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收集呼厥内科重症监护室(RICU)内入院时血乳酸升高的呼吸衰竭患者117例,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2h、24h、48h及72h动脉血乳酸值及动脉血气,计算12h乳酸清除率,并作入院时及入院后12h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II(APACHEII)评分。比较血乳酸恢复正常时间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血乳酸值24h内恢复正常组与血乳酸值72h内未恢复正常组比较,预后有明显差异(P〈0.001);存活组12h乳酸清除率(43.6%±26.8%)明显高于死亡组(12.3%±39.1%,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25.8%)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1.4%,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在评估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9例严重创伤患者,按创伤严重度评分(ISS )分值分成ISS 16~<25分组和ISS≥25分组,并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于入院时和入院24 h行动脉血乳酸测定,计算乳酸清除率。结果 ISS≥25分组入院时、入院24 h后血乳酸水平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ISS 16~<25分组(P<0.01),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ISS 16~<25分组(P<0.01);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创伤患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用于评估严重创伤患者组织损伤的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乳酸浓度和D-二聚体联合测定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7例经ICU治疗后存活并转出(存活组),21例患者经ICU急救后死亡(死亡组)。观察两组患者血乳酸浓度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存活组入院时、6 h、12 h、24 h血乳酸水平、D-二聚体水平、急性心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 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 P<0.05)。结论联合测定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及APACHEⅡ评分,能准确评价病情及预后,为临床救治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卫生部北京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患者入住ICU时、入院后6 h静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析乳酸清除率与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治疗期间患者死亡率为30.0%(30/100);存活组血乳酸平均值为(4.12±3.20)mmol/L,阳性率为52.86%,死亡组血乳酸平均值为(8.86±5.60)mmol/L,阳性率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平均值≥10.0 mmol/L时患者死亡率最高为95.45%,血乳酸平均值≤2.40 mmol/L时患者死亡率最低为3.84%。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38.73±2.22)%]明显高于死亡组[(16.21±2.30)%];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为(17.19±6.30)分,明显低于死亡组的(25.84±5.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和院内死亡率明显低于乳酸酸中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乳酸酸中毒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清除率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72,P〈0.05);血乳酸水平与院内死亡率呈正相关(r=0.506,P〈0.05)。结论血乳酸是评价老年危重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血乳酸值≥5.5 mmol/L应警惕患者有较差的预后,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危重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以及波动情况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指导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及时准确地判断危重患者的预后。方法:对202例EICU的危重患者行血乳酸水平测定,分别在入住30min内、12h、48h和72h后分别进行血乳酸测定,比较血乳酸水平与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性与血乳酸浓度有密切相关。危重病组患者血乳酸浓度升高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随着血乳酸浓度增高,死亡率从12.67%增加至55.22%(P〈0.05),而死亡组患者APACHE II评分分值、血乳酸浓度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浓度与危重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危重病预后的敏感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入院时及早期复苏6 h后动脉及外周静脉血血气分析,记录患者动脉血乳酸(A?lac)及外周静脉血乳酸(V?Lac),计算患者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ΔLac),根据患者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变化,预测患者预后。结果:共入选59例感染性休克复苏达标患者,28 d存活34例,死亡25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CHE) 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明显升高(P < 0.05),患者入院时A?Lac和V?Lac明显升高(P < 0.05),早期复苏6 h后V?Lac和ΔLac明显升高(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苏后ΔLac是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早期复苏6 h后Δ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38(OR=74.107,P < 0.001),最佳临界值为0.65 mmol/L时,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85.3%。结论: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 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有105例患者入选,测定患者入ICU时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并将动脉血乳酸≤3.0mmol/L的患者分为A组,将动脉血乳酸>3.0mmol/L分为B组,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 APACHEⅡ评分),分析各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顸后。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结果:A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于B组(P<0.05),A组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低血乳酸水平组APACHE II评分明显低于高血乳酸水平组,高血乳酸水平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低血乳酸水平组,联合动脉血乳酸水平与APACHE II评分有助于早期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5):15-18
目的探讨血乳酸与乳酸清除率监测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6 h、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均测定动脉血乳酸水平、根据入院时血乳酸水平分为乳酸正常组与乳酸升高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预后,同时根据两组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差异。结果乳酸正常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乳酸升高组(P0.05);存活组患者入院后6h、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入院时(P0.05或P0.01存活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6h、入院后24h、入院后72h各个时间点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或P0.01);存活组患者入院后6 h、入院后24 h、入院后72h各个时间点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或P0.01)。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与乳酸清除率能有效评价患者的病情与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创伤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预测创伤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入ICU的创伤患者92例,在入院时即行血乳酸测定及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按ISS分值分成3组,同时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结果血乳酸水平随着ISS分值的增高而升高,各分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6,P〈0.01);创伤患者死亡组血乳酸水平与IS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t=6.89、t=8.60,P〈0.01);血乳酸水平与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29,P〈0.01)。结论创伤患者血乳酸水平与I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可应用于预测创伤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测定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严重脓毒症患者44例,于人院时测定动脉血乳酸值,并于人院6h后再测定动脉血乳酸值,计算乳酸清除率。根据清除率结果分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比较两组的死亡率。根据随访30天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入院时两组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h乳酸清除率。结果:(1)高乳酸清除率组29例,死亡8例(27.59%);低乳酸清除率组15例,死亡11例(73.33%),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初始血乳酸浓度:死亡组为(6.72±1.82)mm01/L,存活组为(3.62±1.02)mmo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乳酸清除率:死亡组为(12.12±7.52)%,存活组为(30.12±10.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测定动脉血乳酸值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以评估严重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入院24h内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II)、血乳酸水平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检测多发伤患者62例血乳酸水平,行APACHEII评分,并按APACHEⅡ评分分为A组(11~20分)、B组(21~30分)、C组(〉30分),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血乳酸水平与APACHEII评分的关系。结果:B、C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C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存活组血乳酸水平(2.8±1.3)mmol/L,死亡组血乳酸水平(6.0±2.1)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APACHEII评分(19.0±3.7)分,存活组APACHEII评分(15.4±4.3)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27.6±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585,P〈0.01)。结论:多发伤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儿血乳酸的变化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将患儿分为存活组21例,死亡组9例,并观察两组患儿入院时、治疗6h后血乳酸的变化及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人院时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浓度是判断脓度性休克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和血乳酸水平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B)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0月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211例AUGB患者为研究对象,自AUGB患者入院治疗后随访30 d收集患者基本资料。通过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UGB患者的血清PGE-2和血乳酸水平,分析影响AUGB患者预后的因素,检测血清PGE-2和血乳酸水平预测AUGB患者预后。结果 重度AUGB病情组血清PGE-2水平低于轻度和中度AUGB病情组(P <0.05),重度AUGB病情组血乳酸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AUGB病情组(P <0.05);中度AUGB病情组血清PGE-2水平低于轻度AUGB病情组(P <0.05),中度AUGB病情组血乳酸水平高于轻度AUGB病情组(P <0.05)。211例AUGB患者随访期间死亡20例,其余191例生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UGB次数[O^R=4.063(95% CI:1.672,9.875)]、MEWS[O^R=6.080(95% CI:2.502,14.776)]、Rockall评分[O^R=6.855(95% CI:2.821,16.660)]、血乳酸[O^R=4.175(95% CI:1.718,10.145)]、血清PGE-2[O^R=3.927(95% CI:1.616,9.545)]是影响AUGB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GE-2、血乳酸及二者联合预测AUGB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75.00%(95% CI:0.506,0.904)、70.00%(95% CI:0.457,0.872)和70.00%(95% CI:0.457,0.872),特异性分别为80.10%(95% CI:0.736,0.854)、77.49%(95% CI:0.708,0.831)和90.05%(95% CI:0.847,0.938),AUC分别为0.772(95% CI:0.660,0.884)、0.766(95% CI:0.671,0.861)和0.907(95% CI:0.847,0.968)。结论 血清PGE-2、血乳酸不仅与AUGB患者病情有关,也与AUGB患者预后有关,且血清PGE-2联合血乳酸预测AUGB患者的预后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脑钠肽、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为重症肺炎患者的救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重症肺炎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n=48)和存活组(n=68)。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治疗后第3、5、7 d时血脑钠肽、乳酸水平变化和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并对血脑钠肽、乳酸水平与APACHE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后第3、5、7 d 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死亡组入院后第3、5、7天 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明显高于入院时。存活组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 BNP与A-PACHE II评分呈明显的相关性(r=0.846,P=0.00),乳酸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呈弱的相关性(r=0.364,P=0.00)。结论动态检测BNP水平能更好的预测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而血乳酸动态监测可作为辅助指标,以指导治疗,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李雪翔  程景林  戚金威 《浙江医学》2017,39(14):1192-1194,1213
目的探讨血浆肌钙蛋白T(c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乳酸(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102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好转组73例和死亡组29例,比较两组cTnT、NT-proBNP、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分析cTnT、NT-proBNP、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与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的cTnT、NT-proBNP、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好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nT、NT-proBNP、Lac水平和APACHEII评分是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NT-proBNP与cTnT呈正相关(P<0.01)。结论cTnT、NT-proBNP、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可以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指标来判断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及其早期清除率在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和疾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江门市五邑中医院ICU住院的休克患者67例,按照APACHEⅡ评分分为低分组15例(11~20分)、中分组29例(21~30分)和高分组23例(〉30分)三组;休克确诊后2h测定血乳酸水平和进行APACHEⅡ评分,12h后再次血乳酸测定并计算乳酸早期清除率。按照休克确诊第28天的临床转归划分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比较休克患者不同APACHEⅡ评分及不同预后间的血乳酸水平、早期清除率的变化;对不同预后患者早期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早期清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预后患者休克确诊2h、12h时血乳酸水平、早期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预后与休克时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早期清除率相关(rAPACHEⅡ评分=-0.74,r确诊血乳酸=-0.72,r确诊12h乳酸=-0.75,r乳酸清除率=0.88,P均〈0.05)。结论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总体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动态反应病情进展和预后,两者结合可作为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杨宏亮 《当代医学》2014,(23):82-83
目的:观察动态监测血乳酸在对ICU危重患者进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怀化医专附属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ICU收治的危重患者87例,根据其血乳酸动态监测结果分为实验组54例(血乳酸监测中曾升高)与对照组33例(血乳酸监测持续正常),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预后及临床情况,并对实验组内存活与死亡患者的血乳酸动态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率81.48%高于对照组39.39%,休克率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6.06%,死亡率68.52%高于对照组21.21%,且实验组中死亡患者的进入ICU乳酸值(5.29±3.46)mmol/L高于存活患者(3.18±2.07)mmol/L,乳酸峰值(9.38±3.92)mmol/L高于存活患者(5.09±3.14)mmol/L,12 h乳酸清除率(22.15±19.64)%明显低于存活患者(43.81±2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危重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与血乳酸水平具有较密切关系,血乳酸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可以对其预后进行评估,因此ICU危重患者应当在入住ICU后尽早进行血乳酸动态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肌坏死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6例AMI患者和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记录患者入院时Killip分级、心肌肌钙蛋白T(cTnT)峰值,计算患者发病后5~7d的心电图QRS积分,同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访患者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结果AMI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经对数转换后为2.51±0.63,较对照组(1.89±0.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4,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QRS积分独立相关(r=0.0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150ng/ml是AMI患者发病6个月再发心肌梗死(OR=2.421,95%CI:1.155~5.700,P<0.05)和心力衰竭(OR=2.114,95%CI:1.501~6.105,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I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降钙素原(PCT)在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检测65例实施早期目标化治疗(EGDT)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时和入院6h静脉血乳酸、PCT等指标,并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根据28d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6h乳酸清除率≤10%为阈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以血清PCT活性是否高于本组研究病例中位数分为高PCT组和低PCT组。结果 MODS组和死亡组早期乳酸清除率分别低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MODS组和死亡组PCT分别高于非MODS组和和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乳酸清除率组和高PCT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分别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P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和PCT对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动脉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测定人院时和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根据24 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一般资料.再按照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3组,比较病死率,并与APACHEⅡ评分作一致性分析,判断动脉乳酸清除率评价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随着6 h乳酸清除率降低,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结论 6 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