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及早识别和控制胃癌前病变(PLGC)向胃癌发展是防治胃癌的重要途径。课题组在此前的研究中,认为毒瘀交阻是发生PLGC的主要病机,采用具有解毒化瘀作用的金果胃康胶囊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故本文从"毒瘀交阻"理论探讨辨治胃癌前病变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胃癌在全球的发病率极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对胃癌的预防成为了各医家关注的重点。胃癌前病变是胃癌二级预防的关键,现代医学对其治疗手段相对匮乏,而中医学治疗本病的优势较为显著。中医将其归为“胃痞”等范畴,认为脾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蕴湿生毒为标,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文章从“脾虚湿蕴挟毒”角度对胃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进行论述,并提出“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治疗原则,以期为中医药在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属于中医"胃痞"范畴。其病因多为毒浊内蕴于心下,毒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理基础,关键病理因素可概括为毒、瘀、虚。其发病以正虚为本,以毒、瘀为标。在病变过程中,机体正气亏虚是内因,感受浊毒邪气是外因,浊毒内蕴、毒瘀互结则是其主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高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关键。治当以解毒化瘀扶正为法,辨证论治,提高疗效,降低转癌率。  相似文献   

4.
防治胃癌前病变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关键预防环节,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复杂,主要责之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情志为五脏所主,情志过激尤伤肝脾,七情六郁均可影响胃癌前病变的转归,其中以忧、思、郁、怒四者最为常见。胃癌前病变发病与肝关系密切,肝郁气滞是胃癌前病变的重要病理特点和向胃癌发展演化的关键病机,因此胃癌前病变多从肝论治。情志疗法包括五行音乐法、移精变气法、七情相胜法、言语开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其顺应"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发展模式,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特色情志疗法疏肝理气,调畅情志,加强胃癌前病变患者心理疏导,有助于阻断胃癌前病变向胃癌进展,以期为胃癌前病变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有效开展本病的干预对胃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辨证施治有较大优势.本病的发生发展是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复杂过程,认为脾胃虚弱(损)是发病之本,邪壅胃腑、胃络瘀阻是重要病机特征,邪毒久滞、毒损胃络是重要病机转归,故提出“脾虚络阻毒损”为其基本病机,以“健脾通络解毒”为基本治则,并应用肝脾(胃)同调,宏观与微观辨证施治相结合来立法处方,确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胃癌是我国临床常见的肿瘤之一,胃癌前病变与胃癌密切相关,及早识别和治疗胃癌前病变向胃癌的进展,对开展胃癌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刘华一主任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对胃癌前病变治疗见解独特,刘师认为在各种致病因素下导致脾胃亏虚,以致瘀血、湿热、气滞等毒邪内生,损伤胃络,久而蕴积化热,血败肉腐,胃失濡养,发为本病,研究显示胃转安颗粒具有减轻异型增生,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增殖,具有阻断及逆转胃癌前期病变的作用。刘华一主任临床以胃转安颗粒为基础方,在其基础上辨证治疗,疗效突出,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有效率,发挥了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独特优势,值得在临床中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均表明胃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实际上,由于胃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没有完全揭示清楚,对胃癌进行一级预防比较困难,因此深入研究胃癌前病变成为对胃癌实施二级预防及治疗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如果能及时预防或阻断胃癌前病变的形成,则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大大降低。而中医认为"毒、虚、瘀"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在此,就近年来对从"毒、虚、瘀"三方面来辨证胃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毒瘀交阻"是胃癌前病变(PLGC)发生癌变的核心病机,气阴两虚是产生"毒瘀交阻"的体虚条件的学说。并论述了湿热蕴胃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湿热毒邪滞气凝络是产生毒瘀交阻的病理结局,以及通过临床研究验证了解毒化瘀兼益气养阴法能有效阻止PLGC癌变。  相似文献   

9.
胃黏膜屏障功能在胃癌前病变(PLG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胃黏膜屏障的损伤修复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增殖失衡及各种神经介质和体液调节关系密切,胃黏膜屏障损伤程度又与PLGC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脾虚络阻毒损”是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的基本病机特征.其中脾胃虚弱是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的发病基础,胃络瘀阻、毒损胃络是贯穿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的关键病理因素.健脾通络解毒法是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修复保护的重要辨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金果胃康胶囊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果胃康胶囊对胃癌前病变证属毒瘀交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胃癌前病变属毒瘀交阻者10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给予金果胃康胶囊治疗,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50例,给予三九胃泰胶囊,每次4粒,每日2次.两组均以3月为1疗程,连用2疗程.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对胃镜及病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金果胃康胶囊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确切,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金果胃康胶囊对胃癌前病变证属毒瘀交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胃癌前病变属毒瘀交阻者10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给予金果胃康胶囊治疗,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50例,给予三九胃泰胶囊,每次4拉,每日2次。两组均以3月为1疗程,连用2疗程。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对胃镜及病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金果胃康胶囊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确切。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沈洪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发病的基础,血瘀、邪毒相干为害,为本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关键,进而提出从"虚""瘀""毒"三个方面论治本病,确立了益气化瘀解毒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鲁静 《江西中医药》2010,41(2):33-34
<正>虚是紫癜性肾炎发病的内因,风热毒瘀为致病之标,本虚毒瘀为病机之关键,瘀血贯穿于紫癜性肾炎的始终。总之,气阴两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基础,而"风热毒瘀"则为本病迁延不愈的病理因素。因此,临床以疏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即见奇效。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研究认为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的"毒"主要包括外感"六淫伏毒"和内伤"七情郁毒","毒瘀内生"既是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病理产物,又是乳腺癌发生的直接病因。因此,"毒瘀互结"证可以看作是乳腺癌癌前病变特有的阶段,对其治疗是防止乳腺癌发病的最后防线,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黏膜从正常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阻断和逆转PLGC的发展,是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药在该领域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前景。我们从"浊毒"入手,治疗胃癌前病变患  相似文献   

16.
壮雨雯  赵智明  蔡辉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181-1183
从癌毒的特性探讨胃癌发生、发展、加重的关键所在,癌毒蕴结于胃是胃癌发病之根,癌毒性窜流走、传舍周身、耗散正气。浅析癌毒对机体的影响,癌毒阻胃,损伤脾胃,连及肝肾,进一步生瘀化痰、痰瘀互结,最终因毒致虚。提出抗癌解毒贯穿始终,益气扶正灵活加减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细胞自噬从微观角度探讨沈舒文教授所提"毒瘀交阻"之论,揭示胃癌前病变中"毒瘀交阻"的病机及"扶正解毒祛瘀法"的微观机制,阐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自噬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李培润主任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经验,脾胃虚弱、痰瘀络阻、毒邪内蕴为基本病理特点,脾胃虚弱是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基本病因,痰瘀络阻是胃黏膜癌前病变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毒邪内蕴是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病关键。采取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标本兼顾,重在治本,治疗大法为健脾补气、活血化瘀通络、解毒排毒,简称健脾活血解毒法,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评价欣胃颗粒在治疗胃癌前病变气阴两虚挟瘀挟毒型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胃癌前病变气阴两虚挟瘀挟毒型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欣胃颗粒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胃镜下改变、病理疗效、相关安全性指标及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23%、85.29%、82.35%,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1.87%、65.62%、62.50%,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气阴两虚挟瘀挟毒型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及现代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瘀毒致风的理论源流,分析了瘀毒致风的病机特点、发病规律及临床表现,认为"瘀毒"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始动病因,"瘀毒致风"是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转,瘀毒持续为害是本病迁延和深化的关键环节,提出化瘀解毒的治疗法则,以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