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献国 《中医杂志》2007,48(2):184-184
答: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又称溃疡病,本病是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其形成和发展与酸性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所以称为消化性溃疡,由于溃疡出现在胃与十二指肠,故又称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属于“胃脘痛”的范畴,多为感受寒邪,病邪犯胃,或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中焦虚寒所为,理气止痛为常用方法。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等疾病。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本病多由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或不洁损伤脾胃,郁怒伤肝,肝气犯胃,以及久病或劳倦过度、脾胃受损等原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气机不畅,最终造成“不通则痛”。老师认为,对于胃脘痛的辨证,首先应辨明其寒、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疾病,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其临床表现以"胃痛"为主,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据临床观察,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饮食不节,寒热失调;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或素体虚弱,感受外邪,邪气直中脾胃,缠绵不去.日久胃络瘀阻,气机不畅,引起胃脘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吞酸,甚至呕血或大便色黑、便血等证.西医诊断本病,主要根据病史、症状、便隐血试验、X线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辨证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玉萍 《光明中医》2008,23(5):685-68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的一组非常常见的症候群,包括嗳气、上腹部或胸部胀闷或烧灼样疼痛等;进食后往往上症有所加重。此外,还有厌食、恶心、排泄不畅以及焦虑、或抑郁等神经系统证候,但是通过检查却找不到消化性溃疡或肿瘤等器质性病变。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痞满”、“胃脘痛”等证。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金花 《光明中医》2008,23(12):2082-2084
消化性溃疡(PU)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总结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胃痛”、“心痛”、“吞酸”、“嘈杂”、“呃逆”、“呕吐”等范畴。具有病程长,反复难愈等特点。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和认识有了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概况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以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为特点。属中医“胃院痛”、“痞满”范畴,笔者自拟胃复康方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3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病机探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消化性溃疡以上腹反复疼痛、消化道黏膜、肌层和 /或浆膜层受到损害为特征 ,传统医学属“胃痛”、“胃脘痛”范畴。随着中医现代化的发展 ,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但对其病机的认识仍停留在“胃气郁滞 ,胃失和降 ,胃之气血瘀滞不通 ,不通则痛[1] ”上。为深入研究消化性溃疡 (胃体溃疡 )病的治疗 ,笔者从消化性溃疡的病机着手 ,作一简要探讨。1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溃疡好发于胃体小弯、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 (胃底、胃大弯少见 )。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 ,慢性周期性发作 ;常见于空腹…  相似文献   

8.
单兆伟治疗复发性消化性溃疡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镔 《北京中医》2003,22(2):16-17
单兆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任医师。单老师擅长脾胃病诊治 ,多年来致力于消化性溃疡抗复发的临证治疗与研究 ,疗效满意。现将单老师治疗复发性消化性溃疡的经验介绍如下。1 虚实夹杂为标 ,脾气虚弱为本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 ,有时类似“吐酸”、“嗳气”等证 ,现统称“胃疡” ,临床多按胃脘痛进行辨证治疗。单老师认为 ,其病因主要有情志所伤、饮食劳倦等 ,病亦在胃 ,与肝脾密切相关。忧思恼怒 ,七情刺激 ,肝失疏泄 ,横逆犯胃 ;或脾气郁结 ,纳化失常 :或饮食不节 ,或饮食偏…  相似文献   

9.
胃脘痛系指上腹部反复疼痛,同时伴有胀闷、暖气、呕逆不食或泛酸、大便黑等证。多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等病。根据胃脘痛的病因病理,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或失调,损伤脾胃,肝气乘虚横逆,以及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  相似文献   

10.
何世东  董明国 《新中医》1998,30(2):37-38
康尔胃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观察何世东董明国主题词消化性溃疡/预防和控制@康尔胃/治疗应用抗溃疡药(中药)/治疗应用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是现代医学有待解决的难题,我们在系统治疗溃疡病基础上,研制成新型抗溃疡复发中药“康尔胃”冲剂,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11.
张淑瑛 《陕西中医》2001,22(7):421-421
消化性溃疡是指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的部位的慢性溃疡(局部出现了疮疡、糜烂、肿胀或 出血等病变)。由于溃疡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肠,故 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在中医证候学中属于“胃脘痛”、“泛酸”、“胃胀满”等范畴,以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常见的有“肝胃不和”、“寒入胃肠”、“阴虚胃热”、“肝郁化火”、“湿阻中焦”、“血瘀”、“脾胃虚寒”七型,各型均可导致胃肠发生疮疡、糜烂、肿胀或出血等病变。临床当标本同治,在治疗病因的同时,加用乌及贝散(汤)以达除湿制酸、止血敛疮、缓急止痛之目的。 1药物组…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疗效观察南县中医院(413200)陈咏玲,赵绍华,许少春主题词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疗法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病、多发病。大多病程长,易复发,属祖国医学“胃院痛”范畴。近年来我们采用“胃疡速平Ⅰ号方”加西米替丁治疗...  相似文献   

13.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吴滇主任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消化性溃疡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其病因病机多由于脾胃虚弱,湿热郁滞,气机不畅。所以治疗上当清化湿热、调畅气机、健脾益气兼以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4.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7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卿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93-594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指胃和十二指肠的圆形或卵圆形组织缺损。它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名为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之一。本病以上腹痛、吐酸、嘈杂、呕吐为主症,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笔者自2006年至2008年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方法治疗73例,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荣华 《养生月刊》2014,(10):880-881
消化性溃疡通常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10%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般说来,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有某些特点,其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有以下“九多”。  相似文献   

16.
马惠芬  井巧玲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59-1759
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近年来用西药抑酸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对消化性溃疡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其不足之处为见效慢、疗程长,相对治疗费用过高。为探索短疗程、高疗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奇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81-1082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消化道疾病,是胃肠黏膜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以下的病变。主要发生于胃、幽门或十二指肠球部。发生在胃为胃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则为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等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所以称为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18.
临床观察发现,一些消化系疾病如慢性胃炎、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等,往往同时伴有咽部疾患,或轻重不等的咽喉症状,笔者称之为咽胃同病[1]。咽胃同病的发生,多因脾胃湿热,循经上扰;或痰气交阻,咽部不利;或阴津舌虚,咽胃失润,或肝郁犯胃,胃气上逆;或久病迁延,...  相似文献   

19.
宋应西 《河南中医》2006,26(8):70-70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属中医“胃疡”范畴。笔者经过近几年临床观察,认为消化性溃疡与血瘀关系密切,从瘀论治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疗效。1血瘀为基本病理变化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的上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是一种顽固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等特点,与普通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所区别。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脾胃虚寒、肝气犯胃、湿热中阻、肝胃郁热四型,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