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结合PRO理论和中医学理论,研制具有中医特色的慢性咳嗽中医PRO量表;为综合评价各类临床干预对慢性咳嗽的疗效、评估慢性咳嗽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遵循PRO量表制表原则与流程,参考中医学理论,构建理论模型;筛选条目以形成慢性咳嗽中医PRO量表正式调查量表;对共计308位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正式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78份,所得数据进行包括离散趋势法、频数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在内的统计学分析,最终通过筛选得到终量表。结果:本课题研制了反应中医特色的慢性咳嗽PRO量表,量表最终筛选得到35个条目。结论:严格按照PRO量表制表规范流程所研制的慢性咳嗽中医PRO量表,结合了PRO的概念和中医对慢性咳嗽的认识,能很好体现中医证候疗效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是研究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中医系统论是关于人类健康与疾病系统规律的学说,简单数字既提示了中医学有关理论基础、思维方法、诊断、病因病机等核心内容,又体现了系统论思想与中医学的紧密结合。通过简单数字了解中医学与中医系统论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把握中医学的理论要点和中医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的理论及其结构模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患者报告结局指标的研究现状和内容的回顾分析,认为有必要研制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状况量表用于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通过对中医学理论健康概念内涵的分析,认为中医的健康状态是"平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临床实践中,中医临床医生主要从精力、疼痛、大便、小便、睡眠、情绪、饮食、体质等8个方面的表征来考察健康状况的好坏,据此以构建可操作化的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并发展和研制量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医学问诊、辨证论治以及整体观念等基本理论要素的回顾与考察,说明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与中医学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和共通性。PRO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不仅能从症状改善角度评价干预措施,还能为某些功能性疾病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唯一的、特异性的重要证据。从量表理论框架的搭建、条目池的产生、具体条目的筛选以及量表性能评价等方面介绍糖尿病中医PRO量表研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指出目前糖尿病中医PRO量表的研制还存在经验不足、数量匮乏、中医特色不足、实施过程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应强化对国外量表研制经验的学习,规范研制步骤,突出中医特色,以提高量表研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培训对护士灵性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1年7月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60名取得中医护理专项培训资质的护士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试验组护理人员除参加计划性的院科两级常规业务培训外,定期增加中医情志护理培训与芳香呵护培训,对照组仅参加计划性的院科两级常规业务培训,培训时间为6个月。分别于培训前后,采用灵性健康量表和灵性照护认知量表对2组护理人员进行评分,分析不同培训方式对2组护理人员灵性健康和灵性照护认知水平的影响。结果 培训前,2组护士灵性健康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2组护士灵性健康量表评分均高于培训前,且试验组灵性健康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培训前,2组护士灵性照护认知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2组护士灵性照护认知量表评分均高于培训前,且试验组灵性照护认知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培训与芳香呵护培训可提高护士在中医护理中灵性健康和灵性照护认知...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用中医药学(中医学古籍)的传统理论,从传统中医护理学在历史与发展、理论背景、护理程序和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便更深刻地理解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探讨研制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的思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PRO量表的研制可依照成立工作小组、定义适用范围、构建理论框架、建立及筛选条目、评价量表科学性等基本步骤;以患者为中心,基于中医心力衰竭理论及临床特征,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对量表进行条目筛选和评价;引入计算机自适应系统(computerizedadaptive testing,CAT)和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the 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中医PRO量表的临床应用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具有中医特色的复发性口腔溃疡量表理论架构,为量表的进一步研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依据国际患者报告结局指标(PRO)量表研制流程,结合"以口为主,五脏相关""形神统一""天人合一""七情五志"等中医学理论学说,进行理论模型的探讨。结果中医复发性口腔溃疡PRO量表理论框架包括4个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独立性维度、社会自然维度。结论中医复发性口腔溃疡PRO量表理论结构模型的建立可为中医复发性口腔溃疡PRO量表的研制奠定基础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健康概念及其测量操作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中医学关于健康的概念和中医学健康观的基本特点出发,吸取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有关“操作化”的思路和程序,围绕中医学健康概念及其测量操作化的相关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应用操作化方法构建基于中医学理论的健康评测量表的框架、相关维度、指标和条目。  相似文献   

10.
中医动物模型在《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应用何晓晖朱荣林(江西抚州中医学校抚州344000)《中医基础学》(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学各科的基础,也是学习中医学的第一门基础理论课程。由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产生于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古朴而抽象,学生从中学学习数...  相似文献   

11.
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及其现代系统工程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体恒动的自然观与生命观的指导下,中医养生学建立了"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形神健康"的康寿自然养生模式.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着健康,盼望着长寿.追溯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养生需要从顺时养生、运动养生、文化养生、饮食养生、调控养生、药物养生等6个方面综合调理,不能单打一,从而形成现代中医养生系统工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自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来,相继推行“治未病”科建设,印发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大力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瘥后防复等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医预防保健的思维模式,而健康管理是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干预与随访跟踪的全过程。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从历史源流、思想内涵、指导思想及关键策略与技术等方面对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进行了深入对比剖析,发掘了中医“治未病”在理论层面和综合调理手段上优势更为明显,而现代健康管理在应用流程与技术方法更为先进;二者的相同点在于对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的追求,强调整体医学观念及对影响健康之“因”的关注,且在理论与实践、核心理念及技术方法上存在可能融合点。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未病-未传-未复”阶段性监测-评估-干预应为中医健康管理的主导思路,当前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体质偏颇、慢性病等人群的健康管理(预防、治疗及康复干预)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医健康或疾病风险监测与评估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医道同源互生,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巨大。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主格调,恬淡虚无、冲气为和、阴阳和谐的追求构成了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道法自然的养生观出发,分析总结了中医顺时、顺处养生理念;随后从虚无无为、阴阳和谐、崇阴尚柔等道家哲学思想归纳出中医虚无、和谐、尚柔的养生原则,以及宁心定志、饮食调养、导引吐纳、调畅情志、形神兼修的养生方法,这些无不与道家的思想紧密融合。道家哲学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指导了中医养生原则和理论的形成,中医养生的许多方法和具体手段也是直接来源于道家。对于道家思想和道学理论的挖掘和深入研究,必能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创新养生方法,促进大众对摄生保健、益寿延年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中医养生知识库的构建方法。方法:研究符合中医养生特色的知识分类方法,在中医养生分类体系的指导下构建面向中医养生的专题文献库,对中医养生知识进行存储。在中医药文献资源基础上,设计开发中医养生知识服务平台,为中医养生知识的静态展示和动态查询提供支持,从而将知识库内容向全社会开放。结果:该构建方法可对中医养生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现代诠释,建立中医养生知识库及其服务体系。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构建具有普适性中医养生知识库是实现中医养生知识共享和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健康概念及其测量操作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75%~80%,确诊时约30%~40%病例已属于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化疗是治疗晚期NSCLC的重要方法之一。2005年1月-2006年5月,我们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NSCLC30例,并以同期行单纯化疗的30例作为对照,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6.
中医养生丹术包括内丹术和外丹术,是古代方技中神仙家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积累的养生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神仙家学术在秦汉时期兴盛繁荣的同时,也遭受了焚书坑儒、独尊儒术的打击,被视为"怪力乱神"而游离于中医之外,后来分化为内、外丹术,隐迹民间和山林,从而被划入道教学术范畴,至今已面临濒危消亡的境地,亟待保护。由于中医养生丹术是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古代生命认知知识和传统养生学术的精华,将中医养生丹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不仅有利于中医养生学术得到全面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而且有利于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凸显中医养生丹术本有的医学内涵及价值,造福于未来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7.
从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及健康促进的策略等方面探讨开展中医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教育路径及方法,旨在进一步加强医院健康教育,提高中医医院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的健康问题描述,中医体质类型和细化中医体质等级评价。方法:通过统计描述,因子分析,决策树分类和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对2392例30岁以下青年女性中医体质自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从2392例30岁以下青年女性中医体质健康问题中抽取了21个共性因子;按体质主次及复合情况获得277个体质类型,前50个体质类型占49.32%;基于决策树分类将中医体质5个级别的等级评价细化为19个。结论:所有探索符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简称《标准》),更加个性化地描述体质健康问题及其数量关系,深入探讨前50个中医体质类型应该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细化的等级评价将提升用户体验,从而有利于《标准》的规范操作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正确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讨如何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结果:以中医“治未病”理论引导患者对健康的认识与对疾病的预防,从而达到现代中医护理的预期目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结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健康教育,可充分发挥中医在预防保健与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中医护理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