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温病由温邪所致”是目前之通论,但笔者认为尚难这样定论,现特提出质疑如次: 一、伏气温病的远因并非均属温邪温病分伏气、新感二大类,新感温病只有近因,没有远因;伏气温病或有近因,或无近因,但均有远因。伏气温病的远因,在古之医家,都认为是寒邪,其依据是《内经》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凡病伤寒而成热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的理论。例如王叔和在《伤寒例》中就说:“冬令严寒,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而伏藏于肌腠,  相似文献   

2.
伏气温病新探讨200040上海市华东医院潘永福对于伏气温病,历代论述颇多。如《内经》:“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夏伤于暑,秋必疟”;《伤寒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薛生白又指出:“伏气有二,伤寒伏气即春温、夏热病也;伤暑伏气,即秋温、冬湿病也”等...  相似文献   

3.
清·王孟英《温热经纬》首提伏气温病和外感温病,前三卷分别从伏气温病病因、传变方式、小儿伏气温病、治则治法四个方面归纳总结,进一步完善伏气温病学说。在伏气温病病因上尤其重视五脏伏热、三阳经伏热、少阴肾伏热的内因;传变方式上创新伏气温病是血分达于气分,自里而发;发病人群尤重小儿;治疗方式上强调针刺、药物并用,均对临床温病治疗思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初创热病理论的《素问·热论》《素问·热论》认为,“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此处“伤寒”,指广义的伤寒,包括不同季节发生的温病和暑病,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认为热病之形成是因为“人之伤于寒”。寒性收引,人体感寒则腠理闭固,阳气不得散发,“则为病热”。然四时之邪侵及人体,皆可导致病热,故此  相似文献   

5.
温病又叫热病或温热病,它与伤寒在《内经》时代系指同一类疾病。如《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也就是说,热病是指病证而言,伤寒是指病因而言。《素问·生气通天论》又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热论》也说:“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可见温病和暑病都是伤寒的一种,只不过是发病时间不同罢了。其后《难经》写  相似文献   

6.
探讨王履外感热病学术思想。认为王履论述了伤寒、温病、热病三者的区别与治疗,强调仲景立法专为伤寒而设,使温病治法脱胎于伤寒;通过阐发《内经》"四时所伤"学说,提出了据临床表现诊断病因、病机的观点;对于伤寒三阴病的或寒或热,以病邪在传变过程中是否化热为依据,《内经》所论三阴病热证是言其常,仲景所论三阴病或寒或热是言其变,两者不相悖;王履对《伤寒论》原文进行了辨析,对伤寒三百九十七法进行了考辨;还对阴毒、四逆与厥、中暑与中热等病证进行了阐发。  相似文献   

7.
1初创热病理论的《素问·热论篇》《素问·热论篇》认为,“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此处“伤寒”,指广义的伤寒,包括不同季节发生的温病和暑病,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认为热病之形成是因为“人之伤于寒”。寒性收引,人体感寒则腠理闭固,阳气不得散发,“则为病热”。然四时之邪侵及人体,皆可导致病热,故此“伤于寒”之“寒”,可概括为各种外邪。热病之辨证,《热论》中首创六经分证法:太阳受病,“头项痛,腰脊强”;阳明受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少阳受病,“胸胁痛而耳聋”;太阴…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以伤寒命名,似无异议,然其《伤寒论》之寒的实质,一直存在着模糊概念故后世医家形成了寒温异派纷争:有认为本书专为寒病而设;有认为本书为论治外感热病的专著。孰是孰非,就此,本文予以探讨。不当之处,望名家赐正。《伤寒论》以伤寒命名其概念模糊从仲景发挥了《内》《难》广义伤寒之说,著成了《伤寒杂扁论》(后晋王熙整理伤寒部份为《伤寒论》)之滥觞,后世诸贤均相沿其说,认为伤寒病其因是寒,其果为热,于是,宗袭其方,治疗热病,往往大相径庭。尽管如此,并不以为方不对症,而责之用者不得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他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其中《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做了发展。他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宋金代表性伤寒著作的分析,认为此时期医家多从广义伤寒来认识《伤寒论》六经病证,主张六经皆为热病,三阴病亦属热证,病在里而当以下法为主治疗。分析其原因在于宋金医家研究伤寒以外感热病为主,方法以文献汇集补亡为主,未能突破“热论”及“伤寒例”之范围。随着明清时期对《伤寒论》研究的深入,医家主张的三阴多虚多寒、治宜温补等问题才得到厘清,使得六经学说得到新的突破与发扬。  相似文献   

11.
《内经》热病的证治《內经》所载的热病,计有伤寒、溫病、暑病、风热病、湿热病和疟、痢、霍乱等多种。其证治详略不一,兹概述如下。 1.伤寒《内经》关于伤寒的证治理论集中于《素问·热论》中。篇中“热病”、“病热”与“伤寒”交互称谓,似表明“伤寒”作为病名尚未正式确定。然由伤于寒而命为“伤  相似文献   

12.
一、伤寒为热病之总名温热病古代属于伤寒,伤寒一词即人为寒所伤。《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同书《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凡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同书《水热穴论》说“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据上所述很明白说明人伤于寒就会发热而为热病。并说明有当时发的,有过时发的,从发的时间不同而名称不同,但是它的原因总是寒。古代当时的认识,寒是病原,可以潜伏于人身至春夏发病。此后医家多宗上说,以分伤寒温病。《难经·58难》提出了“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医外感热病中伤寒与温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伤寒与温病的区别 伤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此即《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狭义的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难经》日“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这就明确指出了广义与狭义伤寒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时病指的是春夏秋冬一般常见的急性发热性疾病,症状发冷发热,头痛身疼,古人统名之伤寒、热病,如《内经》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分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温病,有热病。”仲景本内、难诸书作《伤寒杂病论》,分六经辨证论治。历代中医皆本内、难、《伤寒杂病论》的方法以治四时热病。至金元时河间刘守真先生始提出伤寒与温病不  相似文献   

15.
透邪外出、清泄里热是伏气温病重要的治法之一,助阴托邪法首次见于柳宝诒的《温热逢源》,该治法开创了伏气温病治法的新途径,也为温病和其他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故从伏气温病的概念源流、病因病机、邪伏何处等方面阐述柳宝诒对伏气温病的认识,明确其对伏气温病的治疗原则和助阴托邪法的提出背景,通过对病案的引用简要地探讨助阴托邪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艾碧琛  赵国荣  肖碧跃 《光明中医》2011,26(7):1317-1318
从柳宝诒《温热逢源》的两篇文字分析其阐述伏气学说时比较法的运用,发现柳氏通过反复比较,将伤寒与温病、伏气温病与新感温病,这两个概念清晰区别开来,认为比较法是柳氏系统论述伏气温病理论不可或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伏气温病和新感温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感于外而伏藏于体内,过一个季节而发病,称为伏气温病。感受温热之邪,随感随发,称为新感温病。伏气温病的理论根据,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还有《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关于邪伏部位的争论,有邪伏肌肤说、邪伏少阴说、邪伏营分说,以及邪伏募原说。邪伏募原说,首先由吴又可提出,但吴氏原指瘟疫而言。所谓邪伏募原,其含义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潜伏期,与伏气温病是  相似文献   

18.
伤寒与温病的名称都来源于《内经》,如《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病。”《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伤寒和温病在唐宋以前基本上是一致的。温病就包括在伤寒之中,如《难经》所说的伤寒有五,就包括了多种外感热病。《伤寒论》是温病学发展的基础,伤寒和温病的分科,只不过是时间有先有后,叙述各有重点,  相似文献   

19.
湿温病,是由湿热之邪引起的温热病,所谓“暑病偏湿者,名曰湿温”(《时病论》)。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多发于雨湿较盛的夏秋二季。湿乃阴邪,其性重浊、粘滞,与热互结,则蒸酿为患,着难胶解。以致病起难辨,病多传变,痛程甚长,病势缠绵,故湿温病的证治辨析,为历代医家所精心探求。溯洄观之:《内经说》:“热病者皆伤寒之类”;《难经·五十八难》亦言“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由此可以得知,热病(包括湿温)属于伤寒范畴。然则热病与伤寒证治是否  相似文献   

20.
伤寒与温病     
伤寒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素问·热论》所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狭义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所以《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广义伤寒包括狭义伤寒、“中风”(感受风邪所致的外感病,不同于杂病之脑中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