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21 d及28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贺斌  文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614-615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POCI)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一般抗血栓治疗(氯吡格雷)及活血化瘀药物(血栓通)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仅用氯吡格雷和血栓通,2组疗程14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张永  仇兰香 《中国医疗前沿》2012,(16):41+21-41,2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治疗,研究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根据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87%)明显高于对照组(79.59%)(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情况无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耿昌  刘若训  于洪书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543-1543,158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阿魏酸钠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依达拉奉和阿魏酸钠,疗程14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用神经缺损情况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简化FMA(S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能力评分(ADL)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SFMA、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或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二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圾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5例,观察两组治疗14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黄志志 《吉林医学》2012,(10):2103-210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评定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将85例入选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生理盐水250mL加奥扎格雷钠80mg静滴,2次/天;0.9%氯化钠100mL加依达拉奉30mg,2次/天。比较两组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P〈0.05);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平均住院天数18.96±8.6天,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63.86%,有效率达98.8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配合良好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赵云清 《中国医疗前沿》2012,(23):61+87-61,87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确诊的87例进展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划分,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扎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持续14d。对比两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NIHSS、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明显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优于奥扎格雷钠单药治疗,毒副作用少,值得进一步观察及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与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等,治疗组用生理盐水250mL+依达拉奉30mg静滴bid,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80rag静滴bid,连用21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50mL+依达拉奉30mg静滴bid,连用21d。两组分别于治疗第7、14、21d进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在治疗的第7、14、21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依达拉奉,具有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不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文微微 《当代医学》2014,(2):151-15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药方法、疗效。方法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1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2-经确诊即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嚼服治疗,三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三组治疗前后NIHSS总评分比较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1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治疗组1(P〈0.05);临床总有效率各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而确诊后立即嚼服作用优于常规口服,急性脑梗死早期尽早发挥双抗治疗的作用会使患者获得更大的受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70例急性脑梗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依达拉奉。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及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77.1%,其中对照组1例死亡,观察组无一例死亡,观察组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的9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给予醒脑静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检测TNF-α、IL-1、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NIHSS、MoCA以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浆炎性因子TNF-α、IL一1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第7、14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3.1%、95.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6%和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出血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丁苯酞治疗,研究组(49例)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治疗14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TNF-α和IL-1水平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研究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治疗组33例,两组根据病情予降压,降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等处理。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4 d;治疗组同时联合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无效1例,恶化1例,其总有效率达93.9%,对照组无效6例,恶化2例,其总有效率达75.8%,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治疗14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实践过程中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方法的实际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以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指数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治疗后14 d和30 d,联合用药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指数评分结果显著地低于单纯用药组患者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和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均治疗10 d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5 d,组间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P<0.01;治疗30 d,组间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70.21%)(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改善脑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清除脑内羟基基团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不同时间窗实施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ADL评分的影响。方法人选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从发病到实施高压氧的不同时间随机分为三组,Ⅰ组t〈12h共20例,Ⅱ组t≥12h.且t〈7d共32例;Ⅲ组t≥7d共36例,另选择同期行药物治疗的30例设立为Ⅶ组,为对照组,未予高压氧治疗。比较高压氧辅助治疗的疗效及治疗14d、28d、90d各组NIHSS评分、ADL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四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14,28及90天时,I至Ⅳ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其中I组NIHSS评分降低程度较其他三组改善最明显(P〈0.05),Ⅱ组NIHSS评分降低程度较Ⅲ组及Ⅳ组显著(P〈0.05),Ⅲ组及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I组、Ⅱ组、Ⅲ组、Ⅳ组四组经高压氧治疗后14d、28d、90dADL评分较治疗前虽然有所增加,但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四组ADL评分在治疗后14d及治疗后的28d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分别较治疗前及前一时间点有所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的90d,四组ADL评分分别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越早,越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本研究由于样本数量偏少、脑梗死类型较单一,尚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下质子泵抑制剂(PPI)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1单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对照组),组2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泮托拉唑口服治疗(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评分。结果治疗前后组间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及N1 HSS评分比较: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 MRS)的影响,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35例)及对照组(31例)。对2组治疗前及4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N-乙酰天冬氨酸(NAA),N-乙酰天冬氨酸与肌酸(Cr)比值(NAA/Cr)进行比较。结果4周后依达拉奉组NIHSS评分(5.71±1.74)较对照组(7.26±2.87)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NAA、NAA/Cr值对照组(514±118、1.67±0.23)和依达拉奉组(613±169、1.82±0.28)均较治疗前(对照组345±108、1.34±0.18;治疗组336±115、1.32±0.19)升高,但依达拉奉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