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维持治疗第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骨髓MRD检测,统计MRD阳性及阴性患者不同危险度及不同治疗时期的复发情况,同时比较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不同骨髓缓解状况下MRD水平。结果: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以及维持治疗第3个月,高危组的MRD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期MRD阳性复发率显著高于MRD阴性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骨髓象达M1的患者MRD≥10-2比例显著低于M2与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骨髓象达M1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M2与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D水平与ALL的预后有关,MRD阳性可作为ALL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Treg细胞与MR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2年至2014年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规律诊治的5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MRD、Treg细胞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3~6月检测1次,并动态监测,对治疗前后、不同疾病组别、不同危险度Treg细胞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MRD阴性、MRD阳性组Treg细胞表达差别.结果 AL患者诱导缓解前Treg细胞明显高于治疗缓解后、正常对照组(P<0.01),ANLL与ALL组间治疗前后Treg细胞无明显差别,高危组Treg细胞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与中危组无明显差别,而中危组与低危组无明显差别,MRD阴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MRD阳性组(P<0.01),MRD阳性组Treg细胞明显高于MRD阴性组(P<0.01).结论 初诊白血病患者体内Treg细胞明显增高,且恶性程度越高,Treg细胞水平越高,治疗缓解后Treg细胞水平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MRD阳性患者Treg细胞明显高于MRD阴性患者,提示Treg细胞可能抑制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对白血病患者判断预后、评估疗效、预测疾病复发、改善治疗方案,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石平  张亚卫  张秀英 《现代医学》2005,33(4):246-248
目的 用半重叠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n)、T细胞受体γ链(TCR7)克隆性基因重排,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白血病(MRD)的动态变化和消长规律,预测复发,判断预后。方法 选择14例完全缓解(CR)的AI上患者,采集CR后不同时期骨髓标本,用半重叠PCR检测Ign、TCR7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 经过正规化疗的14例ALL患者在CR后不同时期,MRD水平不同;MRD的消长规律为波浪式7例,呈直线下降3例,持续阴性2例,复发2例中1例为MRD持续阳性、1例MRD由阴性转为阳性。结论 一次MRD-PCR检测不足以说明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水平,连续PCR检测及动态观察对于预测复发、判断预后、评价骨髓移植(BMT)效果、研究白血病化疗方案及停药时间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583-1585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术方法在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MRD)中的作用及地位,判断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发患者56例,将其按照成人ALL危险分组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三组,在所有患者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每3个月运用FCM方法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记录下复发率。结果:56例白血病患者在诱导化疗后都获得了完全缓解,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四次检测的不同疾病危险度的MRD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R组的MRD阳性率要明显高于LR和MR组;巩固、维持治疗阶段四次检测结果的MRD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对评价疗效、提早预防复发、重新确定疾病危险度和调整治疗策略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第1次诱导治疗后和第1次完全缓解时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MRD)对预测疾病复发和判断预后的作用,探讨MRD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46例成人AML患者治疗及MRD的监测数据,分析MRD水平与疾病复发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第1次标准方案诱导化疗后,ROC分析确定MRD阈值为1.5×10-2,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相对于MRD阴性组,MRD阳性组的相对危险度(RR)为2.41。在缓解后采用联合方案化疗的患者中,MRD阳性组和MRD阴性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分别为(19.45±3.74)个月和(56.46±4.2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29.37±4.47)个月和(77.97±4.30)个月,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2)第1次达完全缓解时,ROC分析所确定的MRD阈值为3.0×10-3,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相对于MRD阴性组,MRD阳性组的RR值为1.75。缓解后采取联合化疗,MRD阳性组和MRD阴性组患者的中位RFS分别为(28.36±3.40)个月和(55.70±4.32)个月,中位OS分别为(39.30±3.73)个月和(70.19±4.34)个月,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MFC检测MRD在AML诱导治疗过程中具有预测复发、判断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对疾病预后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正规治疗的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液,利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1~3月检测1次,并动态监测,分为阴性(MRD〈10-4)、阳性(MRD〉10-4),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性、阳性2组3 a的复发率分别为0、80%,2组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形态学完全缓解时,MRD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0.05).结论采用FCM检测AL患者的MRD,MRD〉10-4患者复发率高于MRD〈10-4患者,MRD阳性比传统骨髓形态学复发出现早,连续对完全缓解AL患者进行MRD监测对指导治疗及早期预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Shi XL  Tang XW  Wei XA  Zhao BR  Zhou QL  Ye F  Lu YX  Sun XW  Zhu MQ  Shen WH  Qiu HY  Sun AN  W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8):2692-2696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AL)高危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微小残留病变(MRD)水平与移植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CD45/SS设门的4色或5色荧光标记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动态检测90例高危AL患者allo-HSCT前第30天、移植后第30、60、100天和6、9、12个月的MRD水平,以0.1%为界,将患者分为MRD高水平组(≥0.1%)和低水平组(<0.1%),其中高水平组根据移植后是否干预治疗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MRD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移植前MRD水平与移植后预后无明显关系,移植后第60、100天MRD高水平组患者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移植后第100天,MRD高水平干预组、MRD高水平未干预组、MRD低水平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100%、60.87%和91.30%,3年RFS分别为85.71%、44.72%和68.4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患者首次检出MRD高水平的时间比临床诊断复发提前了2.5(1.0 ~26.0)个月.移植后第100天,30例MRD高水平组患者中,7例患者及时接受干预治疗后均未复发,而另外23例未接受干预治疗的患者中11例出现复发(P<0.05).结论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高危AL患者移植后MRD可以有效评估其临床预后,并可根据移植后第100天MRD进行危险分层,MRD≥0.1%的患者预后较差,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其复发率,增加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胞浆μ重链(Cμ)检测在急性非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及预后中的指导意义,为寻找可能的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非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61例,按ALL-XH-99方案化疗。并在治疗前获得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免疫分型、P170、融合基因以及强的松治疗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绝对数、诱导缓解治疗第18天骨髓象以及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骨髓MRD(微小残留病)水平和危险度分级等,并动态观测治疗疗效。结果:Kaplan-Meier分析显示,Cμ阳性患者5年EFS为(56.7±0.88)%,而Cμ阴性患者(Pro-B和Common B)则达到(74.1±0.05)%。两者差异显著(P<0.01);χ2分析显示,两组之间的预后差异与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P170水平、有无髓系标记(My)、融合基因(是否具有BCR/ABL或MLL/AF4)、强的松窗口实验以及治疗第19天骨髓象等无相关性;COX回归风险分析显示,Cμ阳性、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数WBC≥50×109/L、MRD阳性以及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等具有独立预后意义(P<0.05)。结论:Cμ阳性在儿童非成熟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中具有重要的不良预后意义,而且这种不良预后与CD10阴性MLL基因重排之间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技术(FCM)检测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56例AML患者,于首次诱导化疗结束、巩固化疗6个月、巩固化疗12个月应用FCM定期检测患者外周血标本,同时检测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变化。MRD≥0.01%为MRD阳性,否则为MRD阴性。AML患者首次诱导化疗结束后外周血MRD水平分为高(MRD≥10-2)、中(10-20.05)。结论 FCM检测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对诊断AML复发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检测WT1mRNA的方法,探讨WT1mRNA在白血病的治疗转归、判断预后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方面的作用.方法 FQ-PCR扩增K562细胞的WT1基因和β2-MG,将扩增产物10倍梯度稀释制作标准曲线,定量检测64例白血病患者,56例对照者骨髓内WT1水平.结果 (1)A组急性白血病(复发、初治、未缓解)及慢粒加速期和急变期病人,共40例,骨髓WT1表达较高,22.54-168.90拷贝/100ng RNA;(2)B组缓解病人、慢粒慢性期,共24例,WT1 0~4.90拷贝/100ng RNA;(3)C组非白血病患者和正常人骨髓,共56例,WT1表达较低,0~3.20拷贝/100ng RNA.结论 不同状态的白血病患者WT1表达有明显差异.WT1可作为疾病转归、疗效考核和MRD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监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治疗期间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MRD)水平,分析MRD水平及动态变化与成人ALL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八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期间MRD水平,收集和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诊断和治疗的182例成人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MRD水平的关系。结果动态监测182例ALL患者的MRD,中位监测次数6.0次(1-17次),MRD阳性患者134例(73.6%),与MRD阴性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MRD阳性较阴性患者临床复发提早中位时间2月(2周-7月)。MRD阴性组患者的DFS率(75.5%)显著高于MRD阳性组(56.4%)(P=0.035),但OS率(均为71.4%)无显著性差异(P=0.779)。16例死亡患者MRD监测均为阳性(P=0.028)。高危组患者中,MRD阴性患者的DFS率(76.0%)显著高于阳性患者(51.5%)(P=0.039),但OS率无显著差异。而在标危组中,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八色多参数FCM技术能较好的监测成人ALL患者MRD水平。MRD水平高者复发率高、预后差,且MRD水平阳性较临床复发早,有助于临床预测患者预后,早期监测复发。  相似文献   

12.
新化疗药物和骨髓移植治疗的出现使白血病完全缓解率大大提高,许多患者有望彻底治愈,确定完全缓解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微小残留病,MRD),以及是否需要继续治疗,对白血病治疗开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目前检测MRD主要有3种方式: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流式细胞术(FCM)。大多数白血病细胞具有特殊的染色体易位,FISH可以检测有易位的MRD间期和分裂相细胞;易位后形成的嵌合基因可以作为标志用逆转录(RT)-PCR检测MRD;淋巴细胞具有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可用PCR检测MRD细胞的Ig/TCR基因重排;血细胞都具有某种分化抗原,流式细胞仪(FACS)可检测MRD细胞特有的分化抗原。MRD可以存在相当长的时期,随着缓解时间长短和治疗情况可以出现数量变化,MRD细胞经常检出或者数量较多往往意味着复发。由于目前临床形态学分型与白血病这些标志尚不完全一致,因此最好在白血病初发阶段先检测患者白血病细胞的特殊标志,这样在完全缓解后才容易利用这些标志检测体内是否仍然存在残留白血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后检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临床意义。方法所有患者初诊时均进行骨髓免疫分型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3个月检测一次MRD,并动态监测,同时进行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MRD<10-4复发率为22.2%,MRD>10-3复发率为77.8%,MRD>10-2复发率为100%。结论经过20例患者的MRD检测显示:MRD<10-4的复发率低,MRD﹥10-3的复发率高,MRD﹥10-2提示近期复发。因此,MRD对早期复发的判断、及早干预治疗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白菊  何爱丽  王剑利  杨云  赵万红  刘捷  张鹏宇 《西部医学》2020,32(10):1461-1465
目的 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初诊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表现、疗效、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情况。方法 收集我医院血液科2009年1月~2018年10月住院的33例IgA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 33例IgA型MM临床表现以骨质破坏、贫血、感染最为常见。21例MM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采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的比例明显高于传统化疗组。24例患者于首次获得CR后进行微小残留病变(MRD)水平测定,MRD转阴率为667%。MRD阴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MRD阳性组。3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3月(5~127月),OS为813%(26/32),1年及2年PFS为72%和37%。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中位PFS时间是22月。MRD阴性患者中位PFS时间明显长于MRD阳性组。结论 IgA型MM骨质破坏易见,易发生贫血,且不良预后的细胞遗传学多见,MRD阳性是其不良预后因素,采用含硼替佐米治疗的方案可提高疗效,改善MM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探讨MR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统计2013—2016年我院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达完全缓解(CR)的MM患者39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MRD水平。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230U/L(P=0.002)、β_2微球蛋白≥3.5mg/L(P=0.002)、血肌酐≥177mmol/L(P=0.047)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M患者达到CR后首次监测MRD水平,14例MRD阳性患者(MRD≥0.01%)与25例MRD阴性患者(MRD<0.01%)间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8)。对MRD阳性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发现,较高的MRD水平(MRD≥0.1%)具有更高的复发风险(P=0.036)。动态监测MRD水平结果显示,持续MRD阳性患者与持续MRD阴性患者间的无复发生存期存在显著差异(P=0.035)。结论:FCM监测MRD水平对判断MM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流分析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微量残留(MRD)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例,自诱导缓解后每次化疗前行骨髓穿刺检查,标本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根据初次免疫分型结果行MRD测定,MRD≥0.1%为MRD阳性标准。结果 MRD阳性患者复发率高于MRD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现急性白血病MRD阳性至疾病复发的时间为1~12个月,多数病例在发现急性白血病MRD阳性4个月左右出现细胞形态学复发。结论流式细胞术测定MRD能够预测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微小残留病 (MRD)生物学特性及病程中MRD在外周血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变化 ,提高CML的检测水平 ,指导临床制订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项目应用套叠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技术对 2 6例CML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中bcr/ablmRNA进行检测 ,以分析其中白血病细胞 ,发现有 2 4例的外周血和 19例的脑脊液中有融合的bcr/ablmRNA进行了检测 ,以分析其中的白血病细胞 ,发现有 2 4例的外周血和 19例的脑脊液中有融合的bcr/ablmRNA表达 ,另有 4例完全缓解期CML外周血和脑脊液中均有bcr/ablmRNA表达 ,提示该方法是检测MRD ,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MRD ,十分灵敏而又准确的方法 ,对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确定 ,以及预后的提示 ,提高CML的生存率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RT-PCR方法检测WT1基因在200例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W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2%(76/96)和57.1%(32/5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WT1表达均阴性,急变期57.1%(8/14)表达阳性.WT1阳性患者化疗缓解率低于阴性患者(分别为55.7%和85.4%,P<0.05).结论WT1在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可作为临床评估预后、检测微小残留病(MRD)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较为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尤其是成人急性白血病。据国外文献报道,大剂量化疗后完全缓解率约为50%~80%,但由于缓解后复发,仅30%~40%的年轻患者,不及20%的老年患者能达到长期无病生存[1‐3]。究其根源,微小残留白血病(M RD )是导致白血病复发的重要原因,对于微小残留病变,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定义,但现有的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M RD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现有的研究也表明,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技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 ,M FC )以及实时荧光定量 PCR (RQ‐PCR)等手段监测M RD对于明确诊断后治疗决策的选择以及治疗后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4‐5]。以下就M RD相关指标的检测在AM L治疗及预后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阐述。内容涉及MRD检测方法简述、MRD检测与AML危险度分层及治疗决策及M RD检测与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动态检测92例初治AL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初治AML各亚型中M5基因表达阳性率最高,为91.7%,其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最高,达1308.6,显著高于其他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ALL各亚型(L1,L2,L3)之间WT1基因表达阳性率及中位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中,WT1基因表达阳性组CR率显著低于阴性组,阳性组缓解后半年内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治组、复发组及未缓解组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T1基因在AL患者骨髓细胞中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判断预后及检测微小残留病(MRD)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