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顺行静脉造影表现,总结其在诊断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及髂静脉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82条下肢),术前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282条下肢行顺行静脉造影,其中,单纯静脉曲张23例(8.16%),交通静脉反流188例(66.66%),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7例(9.57%),PTS综合征2例(0.72%),静脉畸形1例(0.35%),髂静脉压迫42例。结论:顺行下肢静脉造影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准确率高,能及时明确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因,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静脉成像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 47例患者,4例MSCTV显示正常。2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包括2例由布-加氏综合征引起的下肢血栓,另有3例引起肺栓塞。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下肢浅静脉曲张。25例为下肢浅静脉曲张。4例为单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有16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浅静脉曲张和(或)下肢深静脉血栓。47例均行DSA检查,45例结果与MSCTV相符,以DSA为标准,诊断符合率95.74%。结论 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腔内同期及分期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及费用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腔内同期及分期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同期治疗患者50例(A组)、分期治疗46例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下肢深静脉造影或血管彩超评估髂静脉狭窄治疗结果;采用静脉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评估静脉曲张治疗结果。结果同期及分期两组均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激光闭合、点式剥脱术,技术成功率100%;无1例患者出现DVT、PE、过敏性休克、脑卒中及死亡等严重疾病发生。两组间技术成功和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提示左髂静脉均通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两组患者下肢静脉曲张均无复发(P>0.05)。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腔内同期或分期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都有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同期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更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顺行造影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诊断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顺行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5月至2008年12月对1147例患者1230条下肢进行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造影资料。结果下肢静脉疾病发病率前3位分别为原发性深瓣膜功能不全(PDVI),占49.5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及伴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占29.10%;深静脉血栓后遗综合征(PTS),占15.93%。其他下肢静脉病变为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包括先天性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KTS)、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下肢深静脉缺如或狭窄等〕、深静脉瘤样扩张、髂静脉压迫、下腔静脉阻塞以及盆腔肿瘤等。结论下肢深静脉造影是目前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最可靠的方法,而深静脉顺行造影是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是临床制订治疗措施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7月怀疑有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378例613条肢体,均行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对造影结果总结分析。结果613条下肢静脉造影表现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9条(56.93%),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66条(27.08%),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59条(9.62%),深静脉血栓形成30条(4.8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7条(1.14%),正常静脉2条(0.33%)。结论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的病因诊断、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22-27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 年10 月~2019 年9 月我院治疗的下外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患者402 例,行多普勒超声和顺行静脉造影检查,以静脉造影结果为诊断标准,将402 例患者分为髂静脉压迫组和对照组。分析多普勒超声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结果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多普勒超声诊断总灵敏度为73.6%,特异度为93.7%。比较髂静脉压迫组与对照组的超声数据,结果显示几个指标可帮助诊断髂静脉压迫:左髂静脉最狭窄处与狭窄后血流峰速比值>2.000 的灵敏度为92.13(84.50~96.80),特异度为95.83(93.0~97.8);右髂静脉与左髂静脉分叉处血流峰速比值>1.500 的灵敏度为69.32(58.60~78.70),特异度为80.77(76.00~85.00);Valsalva 动作后左股总静脉血流峰速变化比值<2 的灵敏度为92.10%,特异度为84.80%,阳性似然比为6.06,阴性似然比为0.09。结论 多普勒超声是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中筛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髂静脉DSA确诊的165例IVCS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资料,以髂静脉DSA为诊断标准,统计IVCS的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符合率。 结果 165例中,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确诊160例,5例未检出,诊断符合率96.97%。 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对诊断IVCS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IVCS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X线表现与病因分析,探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95例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X线表现,结果单纯性大随静脉曲张6侧,原发生下肢深静脉辨膜功能不全65侧,交通静脉辨膜功能不全8侧,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侧,先天性下肢静脉发育异常10侧,先天性下肢深静脉无辨症1侧。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序加压压迫疗法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本组482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病人,除常规治疗外,根据CEAP分级,选择合适的循序减压压迫疗法,时间1.5~8年,观察临床经过。[结果]患者临床表现、肢体水肿情况、溃疡愈合情况均得到改善,耐受性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循序减压压迫疗法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掌握合适指征及使用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7月至2011年6月,回顾性分析214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包括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机械性血栓碎吸、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无肺栓塞发生.术后1周、2周、4周的有效率分别为97.2%、98.6%、100%.结论综合介入方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Li X  Yu C  Nie Z  Zhou W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35-136
目的 探讨对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外科处理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 左下肢静脉曲张或慢性肿胀46例,行介入治疗32例,进腹行髂静脉松解、右髂动脉后置吻合8例,髂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6例,同时或二期手术处理大隐静脉及股静脉瓣膜41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取栓后行左髂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25例,髂一下腔静脉搭桥11例。随访6~66个月。结果 无手术死亡和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效果良好。结论 左髂静脉病变是左下肢静脉曲张或肿胀和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应尽早处理。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表现,归纳各种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6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住的45例经影像学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征象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结果 表现为下肢轻微度至中度肿胀者27例(60.0%),重度肿胀者10例(22.2%),无下肢肿胀者8例(17.8%)。症状为轻中度肿胀或无肿胀为35例,重度肿胀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5)。通过静脉顺行造影发现下肢周围型血栓,即腘静脉、股静脉及髂静脉通畅者9例(20.0%);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通畅者19例(42.2%);髂静脉血栓形成者10例(22.2%);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形成者7例(15.6%),其中髂静脉通畅或未完全闭塞的患者为42例(93.3%)。 结论 下肢肿胀程度较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风险更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造影类型中髂静脉通畅及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种类型是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卞栋 《实用全科医学》2010,8(6):719-720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7d内患者22例,经股静脉切开取栓,由大隐静脉侧支留置导管,术后溶栓治疗及造影检查。结果全部患者于术后3d内肿胀缓解,序贯溶栓治疗10d后,症状完全消失。2例留置导管脱落,20例拔管前造影显示:12例患者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陈旧性血栓附壁,大量侧支循环建立,髂静脉内无新鲜血栓。随访20例,随访时间3~36月,平均12个月,仅2例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结论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虽然是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术中同期处理狭窄或闭塞手术较复杂、费时,有较多并发症。笔者采用取栓后序贯溶栓治疗,效果优良。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术后若无症状可不予处理或二期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MSCTV)对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为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48例行MSCTV检查,将原始数据传送到工作站做多种图像后处理,寻找病变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ithy,DSA)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48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36例,双下肢同时受累3例,左下肢受累21例,右下肢受累12例;发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27例,伴有深静脉血栓18例。以DSA结果做为金标准, MSCT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100.0%。 结论MSCTV可以作为临床诊断静脉血栓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在临床中开展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91例IVCS患者均采用腔内介入治疗方法,50例行左髂总静脉病变段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球囊直径选择为820 mm;41例行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PTA+stent),其中19例置入国产Z型支架,22例置入Wallstent网状支架。对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及溃疡者行二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月3年。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在置入国产Z型支架过程中穿通左髂静脉壁,在局部形成血肿,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置入支架患者术后造影见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无狭窄及侧枝循环显影,支架到位后扩张良好,未发生移位至下腔静脉及右心房而影响右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回流。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静脉曲张和溃疡愈合;31例皮肤色素沉着消失,6例减退;75例左下肢肿胀消失,轻度肿胀7例。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IVCS具有良好的近期、中期效果。该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治疗IVC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顺行静脉造影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IV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 2006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经左下肢顺行静脉造影诊断的NIVCS(A组+B组)和原发性下肢静脉慢性功能不全(CVI)患者(C组)的病例资料,NIVCS患者均经静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A组采用受压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EVLA)治疗,B组和C组均接受EVLA治疗,随访比较各组疗效.结果 顺行静脉造影检查共发现91例NIVCS患者(A组39例,B组52例)和554例原发性CVI患者(C组).随访1~24个月,A组和C组疗效确切,而B组效果欠佳.结论 顺行静脉造影诊断NIVCS的特异性高,对NIVCS患者治疗方法 的选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即顺行静脉造影诊断的NIVCS患者在治疗浅静脉返流的同时常需处理髂静脉的回流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期疗法对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chronic venous leg ulcer,CVLU)的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11-09~2012-03共收治22例下肢CVLU,均采用分期疗法,观察治疗效果和溃疡愈合及复发情况。结果 22例中除1例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经一期治疗2周无效而放弃,21例溃疡愈合,曲张静脉消失(95.5%,21/22)。于治疗后1月和3月复诊,彩色超声显示:12例深静脉返流患者,7例(58.3%)返流消失,5例(41.7%)返流明显减轻;8例下肢皮肤色素沉着明显减轻(38.1%,8/21)。结论分期疗法是治疗CVLU的可行性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