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政  陈锴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496-497
目的 观察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面中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运用冠状切口入路,于发际后2.0 cm切开,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在直视下使骨折处达到解剖复位,微型钛板固定,从而恢复良好的外形和功能.结果 运用该方法治疗面中部骨折患者23例,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复查,两侧面部对称,张口恢复正常,咬(牙合)关系好.X线显示:骨折断端愈合良好,面形和功能恢复理想.1例左右不对称,1例眶外侧轻度塌陷,另外2例眶下区轻度塌陷,而颧弓处稍显突出.结论 冠状切口使术野暴露清楚,在直视下便于操作;切口隐蔽安全,不影响美观,微型钛板固定稳定,组织相容性好,是治疗面中部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政  陈锴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6):496-497
目的观察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面中部骨折的效果。方法运用冠状切口入路,于发际后2.0cm切开,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在直视下使骨折处达到解剖复位,微型钛板固定,从而恢复良好的外形和功能。结果运用该方法治疗面中部骨折患者23例,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复查,两侧面部对称,张口恢复正常。咬骀关系好。X线显示:骨折断端愈合良好,面形和功能恢复理想。1例左右不对称,1例眶外侧轻度塌陷。另外2例眶下区轻度塌陷,而颧弓处稍显突出。结论冠状切口使术野暴露清楚,在直视下便于操作;切口隐蔽安全,不影响美观,微型钛板固定稳定,组织相容性好,是治疗面中部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眶颧复合体骨折合并眶底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颧眶复合体骨折合并眶底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81例眶颧复合体骨折合并眶底骨折患者根据骨折时间及部位选择性地采用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口内切口,复位、固定骨折并行同期眶底重建.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摄双眶水平及冠状位CT、头面部三维CT像,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6~37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面形基本对称,开口度正常,58例复视基本消失,5例有不同程度改善;66例眼球内陷者中,60例基本矫正,4例内陷<2 mm,2例内陷2~3 mm.3例出现轻度下睑外翻,2例巩膜暴露,无人造骨片排异和移位出现.结论 颧眶复合体骨折合并眶底骨折应根据患者症状确定是否行眶底探查,颧弓及颧蝶缝是骨折复位的重要参考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维CT重建技术及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应用于眼眶骨折整复重建手术的效果。方法30例眼眶骨折患者术前均行横断面、冠状面二维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根据三维CT重建图像,对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及眼眶骨缺损整复手术,术中均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结果 30例患者通过术前三维CT的诊断完成手术,手术切口隐蔽,手术时间缩短。手术中骨折及缺损处修复良好,软组织回纳充分,移植物无移位,无一例患者出现视力丧失。手术后患者无主观异物感或移动感,体表无植入体轮廓阴影或阶梯状畸形。CT扫描复查骨折对位良好,钛板无松脱移位。患者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改善,眼球内陷好转,患者外观满意。术后随访3月~1年,未发现微型钛板排斥反应、移位、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三维CT重建及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可提高眼眶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展  郭晓英  侯庆祥 《微创医学》2009,4(5):483-484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术,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径路,暴露骨断端,手法复位使骨折对位后,行颌间结扎恢复咬合关系,选择不同型号钛板坚强内固定,定期X线复查,随访1年。结果48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49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有1例固定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经颌间牵引后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所有患者钛板均未取出。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可对颌面骨骨折进行良好的固定,缩短了颌间固定的时间,可早期恢复张口运动,获得满意的咬台关系,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冠状切口在面部多发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颌面部多发性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50例患者均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暴露额骨、颧骨、颧弓、鼻骨及眶周骨。如骨折涉及上颌骨前、外侧壁或眶下缘可附加口内切口或睑缘下切口。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结果50例患者颌面部外形及咬合关系均完全恢复正常。38例张口受限治愈率97%,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改善88%,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头皮冠状切口有操作简单、术野暴露清楚、复位准确、固定方便、疤痕隐蔽等优点。头皮冠状切口径路是治疗面部多发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仇旭 《中外医疗》2008,34(34):15-15
评价微型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对52例颌骨骨折患者选择不同手术进路,暴露骨折断端,手法复位后,选择合适的微型或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52例骨折患者全部复位满意,51例伤口Ⅰ期愈合,1例部分钛钉暴露,予碘仿纱条多次换药后,伤口Ⅱ期愈合.微型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对颌骨骨折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8.
钛板联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眼眶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钛板联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矫正眼眶骨折眼球内陷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术前CT诊断明确的14例14眼眼眶骨折患者,术中用钛钉、钛板将复位的眶缘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重建正常的眶缘,然后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入眼眶,以填补眶腔容积的缺损,同时修复重建眶壁。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CT水平和冠状位扫描复查,10例眼球内陷的患者中,8例获得矫正,2例仍存中度内陷;8例复视患者中,7例获得满意改善,1例无效。无植人物感染、移位和脱出,未见视力丧失者。结论:钛板和复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眶壁重建手术中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是眶壁重建术良好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9.
文世生  郭雯瑾 《甘肃医药》2009,28(5):370-371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及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中的作用及其效果。方法:43例骨折患者术前行螺旋CT三维重建,复位后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结果:43例治疗面中部复杂患者均一期愈合,颜面形态恢复满意,42例患者复视及限制性斜视症状完全消失,1例患者症状好转。结论:术前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可提高颌面部复杂骨折的诊断及手术复位固定的准确性;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眼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的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冠状加口内龈颊沟口切口微型型钛板内固定在治疗面中1/3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自2006年2月至2007年8月间我院口腔科联合脑外科应用半冠状加口内龈颊沟口微型钛板手术内固定治疗面中1/3骨折3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根据X线、CT扫描及三维图象重建、面部形态及张口咬合功能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32例患者术后手术创口全部Ⅰ期愈合。X线、CT扫描及三维图象重建显示骨折端愈合良好。骨折断端及钛板均无移位,面部形态及张口咬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半冠状加口内龈颊沟切口微型钛板手术内固定治疗面中1/3骨折稳固性良好,感染率低,效果确切。是治疗面中1/3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Wu HT  Guo ZP  Guo MK  Chen W  Zhang Q  Hou ZY  Wu WJ  Zhang YZ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1):2917-2919
目的 探讨踝部3种损伤中损伤机制与后踝骨折块大小及治疗方法选择的关系.方法 测量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233例单纯踝关节骨折(C损伤)、35例后踝骨折线与胫骨骨折线连续损伤(B损伤)、91例后踝骨折线与胫骨骨折线不连续损伤(A损伤)3种损伤中后踝骨块长度占胫骨远端关节面长度的比例,并对3种损伤中存在的后踝骨折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根据可视化疼痛评估量表(VAS评分)比较后踝骨折治疗效果.结果 后踝骨折块长度占胫骨远端关节面长度的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A损伤、B损伤、C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15)%比( 30±9)%比(12±10)%,x2=187.453,P=0.0000].12个月时58例A损伤、31例B损伤、167例C损伤患者获得随访,后踝骨折固定与未固定患者的VA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损伤机制不同导致后踝骨折块大小及手术治疗原则不同,但后踝骨折块的解剖复位是获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非透视下闭合穿“V”形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方法:“V”形钉两端适当向前折弯,经胫骨结节上方斜坡入路,保持“V”形钉与胫骨嵴一致,整复骨折后在非透视下将钉打入。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有限内固定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an J  Ni CH  Li LJ  Zhou W  Qian 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5):1743-1747
目的临床验证枢椎侧块枢椎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及其价值。方法共收治寰椎骨折17例,其中不稳定性寰椎骨折为14例,对11例进行了有限内固定。11例中有6例合并轴向不稳及横韧带断裂;1例合并C2椎板骨折;余4例均为单纯轴向不稳。在解剖定位和透视辅助下进行枢椎侧块螺钉和C2椎弓根钉的置入后,两侧分别行钉棒联结固定;棒间横连接加压进行枢椎侧块的分离复位,恢复原有的枕骨、寰椎、枢椎间解剖吻合关系,合并轴向不稳及横韧带损伤者行C1-C2植骨融合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4min(90-176min);平均失血量432ml(270~1200m1);平均透视时间18s;11例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椎动脉和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全部患者均于术后5日颈托固定后下地行走;术后脊髓损伤症状无加重。1例因电刀灼伤C1-C2间段椎动脉致椎动脉破裂,止血纱布、骨水泥填塞止血,未出现颅脑缺血症状。3个月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明显不稳征象。经术后CT证实骨折复位。结论针对具有不稳定性的寰椎骨折或合并寰横韧带损伤患者可在解剖定位和透视辅助下进行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钉棒及横连接加压固定,达到枕骨、寰椎、枢椎间的解剖复位和维持,该短节段的生理性修复技术成功应用于严重寰椎骨折治疗有可能改变原有的治疗观念。  相似文献   

14.
吴刚  江亚  陈燕 《安徽医学》2012,33(1):39-40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4例(37足)跟骨骨折。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16~56岁(平均38岁)。双侧骨折3例。所有患者术前行跟骨正、侧位及轴位x线摄片,跟骨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2足,Ⅲ型18足,Ⅳ型7足。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优31足,良4足,可2足。优良率达96%。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层面重建技术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减少骨折的漏诊。方法收集120例骨折患者的CT检查资料,分别采用常规横断位扫描以及扫描后进行不同方向的多层面重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只有78例骨折能在常规横断位上表现出来,42例由于扫描线正好经过骨折线,而无法显示出骨折改变,所有骨折线,在多层面重建中均能明显显示出来,并能充分显示出骨折线的走向。结论对于具有外伤的患者,多层面重建后处理在进一步明确有无真正骨折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无髁突骨折的颞颌关节即刻损伤后的潜在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无髁突骨折的颞下颌关节损伤患者36例,共72侧关节纳入研究。所有的患者锥形束CT结果均显示髁突及关节窝无骨折且伤后髁突表面骨质“完整”。患者伤前均无关节疾患,伤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区疼痛和张口受限及弹响,其中24例合并有面部及其他部位的骨折。通过MRI对纳入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MRI检查显示有关节48侧关节发生不同程度损伤,发生率为66.7%。损伤类型为骨髓水肿12侧(25%),关节盘后区损伤撕裂27侧(56.25%),关节盘移位33侧(68.75%)以及关节腔积血、积液36侧(75%)。关节盘后区损伤撕裂,关节盘移位,关节腔积血(积液)与骨髓水肿的发生率相比较,前3者发病率明显高于骨髓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MRI在无髁突骨折的颞颌关节即刻损伤后,能清楚的显示出关节软组织的损伤部位和类型。此外,在这些损伤中关节盘后区损伤撕裂,关节盘移位,关节腔积血(积液)与骨髓水肿的发生率相比较,前三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骨髓水肿。MRI是无髁突骨折的颞颌关节即刻损伤后重要检查和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前窝底和眶尖部骨折的CT表现和诊断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轴位扫描,结合临床和手术结果回顾性分析205例颅前窝底和眶尖部骨折的CT表现和诊断要点。结果205例颅前窝底和眶尖部骨折的直接征象是骨折线和颅缝分离。共有71例显示有眶顶(颅前窝底)骨折。67例显示有筛骨筛板骨折。二者之和占67.3%(138/205例)。颅缝分离不易显示和辩别。间接征象是筛窦小房“混浊”或液平和气颅。共有123例显示有筛窦小房“混浊”或液平。62例显示有颅内积气。颅前窝底骨折常合并其它比较严重的颅脑损伤。结论应用CT轴位扫描能明确颅前窝底骨折的部位,范围、程度和类型。在临床上对颅前窝底骨折有确切可靠的诊断价值,对眶尖部骨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万象新  古凌静 《海南医学》2007,18(7):16-16,52
目的 探讨螺旋CT轴扫与多平面重建(MPVR)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43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分别进行螺旋轴扫后在进行多平面重建,分析骨折的CT征象,再与常规轴扫的图像对比. 结果 43例眼眶爆裂性骨折中,轴扫 MPVRCT显示直接征象29例,间接征象14例.冠状位重建显示直接征象20例,6例上下走行的骨折显示不清,"泪滴征"8例;横断位扫描显示直接征象23例,8例前后走行的骨折未能显示,"泪滴征"均未显示.其它间接征象在冠状、横断位扫描均可显示. 结论 CT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较大,MPVR冠状位与横断位相互补充,明显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Danis-Weber分类,A型4例,B型28例,C型10例。采用Mazur系统评价临床疗效,随访1年~4年,平均26个月。结果优22例,良13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结合康复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手术时机、骨折分型、手术方法及康复治疗对于踝关节骨折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枢椎骨折合并相邻节段不稳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提出初步分型,为使分型对临床更具指导意义,提供合理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资料完整的17例枢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4岁(年龄23~56岁).根据骨折的类型及其寰枢关节,C2/3椎间的稳定情况,分别采用前路C2,3椎间盘切除及植骨,颈前路钢板固定,齿状突螺钉固定;后路C2椎弓根螺钉固定,齿状突螺钉固定联合寰枢椎椎弓根固定融合术.结果 11例全部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佩戴颈围3个月,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序列良好,颈椎伸屈侧位片显示颈椎稳定,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无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3例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枢椎骨折合并相邻节段不稳,只有确定骨折的类型及判断对寰枢关节,C2/3稳定性破坏的影响,通过手术治疗,会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