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中西医结合专业设置及其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西医结合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得出结论:为了能够发展利国利民的中西医结合事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应该予以设立并发展下去。同时,考虑到当前中西医结合专业在学科建设、专业学制、教材编写、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在学科建设方面,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的研究;在专业学制方面,提倡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本科教育、逐步停办专科教育;在教材编写方面,立足于为中西医结合人才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而整合重组、重新编写中西医课程教材;在师资建设方面,加紧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主办、新疆中西医结合学会等单位承办的"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定于2011年7月21-2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会议主题为"交流提高,创新发展",议题包括变态反应中西医结合研究新进展、临床相关学科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治研究等。现将征文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加强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建设是提升中医学类高校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完善体制建设、人才培养、稳定明确的研究方向、进行多学科交叉、加强实验室建设及加强科技创新和增加投入等方面,探讨了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建设相关的关键问题.最后,对今后医学重点学科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以期为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相关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学科建设发展,尤其出现了有的把“中西医结合”设置为一级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有的把“中西医结合医学”设置为二级学科(国家标准《科学分类与代码》)以后,学术界对中西医结合等概念的定义问题愈加关注。另一方面,从事或学习一门科学,首先需要理解其一些基本概念,才能正确进行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5.
《西部中医药》2009,22(7):F0004-F0004
脊柱骨三科为甘肃省中医院骨伤科学科发展、专业细化后建成的二级分科之一,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脊柱疾病为主的专业科室。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中西医结合学科充分吸收两种医学之长,对继承发展中医药学、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促进我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教育是为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而设置的医学教育模式,经过50多年的发展,院校教育已经成为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主要途径,初具规模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学科特殊性对办学带来一定客观困难,且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等原因,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李宁  夏庆  毛兵 《中医教育》2010,29(1):66-68
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学科16年的毕业后教育经验,提出转变既往的"精品、精英、精致"教育目标为"服务社会、创新成长"的培养目标,并针对目标对我们开展的一些毕业后教育改革,如分层教学方法,学生有效成果评估,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技巧及评估成果等作纵览性叙述,并提出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认可的、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学科毕业后教育培养制度,提高中西医结合学科人才培养水平,提升中西医结合学科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的现况。方法?在全国通过定向发送的方式对开办中西医专业的高校工作人员和学生以及中西医结合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最终有33个省市、59所高校和30个地区的医院参与调研,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实践教学效果落实不力、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安排不当等。大多数人认为中医和西医的课程应同时开设,比例5∶5 (43.00%)或6∶4 (20.89%)为佳,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匹配比例5∶ 5 (37.27%)或6∶4(20.89%)或4∶6(19.88%)为佳。总体较为合理的课程模块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安排为中医基础课程:西医基础课程∶ 中西医结合桥梁课程∶ 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 医学综合课程和预防医学课程∶ 科研方法和能力训练课程:毕业实习=2∶2∶1∶1.5∶1∶1∶1.5。结论?现有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提升,加强新时代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特有的医学学科,近年来虽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西医结合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如何改进并完善中西医结合教师的培养模式,建立一批真正的一体化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我国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师面临的问题,对一体化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分析和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影响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点,为广大疡科和相关学科以及医药界的同仁提供一个交流经验、沟通信息、拓展业务、合作发展的平台,第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拟于2013年9月中旬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现将会议征文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护理教材改革是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实际需求.通过编写中西医结合护理教材,提出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要走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特色之路,以促进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及实用型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与人文结合的思维模式,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方法论、医学理论和学科内涵建设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①中西医比较研究.②利用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探索中西医的结合点.③积极探索医药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促进中西医结合.④加强中西医结合科普创作,拓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广度.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中医》2008,27(2):F0003-F0003
北京地坛医院(原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始建于1946年,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解放以来在防治多种传染病方面一贯倡导中西医结合治疗,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中西医结合学科队伍。中西医结合科创建于1974年,从创建至今,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经验,推动了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建设好该学科对于提升中医药院校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对外交流、经费投入、组织评估等七个方面,探讨了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以期对该学科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5,15(3):179-179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于2005年4月22日-24日在杭州召开。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樊良卿主任医师及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夏贤闽主任医师为大会致词。到会代表40余人,专题报告9个,论文12篇,报告内容丰富,质量较以往有明显提高。如枸杞多糖对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的实验研究,为中药防治白内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一流本科专业背景,国家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各大高校开展了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此文以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例,从“四个回归”着手,围绕人才培养制度、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人才培养教学平台、教师队伍和教育保障机制5个方面构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一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探索如何实施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路径这一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创伤骨一科是在甘肃省中医院骨科的基础上创建成立的,是我院骨伤科学科发展、专业细化后建成的科室,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创伤疾病为主的专业科室。  相似文献   

18.
结合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导,建立医学人文思想”的教学理念,探讨如何做到理论、实践相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和实践的积极性。同时,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的要求,加强思政育人,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针灸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全面提升西医院校针灸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在中西医交流和互补过程中产生的学科.对于其发展史来说,近30年来的研究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科从创立时期进入了体系形成时期.回首1979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广州召开医学辩证法讲习会,期间专家联名发起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的倡议;1980年卫生部即召开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这对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198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及《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创立的重要标志;1985年第一位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研究生通过论文答辩,这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置"中西医结合"学科,招收硕博士研究生后学位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学科分类与代码设置了"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同年海峡两岸首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召开,大力将中西医结合事业推出国门;1994年陈士奎、陈维养主编的《中医药现代研究》首先论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以及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和理论体系建设等问题;之后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出台,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了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后于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中西医结合";2002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 - 2010年)》,及2007年颁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体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从融合借鉴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中医院校教学将如何面对中西医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早以前,我国各地已经开始尝试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教学了,如发展了一批西学中专业队伍,其中不少中西医结合专家脱颖而出,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很多贡献。近年来,各中医院校相继开设了专科或本科中西医结合专业,要求学习中西医结合的各层次人才也不断增多,包括许多国外中医爱好者。如何开展中西医结合教学,如何使中医院校培养更好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是中医院校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