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联合导板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上颌单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结合前牙平面导板,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例患者矫治结果满意,上颌及上唇前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上颌单颌拔牙结合平面导板应用于低角的下唇及下切牙突度小,无下牙列拥挤或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和牙源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奉晓斌 《广东医学》2006,27(7):1062-1063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适应证、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单颌拔牙的模式,将矫治前后的模型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侧貌外形,尖牙呈Ⅰ类关系,磨牙完全远中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平均疗程为(18.6±3.4)个月.Z角增加6.14°,U1-FH角减少13.64°,L1-MP角增加3.7°,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3.50mm和1.73mm,上下牙弓长度减小8.15 mm,上述测量项目矫治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结论上颌单颌拔牙可适用于下切牙唇倾度和下唇突度小伴轻度拥挤的成人轻中度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工分类错抬的疗效.方法:安氏Ⅱ类工分类错抬患者29例,15例采用双颌拔牙模式矫治,14例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矫治后两组的UI-SN、上唇突度均明显减少,Z角明显增加(P<0.01~0.001).矫治后单颌拔牙组较双颌拔牙组下颌切牙有较多唇向移位,但下唇突度仍有减少(P<0.05).结论:两种拔牙矫治模式均能达到减少前牙覆盖,减小侧貌突度的矫治目的,但临床适应证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疗效。方法: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29例,15例采用双颌拔牙模式矫治,14例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矫治后两组的UI-SN、上唇突度均明显减少,Z角明显增加(P&lt;0&#183;01~0&#183;001)。矫治后单颌拔牙组较双颌拔牙组下颌切牙有较多唇向移位,但下唇突度仍有减少(P&lt;0&#183;05)。结论:两种拔牙矫治模式均能达到减少前牙覆盖,减小侧貌突度的矫治目的,但临床适应证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 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牙 合患者21 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 线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正畸治疗后上前牙及上唇发生了明显的后退(U1- NA, U1-L1°,↓);颌骨的改变不明显,下颌部分发生了轻微的后下旋转(OP- SN°↑),下前牙有压低并有轻微的唇倾(L1- NB°L1-MP°↑);软组织上下唇均有后退(Z 角,NLA↑,上下唇突度减少). 结论:上颌单颌减数矫治非拥挤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改变主要发生在牙及牙槽骨.此方法适用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McNamara分析法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进行头影测量,探讨其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McNamara分析,得到7项相关指标。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有效上颌长度、上颌突距大于男性正常胎(P〈0.05);②女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有效上颌长度、下颌突距、上切牙突距均大于女性正常骀(P〈O.05)。③男性拔牙患者上颌突距,上切牙突距及下切牙突距明显大于男性非拔牙患者(P〈0.05)。④女性拔牙患者上颌突距明显大于女性非拔牙患者(P〈0.05)。结论McNamara分析法的部分数据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诊断及矫治设计有参考价值;男性患者上颌突距大于正常值的17.10%同时上下切牙突距分别大于正常值的54.03%和60.61%时可考虑拔牙。女性患者上颌突距大于正常值的36.71%时可考虑拔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中拔牙位置的选择和矫治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25例,分为三组,第一组为骨性上颌前突,下颌发育正常或后缩,上下牙弓拥挤度在Ⅰ度以内的患者11名,拔牙模式为.第二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下牙弓拥挤度为Ⅱ~Ⅲ度的患者10名,拔牙模式为.第三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牙弓拥挤度Ⅲ度,下牙弓轻微拥挤或无拥挤4名,拔牙模式为.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系统矫治.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上下牙中线对齐.前两组病例磨牙关系为中性,第三组病例磨牙关系为完全的远中关系.结论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上颌一般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下颌拔牙模式则与下颌后缩程度、下牙列拥挤度、下前牙唇倾度以及磨牙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单颌和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按照患者矫治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接受上颌单牙合拔牙矫治方案,参考组接受双颌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方案,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X线头影测量结果.结果 矫治前两组患者U1-FH、U1-AP、H角、UL-E、LL-E距离、Z角、SNA、SNB、AN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1-FH、U1-AP、H角、UL-E、LL-E距离、Z角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NA、SNB、ANB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U1-FH、U1-AP、H角减小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UL-E距离、H角、Z角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治疗程为(22.13±4.53)个月,与参考组的(22.65±5.0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颌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能够使上前牙内收,使软组织侧貌很大程度改善,然而单颌拔牙矫治方案效果更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采用固定式上颌前牙平面导板结合固定矫治器矫治AngleⅡ(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固定式上颌前牙平面导板(以下简称平导)结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该法能迅速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型,缩短疗程(打开咬合2.8个月,矫治完成1个月)。结论:此法操作简便,矫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鸦合不拔牙矫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处于青春期的患者用肌激动器和固定矫治器双期治疗.11例上颌轻中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安氏Ⅱ类错鸦合推磨牙向后矫治,4例侧貌直面型上下切牙角度较小,牙列轻中度拥挤用固定矫治器,唇倾前牙.结果5例双期治疗侧貌改善明显,Ⅱ类关系矫治为Ⅰ类关系.15例牙列轻中度拥挤矫治为Ⅰ类关系,侧貌基本保持不变.结论以下颌后缩为主、非高角的青春期病例及直面型、非高角、面下1/3正常、上牙列轻中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病例为安氏Ⅱ类错鸦合不拔牙矫治适应证.重度拥挤、高角、严重上颌发育过度则为禁忌.  相似文献   

11.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该病例治疗的各种报道不少,而成人病例的治疗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临床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成人错(牙合)患者,比较矫治前后颌面硬组织及牙位的变化,探讨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的适应证、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患者采用单颌拔牙的模式,将矫治前后的模型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侧貌外形,尖牙呈Ⅰ类关系,磨牙完全远中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平均疗程为(18.6±3.4)个月。Z角增加6.14°,U1-FH角减少13.64°,LI-MP角增加3.7°,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3.50 mm和1.73 mm,上下牙弓长度减小8.15 mm,上述测量项目矫治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结论上颌单颌拔牙可适用于下切牙唇倾度和下唇突度小伴轻度拥挤的成人轻中度骨性Ⅱ类Ⅰ分类错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错鸦合不拔牙矫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 :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处于青春期的患者用肌激动器和固定矫治器双期治疗。 11例上颌轻中度拥挤 ,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安氏Ⅱ类错鸦合推磨牙向后矫治 ,4例侧貌直面型上下切牙角度较小 ,牙列轻中度拥挤用固定矫治器 ,唇倾前牙。结果 :5例双期治疗侧貌改善明显 ,Ⅱ类关系矫治为Ⅰ类关系。15例牙列轻中度拥挤矫治为Ⅰ类关系 ,侧貌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以下颌后缩为主、非高角的青春期病例及直面型、非高角、面下 1/ 3正常、上牙列轻中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病例为安氏Ⅱ类错鸦合 不拔牙矫治适应证。重度拥挤、高角、严重上颌发育过度则为禁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分裂簧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以改正上下磨牙关系,为解除上牙方拥挤开拓间隙.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伴牙列轻度拥挤患者30例,设计使用活动矫治器上的分裂簧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结果:所选病例后牙均被后移,改善了磨牙关系,为前牙拥挤开拓了间隙,经换用方丝弓矫治器后错牙合得以矫治.结论:分裂簧矫治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是Ⅱ类错牙合畸形中较常见的一种。矫治时因其前牙闭锁复牙合较深,常造成下前牙托槽粘接困难或频繁脱落,影响固定矫治器作用的发挥。本文将前牙平导活动矫治器与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联合作用,充分发挥两种矫治器的优势,使内倾型深复牙合的治疗简化,疗程缩短,取得了较好的矫治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经临床检查和X线头影测量选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16岁。深复牙合均达8mm以上。5例伴严重拥挤拔牙矫治,余均为不拔牙矫治。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并辅助上前牙平面导板进行矫治。平导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的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通过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13例恒牙早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矫治治疗,对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矫治结束后患者上前牙的突度均明显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达到正常,上下唇突点距审美平面垂直距离分别减少2.1mm和2.7mm.结论 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简化矫治弓丝的序列,加强支抗的控制,通过持续轻力滑动的方法有效控制牙齿移动,使矫治效果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研究拔牙矫治对于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牙弓宽度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安氏Ⅱ类Ⅰ类错颌畸形患者并对其实施拔牙矫正治疗,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牙颌模型、比较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结果 上颌磨牙间宽度减小(2.78±0.14)mm;下颌磨牙间宽度减小(3.68±0.16)mm;上颌前磨牙间宽度平均增加(0.33±0.15)mm;下颌前磨牙间宽度矫治后平均增加(0.65±0.12)mm;上颌尖牙间宽度平均增加(0.23±0.11)mm;下颌尖牙间宽度矫治后平均减少(0.06±0.01)mm(均P<0.05).结论 拔牙矫正治疗可有效改善安氏Ⅱ类Ⅰ类错颌畸形患者牙弓的宽度,使面部形态更丰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宁振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267-1269
目的:研究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骀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正畸治疗前后牙颌面硬软组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例AngleⅡ类1分类错胎正畸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16-28岁,平均18.08岁,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和上颌强支抗进行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25例AngleⅡ类1分类错骀成人患者,治疗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为远中尖窝锁结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切牙明显内收,下切牙位置基本不变或轻微唇倾,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鼻唇角增大。结论: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骀患者经过单颌拔牙掩饰性治疗,面型明显改善,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肌激动器矫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疗效. 方法应用肌激动器对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替牙期、恒牙早期牙列拥挤<4mm的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正,在正畸前后进行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比较. 结果 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经10~24个月矫治,均恢复到正常的覆盖覆(牙合)关系,上下牙齿咬(牙合)良好,外貌得到改善. 结论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单有效,对上颌骨向前生长有抑制作用,但矫治效果与矫治器使用时间以及患者是否配合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肌激动器矫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疗效. 方法应用肌激动器对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替牙期、恒牙早期牙列拥挤<4mm的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正,在正畸前后进行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比较. 结果 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经10~24个月矫治,均恢复到正常的覆盖覆(牙合)关系,上下牙齿咬(牙合)良好,外貌得到改善. 结论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单有效,对上颌骨向前生长有抑制作用,但矫治效果与矫治器使用时间以及患者是否配合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