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焦湿热证治三、湿困中焦【证候】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恶心欲吐,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泄,小便混浊,苔白腻,脉濡缓。【病机】本证为湿浊中阻、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所致。中焦脾胃之湿浊,可因湿热直中,也可由膜原传归。湿中蕴热,故身热不扬。湿困于脾,气机失展,则见脘痞腹胀。脾胃升降失职,浊气上逆而见呕心欲吐。湿阻于内,故口不渴。若湿阻清阳,津液失布,则口渴,但多渴不欲饮或喜热饮。湿邪下趋则大便溏泄,小便混浊。苔白腻,脉濡缓均为湿邪偏重之象。  相似文献   

2.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辨治脾胃病时,尤重视"胃阳"理论。认为胃为阳腑,胃阳充足,则纳食传导功能正常。若胃阳虚衰,其辨证论治经验为:阳虚冷闭,宜温阳散寒降浊;阳微饮阻,需辛热通阳开浊;脾胃两虚,则理中焦温脾阳;肝风犯胃,采用苦降酸泻和阳;胃阳日薄,以通补胃阳为要;阳微气阻,则可调气活血止痛。  相似文献   

3.
刘献琳教授治慢性肝病以调补为主,慎用攻破;治胃病重视气机升降及虚实寒热;治心血管病,注重痰瘀,宣通心阳;治脑血管病,重视泻浊通腑,益气活血,宣通经络及平肝潜镇;治肾病急则清解,缓则滋补;治面神经麻痹,祛风为主,兼以化痰通络;治耳源性眩晕,健脾燥湿化痰熄风;治外感高烧,首辨病位与兼邪,次审邪正之消长;强调辩证,不拘成法。  相似文献   

4.
贾英杰教授认为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期以"正气亏虚,毒瘀并存"为基本病机,治疗时擅用"扶正解毒祛瘀法"为基本治疗思路,黜浊培本,时时关注祛邪与扶正的关系,并重视调畅三焦气机,谨守病机,四诊合参,动态辨治,充分体现中医药在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期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5.
升降散首见于明代龚廷贤所著的《万病回春·卷二·瘟疫》所载的"内府仙方",后经清代陈良佐的《二分析义》记载改分量、变服法,更名为赔赈散。杨璇将之更名为升降散,收载于《伤寒温疫条辨》组成:白僵蚕2钱,蝉衣1钱,姜黄3分,生大黄4钱。诸药相合,升降相因,宣通三焦,条达气血,清升浊降,全方共奏"清升浊降"之功,给浊毒以出路。后世医家对此方的应用发挥甚广,究其组方,凡辨证属清浊升降失常所致之浊毒病症均可随证加减。现代医家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应用此方辨证论治喘证、水肿、泄泻、糖尿病、慢性肾衰等病机属于"清浊升降失常"者,均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历代医家在论治冠心病时,多以痰、瘀、阳虚等为辨治的病理基础,但临床罕见单一病邪,多为多种病理产物夹杂,应用浊邪理论能够更好地解决多病因致本病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从浊论治本病,主要有寒浊、脂浊、痰浊、瘀浊等致病因素。现对其辨证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其忠临证多从脏腑气机升降入手辨治胃脘痛,肝旺中虚者,制强扶弱,和其升降;湿浊内阻者,宣上畅中,调其升降;食积血瘀者,消积化瘀,复其升降;阳虚失运者,温煦脾肾,助其升降。升降复常则气无凝滞,血无羁留,痰浊无以附着,毒邪无从所聚,胃脘之疾自然而愈。  相似文献   

8.
总结王文凤主任医师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王文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以脾肾亏虚为其本,湿浊毒瘀内阻为其标,"气虚血瘀"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提出"攻补兼施,分期辨治,内外同治"的辨治思路.发病初期脾肾气虚为甚,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可选肾康宁I方加减治疗.病变中期正气亏损渐甚,邪浊内壅渐重,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兼施为治疗原则,采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发病末期脾肾愈亏,而湿浊、毒邪、瘀血阻塞更为突出,治疗应以祛湿降浊、活血化瘀排毒为主,可选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过程中,需注重固护脾肾,脾肾同治,重视"活血泻浊".  相似文献   

9.
秦亮甫教授认为痛风多由湿浊瘀阻,流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非一般风邪所为;治疗当以益肾健脾、清热利湿为主,兼以活血祛痰,同时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提倡分期辨治.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多因脾胃虚弱,加之饮食损伤、外邪犯胃、情志不畅、劳倦过度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失和.病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弱、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寒、热、滞、湿、浊毒、痰、瘀、痈多见.中医药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保护胃黏膜,阻止病情发展.名老中医分别从"阴"伏邪"毒"气机"瘀"痈"等辨证论治,为中医辨治萎缩性胃炎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调理脾胃辨治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丽珍 《中外医疗》2008,27(26):83-83
本文提出脾胃机能的失调,气化失常,气机升降逆乱是导致中风发生的关键.脾胃之气机升降失调,使湿浊内盛,酿液生痰,阻滞经络,阻碍血行,蒙蔽清窍而发中风.认为本病病机乃脾虚为本,痰瘀为标.治疗提出培植脾土,畅利中焦,使脾胃健,气机畅,而病自愈.  相似文献   

12.
由于心的病理生理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病与"痰"的关系密切相关。眩晕多痰浊上蒙清窍,胸痹心痛、心悸多痰瘀互结心胸,心衰多痰饮阻于心肺。临床运用燥湿祛痰、通阳泄浊、豁痰开结、化痰逐饮、健脾化痰等法治疗心病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从病因病机和辨证用药两方面对刘兰林教授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经验进行总结。其认为,脂溢性脱发病因多责之于湿邪,基本病机为湿邪壅滞毛窍,三焦传变为其发病特点。其治疗脂溢性脱发以三焦辨证为理论依据,强调病在上焦,湿浊为甚,治以轻宣肺气、祛湿化浊,予三仁汤加减;病在中焦,湿热偏重,治以清热燥湿、理气和中,予王氏连朴饮加减;病在下焦,湿邪迁延日久,肝肾精血不足,虚实夹杂,治疗宜在淡渗利湿的同时滋补肝肾,予茯苓皮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并佐以养血生发之品。其临证以三焦辨证为指导,标本兼治,灵活加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王亿平教授认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可以消减尿蛋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程。其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毒相合为标,治疗上注重健脾益肾、祛瘀化湿之法,所研制七味参地颗粒治疗慢性肾炎,副作用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膜性肾病病理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尚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俞东容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归于风、湿、虚、痰、瘀,治疗上注重分型辨治,以“祛风除湿治病因,补气养血固肾气,攻坚破积治痰瘀”为治疗原则,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效。  相似文献   

16.
血浊,其形成与当代人类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密切相关,是脏腑功能失调的"果"和"因",具有致病隐匿、致病广泛、缠绵难去的特点,影响诸多脏腑的生理功能。血浊循行脉中,留浊于诸髓,或不能濡养诸髓,导致髓易损、难复,加剧髓类疾病的发生。故通过论述血浊以及血浊对髓的作用,分析血浊伤髓的病理过程,以更好地理解血浊的致病机制,提高对调控血浊的重视程度;并丰富对髓伤病变机制的认识,为指导临床诸髓疾病的辨治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7.
急性尿酸性肾病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宏生 《中国医刊》2000,35(6):41-42
1 急则治标 通淋泻浊为要急性尿酸肾病的基本病机,为禀赋不足,或肾气虚衰,开合不利,湿浊化生,若饮酒当风,或汗出入水中浴,或肿瘤化疗,或久服利尿剂,内外合邪,湿浊阴邪皆可从阳化热,郁于营血,血瘀不行,痹阻经络、肌肉、关节,入舍于肾而发病。其中禀赋不足、肾气虚衰为本虚,湿浊热毒为标实。其辨治要点有二:一是湿浊,二是血瘀。故在本病急性发作时宜急则治其标,以清利湿热,通淋泻浊为治疗大法。方药以八正散为主方加减;若经络痹阻较著者,可酌加薏米、防己、威灵仙、木瓜等祛风除湿、疏通经络之品;若湿热壅盛者,可酌加生石膏、知母、黄芩、炒…  相似文献   

18.
马绍恒 《中原医刊》2009,(11):77-77
祖国医学认为,舌为脾胃之外候,舌苔乃胃气所生,病苔由胃气夹邪上蒸而成。舌苔厚腻多主湿浊,湿浊阻于中焦,脾运障碍,湿凝气阻,升降失调,出现胸闷脘痞、纳呆、身重肢倦、舌苔白厚腻或黄腻、脉象濡缓或滑等一派湿阻中焦证候。舌诊在湿证辨证中具有重要意义。清胃化湿合剂作为我院院内制剂,应用以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王隆卉教授运用蔡氏内异育肾法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经验。认为宿瘀内结是基本病机,肾虚为重要环节,湿、浊、毒为病理产物。治疗采用活血祛瘀、化痰消癥为主,消除"离经之血"。同时结合育肾调周法,审时论治,行经期治以化瘀止痛,缓解痛经;经后期育肾消坚,化瘀散结,缩小囊肿;经间期、经前期育肾助阳,促进余血浊液的消散。临证注重顾护脾胃,宁心疏肝,中西互参,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内阳外阴本体结构是指在下在内之阳与在上在外之阴为正常的阴阳结构关系。阳虚盗汗或为阳虚日久、卫外不固、腠理疏松、汗液外泄所致;或为阴盛于下、格阳于外、阳不得潜所致。然"阳化气,阴成形",阳虚易致痰瘀浊邪阻滞中焦,上下不通,病情缠绵。故阳虚盗汗应分期而治,早期以疏通上、中二焦为主,使邪有所出,可选桂枝汤类方;中后期法宜扶阳,使在内之阳气充足,则卫气充盛,且能祛除阴邪,在外之阳亦可回归本位,实现阴阳自和,则疾病自然向愈,可选四逆汤类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