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对我院在2011年度收治的住院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进行I}缶床状况分析。方法:对人院的50例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I临床资料进行犯病程度(一般情况、精神疾病)分类,将肇事肇祸类型进行有关统计学的处理。结果:1、精神疾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最高;2、男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高,且危害大;3、在精神疾病肇事肇祸中,普遍文化素质低,农民精神疾病患者发生率高;4、普洱市精神疾病患者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偏高。结论:精神疾病犯罪主要发生在农村,主要是由于缺乏监管或疏于管理;男性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率高,危害大;肇事肇祸患者普遍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边疆民族地区,当地民俗中酒文化根深蒂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肇事肇祸发生率高。我市已启动“686”项目,可以有效减少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祸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特点,提出有效降低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率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司法鉴定科2016年1~6月鉴定的34例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例资料.结果 肇事肇祸患者以男性居多,占76.47%,肇事肇祸案件案发地多与居住地一致占79.41%.肇事肇祸患者鉴定诊断为精神分裂症26例(76.47%),双相情感障碍3例(8.82%),其他精神障碍5例(14.71%);无刑事责任能力12例,限制刑事责任能力15例,完全刑事责任能力7例;既往存在精神疾病史29例,13例(44.83%)纳入社区管理,16例未纳入社区管理(55.17%).结论 男性青壮年、治疗不规律、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正式工作、家庭及社会支持差的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主要肇事肇祸群体,且作案时多无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严重精神障碍管理项目社区管理的75例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另选取入院治疗的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75例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其阳性症状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其阳性症状为主,即幻听以及妄想等症状更加严重,并具有明显的外向性与攻击倾向,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El收住院的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统计一般人口学资料,精神疾病诊断及症状学诊断,肇事肇祸发生及危险性等级评估。结果:流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患者为文化程度低,未婚或离异,农民或无职业的青壮年为主,以精神分裂症者为多,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旅途精神障碍占一定比例,肇事肇祸多在精神症状指引下,无自知力时发生,肇事肇祸行为多为伤人毁物及扰乱交通安全,危险行为为高风险接近50%。结论:管理好重性精神病人,减少流浪率,减少流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发生,对维护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常熟市重性精神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通过比较干预前后200名重性精神患者的病情控制、肇事肇祸危险性、服药依从性、康复状况和社会功能情况,综合评估社区综合干预效果。结果社区综合干预后重性精神患者病情稳定(包括基本稳定)率由79.7%上升至94.4%,重性精神患者规律服药率由干预前的75.7%上升至87.0%,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后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危险性有下降趋势,应用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状态和社会功能状态分别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预后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社会功能情况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重性精神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病情的控制、肇事肇祸风险的降低以及康复状态和社会功能的改善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旨在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751例城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三级以上)发生率为9.05%,肇事肇祸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x2=10.57,P<0.01)、文化程度(x2=10.88,P<0.01)、和监护人类型(x2=16.89,P<0.01)、疾病类型(x2=10.80,P<0.01)、病程(x2=11.39,P<0.01)及服药依从性(x2=19.81,P<0.01)呈显著相关,与患者的年龄(x2=0.80,P>0.05)、民族(x2=0.443,P>0.05)、婚姻状况(x2=1.99,P>0.05)无关。结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以男性、文化程度较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从未就医、服药依从性较差、监护人为患者的兄弟姐妹及其他人者居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肇事肇祸危险度与重性精神病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749名重性精神病患者,采用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肇事肇祸危险度与其之间的得分差异。结果:749名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3级(高危患者)的检出率为16.96%;高危患者的BPRS得分(41.98±11.99),显著高于肇事肇祸危险度≤2级(低危患者)的(38.21±12.16);高危患者SDSS得分(9.67±2.94),显著地高于低危患者(8.38±3.12)。结论:肇事肇祸危险度越高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越重,肇事肇祸危险度与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熊日先  强强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6):694-695,731
重性精神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治疗费用高、肇事肇祸率高、治疗率低的特点,对重性精神疾病特别是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加强管理及治疗工作,全面推动我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使重性精神疾病特别是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治疗工作提升到了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海南地区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941-1942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为今后有效治疗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从2007年2月~2009年3月因肇事肇祸入住我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139例,男性100例(71.9%),女性39例(28.1%);未婚90例(64.7%),已婚25例(18.0%),离异21例(15.1%);文盲7例(5%),小学21例(15.1%),初中71例(51.1%),高中或中专40例(28.8%);主要病种为精神分裂症109例(78.4%);入院前有83.7%的患者未能坚持门诊随访;肇事肇祸行为以伤人、毁物为主。结论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依然严峻,对精神病人的管理在疾病控制工作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应加强心理卫生进社区的宣教和政府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个案管理综合干预的模式对重性精神病患者防治康复效果。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重性精神病患者800例,随机分为个案管理组400例和对照组400例。个案管理组即结合病人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对其实施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工疗以及家庭护理等一种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维持基本的药物治疗。分别使用临床印象总表疾病严重度(CGI-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个案管理组和对照组的病情改善和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两组间复发情况和肇事肇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在所有治疗评分节点,个案管理组CGI-S平均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治疗终点时PSP减分方面,个案管理组达到(12.8±15.2),而对照组为(4.9±17.1)。其中79.3%的病人改进了≥1个类别(以每10分为间隔进行分类),与对照组的37.8%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3.相比于对照组高达51.50%的复发率,个案管理组复发概率更低(14.25%);4.治疗期间个案管理组肇事肇祸率为4.75%,低于对照组18.75%。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个案管理综合干预的模式能有效改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减少复发风险,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显著降低肇事肇祸率。  相似文献   

11.
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在降低重性精神患者危险性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近5年来在"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中有危险性行为的重性精神病患者238例,给予综合干预,包括住院期间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治疗、工娱治疗等,出院后的社区管理、定期随访、个案管理等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进行病例诊断复核及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分析.结果 在686项目开展过程中,经过对患者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综合干预统计,发现肇事肇祸率明显下降,干预后较干预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干预3个月后比较,t=5.85,P<0.01;干预6个月后,t=4.02,P<0.01;干预12个月后,t=5.03,P<0.01).结论 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危险性行为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也提高了精神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家属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识,对精神患者的精神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健康促进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南通市城区、郊区各1个社区为观察组,同时各选1匹配社区为对照组,采用ABAB研究范式进行研究。对干预社区患者除进行常规的治疗与随访外,进行为期1年的患者及患者家属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的系列干预措施,分别观察干预0.5年及1年后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显好率、社会活动参与率及肇事肇祸危险度等指标。结果:城区与郊区患者经0.5年及1年干预后,(1)管理率:观察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规范管理率:观察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显好率:观察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社会活动参与率:观察组及对照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肇事肇祸危险度:观察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患者管理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0.5年及1年时,城区和郊区观察组规范管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0.5年及1年时,城区和郊区观察组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促进教育,可有效的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及显好率,降低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是减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社会活动参与率心理健康促进教育效果不明显,应进行长期的宣传与干预,减少患者的病耻感与社会歧视和偏见。  相似文献   

13.
上海浦东南汇地区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浦东南汇地区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提出相应干预及治疗举措,减轻此类患者社会危害程度。方法:收集从2009年6月~2012年6月因肇事肇祸而人住本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78例,其中男性59例(75.6%),女性19例(24.4%),未婚49例(62.8%),在婚13例(16.7%),离异16例(20.5%);文盲2例(2.6%),小学6例(7.7%),初中27例(34.6%),高中或中专34例(43.6%),大专或本科9例(11.5%),主要病种为精神分裂症61例(78.2%)。结论:浦东南汇地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收治数量逐年递增,以肇事行为为主要收治原因,以精神分裂症为主要疾病类型,需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和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4.
胡建德  姚琳  奚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60-2761
目的:重大活动期间对精神患者的社区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安保工作,通过风险评估对社区重性精神患者加强分类管理,提高重性精神患者的治疗率,做到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和管理,降低精神患者肇事肇祸滋事率。方法:对我区南片5 800例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患者进行危险行为的风险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分为6级评估,在世博会期间进行动态随访管理和患者的分类管理。结果: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率从66.7%提高到70.32%,精神患者肇事肇祸滋事率从0.47%下降到0.13%。结论:风险评估管理能提高社区肇事肇祸患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的管理能力,提高精神患者的治疗率,降低精神患者的肇事肇祸滋事率。风险评估等级3级以上可以作为住院治疗和免费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案例增多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对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在宜昌市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中肇事、肇祸凶杀案例的鉴定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肇事、肇祸凶杀案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当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疾病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突发性等特点,因此精神疾病社区综合防治康复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完善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的应急体系,探索精神疾病社区综合干预新模式,上海徐汇试行建立了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的预警模式,依托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三级网络体系,从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区(县)级精防机构三个层面,分别由社区信息员、社区医生和精防专业人员进行预警报告、分析和处置等综合干预。在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可分四类进行预警报告和处置,主要包括疑似预警、复发先兆预警、复发报告和危险行为预警,旨在早发现、早报告、早识别和早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SP)患者临床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SP患者肇事肇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该院精神科易肇事肇祸(研究组)和普通住院(对照组)SP患者各10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病情资料和精神症状等方面的差别。结果研究组中男性、20~39岁、无配偶、低学历、农村、农民、无医保、家庭经济和社会支持较差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偏执型、合并躯体疾病的比例和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阳性因子积分较对照组高,但PANSS阴性因子积分较对照组低、病程相对较短、住院次数相对较少(P<0.05);研究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出现比例较对照组高,但回避社交和情感迟钝等阴性症状出现比例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阳性精神症状是SP患者肇事肇祸动因,男性、青壮年、无配偶、低学历、农村、农民、偏执型SP患者更易肇事肇祸;社会支持和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无医疗保险,会增加肇事肇祸概率。  相似文献   

18.
陈懿  伍林生 《重庆医学》2013,(21):2554-2555,2558
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精神障碍和精神卫生难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难题[1]。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约为30%,其中杀人放火率约为2.5%,其他危害社会治安发生率约为19%[2],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的发病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增加了医疗卫生机构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疾病患者服务和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吴国贤  苏虹 《安徽医学》2020,41(9):1088-1091
目的 探讨分期分类护理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危险性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庆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采用分期分类护理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在另一个病区同期选取采用常规护理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护理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纠正有效率及危险性级别占比情况。结果 护理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纠正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肇事肇祸行为各危险级别占比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分类护理能够有效纠正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降低肇事肇祸危险级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社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个案管理后在症状、个人及社会表现和肇事肇祸方面的效果.方法 在社区中建立个案管理制度,对30例处于发病期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年的个案监管治疗,使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危险行为评估表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对患者的情况在入组时和以后的每个月进行1次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的情况在入组时和以后的每6个月进行1次评定.结果 经过个案管理后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性症状均得以改善,病情得以缓解,发生冲动暴力行为的人数和次数较入组时明显下降,个人及社会总体表现有所好转,社会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社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建立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和实施个案管理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进而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暴力行为的发生,并能有效阻止精神分裂症导致的社会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