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耿建国 《北京中医药》2006,25(7):440-441
<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对临床各科有着较高的指导价值,其所载方药在临床上有着卓越的疗效.千百年来<伤寒论>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推崇,时至今日,<伤寒论>仍然是中医高等教育中的骨干课程.学习<伤寒论>,学好<伤寒论>,运用<伤寒论>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不仅是培养中医本科生、研究生成为中医高级人才和临床综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中医成人教育(以下简称:成教)中完善成教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中医理论的精髓、提高成教学生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1生平与著作 邢锡波(1906-1977),男,汉族,河北省青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和中医教育家。其生前在天津、河北一带行医50余年,对中医理论深有造诣,临床经验丰富。著有《伤寒论讲义》(上下册)、《伤寒论补充教材》、《脉学阐微》、《邢锡波医案选》、《伤寒论临床实验录》、《邢锡波医案集》、《中医临床传薪集》等。  相似文献   

3.
文竹  建宇  李杨 《光明中医》2009,(5):925-925
中医院校学生外语过四级、六级,却看不懂中医古籍,中医教育严重西化。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陈勋儒建议,要扭转中医西化倾向。 陈勋儒委员指出,目前的中医药教育中对传统中医理论重视不够,以西医模式培养中医学生,中医教育严重西医化。在语言上,中医院校古汉语教育“短腿”,学生看不懂中医古籍,外语水平可过四六级,而未能深入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中医的望、闻、问、切等临床功夫训练太少。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组方的术数机制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中十分吸引人却又很难得其要领的领域。从人类智能的本质与知觉物体概念,象数思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伤寒论》组方规律研究的意义、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机器学习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伤寒论中的术数研究5个方面,认为《伤寒论》组方术数机制研究具有认知方法上的意义,符合中医学发展的客观现实,是临床实际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医创新的一线生机。为从经方这个源头上引导中医临床回归,恢复中医传统理论本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创立了理、法、方、药相联的辨证论治体系,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和方法,其原著的写法反映了张仲景临床辩证思维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临床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有着特殊的价值,故历来是中医高等院校必修课程。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作为中医学专门人才的一部分,就必须重视《伤寒论》的学习,注重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为成长"思考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与《内经》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而中医经典是中医理论之渊薮,是中医学子必修的课程,在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中医临床基础各课程教学现状由于历史原因,现各中医药院校往往将各中医经典课程分开讲授,使经典课程成为了精专而狭窄的学问。授课教师各自为阵,相对孤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复的方剂及辨证不知所措,重点难于  相似文献   

7.
郭子光 《新中医》1997,29(8):10-12
郭子光(932~),男,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重庆审人。长期任教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讲授中医内科、伤寒论、各家学说和养生康复等课程。临床上以“病证结合”诊疗为特点,擅长内科疾病的治疗,尤其注重研究。。脑血管和血液疾病。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于中医理论颇有发挥。多次应日、韩等国邀请东渡讲学、交流,获得好评。曾编著或主编《伤寒论汤证新编》、《肺结核病》、《中医奇证新编》、《中医康复学》、《日本汉方医学精华》、《中医各家学说》、《现代中医治疗学》等10余种医学专著问世。为当代著名中医…  相似文献   

8.
赵鸣芳 《中医教育》2000,19(6):35-36
在倡导中医现代化的今天,《伤寒论》的教学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学生容易将经典著作的学习与实现中医现代化、“探求新知“对立起来,对《伤寒论》的学习有抵触情绪;二是在校生缺乏临床体验,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枯燥,学生更难于掌握《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教学内容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是目前《伤寒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的根基。《黄帝内经》为中医理论之根源,为医不读《内经》,则学无根本;而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为辨证论治之典范。之后,中医学术虽然代有发展、流派纷呈,医学著作汗牛充栋,然而追溯这些学说、流派、著作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的桥梁课.如何通过学习这部经典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本文主要通过①案例式教学法贯穿课堂始终;②多种教学方法配合应用,提高教学效果;③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临证兴趣,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生在学习《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课程时存在传统文化基础薄弱,尚未接受中医临床课程的辨治思维训练,而对于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比较完善,已经对现代西医诊治思维有了深入了解的客观学情。基于此,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西医诊治思维(疾病诊断、重症判断、生理病理、病程发展等)可以促进中医学生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内容的理解,增强中医文化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入西医诊治思维能够加强中医学生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专业知识的掌握,以促进学生中医辨治思维的建立;能够加强对西医临床资料的运用,以提升中医学生的临床胜任力。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作为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是奠定学生中医药扎实功底的必修书籍。如何让学生从零散的方证知识和条文的死记硬背过渡到对知识连贯性、系统性的掌握,即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革。笔者从自身多年《伤寒论》教学体会和临床实践出发,在强化学生解析、背诵原文的基础上,以《伤寒论》方证为抓手,以思维导图为联络工具,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知识和《伤寒论》条文通过思维导图的发散连图有机联系起来,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记忆,更能将各门课程知识有机连贯起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的中医临证思维模式,真正体现出《伤寒论》中医临床基础桥梁课程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提高了《伤寒论》的课堂教学质量,值得教学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1中医经典医著的地位和作用中医四大经典中《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提高课。《伤寒论》和《金匮耍略》均是古代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规律和《金匮要略》中的脏腑辨证规律是中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史就是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的发展史、完善史和创新史。《黄帝内经》中的3个主要理论系统与《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七大医学流派有着直接联系。《内经》的热病理论与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关系密切。伤寒学派主要研究《伤寒论》的学术理论及辨证论治规律,而《伤寒论》中所论述的伤寒又源于《黄帝内经》。同时,《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也源于《黄帝内经》。温病学派主要研究温热疾病的病因、病机、疾病发展规律及临床治疗、预防。温热类疾病未离开《昔帝内经》所提到的熟痛范畴.温痈的记裁始干《昔帝内经》.它的防治左《昔帝内经》中机有散在记栽。  相似文献   

15.
<正>《伤寒论》在中医学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伤寒论》中有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而这些文化负载词往往是体现其对人体生理、病理独特认识的重要词汇。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是《伤寒论》英译的重点和难点,对其处理方法是否得当将关系到整个文本的翻译质量。本文以罗希文《伤寒论》英译版本作为语料,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通过具体例证探讨《伤寒论》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医诊断学》是连接中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中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中医诊断学》临床模拟教学针对理论教学的不足,以建构主义认知理念为指导,采用情景设置构筑各种真实的临床问题,通过协作会话、合作学习解决各临床问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所学的理论与技能进行实际应用并深刻掌握、理解。《中医诊断学》临床模拟教学符合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成长,是现行《中医诊断学》课程体系的有益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7.
鉴于《伤寒论》及相关中医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我们对我校中医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对《伤寒论》及相关中医经典课程学习兴趣及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校中医专业学生多数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中医,普遍认为《伤寒论》非常重要,但是约20~30%的学生对中医经典热情不高。从学生的建议来看,临床见习、严格要求、教学方法改革为学生所期望。本调查为《伤寒论》及相关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工作改进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伤寒论》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和总纲领.因此,无论是古代的师承教育还是现代的学院教育,都把《伤寒论》作为中医教育的必修课程.在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中,《伤寒论》属于主干课程,是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伤寒论》的教学应该是通过对六经辨证体系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中医辨证思维,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被誉为"方书之祖",是所有学习中医的学子都必须努力学习的经典著作。从古至今,我们环顾在中医学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医家,无不对《伤寒论》有着很深的研究。《伤寒论》在很多方面对中医的临床都有着指导意义,本人对其中的顾护胃气原则尤为折服。"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顾护胃气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中医学术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的奠基之作,其主要运用六经辨证(即三阴三阳辨证)是对《内经》阴阳理论的进一步阐释与运用。正确认识其阴阳观,对中医养生与治病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试从阴阳的含义、相互关系、应用等方面对《伤寒论》中的阴阳观进行浅探,为学习与运用《伤寒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