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全面了解近20年来国家/学会标准、规划教材、名医专著及课题支撑研究文献中有关痰证各辨证标准之间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特征。方法:提取各痰证辨证标准中症状、舌象、脉象等信息,采用Microsoft Excel法分析证候与频数之间相关性。结果:痰多、苔腻、脉滑、眩晕为国家/学会标准主要证候指标;痰多质黏、胸闷、痞满等14项内容为教材主要证候指标。苔腻、恶心、痰多、眩晕为文献主要证候指标。结论:频数分析后显示痰证各辨证标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苔腻、痰多为痰证辨证标准最共性内容。其余痰证证候表现的纳入与排除有待进临床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湛  贾春华 《中医杂志》2022,(8):701-705
中医理论中的"痰"是拥有双重身份的隐喻概念,古代医家通过病理产物痰液构建出致病因素痰邪,又以痰邪为源域认识多种疾病的病因,形成了"百病多由痰作祟"和"痰生百病"等观念.在梳理痰邪的产生与演化的基础上,分别从痰邪常见易生、"痰家族"的形成、由有形到无形三个方面,对上述认知过程进行隐喻分析.结果发现,痰邪源自水与津液;痰邪...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脾失健运、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痰浊-痰瘀-痰结"在动脉粥样硬化(AS)病机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AS形成的中医病机及演变特点。基于古今文献梳理,根据AS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痰"与"瘀"不同阶段呈现的交互状态,诠释在现代知识医学背景下AS的"痰浊-痰瘀-痰结"理论内核,为中医药防治AS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周栋  孙伟 《中医药学刊》2005,23(1):118-119
“痰”乃因津液停滞不行所致,其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来自于津,瘀本源于血,生理上津血同源,病理上则可见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痰瘀同病。慢性肾脏疾病虽多以虚证为主,但常虚中夹实,其中不乏痰瘀致病者。  相似文献   

5.
痰与瘀血都是人体内部产生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的致病因素。二者在生成、导致疾病及由此产生的病症治疗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就此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对临床诊治此方面的疾病有着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1理论渊源1.1痰之生成与心、脉的关系祖国医学认为,痰的生成源于脏腑气血失和,水液代谢失常,属于一种病理产物。气虚则水无以化,气滞则津液不布,水津郁滞则痰法内生。正如古代医家陈士挥所说;“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不能运行放痰生.”(《右室秘录》)“自郁成积,自积成痰。(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心主血脉,血行脉内,周流不息,以儒周身,全赖心阳之推动。水津既是体液的主要成分,也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阳虚弱,推动无力,血液瘀滞,水律不布,亦可生痰,故又有痰瘀同源之说。清代医家李中详曾指出:“营卫不清,…  相似文献   

7.
从痰气相关理论探析痰病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沁凯 《江苏中医》1996,17(10):44-45
一般认为痰病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痰生百病”和“痰生怪病”即是对此两大特点的概括。实际上这两大特点常常是痰气互患的体现,以痰气相关的理论可以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对有关病证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总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医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只要辨证准确,施药得当,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绝大多数郜伴有咳嗽和咯痰,随着痰量的减少或消失,咳喘亦得以好转和缓解.因此,对痰的辨证和治疗在本病中占有特殊位置.文章主要从"痰"入手,详细论述了临床常见的寒痰、湿痰、热痰、燥痰、壅痰的产生机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策略;并根据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亏虚的情况,分别论述了培补先天之本的方法.对临床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痰证论     
褚玄仁 《江苏中医》1989,10(7):43-45
  相似文献   

10.
痰证论     
前言王珪,字均章,号中阳老人,元代吴郡人,中年隐君虞山(今江苏常熟),世称隐君。所著《痰证论》一卷,“于诸痰诸饮,悉究精详,制有滚痰丸最神效”(《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历来备受医者推崇,在医著中引用其文者极多。此论原载《泰定养生主论》卷十四,坊间流传不多。笔者于首都图书馆获其明刻本全文照片,阅后得益良多,爰将其点注,公诸同好,冀对研究王氏学说者有所裨益。限于水平,容有不当之处,尚望同道不吝赐教是幸。  相似文献   

11.
"痰"乃因津液停滞不行所致,其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来自于津,瘀本源于血,生理上津血同源,病理上则可见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痰瘀同病.慢性肾脏疾病虽多以虚证为主,但常虚中夹实,其中不乏痰瘀致病者.  相似文献   

12.
论痰瘀同源     
近年明确提出的一新理论观"痰瘀同源"学说,是在阐发古典医经基础上的独特创见,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和运用。笔者对痰瘀同源学说遵照津血同源-痰瘀同源-痰瘀相关-痰瘀同病-痰瘀同治这一线索加以论述,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痰分有形与无形,有形之痰如咳喘吐出,此以脾湿为主,多见于肺系病证,临证时主要从痰的颜色、数量、质地等方面进行辨别论治,有较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15.
试论中医痰瘀相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痰、瘀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痰瘀同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痰瘀形成的生理基础、病理演变机制来探讨二者之间关系。结果:痰饮、瘀血均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津病成痰,血病成瘀,二者成因不同,但往往相互影响,既可因瘀致痰,亦可因痰致瘀。结论:痰瘀形成过程中有着共同来源,即“津血同源”,而且在致病过程中互为因果,即“痰瘀同病”,故在临床治疗中应“痰瘀同治”,痰消有利于瘀去,瘀去有利于痰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痰邪是眩晕致病主要因素,痰邪致病易与风、火、湿、瘀病邪相兼为患,治疗痰症眩晕要详辨痰火、风痰、痰湿、痰瘀.依痘不同分而治之,方可彰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痰是肺科疾病重要的病理基础,又是之代谢产物,它在肺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肺科痰证辨析方法,指出肺科以寒痰、热痰、燥痰及湿痰证多见,并对此分析、鉴别。  相似文献   

18.
从痰论中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素华 《光明中医》2010,25(10):1763-1764
中医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包含风火痰虚瘀数端,本文依据历代有关中风文献,通过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来说明痰浊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探讨中风病从痰而致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从痰论治大肠癌的理论依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属于传统医学"肠覃"、"积聚"、"脏毒"、"锁肛痔"等范畴。现代临床研究提出,痰湿内阻是肿瘤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痰致病的特点入手,探究大肠癌的病因病机、发生转归与痰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药论治大肠癌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20.
肖俐  张宇鹏  于峥 《中医杂志》2012,53(23):2061-2062
孙一奎是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命门动气”的理论,对中医学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著有《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氏医案》等书.针对不同病机所导致的痰证,均拟定了一套与之相应的治疗方法.从脾湿、阴虚火动、食积、气郁等方面简要介绍其治疗痰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