新生儿存活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是围生医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早产约占所有分娩的5%~15%,近年有上升趋势。早产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75%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约有25%存活的早产儿并发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防止早产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早产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占分娩总数的5%~15%,有75%以上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如何提高防治早产的水平,对围生期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早产处理原则,宫缩抑制剂的使用、产科分娩及早产儿处理等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早产胎膜早破(PPROM)是指发生在妊娠28~37周内的胎膜破裂且最终早产者。据文献报道,PPROM的发生率为2%~3%.约占早产的30%。早产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早产儿出生率.和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本文对63例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63例近期结局进行分析.探讨降低围生儿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紧张度的增加,先兆早产的发生率较前有所增加。现代医学的进步,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早产儿救护知识也增多了。早产的发生率为5%—15%,而75%以上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约四分之一的存活儿遗留有神经和智力方面的后遗症。因而防治早产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之一。因此先  相似文献   

6.
早产的危险因素和早产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春菊 《当代医学》2009,15(6):21-23
早产是原因复杂、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围产儿质量的晚期妊娠并发症,它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早产发生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和社会经济状况会有所不同,且近年来早产儿的发生率全球除法国和芬兰外均在增加,美国1990年早产儿发生率为10.6%,2000年增至12.5%,中国的早产儿发生率为5%~15%。早产儿高病死率已在围生儿死亡构成比中占据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与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剖宫产在降低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10年剖宫产2872例及同期围生儿死亡25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年分为4个阶段进行比较。结果 第1阶段围生儿死亡率为1.872%,第2阶段为1.094%。第3阶段为0.775%,第4阶段为0.785%,前3阶段围生儿死亡率随剖宫产率上升有所下降(P〈0.01),后2阶段随着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围生儿死亡率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的原因及影响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年间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因素,双胎妊娠,占早产原因的前4位,妊高征和产前出血是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早产儿病率与孕周.体重是负相关(P〈0.05)。结论 早产病因复杂,早产是导致围产儿病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提高早产的预防及治疗水平,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病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早产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早产儿死亡率已在围产儿死亡构成比中占据第1位,占围生儿死亡的75%-80%本文主要探讨早产伴发胎膜早破保胎治疗对早产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早产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0%~40%的早产与胎膜早破(PROM)有关,所以如何恰当地处理早产并PROM,是减少围生儿死亡的关键,本文对我院144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55例干预性早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干预性早产的原因、时机及早产儿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干预性早产病例,比较不同孕周早产原因及早产儿情况.结果 干预性早产主要原因为重度子痫前期、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随孕周及体重增加,早产儿窒息、并发症及围生儿死亡明显下降,大于34孕周与体重大于2 000 g早产儿预后明显改善.结论 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456例孕妇早产的原因及早产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林  李兴海  程桂凤 《海南医学》2011,22(12):67-69
目的探讨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56例孕妇早产的原因和510例围生儿的结局。结果胎膜早破和多胎妊娠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重度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引起医源性早产的最常见原因。在有规律产前检查的早产病例中,新生儿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临产前应用地塞米松肌注或静注,产后加强新生儿护理,可降低早产儿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透明膜病、窒息和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不是剖宫产的禁忌证,对于不可避免的医源性早产,规律的产前检查和适当的诊治能够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硝苯地平与沙丁胺醇治疗早产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75%以上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其主要死亡原因为与肺不成熟有关的肺透明膜病及肺出血、颅内出血。因此,早产的治疗主要在两方面:抑制宫缩阻止分娩发展,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在延长孕周方面,国内常用的方法有静脉滴注硫酸镁和口服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舒喘灵)、利托君(安宝)等抑制子宫收缩。近年来我院应用硝苯地平治疗早产,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洪绍虹  洪迎  陈少芬 《广东医学》2003,24(7):758-759
目的 了解2001年普宁市围生儿死亡情况,探讨干预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普宁市2001年度围生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围生儿死亡率18.27‰,其中新生儿死亡居首位,占55.84%。围生儿死亡的前3位死因分别是早产、胎盘脐带因素引起的缺氧和先天畸形。结论 加强围生期监护、防治早产和产科并发症,加强产、儿科协作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振平  刘少雄 《广东医学》2002,23(8):859-860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确定围生期保健重点,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该区1995年10月至2000年9月41352例围生儿中死亡的455例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产期死亡率11.00‰,各年度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产检与未产检者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早产儿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趋势。围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出生缺陷、脐带因素、早产。结论 出生缺陷和脐带因素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流动人口的围生期保健工作及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是全社会共同任务,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围生儿死亡中,早产儿占半数,存活者约8%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1]。因此,搞好孕产期保健,做好早产的防治,竭力避免早产的发生,是当前妇产科工作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2003~2004年在我站分娩有完整资料的869例产妇,早产者64例,共娩出早产儿64例,围生儿死亡10例,病死  相似文献   

17.
羟苄羟麻黄碱与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约占新生儿总数的5%~15%,早产儿存活率低,存活后约1/4遗留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等后遗症,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早产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早产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早产的目的是抑制宫缩,延长孕龄,使胎儿特别是肺最大可能成熟,改善新生儿预后。我院近年来,用羟苄羟麻黄碱治疗先兆早产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耀菊 《广西医学》1997,19(3):386-387
本文对近三年住院死亡的159例新生儿死亡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病死率为8.7%,前六位死因依次为:肺炎、早产低体重儿、RDS、HIE、硬肿症和破伤风,颅内出血,81.1%死亡病例来自农村、病死率农村9.9%,城市5.8%,早产儿死亡占54.1%,早产儿病死率13.0%,足月儿6.3%,80%以上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围产期,可见加强农村新生儿保健,降低围产儿尤其是早产儿病死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  相似文献   

19.
隋冬洁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722-1722
早产一直在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占据重要原因。在我国,除畸形外,围生儿死亡中早产占70%以上。存活早产儿可以并发严重疾患,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我国新生儿科住院患者中早产儿占19.7%,故早产备受产科学界的重视。有研究发现对于宫颈缩短的先兆早产孕妇进行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早产率,自2008年我院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测宫颈长度来预测早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佛山城区围生儿的死亡原因,研究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方法。方法 对佛山城区住院分娩的8833例围生儿中102例死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病死率逐年下降,死胎死产率无明显下降,围生儿死亡前六位依次为畸形、宫内缺氧、肺部疾病、早产、窒息、颅内出血。结论 开展优生咨询,做好婚前及产前检查,防治妊娠合并症,处理好高危妊娠,加强产儿科合作,建立NICU,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