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随着中草药的广泛运用,中药的肝毒性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在临床中安全运用中药,减少中药肝毒性成为中医药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肝毒性中药的药物成分、药物的量-时-毒关系、中药药性、药物炮制、药物配伍、用药部位、给药途径以及人为主观因素等各方面探讨中药与肝毒性的相关性,通过分析提出药物肝损害可以通过药物科学炮制、合理配伍、选择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临床上合理规范运用等方式得以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毒性中药的配伍炮制剂型与给药途径在安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毒性中药治疗的98例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对使用毒性中药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毒性中药的配伍炮制剂型与给药途径在患者治疗用药中的作用。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在98例接受毒性中药治疗的患者中有23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没有按规定剂量使用10例,中药炮制不当8例,中西药联合使用不当4例,其他原因1例。结论:在毒性中药的使用过程中,配伍炮制剂型与给药途径对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必须严格规范使用,安全合理用药,通过科学的配伍炮制剂型与给药途径为患者进行科学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为毒性中药的减毒增效及应用安全有效提供依据。方法:查找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将毒性药物的炮制归纳为净制、水制、加热和辅料制去毒,应用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合理配伍等。结果:毒性中药炮制要科学规范,辨证要准确,应用要合理。结论:在临床应用毒性中药时要对毒性中药的炮制、辨证、对症、配伍等加强监管,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配伍减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雷公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尤为显著。但因其具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尤其是肝肾毒性,限制了雷公藤的临床安全应用,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虽然目前存在的减毒方式众多,包括传统的净制减毒、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和现代的制剂减毒、结构修饰减毒、生物技术减毒以及其相互间的联合应用等,但并没有本质上解决雷公藤的安全问题。在古代医药文献中药物的毒性常指这种药物的偏性,在中医药理论看来,作为药物都有毒性,关键是正确使用。中药的配伍使用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配伍雏形,到《黄帝内经》中已有君臣佐使配伍用药的方剂,再到《神农本草经》中配伍理论的形成,到最后《伤寒论》经典名方的传世,记录了中药配伍应用的发展,也记录了中药配伍使用的重要意义,随着中药事业逐渐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中药配伍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迈向质量可控、机制清楚的组分配伍,故本文以雷公藤配伍减毒为中心,以配伍形式的发展为主线,对雷公藤配伍减毒进行综述,为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提供思路,促进其合理开发和临床安全应用,也为其他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毒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不注意用药个体之间差异、非药用部位的掺入、处方配伍不当、盲目应用验方、单方及偏方、炮制不当、没有炮制、名称近似的中药相互取代、中药品种误用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总结解毒方法包括慎用验方、单方及偏方、辨证用药、延长煎煮时间、配伍减毒、炮制减毒等.通过了解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明确减毒方法,形成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不但不可盲目尊崇中药无毒,也不可夸大中药毒性.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把药物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合理用药,中病即止,正确掌握其用法、禁忌.  相似文献   

6.
随着毒性中药在临床上应用于癌症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病例增多,临床上应当合理、安全、有效的应用及管理毒性中药,在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同时,规避毒性中药带来的风险。文章从毒性中药的分级标准、用法用量、配伍使用及炮制去毒等方面对毒性中药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探索毒性中药的临床安全应用及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减毒炮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晶  彭伟文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3047-3048
毒性中药是中医"治病攻邪"的常用药物,长期的中医药临床实践证明,毒性中药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尤其在救治疑难重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素有"以毒攻毒"之说.但是毒性中药多含有毒成分,药性峻猛,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滥用、乱用毒性中药,不可避免地给病人造成身体损害,严重者造成病人中毒死亡.因而了解毒性中药炮制原理,掌握有毒中药的正确炮制方法,能使毒性中药减毒增效,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古籍早已对中药毒性有了记载,其中中药有毒、无毒以及毒性强弱都是相对的。中药毒性受到品种因素、炮制因素、配伍因素、产地来源、剂型等因素的影响,在工作和研究中正确对待、合理使用药物,有助于提高其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中药毒性特点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彭成  邓家刚 《山西中医》2009,25(2):49-50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之一,中药的使用必须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有毒无毒以及毒性强弱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如剂量、炮制、配伍、煎服方法等)可能相互转化,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中药的毒性。  相似文献   

10.
何宁  马珍珍  王秋月  王婷  袁佳烨  杨军令  李川 《中草药》2024,55(6):1812-1838
有毒中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医药在使用有毒中药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毒性的认识,并通过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对证用药、剂量与疗程控制等方式保障其安全使用。吴茱萸是临床常用“小毒”中药,一方面,吴茱萸的药效作用明确,既是治疗肝寒气滞诸痛的主药,又是治疗脾胃阳虚、五更泄泻的常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具有抗炎、抗肿瘤和心脏保护等作用;另一方面,吴茱萸具有潜在的毒性,古代多部经典医书中对其有“小毒”的描述,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具有肝毒性。为保障吴茱萸的临床安全使用,需要对吴茱萸的毒性相关研究和减毒措施进行全面了解。以吴茱萸的现代药物科学研究为中心,对吴茱萸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毒理研究、药代特征进行系统阐述,结合已有配伍研究对吴茱萸的后续减毒配伍研究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毒性作用明确、毒性物质明确、减毒配伍物质和机制明确的目标,明确临床安全用药的技术条件,使其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由此扩大中医的用药范围和选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7.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