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作性睡病猝倒型患者与快眼动睡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猝倒发作与快眼动睡眠 (REM)的关系。方法 采用白天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描记方法对 27例猝倒型和 21例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相关睡眠指标分析。结果 猝倒组入睡次数(3. 82±0. 73)和入睡初REM提前出现次数 (2. 48±0. 80)明显高于非猝倒组(P<0. 01),睡眠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5);夜间睡眠时间减少和睡眠效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 发作性睡病伴猝倒与REM提前有关。  相似文献   

2.
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发作性睡病和2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白天5次MSLT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描记,分析平均睡眠潜伏期(SL)、睡眠初期出现REM(SOREMP)次数及夜间睡眠相关参数.结果 MSLT显示发作性睡病组SL缩短(4.6±2.5)min和SOREMPs≥2(2.3±1.2)次,SL<5 min+SOREMPs≥2次25例(71%),睡眠次数发作性睡病和OSAS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3.58~65.99,P<0.001);整夜PSG结果比较发作性睡病组总睡眠时间(336.81±34.08)min、REM潜伏期缩短(17.21±7.25)min,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OSAS组显示具有明显呼吸暂停(平均17次以上)和血氧饱和度降低(87%)的特征(P<0.01).结论 发作性睡病患者具有明显的REM睡眠提前和睡眠潜伏期缩短的特征,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导睡眠图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应用多导睡眠图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分析其睡眠潜伏期和睡眠初期出现REM次数,并与20名正常组比较。结果:发作性睡病组在多次睡眠试验中显示,入睡次数增多(3.45±1.10)、睡眠潜伏期(4.21±2.23)缩短,SOREMP(2.40±1.20)≥2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导睡眠图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Dong XS  Li J  Han F  Han X  Jia F  Wang L  He ZM  He Q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4):3107-3109
目的对比早发型及晚发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检测特点。方法发作性睡病者共105例,其中15岁以下起病的早发型患者63例,平均发病年龄9.7岁±3.1岁;15岁以上起病的晚发型患者42例,平均发病年龄22.8岁±9.3岁。对比分析其临床、多导生理记录仪及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MSLT)结果。结果全部患者均有白天嗜睡。发作性猝倒在早发型患者中发生率为92%,高于晚发型患者的76%(P=0.023);两组患者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的发生率相近(P均>0.05)。MSLT检查发现早发型患者的平均睡眠潜伏期(4.5 m in±4.0 m in及7.0 m in±5.7 m in,P=0.018)和REM睡眠潜伏期(3.4 m in±3.2 m in及4.8 m in±2.2 m in,P=0.02)更短,REM睡眠次数更多(3.4±2.0及2.5±1.9,P=0.009),晚发型患者的AHI次数更多(9.2次±16.5次及1.9次±6.3次,P=0.009),睡眠呼吸障碍较严重。3例有家族史者均为早发型患者。结论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嗜睡及猝倒症状及临床特点较晚发型患者典型,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儿童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了解患儿夜间睡眠结构的变化,探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在诊断发作性睡病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多导睡眠生理监测仪对患儿行MSLT检查,对其中18例及30例正常儿童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描记(PSG)。结果①26例患儿(100%)均以睡眠过多为首发症状,9例(35%)有猝倒发作,4例(15%)有入睡前幻觉,仅2例(7%)有睡眠瘫痪。②MSLT结果:平均睡眠潜伏期均缩短,26例均〈5min,18例(69%)出现2次或更多的睡眠始发REM睡眠(SOREPs)。③PSG结果:患儿睡眠潜伏期及REM潜伏期均缩短;睡眠效率降低;NREMⅠ期睡眠时间增加,Ⅲ+Ⅳ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结论儿童发作性睡病主要以白天不可抗拒的睡眠为主,睡眠瘫痪、入睡幻觉等主观叙述较成人少。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发作性睡病患儿存在睡眠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型发作性睡病夜间睡眠的结构特点。 方法 收集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11例和有日间嗜睡但排除相关睡眠疾病的儿童20例。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整夜(>7 h)连续包括16导脑电图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PSG),并于次日进行5次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型发作性睡病组在入睡后觉醒时间占总卧床时间的百分比(WASO%)、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1期睡眠期比例(N1%)增加[17.60(13.10)vs 5.00(12.80),P<0.05;(19.93±12.00)vs(10.12±5.63),P<0.05],入睡潜伏期、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5.50 min(11.50 min)vs 13.50 min(22.87 min),P<0.05;(93.50±106.61)min vs(157.47±65.74)min,P<0.05],NREM 3期睡眠期比例(N3%)减少[(17.50±5.60)vs(24.48±7.60),P<0.05]; 但睡眠效率、NREM 2期睡眠期比例(N2%)、REM睡眠期比例(R%)、醒觉指数、睡眠期周期性腿动指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夜间睡眠结构紊乱、睡眠片段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的白天过度嗜睡患者嗜睡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行为指导提供帮助.方法 病例按诊断分为特发性过度睡眠组(A组,n =2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组(B组,n =13)、发作性睡病组(C组,n =15),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Epworth嗜睡程度量表(ESS)进行睡眠质量和嗜睡程度评定,采用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3组患者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两因子分B组[(7.85±1.72)分,(1.77±1.01)分,(2.38±0.65)分]均高于A组与C组,差异有极显著性( F =18.37 11.21 25.67,P <0.01),而C组显著高于A组( P <0.05).ESS评分3组间比较B组[(14.31±3.98)分]显著高于A组与C组,均差异有极显著性( F =5.67,P <0.01);且A组与C组ESS总分均>6分,而B组>11分,MSLT测试各因子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 <0.01).两两比较睡眠发作次数C组高于A、B组( P <0.05或0.01),B组高于A组( P <0.01);睡眠潜伏期C组短于A、B组( P <0.05或0.01),且B组短于A组( P <0.01);快眼动睡眠次数C组高于A、B组( P <0.01),快眼动睡眠潜伏期较A、B组显著缩短( P <0.01).结论 不同原因的EDS患者其睡眠质量、嗜睡程度、MLST各有特征,对患者采用PSQI、ESS评定和MSLT测试综合评价,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阻滞性和非阻滞性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的特点.方法 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单相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1月内未服用药物的28名抑郁症患者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阻滞因子得分,分为阻滞组(n=14)和非阻滞组(n=14),并与15名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3组均进行PSG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阻滞组和非阻滞组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下降(t=-2.32,-2.17;t=-2.34,-2.16),睡眠潜伏期延长(t=2.87,2.93),觉醒时间、觉醒次数、觉睡比增加(t=2.97,2.84,3.02;t=2.85,2.80,2.98),S1百分比、快眼动睡眠(REM)百分比均增加(t=2.23,2.16;t=2.19,2.08),慢波睡眠比例降低(t=-2.44,-2.36),REM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缩短(t=-2.21,-2.56;t=-2.52,-2.48),REM活动度、强度增加(t=2.73,2.76;t=2.28,2.5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阻滞组REM密度[(170±24.8)μ/min]高于非阻滞组[(145±21.8)μ/min]和对照组[(122±19.4)μ/min,t=2.36,2.75,P<0.05).结论 阻滞性和非阻滞性抑郁症PSG都呈现出异常表现,阻滞症状越突出,REM密度可能越高.阻滞性与非阻滞性抑郁症之间PSG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脑脊液(CSF)中的下丘泌素-1缺乏与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猝倒确切(“明确”)相关,但是,CSF中的下丘泌素-1水平与发作性睡病其他症状(包括白天睡眠过多,EDS)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在18例明确有猝倒的发作性睡病连续患者中,与CSF中可检测到下丘泌素-1的患者(n=6)相比,在多重睡眠潜伏期测试中,CSF中检测不到下丘泌素-1的患者(n=12)具有明显较短的平均睡眠潜伏期(P=0.045)和较长的睡眠发作性REM周期(SOREM Ps,P=0.025)。相反,两组患者之间的Epworth睡眠量表评分、幻觉或睡眠瘫痪的发生率以及猝倒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相似。上述结果表明,下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加强对中毒所致的发作性睡病的认识.方法 对2例中毒后出现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一些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发作性睡病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中毒所致的发作性睡病属继发性.白天发作性嗜睡、猝倒、睡眠瘫痪以及睡眠幻觉是该病的4个主要症状.发作性睡病与病理性REM睡眠相关.结论 中毒也可能导致发作性睡病,但可能不被识别而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有必要加强对发作性睡病以及REM睡眠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