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脑卒中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目前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感觉障碍主要是因为患者在经历脑损伤后致使感觉传导通路受阻,无法完成正常的神经冲动的传播。中医药将这种感觉障碍称之为中风后麻痹,将其分为阴虚风动、气虚血瘀、痰瘀阻络和肝阳上亢四种类型,本着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对不同症型的麻痹给予不同的方剂治疗。除此之外,针灸疗法、特色疗法及康复训练等在临床的治疗方面也有着显著的疗效。本文就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药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治疗发挥更大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独活寄生汤,并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疗程.以感觉障碍评定积分及患者自述肢体感觉障碍程度的变化为观察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赵小萍 《四川中医》2006,24(9):91-92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语言、心理等方面的障碍,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关康复治疗与护理措施,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电针治疗且取穴相同,治疗组电针频率为100 Hz,对照组为1 Hz。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3.3%和80.0%,对照组分别为86.0%和4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感觉障碍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肢体感觉障碍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有效方法,其中高频电针治疗比低频电针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存在的情绪障碍、喜普妙对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量表对1700例卒中单元住院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将存在情绪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评定与分析两组患者SCL-90、HAMD、HAMA、SF-36的分值及其临床疗效。结果76%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障碍,以抑郁、焦虑症多发。治疗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后患者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喜普妙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障碍,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患者的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出现感觉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结合运动、感觉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结果:2组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能改善脑卒中后产生的感觉障碍,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刺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感觉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注射配合刺血疗法)23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23例,两组都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法的感觉和运动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感觉障碍积分、运动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刺血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上肢虚拟现实机器人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本体感觉、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oMaster上肢虚拟现实互动训练,共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本体感觉障碍患有率、Fugl-Meyer评估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本体感觉障碍患有率低于治疗前,且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本体感觉障碍患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虚拟现实机器人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预后,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腕踝针联合甲钴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及对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血流动力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偏身感觉障碍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接受腕踝针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障碍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命质量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感觉障碍评分、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波峰振幅、脑血流的波幅及流入容积速度、SS-QOL评分均明显升高,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感觉障碍评分、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波峰振幅、脑血流的波幅及流入容积速度、SS-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腕踝针联合甲钴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能够改进疗效并改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血流动力学、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感觉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致感觉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50例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均给与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感觉再教育、实体觉训练及视觉代偿。治疗后2组均采用Fugl—meryer评定量表进行感觉评定。结果:治疗90天后,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障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配合感觉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