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研究代谢产物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一种科学方法。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针灸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针灸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已成为传统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将代谢组学技术引入到针灸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必然。本研究从针灸与代谢组学的内在联系和代谢组学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两方面展开,随着针灸作用机制与代谢组学技术结合的深入研究,对于针灸理论和临床作用机制的诠释、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有效治疗关节炎类相关疾病,其机制可以用代谢组学进行分析。总结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和(膝)骨关节炎的代谢组学相关文献,基于代谢组学探讨针灸治疗在关节炎类相关疾病中的消炎镇痛的作用机制,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谷氨酸、酪氨酸、丙氨酸、花生四烯酸、丙酮酸、乳酸、脂质、糖类等小分子代谢产物水平高低变化都能说明针灸消炎镇痛的有效性。针灸治疗还可以抑制相关炎性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促进有抗炎作用的物质产生,刺激神经网络释放内源性阿片类物质,抑制信号传导通路等,达到消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Gao J  Liu XG  Yan XZ  Yu SG  Wu QF  Du HB  Liang FR 《针刺研究》2011,36(4):296-301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被日益广泛地运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但针对针灸作用规律与机制的代谢组学实验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鲜有文献报道。本文阐述了代谢组学在系统生物学中的独特优势,及其在现代中医药领域的广泛研究基础,探讨将代谢组学与中医、针灸契合的整体性、动态性等研究特点应用到现代针灸研究之中,对应用代谢组学解决临床研究中假针刺、时间针灸、针灸重大疾病及优势病种的机制研究、针灸处方配伍规律等现代针灸研究关键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针灸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用现代科技手段阐明针灸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成为世界传统医药研究的重点,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针灸与代谢组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成为必然。通过对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策略与技术及在针灸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等进行分析与论述,提出将代谢组学技术引入针灸学研究,对于发展针灸理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代谢组学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中的焦点,现代关于针灸以及代谢组学对原发性痛经的相关研究报道居多。但在国内外,对于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代谢组学研究较少,有待于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从针灸疗法的角度将代谢组学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发现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后的代谢产物有所变化,进而影响了某些代谢通路,推测这可能有助于阐明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脂质在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作为代谢组学的分支之一,脂质组学通过探究不同生理、病理状态或药物干预后整体脂质代谢的变化,从脂质代谢网络中寻找疾病的关键脂质标志物,从整体角度研究脂质代谢调控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药物作用机制。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作用的整体性,亟需发展适合中药复杂体系研究的科学方法揭示其药效物质、整体作用机制等科学内涵。基于脂质组学的系统生物学技术为中药复杂体系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该文主要就脂质组学方法技术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方法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是新近兴起的一种系统生物学研究手段,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反应生物体接受刺激时所作出的代谢物层面的变化,与中医整体观十分吻合,因此广泛用于中医中药学的研究中,在针灸学机制的研究中早已将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近年来针灸代谢组学的研究日趋增多,在揭示针灸作用机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故对现今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愿能为代谢组学广泛应用于针灸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针灸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和血浆环核菩酸含量的影响,我们观察了4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针灸前后的肥胖、脂质和植物神经功能的指标及血浆环核苷酸含量的变化。46例患者中39例为非肝阳上亢型(组1),7例为肝阳上亢型(组2)。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脂质代谢均呈异常,血浆 cAMP 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水平;组1和组2患者交感神经功能相反。针灸治疗肥胖取得良好的疗效,并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植物神经功能、脂质代谢和血浆 cAMP 水平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隶属于系统生物学。近年来,该方法在中医学领域研究颇多,尤其对针灸研究做出较多贡献,为探讨其在针灸学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促进针灸的现代化发展,该文通过搜索近5年国内外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PubMed有关针灸的代谢组学研究,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概况、代谢组学在腧穴作用规律中的应用和临床作用机制3方面进行综述,为将来针灸在实验及临床方面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吴丹  孟永海  杨炳友  孙延平  王秋红  匡海学 《中草药》2020,51(21):5405-5413
脂质组学是对生物体中脂质的种类、功能和代谢途径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比较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脂质代谢网络的变化,发现疾病或药物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机制。脂质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药的整体观及系统理论相契合,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有力工具。主要对脂质组学技术进行简述,总结近年来脂质组学技术在中药药效、作用机制和毒性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结合其他学科在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成果,为拓展脂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思路,推动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分析基于代谢组学针灸研究领域文献的基本信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检索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7年8月针灸领域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的文献,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MEDLINE。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 纳入文献67篇,其中英文文献11篇,中文文献56篇。文献包括综述类11篇(16.42%)、临床试验32篇(47.76%)、动物实验22篇(32.84%)与实验计划2篇(2.99%)。涉及疾病19种,以消化系统疾病为研究热点共25篇(包含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代谢组学检测技术主要是核磁共振技术35篇,检测样本主要为血浆28篇。结论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使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针灸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且起步较晚。先进的代谢组学技术与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相结合,才能够更加科学的解释针灸的作用机制,促进针灸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田琪  李肖飞  冯晔  牛蔚  任健 《中医药导报》2019,25(21):83-86
主要介绍脂质组学技术在癌症、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临床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脂质组学通过特定的方法系统地分析生物样品中的脂质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分子,进而解释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对信号传导、膜的构建、调控转录和翻译的影响,最终阐明脂质及其代谢途径与细胞、器官以及机体的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目前脂质组学技术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人尿液脂质组学研究,以期发现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的脂质生物标志物。方法采集辨证为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的尿液,同时采集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尿液,经真空冷冻干燥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进行脂质组学研究,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脂质组学模型,多元统计发现差异脂质代谢物,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差异脂质代谢物区分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诊断能力。结果健康志愿者与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尿液脂质组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OPLS-DA模型可有效区分两组样本,发现并鉴别了尿液中13种差异脂质代谢物。结论脂质组学是有效区分健康志愿者和痰瘀互结证患者的有效方法,差异脂质代谢物的发现有助于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朱黎霞  张英丰 《中草药》2016,47(22):3939-3943
脂质组学是代谢组学的新兴分支学科,亲水作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ILIC-MS)是脂质组学的新型研究手段。通过从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色谱、质谱条件建立及分析全程质控角度,阐明HILIC-MS在脂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操作要点、特殊优势及发展潜力,探讨其在脂代谢疾病中医药临床和科研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识别结肠组织的代谢模式,探讨针灸抑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 IBS-D)模型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45只SD大鼠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针灸组。模型组与针灸组采用急、慢性应激相结合方法制备IBS-D模型大鼠。针灸组在造模同时给予针灸“足三里”“关元”“内关”治疗,每日1次,共28日。通过观察稀便率、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和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 IL)-6、IL-1β含量及测定结肠转运功能评价肠道功能。利用TM广靶代谢组学技术对三组大鼠的结肠组织样品进行代谢轮廓分析,利用PCA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数据库筛选差异代谢物,利用KEGG找到富集代谢通路。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稀便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稀便率降低(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  相似文献   

16.
脂质不仅是细胞重要的信号分子,还参与调节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包括物质运输、结构支持、能量转换、细胞发育、分化和凋亡等。脂质组学是代谢组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通过比较不同生理状态下脂质代谢网络的变化,进而识别代谢调控中关键的生物标志物,最终揭示脂质在各种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大量研究表明,脂类代谢异常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脂质组学能揭示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脂类变化,找到异常的代谢通路,识别脂类生物标志物,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发展和治疗靶点的发现等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介绍了结构脂质和信号脂质在支气管肺炎、哮喘、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其中,结构脂质重点介绍了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鞘脂类,信号脂质主要包括类花生酸类如前列腺素类、凝血恶烷类、白三烯类、脂氧素、羟基二十碳四烯酸、异前列烷等。目前,脂质组学发展迅速,分析技术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脂质的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虎杖用于干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诱导BALB/c小鼠肺炎的脂质代谢网络的变化。方法:选取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RSV肺炎组、虎杖组3组,RSV肺炎组、虎杖组滴鼻给予RSV病毒诱导产生肺炎,虎杖组灌胃给予虎杖提取物给予治疗,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实验结束,取血浆测定其血浆中的脂质代谢物质。建立基于高效液相-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杂交质谱(HPLC-LTQ-Orbitrap-MS)的脂质代谢组学技术,表征3组小鼠血浆中脂质代谢轮廓的变化,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差异性化合物(P0.0.5),并对其差异化合物进行结构确定,阐明其可能调节的脂质代谢网络。结果:多变量数据统计结果显示,3组小鼠的血浆脂质代谢轮廓区分明显,受调控的脂质分子主要为磷脂酰胆碱、三酰甘油成分和磷酸化神经酰胺。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虎杖主要调节了磷脂代谢。结论:虎杖提取物通过调节磷脂代谢发挥抗RSV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黎霞 《中医杂志》2014,(8):650-653
借鉴系统生物学研究模式,探索以"脂质组学"为评测尺度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新方法,通过对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生物样本的比较进行脂质组学研究,阐明冠心病中医证候脂质代谢轮廓的异同,寻找不同证型的物质基础,为冠心病的证候客观化、定量化、证本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代谢综合征痰湿证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的代谢通路,探讨其内在的生物物质基础。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联用技术检测模型组和空白组生物样本血清的代谢轨迹,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PLS-DA)寻找各组代谢物差异,筛选潜在内源性标志物。结果发现与疾病相关的代谢物变化涉及氨基酸代谢17条,脂质代谢11条,磷脂代谢7条,碳水化合物代谢6条,氧化应激损伤3条,能量代谢3条,胆汁酸代谢2条。结论代谢综合征痰湿证生物模型存在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胆汁酸代谢、氧化应激、磷脂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紊乱,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有助于揭示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的微观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2019,(9)
目的探讨复方阿胶浆改善溶血性贫血的代谢调控机制。方法乙酰苯肼建立大鼠溶血性贫血模型,1周后给予复方阿胶浆(6 mL/kg),1次/d,持续2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液学常规指标,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产物变化及其规律,结合MetPA通路分析探索其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体质量、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显著升高(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乳酸、脂质、N-乙酰糖蛋白、谷氨酸含有量升高,谷氨酰胺、甘磷酸胆碱、β-葡萄糖、甘氨酸、精氨酸、α-葡萄糖含有量降低。给药后,乳酸、脂质、N-乙酰糖蛋白、谷氨酸、谷氨酰胺含有量回调,差异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调控脂质、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结论复方阿胶浆可改善溶血性贫血,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等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