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在月经周期不同时期的临床特征(乳腺胀痛症状、结构变化、激素水平、影像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5名月经规律,无乳腺疾患的育龄期女性,分别于月经周期第6~14天(卵泡期)、第15~28天(黄体期),记录乳腺胀疼情况、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乳腺超声及MRI检查,测量乳腺腺体厚度、导管宽度、腺体结构变化及弥散系数(ADC)值。结果:黄体期的E2、P、LH激素水平和ADC值均高于卵泡期(P<0.05~P<0.01);而黄体期的导管宽度值显著低于卵泡期(P<0.01);且黄体期和卵泡期的ADC值和E2、P水平呈显著相关;卵泡期,乳腺结构变化和乳房有胀痛女性E2水平较乳腺结构未变化和乳房无胀痛感女性降低,而P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P<0.01);黄体期,乳腺结构变化女性P水平显著高于乳腺结构未变化女性(P<0.01),乳房有胀痛感女性E2和P水平均高于乳房无胀痛感女性(P<0.05~P<0.01)。结论:E2、P水平随着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改变,妇女的乳腺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乳腺胀痛症状与E2、P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ADC值与月经周期不同时期的E2、P水平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猕猴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在郁怒诱发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syndrome,PMS)肝气郁证猕猴模型中的作用。方法:以雌性实验猕猴为对象,分为正常组、郁怒情绪反应组、PMS肝气郁证模型组和治疗组。应用社会等级压力应激法诱导猕猴出现“怒”的情绪反应,然后筛选出郁怒情绪反应猕猴进行择时挤压造模,制备PMS肝气郁证猕猴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雌性实验猕猴情绪评价量表进行行为学评价,并于卵泡期或黄体中晚期采集猕猴血清,分析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MS肝气郁证模型组和郁怒情绪反应组猕猴的量表抑郁情绪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且造模组显著高于情绪反应组(P〈0.05),用药后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MS肝气郁证模型组和郁怒情绪反应组猕猴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肝气郁证模型组也显著高于情绪反应组(P〈0.05),用药后恢复正常。结论:郁怒情绪极易诱发PMS肝气郁证,其机制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常妇女不同月经时期的乳腺超声影像特点,分析其与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50名25~45岁月经正常、未发现乳腺疾患的妇女,记录近3个月经周期中乳腺胀疼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分别于月经前3~7 d(黄体期)和月经周期第9~12天(晚卵泡期)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测量乳腺腺体层厚度、导管宽度、乳腺腺体结构及血流,并于超声检查当日取血,用磁分离酶免法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 黄体期乳腺腺体层较晚卵泡期厚7.3%,而晚卵泡期导管较黄体期宽13%,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24名(48%)有乳腺结构改变;30名(60%)有乳房胀疼,皆于月经前出现,平均持续4 d,其中19名(63.3%)有乳腺腺体结构改变;无乳腺胀疼20名中仅5名(25%)有结构改变(χ2,P<0.01).有、无乳房胀疼者其黄体期血清E2水平分别为365.0 pmol/L和335.3 pmol/L(P>0.05);P水平分别为73.3nmol/L和66.1 nmol/L(P>0.05);晚卵泡期E2水平分别为299.9 pmol/L和385.8 pmol/L(P=0.05);有、无乳腺结构改变者其黄体期血清E2水平分别为368.1pmol/L和322.7 pmo1/L(P<0.05),P水平分别为78.8 nmol/L和62.2 nmol/L(P=0.05);晚卵泡期E 2水平分别为301.9 pmol/L和364.2 pmol/L(P>0.05).结论乳腺腺体声像图表现随月经周期而变化;乳房胀疼与乳腺腺体结构改变相关;乳腺腺体结构改变和乳房胀疼与黄体期E2、P水平较高及晚卵泡期E 2/P比明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选抒12例正常月经周期的武汉地区妇女,研究她们的内分泌图象,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每天血清中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垂体催乳素(PRL)、雌二醇(E_2)、孕酮(P)、睾丸酮(T)和皮质激素(C)的浓度。其中LH、FSH、E_2和P的周期变化和水平与其他文献报告的结果相同,月经中期LH峰值是50mIU/ml,FSH峰值为12mIU/ml,排卵前E_2峰值为252pg/ml,P值为16ng/ml,在大多数周期中,PRL在月经中期水平是高的,但黄体期PRL平均水平高于滤泡期,月经中期T和C值无明显变化,而滤泡期C水平(91ng/ml)高于黄体期(81ng/m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性激素检验在不孕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71例原发不孕患者分成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3组,同时将健康体检者也分成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3组各70例,分别对其进行生殖激素6项检测,并对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女性原发不孕患者6项激素测定结果和血清生殖激素正常参考值不同时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女性不孕症有密切关系,可为临床判断不孕症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常猕猴月经周期表情行为变化特点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肝气郁两证动物模型标准,对正常青年猕猴月经周期不同时期表情行为变化进行观察研究。观察发现,正常高、低地位猕猴月经周期表情行为均呈现黄体期、经前期、月经期相对平静,卵泡期则明显活跃的特点。认为正常实验猕猴月经周期不同时期表情行为变化特点的揭示具有实验动物基础研究重要意义,也为今后开展正式造模实验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黄体不健患者及对照蛆血中促性腺激素、垂体催乳素和性腺激素,并对两组的黄体期面积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见LPD患者卵泡期FSH明显减少,FSH与LH的比值明显降低;黄体中期3次P测定值均明显减少,其平均值与卵泡期P之比值明显降低。PLI与黄体期3次P测定值呈正相关,LPD患者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王喜  郑华丽  赵建红 《中外医疗》2010,29(30):22-23
目的探讨性激素检测在女性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女性激素在生殖内分泌中的意义进行讨论。方法对254例原发不孕患者进行生殖激素6项检测。分3组:卵泡期116例,排卵期56例,黄体期82例。使用固液相标记免疫发光技术检测。同时收集在平时体检中在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的生殖健康者各100名,也行FSH、LH、E2、P、PRL、T生殖激素6项检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女性原发不孕患者6项激素测定结果和血清生殖激素正常参考值不同时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不孕症中,生殖内分泌因素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前舒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郁证大鼠海马单胺氧化酶A/B(MAOA/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未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经前舒治疗组,束缚造模法复制PMS肝气郁证大鼠模型,旷场实验对模型进行评价,治疗组采用经前舒颗粒治疗,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MAOA/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大鼠海马MAOA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经前舒颗粒治疗后,MAOA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而MAOB mRNA和蛋白表达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PMS肝气郁证大鼠海马MAOA表达出现异常,经前舒颗粒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海马MAOA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黄体期血清雌二醇(E_2)及孕酮(P)的浓度之高低,同时以子宫内膜组织学表现及基础体温(BBT)作对照来研究黄体功能的变化.结果证明了不孕症患者不论轻、中,重度均有黄体功能不足的表现,(血清孕酮(P)平均浓度偏低,孕酮分泌延迟)基础体温升高迟缓,子宫内膜成熟延迟。作者还进一步探讨了其发生机制及与不孕的关系,从而提出了今后治疗处理的措施以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结合活性变化,探讨中药经前平颗粒对PMS肝气逆证的干预作用。方法 多因素综合刺激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技术测定大鼠皮质和海马GABAAR的结合活性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肝气逆证造模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GABAAR结合活性均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经前平颗粒组大鼠皮质和海马GABAAR活性均明显下降。结论 大鼠皮质和海马GABAAR结合活性增加可能是PMS肝气逆证的重要机制之一。中药经前平颗粒可对GABAAR 结合活性含量异常变化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测量63例不孕症妇女腹腔液量(PF-V),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雌二醇(E_2)、孕酮(P)浓度与血清中E_2、P含量比较。结果表明,PF-V随月经周期而改变,排卵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卵巢上有或无排卵斑周期PF-V差异无显著性。排卵后PF中E_2、P含量较血清中E_2、P含量显著增高并维持1周,有或无排卵斑者PF中E_2、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说明PF-V的变化不依赖于排卵裂孔的存在。PF由卵巢渗出并受卵泡、黄体及激素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性激素水平对颏舌肌肌电活性的影响。方法借助多导睡眠仪和肌电仪对10名正常年轻女性分别在卵泡期和黄体期清醒及睡眠状态下的颏舌肌肌电活性进行监测,分析两个性周期之间受睡眠影响颏舌肌肌电活性下降程度的差异。结果无论是在女性月经周期的卵泡期还是黄体期,睡眠非快速动眼期(non-rap ideye movem ent,NREM)的颏舌肌活性均显著低于清醒期(卵泡期P=0.000 3,黄体期P=0.000 5)。黄体期颏舌肌受睡眠影响其肌电活性下降程度低于卵泡期(P=0.036 6)。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女性激素水平与颏舌肌肌电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AM)患者月经周期中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与特点。方法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FI)分别于月经周期的卵泡早期、卵泡成熟期、黄体中期、黄体晚期观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及健康生育期妇女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结果AM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月经周期中RI及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泡早期和卵泡成熟期RI、S/D略高于黄体中期和黄体晚期,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生育期妇女双侧子宫动脉月经周期中RI及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泡早期RI最高,黄体晚期RI最低;卵泡早期和卵泡成熟期RI、S/D高于黄体中期和黄体晚期(P〈0.05)。结论AM患者双侧子宫动脉间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月经周期中血流周期性变化消失,RI及S/D较健康生育期妇女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变化及经前平颗粒(以下简称经前平)对E2、P峰值的影响。方法:病例均于治疗前、后采集月经周期的4个时相血样,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2、P含量。结果:该证患者E2增殖期分泌高峰消失、分泌期峰值显著降低;P分泌期高峰阙如。治疗后经前平组E2增殖期、分泌期两个峰值接近正常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分泌期峰值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月经周期性激素变化失常,是本证重要微观机制之一。经前平颗粒对性激素周期性变化失调呈现良好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前平颗粒对PMS肝气逆证大鼠海马5-HT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经前平颗粒对中枢神经递质受体亚型的表达,探讨中药治疗情志障碍及经前期综合征(PMS)的微观机制。方法:PMS肝气逆症大鼠模型分别给予不同药物,连续4个月经周期,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5-HT1A受体、5-HT2受体阳性细胞。结果:经前平颗粒能缓解焦虑症状,并使模型大鼠海马5-HT1A受体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多(P<0.05),5-HT2受体阳性细胞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中药经前平颗粒可通过调节中枢5-HT1A和5-HT2受体的表达,治疗与PMS有关的情志障碍。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妇女月经周期睡眠行为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在月经周期中,妇女睡眠活动的变化。方法 本工作以问卷填表方式调查在月经周期中妇女睡眠行为的变化,应用多道睡眠脑电图观察在卵泡期和黄体期睡眠脑电波形的变化。结果 与黄体期比较,在卵泡期妇女多梦、记忆清楚,易醒、再入睡困难,白天精力体力差,自 感觉没睡好,总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异,总睡眠分值低;与黄体期比较,卵泡期快波睡眠时间延长,慢波2期和4期睡眠时间缩短。结论 在月经周期中,妇女睡眠行为的变化系由体内雌激素浓度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在黄体期不足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120例不孕妇女,采用抗人孕激素受体(PR)单克隆抗体,将120例患者分为LPD组56例与对照组64例,对比两组PR免疫组化测定,放射免疫法(RIA)测定黄体中期血清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两组孕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D组分泌晚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不均,黄体中期E2水平对照组显著高于L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合成减少是由于卵巢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黄体期不足不孕子宫内膜分泌不良是由于子宫内膜中PR含量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周期中血清和卵泡液活性氧(ROS)及总抗氧化能力(TAC)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进行IVF助孕的患者共245个周期,分别收集卵泡刺激前基础状态血清和取卵日血清及排卵期卵泡液,检测ROS和TAC,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基础状态血清ROS值平均为(59.8±54.6)cps,取卵日血清ROS值平均为(77.5±62.3)cp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液ROS与取卵日血清ROS、卵泡液TAC与基础状态血清TAC及取卵日TAC均呈正相关(P<0.05)。卵泡液ROS和TAC水平与患者年龄、雌二醇(E2)峰值、获卵数、峰值E2/获卵数及受精率等均无相关性,仅ROS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呈正相关(r=0.29,P=0.04)。BMI<19 kg/m2组与BMI为23~25 kg/m2组及BMI>25 kg/m2组的患者相比,卵泡液ROS显著降低(P<0.05)。结论排卵期血清ROS较早卵泡期升高,卵泡液ROS与BM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