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芪软肝丸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60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参芪软肝丸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参芪软肝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益肝灵片治疗,主要观察其对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及肝功能等指标降低程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芪软肝丸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疗效明显,具有较强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结石类疾病的总称,是临床常见疾病。于庆生教授运用从肝治胆理论治疗胆石症取得较好疗效。于庆生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安徽省“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在胆石症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从肝治胆理论治疗胆石症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西医学理论支撑。于庆生教授认为,肝胆经脉互相络属,来源于肝、贮藏于胆腑的胆汁需要肝的疏泄作用,此与西医学对肝胆关系的认识是不谋而合的,在解剖关系、血液供应和回流、淋巴引流、神经分布、生理功能联系上均有密切的联系。胆石症的治疗分为静止期和活动期。静止期相当于胆道或胆囊慢性炎症期,治疗以养肝、柔肝、疏肝、软肝为主。养肝柔肝是肝阴虚、肝血不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养肝阴之不足,肝脏宜以柔为补。疏肝是一种使肝气疏泄条达、疏调肝气的治法,主要是疏肝郁之气。软肝是一种活血化瘀的治法,是软化血瘀之肝。活动期相当于胆道或胆囊急性炎症期,治疗以清肝、泻肝为主要治则,是针对肝火偏旺、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清肝胆之热、泻肝胆实火、利肝胆湿热。对于庆生教授运用从肝治胆理论治疗胆石症进行临床经验总结,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胃痞病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从肝论治胃痞病时,主要从生理、病理、病机与治法上进行探讨,生理上肝、脾、胃脏腑相关,气血相连,功能相互为用;病理上肝疏泄功能异常引起气机失调或血行瘀滞,均会导致胃痞病发生。该文从调和肝胃、调和气血两方面论述从肝治疗胃痞病的治法,以疏肝和胃、清肝降胃、泻肝补脾、疏肝活血、柔肝养阴之法治疗,为胃痞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丹参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并探讨其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并检索OMIM、Genecard数据库以筛选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基于筛选结果,建立药物成分-靶点基因-疾病关系网络,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以分析丹参治疗肝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筛选出丹参主要化学成分65个,与肝纤维化相关靶点93个,关键靶点涉及AKT1、IL-6、VEGFA、EGFR、FOS等.基因GO分析提示丹参的活性主要涉及泛素-蛋白质连接酶结合、酰胺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通路提示丹参治疗肝纤维化可能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丹参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结果揭示丹参可能通过细胞增殖、凋亡、炎症等途径对肝纤维化发挥治疗作用,从而有效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近5年中医治疗肝纤维化文献进行分析,探讨肝纤维化的中医认识。方法检索近5年有关肝纤维化的文献,对肝纤维化病名、病因病机认识、治疗方法及近代相关研究几方面进行论述。结果中医多采用益气活血、软坚散结、清热利湿、解毒通络等方法治疗,多采用膈下逐瘀汤、龙柴方等方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中医治疗肝纤维化主要是从体外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或促进其凋亡;体内通过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肝纤维化进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肝胃不和与不寐证通常为两种不同的症状,肝胃不和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感、恶心、胀气、并伴有干呕等现象,该类患者有较为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不寐证主要是以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等为主要症状。中医学认为肝胃不和与人自身情志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半夏泻心汤在中医治疗中主要用于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对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临床中肝胃不和之不寐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玉霞 《光明中医》2013,28(8):1688-1689
在抗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方面,主要运用一些中药复方和单体成分,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机理,发挥中药的综合优势,达到修复肝损害、恢复肝功能、保护肝细胞及调整免疫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探讨了肝脾在血证中止血的协同作用。中医学认为,血证的发生主要与肝脾有关,故血证的治疗常以调肝止血和健脾益气为主。临证中,众多医家常以补脾土、清肝火、肝脾同调来治疗血证,常获显效。  相似文献   

9.
梁健  安永辉  邓鑫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2007-2009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是发展至肝硬化可逆转的最后阶段。研究表明,西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缺乏稳定性;近年来,中医药在诊治和研究肝纤维化方面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对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室研究等方面。现通过回顾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研究的历程,展现中医药诊治肝纤维化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汁淤积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形成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肝胆细胞膜相关转运蛋白表达及功能异常、炎症损伤、氧化应激、肝细胞结构异常等多个方面。其中,肝胆细胞膜相关转运蛋白表达及功能异常是主要发病机制,其他为次要发病机制。中医药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作用,针对主要发病机制的同时,兼顾次要发病机制,相互协同,从而在肝内胆汁淤积治疗方面取得显著疗效。本文从中医药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相关机制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目前中医药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138例药物性肝损害回顾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证候学特点,分析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按照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对13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运用证候学将各种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归类,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证候规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在于湿、毒、瘀、虚,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肾,病性属虚实夹杂,病机关键为湿热阻滞肝胆,临床治疗突出利湿退黄的治疗原则,能够有效治疗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2.
肝脾失调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之一,调肝理脾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治法。文章从肝脾失调角度论述了调肝理脾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以期为本病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探讨"从肝论治"紧张型头痛的病因病因、辨证分型及治疗方药。查阅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文献报道,从头痛与肝的关系、从肝论治的分型、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当前"从肝论治"紧张型头痛临床研究的一些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紧张型头痛病变部位在肝,情志内伤为发病主因,辨证分型亦以"肝"为核心,"从肝论治"紧张型头痛已成为紧张型头痛治疗的主流。其治法方药主要有疏肝解郁、平肝祛风、清肝泻火、养血柔肝等。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肝豆状核变性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近年来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方向教授认为肝豆状核变性相关失眠以铜毒内聚、伏毒于肝为主要病因病机,临床上从“肝”论治,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介绍方向教授临床以调肝为主,兼顾心、肾二脏,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相关失眠的经验,并介绍其治疗此病的验案1则,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相关失眠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刘俞彤  吕文良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0):2092-2094
肝纤维化是指多种病因所引起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所有肝脏损伤在肝脏修复愈合的过程中都有肝纤维化的过程,如果损伤因素长期不能去除,纤维化的过程长期持续就会发展成肝硬化。研究表明,肝脏纤维化是可逆的,中药在治疗肝纤维化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芪术颗粒在治疗肝纤维化中具有很好的疗效,也是临床上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常用药物。其主要组成有黄芪、莪术、丹参、北豆根等药物,具有益气活血、解毒散结之功效。已有研究阐明芪术颗粒治疗肝纤维化是有效的,可以逆转早期肝纤维化,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文章即对芪术颗粒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肝损害的机制、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对4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损害患者进行抗感染、护肝及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观察其肝功能变化。结果胆囊结石合并肝损害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大部分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胆囊结石合并感染是导致肝损害的主要机制,及时手术及抗感染、护肝治疗对防治肝脏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童舜华  石富娟 《新中医》2007,39(10):97-98
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少腹。慢性盆腔炎主要以前阴及少腹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病变与肝关系密切。笔者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常从肝经论治为主,疗效良好。根据慢性盆腔炎肝虚证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肝虚气陷、肝虚寒湿、三阴(肝、脾、肾)亏虚等证,故治以补肝法包括补肝升阳、暖肝化气、培补三阴等。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肝硬化目前仍然是医学的难点,其本质特征是肝纤维化和肝内结节的形成,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后期常出现严重并发症。现代医学认为,早期的肝纤维化是可逆的,到后期有再生结节形成时则不可逆;治疗主要有针对病因治疗、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治疗和支持疗法,缺乏特异性药物[1]。《难经·五十六难》中提到:肝之积,名曰肥气。肝积包括了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结聚成形的病变,其中包括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19.
于志强治疗脂肪肝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祺 《河北中医》2009,31(7):965-966
脂肪肝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该病是由于肝脏本身及肝外原因引起的过量脂肪在肝内持久积聚而成。现代医学认为,脂肪肝主要由脂类摄入过多、蛋白缺乏、营养不良、毒物或药物摄入及先天遗传与代谢因素引起的过量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脂肪酸)在肝内堆积而成。实践证明,大多数化学合成的降血脂药物对脂肪肝短期疗效不理想,长期服用又具有肝毒性。然而,中医学对脂肪肝的认识和治疗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治疗脂肪肝的主要手段。于志强教授在治疗脂肪肝方面有独到之处,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细菌性肝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造成局部肝组织炎症、坏死、液化,脓液集聚而形成的肝内化脓性感染[1]。其常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等。细菌性肝脓肿的症状为非特异性,临床上常见高热、全身乏力、食欲缺乏、体质量减轻。体格检查发现肝大、压痛、肝区叩痛。该病目前西医主要治疗措施为药物治疗、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抽脓或置管引流术、外科手术治疗等。多数病例采取超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