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 TBL)结合情境教学在预选卫生士官常见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将200名学员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100名学员),教学内容均为高原病和高血压两个章节,对照组(LBL组)学员按照传统方法教学;实验组(TBL组)学员则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结合情境教学,由教师提前拟定预习提纲及思考题,学员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并应用典型病例进行情境模拟。教学完成后,两组学员均采用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TBL组与LBL组相比,学员理论考核分数明显提高(88.90±5.28 vs. 76.10±5.12,P<0.05),教师对学员的满意度评分也较高(8.63±0.85 vs. 7.18±0.72,P<0.05)。结论 TBL成效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其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引入TBL教学模式,探讨一种适合我国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教师采用LBL教学模式,在掌握应用知识时在实验教学中引入TBL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帮助,是TBL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领域发展值得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在牙周病理论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2008级口腔本科生38名按以往考试成绩分成6组,依次进行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和小组抢答学习课程内容,并统计课前、课中考核平均成绩。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以评价TBL教学效果。结果2008级口腔学生基础知识和预习效果的平均水平,与其在课堂中所取得的成绩无明显相关性(r=0.028,P〉0.05)。问卷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知识点掌握度、交流能力等明显提高。结论TBL教学活跃了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性和学习热情,学生对该教学法接受度高,可在口腔教学中试行。  相似文献   

4.
郭儒雅  狄亮  贾光 《医学教育》2013,(5):723-725
目的 探讨基于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职业卫生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北京大学2008级七年制预防医学专业4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分为4个团队,以团队为核心,在职业卫生相关教学单元中采用TBL教学方法,并在学习后对这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TBL教学效果.结果 TBL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结论 TBL教学方法是适合于现代职业卫生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法和传统教学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生60名,随机分为TBL组和传统组,分别采用TBL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教学。对TBL组学生的个人测评基线(IRAT-baseline)、小组测评(GRAT)和个人测评终点(ITT)成绩进行比较,对TBL组和传统组学生自习时间、自习方式、IRAT-baseline、ITT和临床实践评分成绩进行对比,并对TBL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TBL组自学时间更多[(85.70±11.43) min vs.(35.00±9.47) min,P=0.000)]、自学方式更为多样。在IRAT-baseline[(17.78±5.07) vs. 12.57±4.26),P=0.000)]、ITT[(23.66±5.36) vs. (18.52±4.54),P=0.000]、临床实践成绩方面[(16.53±5.10) vs. (12.24±4.59),P=0.001],TBL组分数明显高于传统组。TBL组GRAT成绩明显高于TBL组IRAT-baseline成绩[(27.82±3.12) vs. (17.78±5.07),P=0.000]。TBL组和传统组在教学干预后的ITT成绩均较IRAT-baseline成绩均有明显提高[(23.66±5.36) vs. (17.78±5.07),P=0.000;(18.52±4.54) vs. (12.57±4.26),P=0.000],成绩提高幅度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9±2.76) vs. (5.36±2.00),P=0.754]。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TBL组学生(>70%)赞同TBL可促进其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比传统教学更有吸引力,组间讨论和教师讲解使其获益;但超过一半TBL组学生也表示TBL中所学知识的系统性不及传统教学并且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结论 TBL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临床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整体临床教学水平,值得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BL模式在阶段性考核中应用的可能性和效果评估。方法:将桂林医学院2011级临床、口腔医学本科535名学生随机分组,进行个人和小组测试,并分析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小组测试的成绩明显高于个人测试。65.58%的学生认同这种考核方式。结论:TBL模式应用于考核,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助教辅助教学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中应用效果。方法:2015级和2016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分别采用微助教辅助教学和传统授课,以课后测试成绩及问卷调查学生分析教学效果。结果:微助教辅助教学4次课后测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班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学生认为微助教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结论:微助教辅助教学可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  相似文献   

8.
为针对性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实习阶段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开展基于诊治真实病人实战训练考核的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 TBL)。教师在教学前准备相应病例素材、制作教具等,动员与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堂上除实施传统TBL教学的个人预习效果测试、团队自学效果测试外,新增诊治真实病人的实战训练考核,包括抽签确定诊疗任务、学生完成诊疗任务并回答主讲教师的提问,并组织评委点评学生表现与综合评分。教学完成后,从学生表现、课堂考核成绩及学生评教等方面评价教学效果。实践表明,这种改良TBL不仅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其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并可增强其人际关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基于团队的学习”教学法在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理论课中的教学效果。 方法 在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2011级和2012级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TBL教学法。比较两种教学法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及学生对两种教学方式的评价。结果 2012级留学生在采用TBL教学法后药理学平均平时成绩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2011级(84.94±12.66 vs. 72.30±4.90,P<0.01), 期末考试成绩也明显提高(74.00±6.76 vs. 69.00±6.20,P<0.05)。问卷调查显示留学生对TBL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8.40±0.71 vs. 7.12±1.07, P<0.01)。结论 TBL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留学生的药理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应用于内科实习教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到我院实习的六年级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共40人进行TBL教学,每组4—5人,根据教学大纲选择类风湿关节炎的实习理论课作为教学内容。结果小组测试和课题应用训练中学生讨论热烈;80%以上的学生反映,TBL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认识所学疾病、提高个人学习能力,并能了解别人的思维过程;76%的学生支持继续开展TBL教学。结论在高年级医学实习生中推行TBL有助于通过小组学习的高效性提升学生运用概念化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技巧的更新是成功进行TBL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的行为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一般管理人员(15人)、技术人员(19人)、专业人员(36人)共计81例进行职业紧张干预研究.结果①在T分≥60组,任务不适、任务模糊这两个职业任务子项所占的比重大(分别为28.40%、26.85%);业务紧张反应子项所占的比重大(43.31%).②中高层管理人员,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和工作环境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③技术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④一般管理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责任感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⑤专业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不同职业职工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组织、个体)同时结合心理学干预措施,对职业紧张者进行干预,对降低职业紧张确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行为干预对不同人群职业紧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的行为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一般管理人员(15人)、技术人员(19人)、专业人员(36人)共计81例进行职业紧张干预研究.结果①在T分≥60组,任务不适、任务模糊这两个职业任务子项所占的比重大(分别为28.40%、26.85%);业务紧张反应子项所占的比重大(43.31%).②中高层管理人员,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和工作环境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③技术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④一般管理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责任感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⑤专业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不同职业职工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组织、个体)同时结合心理学干预措施,对职业紧张者进行干预,对降低职业紧张确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安萍  李荣琴 《重庆医学》2012,41(29):3082-3083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一步健全职业防护机制,制定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自制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对42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登记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取回顾性监测,提出防治措施。结果对发生职业暴露的42名医务人员采取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在第3、6个月复查相应的血清学指标,未出现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及感染病例。结论强化职业暴露教育;重视个人标准预防;严格医疗操作程序;规范医疗废物处置;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可预防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着以职业卫生工作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原则,教研组进行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的系列改革,构建了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理论课程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理论课程、综合性模拟实验课程、职业病案例分析的PBL课程、职业卫生工程课程组成,再结合职业卫生专题实习、职业病防治院现场实践课、课外职业卫生科研实践活动,为适用性人才的培养创造优质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职业安全培训是否可有效降低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 选取我院180名临床护士(肾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骨科、手术室及ICU)为研究对象.首先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调查过去一年内护士与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的因素如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发生频率,发生密度),针刺伤发生后正确处理伤口的知晓率及上报率,不良操作习惯(回套针帽,分离针头及不戴手套)的发生情况等.然后对受调查护士进行职业安全培训.职业安全培训包括全面性防护的概念、防护措施、有关针刺伤的危害、安全操作技能以及发生刺伤后的处理流程等.经过安全培训后再次采用问卷调查护士培训后一年内以上指标的发生情况.结果 培训前针刺伤的发生率为84%,针刺伤发生密度为5.2次/人,污染针头刺伤的发生率为68%.而职业安全培训后针刺伤的发生率为47%,针刺伤发生密度为2.3次/人,污染针头刺伤的发生率为22%,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安全培训前护士自我防护情况,正确处理伤口知晓率为23%,及时登记上报率为15%,培训后正确处理伤口知晓率为86%,及时登记上报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中不良习惯的情况,培训前回套针帽发生率为76%,分离针头发生率为82%,不戴手套发生率为68%,而培训后回套针帽发生率为31%,分离针头发生率为24%,不戴手套发生率为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士经过系统职业培训后,操作中不良习惯改善,针刺伤发生率下降,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6.
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工作责任事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对工作责任事故的影响。(2)方法:采用一般工作紧张问卷对某市6种不同职业人群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紧张调查和工作责任事故调查与分析。(3)结果:发现事故组比非事故组工作危险性大、躯体抱怨多、工作前景不确定、工作满意感下降、应付策略少。影响责任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多数为职业紧张。(4)结论:职业紧张是工作责任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有机溶剂职业危害现况研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有机溶剂危害现状与职业卫生服务需求,为有机溶剂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近年来诊断的职业病资料与职业危害因素构成,调查有机溶剂职业卫生服务需求。结果有机溶剂职业中毒是本地区的主要职业病病种,以三氟乙烯、正己烷中毒为主要的两种有机溶剂中毒病种增长速度最快;尚有30%有机溶剂作业工人未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各种劳保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规程有待加强,尤其是有一半以上工人不经常配戴防护用品,岗前培训有待加强;对有机溶剂的预防、中毒表现以及发生疑似职业病时如何就诊尚有30%左右的工人不了解;作业工人希望加强职业卫生健康教育,进行上岗前培训,在工作场所竖立“职业危害警示”牌,学习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知识等。结论有机溶剂是本地区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因素,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尚有待加强,应加强防护与健康教育,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以下简称县计生站)医护人员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分析,使县计生站医护人员得到更好的防护.方法 找出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积极防护.结果 对县计生站常见职业危害的防护能力明显提高,减少了危害因素造成的伤害.结论 重视县计生站医护人员在工作环境中所受的伤害,并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是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需求的提高,实现职业健康监护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势在必行。目前应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体检单位还比较局限[1],现有的普通体检软件设计不适用于职业健康检查人群,缺少职业健康检查专业设计及用人单位的访问端口,而现有的卫生管理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