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肺胀伏邪的演化规律和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临床观察把肺胀的发生、发展分为肺胀前期、肺胀期和肺胀传变期,论述了肺胀伏邪的演化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肺胀理论发展源远流长,其过程呈较明确的阶段性.第一阶段为两汉时期,该阶段对肺胀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治法和方药均有初步认识,后世治疗本病的常用良法效方即源于此.第二阶段为晋隋唐时期,该阶段医家在认识到肺胀属于本虚标实之病的基础上,开始探讨针灸、气功治疗肺胀.第三阶段为宋元时期,在此阶段对肺胀的认识不断充实和发展,各医家从多方面探讨肺胀证治理论.第四阶段为明清时期,各医家从肺胀的病因病理、临床证候、辨证论治等方面进一步补充完善对肺胀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从肺胀病的源流、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对肺胀进行了文献梳理,以期对肺胀的发病机理、发展过程及其治法方药有整体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指导肺胀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肺胀《中医内科学自学考试大纲》对本节的要求是:熟悉肺胀的临床表现及其与有关病证的联系;理解肺胀的病因病机及其与肺、脾、肾、心诸脏的关系;掌握肺胀的辨治原则以及各类证候的治法,熟悉肺胀出现危重证候时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5.
浅探《金匮要略》中之肺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胀”这个病名,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对肺胀一词的解释,后世各家的说法颇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认为肺胀与咳嗽上气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凡出现“咳而上气”症状的都可称为肺胀。如《金匾释义》说:“咳嗽上气,本篇又称之为肺胀。”《金匾要略辑义》云:“凡本篇诸条,肺症肺辅之外,悉属肺胀。”二、认为肺胀不是病名,而是指咳嗽上气的病机。如《金匾要略选读》说:“肺胀”两字,是病机的概括。”三、认为是病名。如《金匾集释》指出:“肺胀,病名。以肺气胀满为主症”。我们赞同第三种说法。通观篇…  相似文献   

6.
毒邪致病损伤肺络贯穿肺胀的始终而最终成为肺胀神昏发病的重要病机,肺胀神昏发病的毒邪主要有痰毒、瘀毒和热毒,常形成痰、瘀、热毒相互交结上蒙神窍,为临床从毒论治奠定基础。治瘀痰之毒之法可为肺胀神昏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肺胀的记载,阐述肺胀之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指出"痰"为肺胀最主要的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从而引出"痰"为肺胀病机之关键,"治痰"为肺胀的治疗要点;而二陈汤作为治痰之通剂,凡以痰为病机,随症加减即可,因此使用二陈汤合方辨证治疗肺胀;临床上肺胀急性期多以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瘀互结证为主,治则当以清热化痰祛瘀为主;稳定期多以肺脾两虚、肺脾肾俱虚兼痰瘀为主,治疗以益气祛痰活血为主,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李若钧 《山西中医》1995,11(6):49-50
肺胀血瘀证临床论治体会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李若钧关键词肺胀,血瘀证,辨证论治近年来,肺胀血瘀证受到临床高度重视。本文就此推出雏议,与同道商榷。1肺胀血瘀之成因肺胀血瘀是在漫长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形成的。肺胀前期肺系有至损至虚之处,加之易感六...  相似文献   

9.
肺胀初期表现为太阳病证,可从太阳论治,予麻黄汤、桂枝汤;若肺胀患者表现为咳嗽、胸胁苦满、气短、焦虑、烦躁、纳差,乃少阳枢机不利,柴胡汤类方可调节肺之宣发肃降;肺胀患者病情日久,脾胃功能低下,运化乏力,或外感温热之邪,津液亏损,皆可导致肺胀合并大便难,以承气汤类方治疗,腑气得通,肺气壅塞自减;患者气血阴阳不足,正气由盛转衰,病邪由阳入阴转为少阴病则阴阳俱虚,以阳虚为主,治疗可扶正祛邪,治以真武汤、黄连阿胶汤;肺胀后期,患者表现为太阴证,寒气最重,当以四逆汤类方药温之;肺胀之厥阴病阶段,寒热错杂,症状繁多,适用乌梅丸。运用六经辨证,有助于提高中医药治疗肺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刘青  周文忠 《陕西中医》1994,15(4):186-186
对比观察肺肾气虚、风寒犯肺型肺胀患者左窒收缩时间间期。结果:肺肾气虚、风寒犯肺型肺胀患者LPEP比健康组延长,LVET缩短,LPEP/LVET比值增大。提示肺胀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心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1.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等。其病程缠绵,症状时轻时重,日久可见面色晦黯,唇甲青紫,心悸,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症状。是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通过学习四大经典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肺胀临床表现每多虚实互见,寒热夹杂,主脏在肺,并与脾、肾、心密切相关,脾虚贯穿肺胀整个病程。临床常见外寒内饮、外寒内热、肺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肺心气阴两虚、阳虚水泛、痰蒙神窍7个证型。治疗主张祛邪顾脾胃、固本健脾胃、健脾以安肺、脾、肾、心。即从脾胃论治肺胀。  相似文献   

12.
痰是肺系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肺胀多为久患肺病之后期,肺气已虚,且累及脾肾,肺脾肾的虚损均影响津液的输布,致痰多为患,故气虚痰阻可贯穿于肺胀病程的始终,肺脾肾的虚损也成为气虚痰阻的根本原因。因此,肺胀的治疗以祛痰治气为本,而调理肺脾肾为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13.
肺胀源流考     
从病名、病因病机、论治3个方面对肺胀病的源流进行考证。本病的发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喘息、久咳、慢性肺系疾病,迁延失治,导致肺气自虚,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脏腑虚损,津液输布失常,痰浊内生;气虚行血无力,瘀血阻络或他脏及肺等引起。其病机有虚实之分,疾病有外邪犯肺与因虚致胀之异,所以在临床治疗肺胀时,必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胀常见证候之间心肺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临床收治肺胀阳虚水泛证、肺肾气虚证、痰热郁肺证患者分别进行心、肺功能评价、心脏超声检查、肺功能测定等,并统计各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肺胀阳虚水泛证、肺肾气虚证、痰热郁肺证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功能检查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FEV1)、FEV1/FV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虚水泛证与肺肾气虚证之间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肾气虚证与痰热郁肺证患者证候之间的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热郁肺证与阳虚水泛证之间肺动脉压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热郁肺证与阳虚水泛证患者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虚水泛证与肺肾气虚证之间肺动脉压比较以及肺肾气虚证与痰热郁肺证之间肺动脉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胀阳虚水泛证的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处于较低水平,痰热郁肺证的心功能、肺功能水平相对较好,肺肾气虚证的肺动脉压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从脾论肺胀     
张伟  谷明明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113-2114
肺胀为临床常见慢性肺系疾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在痰饮及瘀血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本病的发病及转归,文章试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对肺胀与脾虚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作为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过程中常伴有腹胀、便秘等腑气不通的症状。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肃可以导致腹胀、便秘,而通腑法可以调畅气机,使邪有出路,有利于促进肺炎患者肺气宣发肃降功能恢复正常。现将相关理论探讨和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老昌辉教授认为肺胀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初肺与脾,久虚肺及肾,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以肺肾阳虚为本,痰瘀伏肺为标,屡感外邪而诱发,肺病日久,肺肾阳虚,肾不纳气,则见咳逆上气,动则喘甚。老昌辉教授以中医气血阴阳理论为基点,结合肺胀的发病特点及临床实践经验,认为肺胀稳定期的治疗不应只拘泥于肺,强调肺肾同源,肾为生气之根,久病及肾,临证首当从肾论治,固本培元为要,使肺气得以充养,肾气充沛,摄纳有权,则气畅喘舒,总结得出了补肾培元法治疗肺胀稳定期的特色治疗原则,并创制了院内制剂补肾培元胶囊,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适用于脾胃气虚、肺脾气虚证,如:脾胃气虚,饮食不化,湿从内生,胸脘痞闷,呕吐或腹泻,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腻,脉虚、缓;肺脾气虚,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导致痰湿不化,见慢性咳嗽、咳痰色白、量多,脘痞胸闷,乏力,气短,面白无泽,纳呆,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弱而滑等症。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肺阻抗血液图(IPR)、三尖瓣超声心动图右心时相(TV—e-cho RVTI)和右心导管术对22例阳虚水泛型肺胀患者、21例肺肾气虚型肺胀患者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和右心时相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肺动脉平均压阳虚水泛型明显高于肺肾气虚型,肺动脉顺应性明显下降,REML、RIRT、C—D段、RPEP、RICT延长、RDTI缩短,RSTI/RDTI、RIRT/RDTI-RIRT、RPEP/RVET及RVET/RICT比值增大,其组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阳虚水泛型肺胀患者肺动脉顺应性下降,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肺痰热证形成、致病及其证治。外感六淫、烟雾秽浊之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劳逸失度、体质偏颇、吞咽障碍等是导致痰热蕴肺的主要原因。痰热蕴肺,致肺气宣降失常,引发咳嗽、哮病、喘证、肺痈等常见肺病发作。痰热久结,肺气损伤,胀满不降,发生肺胀;或损耗气阴,或壅滞腑气等。治疗肺痰热证,要清热化痰,宣肺降气。顽痰结滞者,适当应用咸寒软坚药。同时兼顾固护气阴、调畅腑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