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索耻骨上膀胱切开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治疗大体积(> 80 mL)前列腺增 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深圳市中医院 2016 年 10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行 PKEP 联合耻骨 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及取出标本的 30 例大体积 BPH 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术后 6 个月),并将患者资料与文献报道进行比较,分析该手术方式的临床可行性。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手术严重 并发症;手术时间(40.6 ± 11.5)min;术前、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平均为(11.3 ± 3.6)g·L-1;平均住院时间(10.5 ± 1.7)d; 术后 6 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改善值(13.7 ± 3.2)分;生活质量评分表(QOL)评分降低(2.1 ± 0.9)分; 最大尿流率(Qmax)提高(12.5 ± 4.2)mL·s -1 。结论:PKEP 联合膀胱切开术临床操作可行,针对大体积 BPH 合并膀胱 结石患者该方案能够降低传统开放手术的创伤,缩短手术的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胰岛素及调脂降压营养神经等西药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后检测尿流率、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残余尿量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均显著增加;对照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2个月后2组残余尿量均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明显升高(P均<0.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阳极阻滞电刺激术刺激骶神经根对恢复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价值及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清洁级白兔54只,均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无异常。随机选择18只作为对照组(假手术),其余36只采用脊髓完全夹闭法造成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白兔按是否植入电极分成电刺激组18只与神经源性膀胱组18只。电刺激组予以长期电刺激,刺激时间为30 min/次,6次/d,刺激4周。检查3组尿动力学情况,评估膀胱功能。结果对照组术前术后未见逼尿肌收缩现象,尿动力参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膀胱充盈期压力曲线较为平滑,无排尿期反射;神经源性膀胱组术后膀胱逼尿肌漏尿点压、静息压升高,逼尿肌活动亢进且收缩多为无效,在排尿过程中出现逼尿肌-括约肌失调,残余尿量增多且排尿量减少,膀胱体积明显减少,排尿效率与膀胱顺应性均下降;电刺激组膀胱静息压有所上升,膀胱充盈中逼尿肌收缩较佳,漏尿点压有所降低,且括约肌在排尿中肌电图十分稳定,排尿量有所增加,残余尿量相应减少,排尿效率以及膀胱顺应性均增高。结论阳极阻滞电刺激法可以明显减少残余尿量,增大膀胱体积,有助于排尿率的提升,可降低逼尿肌压、漏尿点压以及膀胱静息压,对恢复膀胱功能及重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治疗的 80 例患者 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膀胱痉挛分为痉挛组(31 例)和非痉挛组(49 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姓名、 性别、冲洗液加温情况、尿管气囊注水体积、切除肿瘤体积、低顺应性膀胱或(和)不稳定膀胱情况、前列腺症状评 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等临床资料,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顺应性膀胱或(和)不稳定膀胱、SAS 评分≥ 50 分、冲洗液没有加温和尿管气囊注水 体积 40 mL 是患者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后患者 SAS 评分、尿管 气囊注水体积、冲洗液加温、低顺应性膀胱或(和)不稳定膀胱是其发生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可基于上述危险因素 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分析探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层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 2014 年 1 月至 2018 年 2 月间于阳春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浅表层膀胱癌患者 52 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 26 例,其中观 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两组均给予化疗药物常规灌注,比较两组患者术 中出血量、住院用时、手术用时、导尿管置留用时、膀胱冲洗时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导 尿管置留用时、膀胱冲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住院用时、手术用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生存率(92.31 %)高于对照组(80.77 %),观察组复发率(7.69 %)低于对照组(19.23 %),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浅表层膀胱癌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后并发症风险低,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腧穴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常状态下膀胱的尿动力学指标,继予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不予针刺治疗,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进行针刺。观察灌注期间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间隔时间、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基线相比,模型组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明显升高(P < 0.01),排尿阈值压亦上升(P < 0.05),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下降(P < 0.01),排尿间隔时间延长(P < 0.05),但其膀胱收缩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 > 0.05);针刺干预后,三阴交组、中髎(次髎)组与针刺前相比,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P < 0.01),收缩后膀胱内压减少(P < 0.01),排尿阈值压未见显著差异(P >0.05),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P < 0.05),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 < 0.01);两组组间比较,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 > 0.05);合谷组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 > 0.05)。结论:针刺治疗AUR大鼠主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神经节段腧穴中髎(次髎)、三阴交从而使AUR大鼠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收缩后膀胱内压减少、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间歇导尿及膀胱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速率、最大尿流速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测压容积、24 h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24 h平均单次尿量、尿残余量、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 LUTS)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QO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速率时逼尿肌压力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速率、最大膀胱测压容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排尿次数、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最大排尿量、24 h平均单次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长期尿潴留、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30例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伴膀胱内压达40 cmH2O以上,采取TURP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1~8周后全部拔除,排尿通畅。8例膀胱内压始终未达到40 cmH2O,且在膀胱注水充盈过程中无逼尿肌不稳定出现,行膀胱造瘘治疗后出院,1~6个月后经尿动力学检查复查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其中5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有恢复,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愈;剩余3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长期留置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电针治疗骨盆骨折术后神经源性膀胱进行系统尿流动力学评价。方法选取骨盆骨折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导尿,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电针疗法增加了骨盆骨折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逼尿肌的有效收缩,显著改善膀胱排尿功能障碍,使处于松弛状态的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张力增加,产生排尿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索中医封包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降低产后尿潴留的效果。 方法: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清远市人民医院)2018 年 8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期间收治的 400 例产妇,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200 例。观察组在产后实施中医封包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在产后仅实施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产 妇首次排尿时间、产后尿潴留发生率、留置尿管率、产后出血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产妇首次排尿时间为(3.27 ± 0.98)h, 短于对照组的(4.19 ± 1.0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的留置尿管、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 9 例(4.5 %),低于对照组的 21 例(10.5 %),且观 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68 ± 98)mL,少于对照组的(395 ± 12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中医 封包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降低因尿潴留导致的产后留置尿管率,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能够增加产妇的舒适度,容易实施,产妇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观察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绿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 50 例膀胱癌患者(对照组)和经尿道 膀胱肿瘤绿激光切除术的 50 例膀胱癌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血红蛋白,留置尿管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 1 年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 与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 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 %)低于对照组(2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1 个月、术后 6 个月、术后 12 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 1 年复发率(2 %)低于对照组(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切除术优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相似文献   

12.
神经源性膀胱( neurogenic bladder , NB )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所有可能累及储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1]。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 , DNB)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DNB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所以目前的治疗方法疗效有限。中药封包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将药物加热后,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的穴位来回慢慢滚熨,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2],有调理气血、通窍活血、利水消肿之功。2010-01—2012-12,我们采用中药封包治疗DNB 25例,并与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2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在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颈髓损伤患者(全部为男性),3 d之内进行尿流动力学测压,大于2周后进行第2次膀胱压力容积测定,观察2次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数值与尿流动力学压力数值。结果 48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第一次膀胱压力容积测定(42±5.6)cmH2O(1 cmH2O=0.098 kPa),第2次膀胱压力容积测定(42±6.3)cmH2O,尿动力学压力(43±7.2)cmH2O。结论膀胱压力容积测定结果与尿流动力学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李昆城 《光明中医》2008,23(3):320-321
1概述 不稳定膀胱(unstable bladder,USB)是指膀胱在潴尿期逼尿肌出现自发的或在咳嗽等诱发动作刺激下出现的无抑制性收缩,是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尿动力学表现。表现为尿急、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临床按国际排尿控制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定义,储尿期逼尿肌压力变化幅度〉15cm H2O判断为USB。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后及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韶关市妇幼保健院 2018 年 2 月 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分娩及行手术治疗的 90 例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 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引导排尿,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 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内残余尿液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78 %,高于对照组的 7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膀胱内残余尿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内残余尿液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1.11 %,与对照组的 8.89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 对产后及术后尿潴留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减少膀胱内残余尿液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尿压测评系统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评价应用。方法: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前后,用膀胱尿压测评系统进行膀胱功能评估和功能训练,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首次膀胱充盈量、首次排尿感、强烈排尿感、膀胱压力、膀胱容量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膀胱尿压测评系统测得患者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尿压测评系统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应用,能够准确评估膀胱功能、逼尿肌活动性和顺应性、并可以指导膀胱训练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结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DN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甲钴胺片和溴吡斯的明口服.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口服.疗程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治疗后4周检测尿流率、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力,并进行美国泌尿科协会症状指数(AUA-SI)评价.结果: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治疗组AUA-SI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减少,平均尿流率、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显著增加,优于对照组(P <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优于对照组的73.8% (P <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讨膀胱容量测量仪在盆腔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1 月云浮市人民 医院收治的盆腔肿瘤患者 55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23 例及对照组 22 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调强放疗,观察组经 膀胱容量测量仪监测膀胱状况,对照组根据医师口头指令、患者主观诉说膀胱充盈程度(自觉有明显尿意)确定盆腔计算 机体层摄影(CT)扫描时间。统计并比较两组靶区移位误差、靶区剂量指标〔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 小肠受照射剂量达 20、30、40、46 Gy 时受照体积(V20、V30、V40、V46)。结果:观察组腹背方向、头脚方向、左右 方向误差、HI、小肠受照射体积百分比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 CI 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盆腔放疗中通过膀胱容量测量仪维持膀胱充盈情况,利于提升靶区勾画精准度,减 少靶区位移误差,并减少危及器官(OARs)受照射剂量,继而降低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保证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郭华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21-21,57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膀胱病(DCP)患者的临床尿动力学改变。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68例确诊为DCP患者,其中无前列腺增生(BPH)的DCP31例,年龄(68.3±5.6)岁;有BPH的DCP37例,年龄(74.9±7.5)岁;另选择30例无下尿路异常的正常老年男性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各种尿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BPH和有BPH的两组比较,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剩余尿量及最大尿道闭合压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与正常老年组比较,无BPH和有BPH的DCP组逼尿肌反射亢进发生率均显著增加,分别为75.3%vs.76.1%vs.12.3%,其最大膀胱容量明显减少,分别为(312.2±1018)mlvs.(296.2±129.5)ml vs.(542.2±119.3)ml。结论:DcP患者排尿异常应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有BPH的DCP患者逼尿肌排尿压、尿道闭合压和剩余尿量变化较无BPH的DCP患者更为明显,提示应同时治疗BPH。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雷火灸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PSNB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雷火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排尿日记(自主排尿次数、单次最大尿量、导尿次数)、尿流动力学指标等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排尿次数、导尿次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少,单次最大尿量增加(P <0.05),观察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与本组治疗前对比最大尿流速率、最大膀胱容量均升高,残余尿量均减少(P <0.05);治疗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显著(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结论 雷火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PSNB,能够改善尿动力学指标,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