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异文,是指古代同一文字材料,由于流传途径不同,而出现的文句互异.<内经>与别传本<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相校,发现存有大量异文,这一现象给后人学习<内经>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成书虽然晚于《史记》,但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仅仅29个医学案例约1.1万字的内容,就与《黄帝内经》在征引医学文献名谓、行文格式、问对体例、医学术语、精气—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疾病传变规律、"治未病"理念、"病人为治病之本"的观念、用"整体观念"阐述医学知识、10岁的年龄段划分、重视"胃气"在疾病预后变化中的意义、"杂合以治"的治病理念等12个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根据其中所传载的医学信息,提示司马迁及其此后时代的医学成就已经为《黄帝内经》理论的构建和成书准备了充足的文化基础、哲学基础、思维基础、方法学基础,尤其是构建医学理论时所必需的临床实践基础。只要认真地研读其中的内容后就有一种可以从中找到《黄帝内经》的影子之感,紧随其后的几十年成书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首将《易》理纳于医学领域,确立了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又进一步把《易》理用于疾病的分类和辨治,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易》以六爻叠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曲成万物而不遗;《伤寒论》以六经论病,辨表辨里,审度虚实,囊括百病而不漏。明观幽索,窃思《伤寒论》与《周易》之间有着必然的内部联系。今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作粗浅探索,若能获千虑之一得,不唯有助于仲景学说之研究,亦有助于医易之研究也。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成书虽然晚于《史记》,但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仅仅29个医学案例约1.1万字的内容,就与《黄帝内经》在征引医学文献名谓、行文格式、问对体例、医学术语、精气—阴阳—五行的哲学  相似文献   

5.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先秦哲学大师之一。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有的学者认为“举凡春秋,战国之际的九流百家,大抵都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因此,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内经》,自然也受到《老子》思想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学报》新的“稿约”要求作者给论文列“关键词”(Key Word),这是当前摆在作者、编辑、图书情报人员面前的共同课题,它要求大家学会标引关键词。对作者来说,写文章应标引关键词,检索资料时应给出关键词;对编辑来说,修改文章时对作者标引的关键词能进行校正,或给予重新标引;对图书情报人员来说,不论标引或者检索资料均要使用关键词。生物医学期刊关键词的标引在国外六十年代就应用了,而国内还是近两年的事,而率先应用的则是学报。本文试图给作者作些有关介绍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由不同的人创造的,具有相同音义的字往往出现多种不同的形体.其中通行的或法定规范的字体为"正体",其余的则为"异体".  相似文献   

8.
9.
在讲授《中药学》具体药物时,各章节的概述部分和药物的功效应用等知识点相对较为抽象,且药味繁多,很多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困难.因此,为能够更加清晰的讲授中药功效、应用等相关知识,文章拟结合《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相关知识讲授中药的概述部分以及功效应用.1)文章以泻下药为例,结合《中药药理学》中泻下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关系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关系,晋·皇甫谧认为是由《黄帝内经》一部书变成《针经》、《素问》二部书。元·吕复和清·姚际恒则认为《灵枢》、《素问》是汇聚而成。本文考析认为:《汉书》之后的东汉时期医经七家曾经历了一次改纂过程,可能由医经七家被分别集纂成《灵枢》、《素问》、《难经》,一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1.
<正>3月1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档案局联合在京发布:我国两部中医药古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顺利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这为下一步继续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黄帝内经》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唐·王冰以梁·全元起《素问训解》为底本注释改编,已非《内经》原貌,欲考察《内经》古貌,只有借助唐初·杨上善所撰《黄帝内经太素》才能做到。《太素》原书30卷,今存25卷。虽残缺5卷,但其主体还保留着,对于研究《内经》具有极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98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实施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法从起草到正式通过,前后经过门年,来之不易。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校长,应该认真学习《高等教育法》,坚决贯彻《高等教育法》。一、要充分认识高教法颁布的重要意义建国50年来,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也受到过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文化大革命,高等教育停办十年,导致人才断档,科学研究、国际学术交流停止。这种教训太深刻了,归根结底…  相似文献   

14.
独取寸口是中医最重要的脉诊方法,由于其简便易行,可通过切寸口一脉而了解周身阴阳气血之盛衰,五脏六腑之病变,故而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最终替代诸法而成为临床上运用最广的脉诊方法。但是,目前对这一脉诊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过分夸大寸关尺分候五脏六腑法的作用,忽视寸口诊法所包含的其他方法之作用的倾向,并因而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正确应用。有鉴于此,个人认为有必要对独取寸口法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及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予以回顾与探讨。1独取寸曰理论的提出与完善众所周知,在秦汉之时,脉诊的部位颇不相同,仅(内经)所…  相似文献   

15.
《易经》主论阴阳分正邪,注意阴阳对立,统一。根据阴阳正邪的道理,称帝王收藏的至真至要言论,落款为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所谓得道的《金匮真言》论篇,却是一篇五脏不清,六腑不明,错把三焦归六腑,导致只有“肝为阴中之阳”,没有“肝为阳中之阴”;只有肺为“阳中之阴”没有肺为“阴中之阳”和只有“腹为阳,阴中这至阴,脾也,”,没有“背为阳,阳中之至阳,胃也”的误出生缺篇。  相似文献   

16.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影。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上段经文,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篇中较难理解的节段之一.历代注家对“味归形”等四句,多以味→形→气→精→化一气贯下,进行解释,如张景岳云:“归,依投也。五味生精血以成形,故味归于形;形之存亡,由气之聚散,故形归于气;人身精血,由气而化,故气归于精;精者坎水也……是水为万化之源,故精归于化。”  相似文献   

17.
《周易》与《内经》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荒原》上的《春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之琳的诗歌艺术和诗艺观曾一度深受T.S.艾略特的影响 ,最集中反映了这一点的 ,是卞氏《春城》一诗对艾略特《荒原》的技巧之借鉴。这两首诗在表面零乱的片断之间的内在统一性、抒情方式的客观化、诗歌语言的多元化、以及对诗的节奏和结构的刻意经营等多方面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传》系对《周易》的闸释和发挥,为后起之作.《易经》本是筮卜之书,但由于“一”(阳爻)“一”(阴爻)为构成要素的八卦以至六十四卦蕴含事物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的哲学思想,加之《易传》从阴阳角度对这些哲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周易》遂变成“以道阴阳”《庄子》的哲学专着,从而被后世奉为阴阳学说的鼻祖.  相似文献   

20.
当清末温病学派形成后,就出现了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争。到底温病学是发展了《伤寒论》,还是诋毁了《伤寒论》呢?毫无疑义是发展《伤寒论》。为了说明此问题,本文拟以温病学说较为完整的代表著作《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与《伤寒论》的关系剖析之。仿《伤寒论》作法撰《温病条辨》吴氏不仅在温病的辨证、治法和用方上取法仲景,而且写作方法上也是仿照《伤寒论》的。如在《条辨》几例中说:“是书仿仲景《伤寒论》作法”、“虽为温病而设,实可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