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防止爆发流行。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7月份为该病的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膝等为主。结论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和疫点处理外,有效的健康教育对该病的预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庆市第二医院200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防止爆发流行。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7~8月份为该病的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为2~5岁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为主。结论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有效的健康教育对该病的预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彭旭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69-169,198
目的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某医院21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该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患儿发病年龄集中在1~5岁,占60.8%;城区及幼儿园、托儿所(幼托)儿童发病率高;主要临床表现有皮疹、发热等,其中四肢皮肤和口腔皮疹发生率为100%,发热157例,占72.4%;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肠炎、脑炎和心肌炎等。结论手足口病多见于儿童,并且手足口病的流行与年龄和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尹菲  佟丽芳  周明伟 《吉林医学》2011,(36):7845-784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92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观察与护理。结果:92例手足口病主要为1~7岁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春末夏初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本病治愈率高。结论:有效的治疗护理和积极的预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525例发病情况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秀英  李宝冬  王海荣 《医学综述》2009,15(8):1268-1270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防止爆发流行。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平谷区医院就诊的525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5~7月份为该病的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特别是1~3岁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膝等为主。结论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和疫点处理外,有效的健康教育对该病的预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安庆市2009年1~3月手足口病139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安庆市1~3月散发的139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虽然手足口病好发于春、夏季,但安庆市冬、春季仍有散发病例,发病人群以小于3岁儿童、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皮疹,重症病例罕见.结论:早发现、早治疗、积极的健康教育和对该病的预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得出其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出对应的临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辖区内45例手足口病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代化的疾病检查手段,探究得到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再结合这些特征制定出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45例病患进行观察,发现手足口病主要发病时间在5-7月,发病人群主要是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症状为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结论掌握流行病学特征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抑制了该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银川地区2010年4月~2011年6月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方法:对宁夏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4月~2011年6月收治的26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结果:该地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明显增多,发病高峰为5、6月,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农村散居儿童增多,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和发热。实验室白细胞正常或减低,LDH及CKMB升高者较多见。预后良好。结论:手足口病与年龄、季节有关,有效的预防和积极隔离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以及该病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36例手足口病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流行病学的主要特点.结果:手口足病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中感染和传播,但是最主要还是在儿童中传播.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发热、皮疹、口腔黏膜病变以及多种并发症等.结论:手足口病预防的有效措施是做好卫生处理,包括饮食、居住以及环境卫生等.当发现患有该疾病时首先要入院进行隔离治疗,治疗期间搞好卫生,大多均可以快速治愈.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该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为探讨基层市及乡镇HFMD的流行特点,为基层预防控制HFMD提供可行依据,现对我市239例HFMD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171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71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治疗转归加以总结。方法:对2008年4月至8月收治的171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好发于4岁以下婴幼儿,皮疹以手、足、口为著,所有病例经及时、早期治疗,均获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可形成大规模流行,但只要及时、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用中西药分别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组30例和利巴韦林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四季抗病毒合剂、利巴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及手足皮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四季抗病毒合剂对症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有一定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善志  都鹏飞 《安徽医学》2010,31(12):1408-1410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HFMD)临床表现类型和诊治体会,探讨其早期高危因素。方法对1 044例HFMD住院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HFMD以发热伴有典型皮疹为其主要表现,可合并多个系统损害和临床表现,其中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为重症患者的主要表现,精神萎靡和肢体抖动、激惹往往是最初表现和最常见表现;本病的早期高危因素有:年龄、发病时间、发热、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象升高等。结论大多数小儿HFMD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但部分病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较为常见,应高度关注早期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009-2011年邯郸地区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将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共228例重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和一般实验室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和既往文献知识,对其部分指标进行比较,以探讨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重型患者多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EV71肠道病毒是重型患者和死亡患者的最主要病原体,对于年龄<3岁、发热、皮疹稀疏和高血糖、高血压的EV71型手足口病患者应警惕向重型发展。该病的流行季节为春末夏初时节,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且男孩发病率通常高于女孩。结论通过以上对重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进行总结分析,可清楚地认识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对该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疫情监测等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安康市2010—2012年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安康市报告的所有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样品采集,用RT—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的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2010—2012年安康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9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4.72/10万,其中重症病例52例,死亡1例。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和11~12月,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占78.85%),居住地为农村的40例(76.92%);从发病到初次就诊平均时间0.54d,从发病到诊断为重症2.86d;初次就诊者32例未诊断出手足口病,村(个体)诊所和乡镇(社区)医院占81.26%;临床表现以发热和皮疹为主;实验室EV71检测率为42.31%,其他肠道病毒检测率为9.62%,CoxA16检测率为1.92%。结论加强基层培训、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加强疾病的监测、做好重症手足口病救治工作是防治重症手足口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李晖 《中原医刊》2011,(1):27-28,31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急性期影像学表现,为手足口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提醒临床及早发现重型病例,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搜集本院收治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学征象。结果除发热、皮肤黏膜疹、呕吐、惊颤等临床症状外,其中18例胸部X线片检查示阴性,11例示胸部X线片两肺提示肺炎,20例胸部X线片支持支气管炎,1例胸部X线片两肺提示瘀血、水肿、出血。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提高诊断警惕性和及时识别出重症病例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是降低HFMD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方柯南  秦亚黎 《当代医学》2011,17(35):54-54
目的 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7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79例与对照组358例.对照组予口服利巴韦林10~15mg/(k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体温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0.2%,对照组总有效率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汶川地震灾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地震灾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21例患者均有口腔疱疹、溃疡,4例发热,16例合并有肛周及手足皮疹,5例合并有手足疱疹;诊断后除1例患儿转诊后方医院外,其余患儿均就地隔离治疗,1周后痊愈,局部无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结论:地震灾区手足口病仍以发热、口腔及肛周和手足疱疹为特征,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对症治疗后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多部门协同加强防疫管理,可避免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近3年九江地区引发手足口病病原变化和相应临床特点,指导该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护,并能为国内手足口病的预防及病原学的变化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度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居住地、接触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原学结果和临床转归等进行综合分析。病原学通过咽拭子RT-PCR方法分析。结果:4 222例手足口病患者年龄分布在4个月-11岁。1-5岁患儿占该病发病人数占94.5%,城郊及农村病例多于市区,占61.5%。普通型病例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皮疹(88.7%),发热(73.3%),心肌酶升高(78.5%);重症病例达419例,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并发症,该类患儿年龄多在1-3岁,常伴有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等现象,重症病例的病原检测结果肠道病毒71型占77.1%,柯萨奇病毒A16型占15.5%,其它类型肠道病毒感染占7.4%。结论:手足口病已成为幼儿常发病,高发人群为1-5岁的儿童,城郊及农村仍是该病防治的重点区域;手足口病导致神经和循环系统并发症是危害患儿的主要并发症;重症、危重症病例主要见于EV71感染,但是随着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数量的增加,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比率将会上升;各年度病原学变化有待进一步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