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黄芪桂枝五物汤乃仲景治“血痹”之主方.《金匮》曰:“血痹阴阳俱虚,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认为:此乃营阴不足,阳气亦虚,外邪侵袭,搏于阴分,致局部肌肤络脉滞涩而发病,以局部肌肉麻木为其主要特征,若受邪较重亦有疼痛感.其病机以营卫气血俱虚,感受外邪而发病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脉之功,原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治并治第六·二》谓:"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血痹病篇第1条谓:"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指出"尊荣人"是血痹的易发人群,"骨弱肌肤盛"为其体质特点。《素问·五脏生成篇》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损伤从血痹论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笔者经常接诊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若按瘀血论治,常觉疗效不显著.而从血痹论治,选用黄芪桂村五物汤加味治疗,常获得显著疗效,兹浅谈体会如下。1病因病机周围神经损伤常因肢体外伤后而导致,其临床表现多为受伤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因神经损伤后造成的神经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病症多属外伤后气血瘀滞、营卫失和、筋脉炎养,导致肌肤麻木不仁,甚至疫废不用,这种病症与“血痹”的病机十分相似。2辩证要点张仲景检医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对血痹证作了说明:“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相似文献   

4.
产后或人工流产后,因失血伤气,营气不足,卫气不固,腠理不密,往往因身劳汗出,外来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滞于肌肤,留于经络,而致肩背、四肢或腰部酸困麻痛之症,似如《金匮》中所述之血痹:“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在临床上取该方能温阳益气,和营行痹;酌加养血活血之品,有“治风先活血”之意。同时,再加上固肾除  相似文献   

5.
韩增 《陕西中医》1993,14(8):372-377
<正>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原方:“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  相似文献   

6.
1 引阳行血法 本法适用于正虚邪微之瘀血轻症,用药多属甘温,意在引阳以行血。《血痹虚劳病》篇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因血痹病机在于阴阳气血俱不足,复感邪风,致阳气痹阻,阴血凝滞,即《内经》所谓“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故取黄芪、桂技以通阳气,活血脉,芍药行血破滞。血痹病位在表,故重用生姜以宣散走表,配大枣以补中和营,使气行血畅而痹除。  相似文献   

7.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篇,是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用于治疗血痹证,“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用此方加味治疗阳气痹阻、血行不畅之末梢神经炎、产后虚汗、椎管狭窄、昏厥肢麻证,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血痹阴阳俱微,寸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该方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通阳行痹功效。笔者运用此方加味治疗周身麻木证、腰腹下肢灼热证,疗效甚佳。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芪桂枝五物汤原载于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关于血痹,《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活人书》  相似文献   

10.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肢体经络疾病,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血痹一病,首载于<灵枢·九针论>,"邪入于阴,则为血痹."东汉医家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对血痹的病因、症状及治疗则有详细论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由此可知,血痹是由于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所引起,以肢体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血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临床用于治疗肢体经络疾病,屡获良效。黄芪桂枝五物汤概论1.基础概论。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芍药、桂枝、  相似文献   

13.
套兰 《新疆中医药》2013,(5):121-122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五药组成。其证载于《金匮要略方论·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的第二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原专为“血痹”所设,是指主治以营卫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症见肢体局部麻木的各种病证。但儿科临床使用诚如《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所言:  相似文献   

14.
针引阳气的临床运用徐丽姜智浩主题词针刺,调动,阳气/应用“针引阳气”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仲景指出:“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又说:“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末梢神经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以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本病颇与中医学的“血痹”相吻合。关于“血痹”的记载论述,首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痨病脉并证治》:“血痹,阴阳俱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痹证多属虚痹或血痹范畴,乃本虚或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以“虚则补之”之法。笔者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治疗本病,屡获良效。兹报道如下: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汉张仲景所创,主治血痹身体不仁、肢体疼痛等症,功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篇》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方中黄芪温阳益气,桂枝温经通络,芍药和营缓痛,为三味主药。笔者治老年痹证,常  相似文献   

17.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金匾要略讲义·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第一条曰:“问日:血痹病从何得之?师回: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造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井“释义”云:“脉微为阳微,涩为血滞,紧为外受风寒。由于受邪较浅,所以紧脉只出现于寸口和关上。血痹既然是血行不畅之因,实则由于阳气痹阻,所以用针刺法以引动阳气,阳气行则邪去,邪去则脉和而不紧,如此则血痹可愈。”笔者体会到有不当之处,试加讨论,以就正于同道。首先,若按教材断句…  相似文献   

18.
黄芪桂枝五物汤乃仲景方.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黄芪补气固卫,桂枝通阳散寒为主,辅以芍药和营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其具温阳行痹,益气固表之功。用于治疗卫阳不固,汗出当风,风邪因袭,血行不畅之“血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指出:“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胃出血后中虚胃脘痛、产后气血不足自汗身痛等病  相似文献   

19.
<正>张安富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现将其辨证治疗血痹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血痹的定义及表现《灵枢·九针论》谓:"邪入于阳,则为狂;邪入于阴,则为血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详细阐述了血痹的概念及病机。《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谓:"血痹病,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  相似文献   

20.
正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由黄芪三两、白芍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组成,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为纯阳之品,补在表之卫气;生姜辛温,疏散风邪,倍用助桂枝之力;取芍药和营以"除血痹"(《本经》);生姜、大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