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64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前后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浅前房、房角粘连性关闭、视神经萎缩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取得显著性临床效果,眼压得到较好控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给予观察组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4%,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1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赵艳  旷琳  杨蕾蕾  廖琳 《广东医学》2012,33(12):1800-1801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需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0例124眼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小梁切除术49例50眼(对照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71例74眼(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恢复情况以及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观察组眼压略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视力恢复优良率、视野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其术后早期恢复眼压、前房的形成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38例,收治年限为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9例(73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69例(72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值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效果显著,能够使眼压得到较好的控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医院2010年1月~12月100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0名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50名,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然后对手术后两组的眼压、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手术后的一个月、半年、一年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眼压更低,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对照组更低,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良好的疗效,眼压明显下降,浅前房发生率也比较低,手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2例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采取虹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丽萍  王芳 《广东医学》2011,32(11):1455-1456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已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18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02例(110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84例(92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视敏度缺损(16.17±5.08)db、缺损值(15.78±4.89)db、IOP(23.18±5.27)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为76.67%(23/30),显著小于观察组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及开角型青光眼(POAG)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86例86眼按原发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PACG组(43例,43眼)和POAG组(43例,43眼),均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ACG组术后视力恢复及眼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ACG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POAG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且安全性好,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控制优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5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及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住院部(2015年1月23日至2017年4月26日)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及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超声乳化术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视力、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而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及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60例。予以对照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小梁切除术,予以观察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邹嘉  贺兴友  杨娟 《吉林医学》2012,33(31):6774-6775
目的:分析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应用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治疗组41例患者给予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应用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68例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抽签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以及分析。结果经过一年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比对照组的患者要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好,因而,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C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53只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患者采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C治疗。术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眼压、前房形成情况、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得以明显控制(P<0.05),而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的浅前房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2.6%(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9.4%,低于对照组的26.4%(P<0.05);治疗组患者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C治疗的疗效优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6.
郭继荣 《吉林医学》2013,(27):5555-5555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滤过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统分析对已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186例,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2例(110只眼),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为常规小梁切除术84例(92只眼)。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型青光眼(开角型和闭角型)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观察组在防止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方面均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8.
左洪新 《吉林医学》2014,(6):1163-1163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眼压控制和小梁切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二联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4%,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45,P<0.01)。结论:暗室联合俯卧试验诊断闭角型青光眼基础上,控制眼压予以周边虹膜切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CPACG)致盲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本研究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例,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CPACG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已确诊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57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32眼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25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随访6-12月,对两组眼压控制情况、浅前房及滤过泡的形态功能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周眼压控制情况、滤过泡功能、浅前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月眼压控制情况、滤过泡功能、浅前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减少浅前房的发生率、维持有效滤泡、控制眼压方面疗效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