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9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融入中医治疗手段.疗程后,将两组的具体治疗效果加以比较.结果 无论是常规比较治疗有效率还是从中医视角下比较症候改善的有效率,研究组患者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舒宏春 《当代医学》2016,(2):159-160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循证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76例,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88),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循证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循证联合的方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治疗有着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可在将来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选择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脂汤(药用苍术、白术、半夏、黄芩、厚朴等).观察治疗前后丙氨酸转移酶、门冬氨酸转移酶、谷氨酸转肽酶、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变化.结果:消脂汤治疗组患者丙氨酸转移酶、门冬氨酸转移酶、谷氨酸转肽酶、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36例,对照组(西医治疗组)36例,分别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常规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能尽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阻止病情及肝功能进一步进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甘草酸二胺联合运动饮食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二组,24例用甘草酸二胺联合运动饮食治疗疗法为治疗组,24例用甘草酸二胺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草酸二胺联合运动饮食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察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水飞蓟宾胶囊和护肝片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和超声影像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非药物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限制摄入饮食、运动及减少体重的方法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观察效果。结果应用限制摄入饮食、运动及减少体重的方法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较一般性饮食控制的方法有明显的效果。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应用限制饮食、增加运动及减少体重的方法干预,可获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α-亚麻酸乙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经临床及超声检查证实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共150例,其中120例患者(治疗组)给予服用α-亚麻酸乙酯,0.6g/次,3次/d,连续服用12周。另外30例患者(对照组)未给予任何相关治疗。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检测每位患者的血脂、肝功能、脂联素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α-亚麻酸乙酯能有效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而且还能明显提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结论:α-亚麻酸乙酯能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结合降脂Ⅰ号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穴位埋线结合降脂Ⅰ号方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穴位埋线结合降脂Ⅰ号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12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62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对2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BMI、腰臀比值、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比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γ-氨酰转肽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两组水平相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分析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IMT及斑块呈显著相关(OR 8.3,95% CI 1.2~7.7,P=0.001).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机制可能与内脏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状态下增加的氧化应激特性及血脂紊乱、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中脂肪性肝病的发生情况,为预防其发生及干预其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130例糖尿病并发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糖尿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79例,单纯脂肪肝5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82例,酒精性脂肪性肝痛24例,肝功能异常者39例,Ⅱ型糖尿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于I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82.27%,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7.59%。结论糖尿病为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有着共同发病基础的Ⅱ型糖尿病和代谢综舍征。较易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示长期大量饮酒更易造成肝脏损伤。而代谢综合征中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较低,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2月本院内科门诊的7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辛伐他汀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显著降低肝脏脂肪沉积、调节血脂代谢、避免氧化应激、具保护肝组织细胞的作用,临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例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胆宁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盲法评价。胆宁片治疗组102例,熊去氧胆酸(优思弗)对照组33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体质量指数、主症改善率、肝功能和血脂、影像学改善及综合疗效等。结果:胆宁片和优思弗均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体质量指数、肝区不适、乏力、食欲减退、肝功能、血脂及影像学异常表现等,胆宁片对体质量指数、肝区不适的改善作用优于优思弗。组织学证据证实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胆宁片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效药物,其作用略优于优思弗。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应用自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调查表对1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sitic回归对19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进行分析,腰臀比、体质指数、喜食甜食、喜食荤食、睡前加餐、喜食海鲜、常在外就餐、家族脂肪肝病史、家族糖尿病史引入回归方程,体质指数、喜食荤食、家族脂肪肝病史和家族糖尿病史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有关(P<0.05),病例组腰臀比、体质指数、喜食荤食、常在外就餐、睡前加餐、喜食海鲜、家族脂肪肝病史、家族糖尿病史、高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以肥胖为中心的多元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遗传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爱娟 《重庆医学》2007,36(8):712-713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2~2006年诊治的4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NAFLD患者有44例(91.7%)肝酶学异常,12例(25%)轻度胆红素增高,12例(25%)血脂异常.22例(50%)B超检查有脂肪肝的表现.12例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皆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和程度不同的小叶内炎症,部分病例有点状坏死和纤维化.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有肝酶学指标和血脂的异常,B超是最简单实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蒋辉 《中原医刊》2007,34(3):63-64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中脂肪性肝病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130例糖尿病并发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0例糖尿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79例,单纯脂肪肝5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痛82例,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4例,肝功能异常者39例,2型糖尿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于1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82.27%,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7.59%。结论糖尿病为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有着共同发病基础的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较易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P〈0.05),提示长期大量饮酒更易造成肝脏损伤。而代谢综合征中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较代谢综合征中为低,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左卡尼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20例,静脉点滴左卡尼丁,每天1.5g;B组(对照组)30例,常规保肝、降脂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A组与B组相比,降低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改善肝酶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卡尼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蛋白表达的差异性。[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及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eak cationic exchanger protein chip)技术检测29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和16例正常健康人血清,获得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结果]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检测到14种差异蛋白(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正常健康人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多发病。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理法方药探讨多为分散研究。该文从中医经典理论和文献报道入手,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病名,病位在脾、肝与肾,为正虚邪实的疾病。该病治疗在通用方基础上,辨证分阶段论治,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