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其中失能失智老人比例居高不下,长期照护作为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体系,存在着对长期照护概念理解偏差、照护行为去情化、家庭伦理受冲击等问题。关怀伦理将普遍的关怀经验作为依据,提供了一种以关系为枢纽、情感为连接的伦理规范,其中重视情境性、关系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对于完善长期照护体系具有建设意义。要实现照护关怀,先要厘清概念,在道德情境中完善体系建设;以需求为准绳,关注关系双方;以情转行,让关怀实践浸润生活,建立有温度的长期照护体系,提高老年人整体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失智老人数量逐渐增多,其照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存在认知功能损害、行为精神异常,失智老人对关怀照顾有着更高的需求。本文在分析失智疾病特点及失智老人对人文关怀渴求的基础上,以奥地利阿尔伯特?史怀哲老年病健康中心失智老人关怀照护为例,从失智老人照护服务内容及方式、失智老人照护环境营造、多学科团队对失智老人的全方位关爱3方面进行介绍,得出失智老人关怀照护有利于提高失智老人照护的有效性及失智老人生活质量的结论。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建议:为失智老人提供自主性、个性化、专业化的关怀照护;营造适合失智老人居住的人性化环境;提高失智照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关怀品质,为我国失智老人人性化整体照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维、哈)失能老人居家主要照护者照护需要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1月,采用家庭照护者需要问卷对新疆塔城地区、吐鲁番地区及乌鲁木齐市621例维、哈失能老人居家主要照护者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维、哈失能老人居家主要照护者对照护的总需要得分为(87.45±11.99)分;其中对“为照护者提供经济协助”的需要最高,需要和非常需要选择率达93.7%(582/62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人失能程度、现居住地、照护者年龄、照护老人数、照护者家庭月收入、民族及照护时间7个变量最终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照护者总体处于高照护需要水平。老人失能程度、现居住地、照护者年龄、照护老人数、照护者家庭月收入、民族及照护时间是影响照护者照护需要的主要因素。满足维、哈照护者的照护需要可从照护者、失能老人和家庭环境等相关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4.
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失能失智老年人,本文从家人、医护人员和社会三个角度综合的阐述其方法。家人不仅要给予生活上的照顾,还要重视他们心理上的需求。医护人员在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中是尤为重要的,他们要为老人提供快捷的医疗救治、进行定期的体检和做好对家人及老人的健康教育。社会方面,要规范失能失智老人的评估标准,鼓励个人购买长期老年护理保险,建立专门的机构去培训居家照护服务人员。  相似文献   

5.
蕴涵在失能老人照护活动中的公平与效率、人道与尊重、自由与平等、诚实与守信和以人为本等伦理原则,是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规避服务道德风险的根本价值所在。参与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家庭、政府、社区、订单企业和服务提供者等个体或组织,承载着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相应伦理职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维、哈)失能老人居家主要照护者照护知信行的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9月—2014年3月,采用知信行自编问卷对新疆沙湾县、托克逊县、乌鲁木齐市的维、哈失能老人居家主要照护者621例进行照护知信行调查。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维、哈居家照护者照护知识掌握不全面,均分占满分的31.8%(6.36/20);照护态度呈高水平状态,均分占满分的84.7%(10.16/12);照护行为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照料,均分占满分的37.0%(25.50/69);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知信行得分三者间存在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失能程度、照护者受教育程度、失能老人子女职业对照护者知识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现居住地、失能老人子女职业对照护者态度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子女是否需要照护、是否居住在一起对照护者行为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能程度、民族、是否居住在一起、就职状况对照护者照护知信行总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失能程度、民族、是否居住在一起、就职状况是照护者照护知信行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照护者照护知信行的影响因素涉及照护者、失能老人及家庭内外部相关因素,应从这三方面着手提升居家照护者的照护知信行水平,从而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需要专业性和高素质的人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全日制学历教育、订单式学历教育与资格证培训、大众传媒导引等途径,构成了失能老人照护服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伦理学的职业责任、互助合作、敬业精业、关怀照顾与忍让精神等,是提升失能老人照护服务人才综合素质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人的失能情况,评估老人对机构照护的感受。同时思考目前机构对失能老人照护的内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人住我院的90名老人进行调查,通过对日常生活照料、精神照料、基本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照护项目的选择,评估不同失能程度的老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情况,再对照老人的家属对机构内照护服务的需求选择,确定老人与家属间的一致性。结果:43.02%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照护项目是日常生活照料,其次是基本医疗护理,其中大部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一项照护项目是精神照料,中、重度失能老人认为是基本医疗护理。在精神照料服务方面老人和家人一致性略低。结论:目前失能老人的照护,在精神照料服务和康复功能锻炼方面要拓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人的失能情况,评估老人对机构照护的感受.同时思考目前机构对失能老人照护的内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入住我院的90名老人进行调查,通过对日常生活照料、精神照料、基本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照护项目的选择,评估不同失能程度的老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情况,再对照老人的家属对机构内照护服务的需求选择,确定老人与家属间的一致性.结果:43.02%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照护项目是日常生活照料,其次是基本医疗护理,其中大部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一项照护项目是精神照料,中、重度失能老人认为是基本医疗护理.在精神照料服务方面老人和家人一致性略低.结论:目前失能老人的照护,在精神照料服务和康复功能锻炼方面要拓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中,老年人口的增长带给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基数,而是日益增长的高龄、病残、失智、失能老人持续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的生活照护问题。特别是老年期智力减退即老年痴呆,其为一种老年性精神疾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老年期的多发疾病。老年痴呆患者照护者的身心负担及心身健康问题,已成为老年痴呆总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  相似文献   

11.
对传统的3种失能老人照护模式进行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医养家”、互助式、医养结合3种新照护模式进行综述,并从模式概念、运行方法、政策支持、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新型照护模式的可行性,以期为不同特征的失能老人寻求适宜的照护模式,从而保障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推进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援疆汉族失能老年人及其居家照护者的长期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问卷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728名援疆汉族失能老年人及750名居家非正式照护者,调查其长期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结果 援疆汉族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需求低,仅14.3%为高需求水平;照护者对长期照护需求高,54.0%为高需求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被照护失能老年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失能程度和失能原因以及照护者的家庭月收入、照护时间、照护年限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居家非正式照护者的主要因素.结论 援疆汉族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低,照护者对长期照护需求高;影响该人群长期照护需求的因素呈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失能老年人居家长期照护者的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济南市60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照顾者各418名,使用照护者负担评估量表(ZBI)、照护者能力量表、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量表以及一般人口学、社会学指标分别对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照护者进行测量。结果 照护者负担平均得分为40.97分,有85.4%的照护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照护负担。自理程度较高、自感健康较好、有配偶、年龄较低的老年人,其照护者负担较轻(P<0.01);照护能力较高、有其他人辅助的照护者负担较低(P<0.01)。结论 失能老年人照护者负担较重,老年人的年龄、失能程度、健康状况、是否有配偶、照护者的能力以及是否有人辅助照护是照护者负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乔老机构内失智照护服务的供给现状,为提高针对失智群体的长期护理服务质量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针对广州地区10家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失智老人及护工进行访问调查;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失智群体日益受到养老机构的重视,但在专区设立和服务供给方面仍存在较大缺陷;养老机构内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稳步提高,但人员不足的情况较为明显。结论建议针对失智群体提供专门的护理等级和护理要求划分标准;加强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培训,提升医疗照护水平及护工人员供给能力;合理配置精神卫生资源;探索满足失智群体需求的"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农村失能老人幸福度现况,分析影响其幸福度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巴氏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以及自制的农村失能老人一般资料问卷,对306名失能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失能老人幸福度量表总分为(21.95±14.85)分,表明其幸福度处于中等水平。失能老人幸福度与外伤疾病、失能程度呈正相关,与消极心态呈负相关。结论应加强对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护,避免外伤疾病的发生;重视早期诊治,减缓失能程度的加剧;重视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关注其精神需求,提升幸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赵玲  朱书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3,(30):4041-4042
随首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老人人住养老机构,尤其是失能、失智老人,这就需要养老机构中有一支具备护理知识、懂得老人心理和爱心的护理队伍。目前一方面失能老人本身护理难度大、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高,另一方面护理工作收入偏低、精神压力大,加之社会歧视等原因,目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群特点是: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国老年人数量已达到2.02亿,其中65岁以上老人已经达到10%,半失能、失能、失智近4000万,完全失能老人近100万[1]。老年人对健康服务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医疗服务,老龄长期照护体系的建立刻不容缓[2]。2014年隆福医院与汇晨养老公寓在医疗、护理、康复、照护、心理等多种服务实现无缝衔接。入住的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或不能自理,养老的同时还需要医疗护理[3]。本文就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及护理迫切需求,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中所需的护理形式。方法选取我院2014.12月至2016.12收治的508位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养结合无缝衔接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中护理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家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广州市越秀区197名居家失能老人的主要照顾者应用照顾者负担量表(ZBI)、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调查.结果 居家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总分为(31.03±14.99)分,有79.2%的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照顾负担,42.1%的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家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负担的因素有老人的婚姻状况、失能原因、患慢性病种类数及其照顾者的性别、工作状态、照顾的内容、有无协助人员、对目前生活满意程度和抑郁状况.结论 广州市越秀区居家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负担为轻度,但普遍存在照顾负担,照顾负担受失能老人及照顾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社区“中重度”失能老人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对老年护理医院需求愿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本单位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所有失能老人,符合条件者采用功能独立性评测(FIM)、生活满意度(SF-36)量表及自制问卷进行面对面评估及调查,对收集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有效资料420位老人,接受调查的老人平均年龄(79.18±9.16)岁,男53.9%,女46.1%;中重度失能老人占失能老人的18.5%。FIM分类中度、重度、极重度和完全依赖者分别为42.6%、42.4%、11.9%和3.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文化程度、失能程度(FIM分类)、目前生活质量、每天需要协助护理的项目数、2月内对医疗及护理的需求、家人每月能给予的最大经济支持、每月医疗费用、每月总费用的支出等是影响社区“中重度”失能老人选择是否入住老年护理医院的独立因素。结论 成都某社区60岁及以上老人中重度失能发生率高,老年护理医院可以为中重度失能、多病老人提供医疗、康复、照护、护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但老人入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何提升中重度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0.
"五层级"服务供给和"一局二会五中心"相结合的组织管理架构,是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基本模式。在照护服务模式构建之始,形成伦理学的人本、孝道、公平、效率与诚实守信等认知机制,有利于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制度安排、服务理念、资源配置等在良性的框架内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