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社会和职业功能,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卫生服务和管理模式通过提高可及性、可接受性、可负担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在社区管理模式中,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策略之一,但目前缺少相关的证据梳理。本文系统全面地探讨了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获益情况,包括有效性和安全性、依从性、使用态度、社会功能恢复及社区康复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社区管理模式下,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中可发挥比口服药物更卓越的疗效,不仅体现在能降低疾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也在患者社会功能恢复、降低肇事率等方面有优秀的表现。但我国依然存在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整体处方率低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医疗机构与基层社区信息共享不足,社区医疗服务治疗率较低,患者随访率低,社区精神康复开展较少等。本文可为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探索更多的社区治疗方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严重且持久迁延的精神障碍,其症状的控制以及预防复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但由于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问题,故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康复。近年来,国内外在精神分裂症依从性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并进行了一些报道。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方面的相关因素作了进一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对抗120例精神病药所致闭经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丽贞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133-1135
目的:探讨心理心理护理对抗精神病药所致闭经患者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抗精神病药所致闭经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自编的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并结合护士药疗时的观察评价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出院9个月后随访统计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精神病患者复发率分别为2.45%、12.6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抗精神病药所致闭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不合作等负性心理障碍,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提高,从而有效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  相似文献   

4.
John Kane教授在7月25~27日召开的“全国精神医学高峰论坛2004”上报告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策略》,从循证医学角度,就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如何评估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何评估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如何减少复发率等,介绍了国际上最新的科学研究,同时介绍了北美50名精神疾病治疗专家关于精神药物选择的共识结果,该结果由2003年《临床精神病学杂志》增刊发表。  相似文献   

5.
在社区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疾病时,需考虑如何达到疗效好、不良反应轻、病人依从性好、预防复发等问题。在选用新药时,首先应考虑实际疗效好不好,其次主要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840例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仔细阅览患者电子病历或纸质病历,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药物使用情况等一般情况,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况。结果住院治疗的8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较多,占68. 09%,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与长效针剂次之;其次是联合其他药物或联合≥2种抗精神病药物,以联合使用2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仍以单药为主(常见利培酮、奥氮平、帕利哌酮缓释片、阿立哌唑等单用,联合用药常见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或利培酮联合氯氮平),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格言·幽默     
最近1项对病情不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成年患者的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的长效针剂没有比传统口服片剂更有效。由精神科医生谨慎处方,每月注射2次25~50mg利培酮并与口服片剂比较。注射剂没有改善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长效针剂也没有减少患者住院。在仅1年的随访中,39%(72/187)针剂治疗的患者和45%(81/182)片剂治疗的患者均曾住院治疗(风险比为0.8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对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前和2012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将2010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前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结果: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种类增多,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导。结论: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的出台,对临床用药起到了规范作用,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效抗精神病药注射液引起药物副反应的原因及危害。方法:对注射长效抗精神病药注射液引起药物副反应的5例住院患者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注射长效抗精神病药注射液引起药物副反应,对患者有损害,对治疗有影响。结论:应加强长效抗精神病药注射液的对症使用,提高依从性,避免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经传统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治愈后的结局有何差异。方法:将两组药物治愈的精神分裂症出院后定期运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大体评定量表(GAS)进行评定,同时进行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进行调查,再将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调查结果分析无明显差异,而在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的BPRS和GAS的评定结果优于对照组,持续服药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病情复发低于对照组。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持续稳定,其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受损轻微。其持续服药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出院后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柳江县农村精神疾病防治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医院-社区一体的农村社区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在柳江县项目示范区随机选择实施社区防治康复管理随访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在未实施防治康复管理社区中随机选择200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措施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病情、社会功能和复发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该社区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服务,研究组采取社区康复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复发率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SDSS及MRSS评分为(4.3±2.2)分、(41.4±6.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6.67%、再就业率4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社区康复治疗,降低复发几率,提高再次就业率。  相似文献   

13.
葛聪聪  张伟波  杨莉  张琼  蔡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9):2365-2369
背景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症状缓解或改善后回归社区康复。我国社区精神卫生资源服务利用率不高,患者满意度低,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需求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精神康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2月—2017年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18个区249个居(村)委2 285例社区在册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特征与治疗情况调查表、无锡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需求调查问卷。比较不同特征患者康复需求总评分,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85例患者总需求评分为(2.93±1.07)分,需求评分较高的6个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保障(3.57±1.42)分、情绪管理(3.50±1.42)分、治疗依从(3.47±1.43)分、症状管理(3.39±1.39)分、精神卫生知识(3.33±1.34)分、心理社会关怀(3.12±1.49)分。性别、城郊类型、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主要照料者、就业状态、由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残疾证持有情况、家族史、服药情况、门诊随访情况、精神症状缓解程度不同的患者康复需求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总需求得分与年龄、病程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0.139,P<0.05);康复总需求得分与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服务满意度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3、0.469、0.330,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郊类型、就业状态、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门诊随访情况、年龄、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康复服务满意度评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多个领域均存在康复需求,城郊类型、就业状态、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门诊随访情况、年龄、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康复服务满意度评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社会和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作为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类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方面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同时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中表现出潜在的治疗效果。由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我国上市时间不长,目前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全科医生对该药的临床应用经验较少,故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组织14位心血管内科、全科医学领域的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结合基层的临床实际制定《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基层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主要包括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药理学特点与作用机制、循证医学证据和相关指南推荐及临床应用方法,以期指导基层全科医生合理规范化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相似文献   

15.
睡眠障碍,尤其是失眠和睡眠行为紊乱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中极为常见,对ASD儿童及其家庭造成多方面损害。国际上多个专业组织强调将睡眠障碍纳入ASD儿童的综合诊疗之中,并发布了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如美国孤独症治疗联盟(ATN)共识、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指南等。然而,目前仍缺乏适用于我国ASD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极大限制了相关临床工作的开展。本文重点对上述3个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涉及的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睡眠障碍界定和相关因素评估,以及睡眠障碍行为治疗和褪黑素治疗等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ASD儿童睡眠障碍的诊治,以及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的临床及认知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维持治疗方法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140例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单纯组)和药物治疗结合社会心理康复训练组(综合组)以及典型与非典型药物治疗组,治疗期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连续作业测验(CPT)、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及复发率进行纵向临床评定,随访18个月.结果 单纯组复发率(42.9%)比综合组(18.6%)高(P<0.01),典型药物组复发率(44.0%)比非典型药物组(23.3%)高(P<0.05).经LOCF分析,综合组WCST、CPT、WAIS-RC等认知功能测验项目比单纯组好(P<0.05,P<0.01).非典型药物组上述测验项目比典型药物组好(P<0.05,P<0.01).结论 药物结合社会心理康复训练以及非典型药物维持治疗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改善其认知功能均有一定效果,综合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于凯  王宇  王伟梁  周郁秋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1):2675-2679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危害患者及其家人、社会的重型精神疾病,超80%的患者无法完全康复。精神分裂症迁延难愈的原因之一是患者治疗动机的缺乏,但目前国内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动机的研究较少。自我决定动机有利于个体积极情感、行为及认知的发展,在促进个体健康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已有研究报道,探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决定动机的特征及测量方法,发现其在认知矫正治疗、体育治疗等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起到预测并维持患者治疗行为的作用。针对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研究可考虑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决定动机出发,制订精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首次发病且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45例)和对照组(144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教育,研究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出院后每3个月深入家庭进行家访或给予针对性具体指导,随访时间为2年。采用自制家庭用精神分裂症健康知识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chialr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the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the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坎伯威家庭问卷中文版(CFICV),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与入院时、半年、1年、2年进行判定。统计分析通过家庭护理干预2年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复发率、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家庭功能等指标。结果:入组时,精神分裂症的健康知识、BPRS、SDSS、GQOLI评分以及家庭功能障碍,高情感表达的构成比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年后,研究组健康知识评分、GQO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BPRS、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家庭功能障碍、情感表达的构成比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而家庭功能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良好功能的家庭可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本文就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评估及家庭干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张海娜  李婧  杜娟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1):3914-3922
背景 痴呆是一种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随着病情进展,患者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能力明显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全面而有效的痴呆社区管理能够延缓痴呆进程,而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指南能够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从而提高痴呆社区管理的质量和一致性。目的 对国内外包含痴呆社区管理内容的临床实践指南和共识进行评价,以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痴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及网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查找2008-2020年发表的有关痴呆管理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痴呆照护共识等;使用指南研究和评估工具Ⅱ(AGREE Ⅱ)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并通过Kappa值对评价者间总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共入选45篇指南,指南范围与目的、参与人员、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与独立性6个领域标准化百分比得分分别为(77.2±8.96)%、(46.3±21.16)%、(39.19±20.8)%、(71.70±17.3)%、(26.3±17.35)%、(40.6±33.73)%,经过全面评价后,A级指南1部,B级指南23部,C级指南21部。评价者间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3±0.16)(P<0.01)。最终评选出24部中、高质量指南,指南范围与目的、参与人员、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独立性6个领域平均得分分别为(80.20%±7.90)%、(54.50±16.98)%、(48.90±16.03)%、(77.90±7.99)%、(33.20±17.34)%和(53.3±35.63)%。筛选出的24部中高质量指南的Kappa值评分均值为(0.70±0.20)(P<0.01)。结论 本研究应用AGREE Ⅱ对入选指南或共识进行质量评价,评选出了中、高质量指南,尽管制定方法学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但总体质量较高,并遵循了循证原则,能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痴呆管理提供指导,为我国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痴呆管理指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