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玉屏风散及其有效组分抑制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的过程是否与PI3K/Akt/mT OR信号通路相关。方法 在体外用细胞计数CCK-8(cell counting kit-8)方法观察玉屏风散对P815肥大细胞是否有抑制其存活性的作用;用胰蛋白酶(1μg/mL)刺激P815肥大细胞的方法建立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β-Hex)、组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3、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等相关细胞因子释放浓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I3K)、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 OR)及其磷酸化水平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PI3K、Akt、mT OR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量变化。结果 玉屏风散浓度为25μg/mL以下时对细胞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2.5μg/mL、25μg/mL时玉屏风散能有效抑制β-Hex、组胺的释放及IL-4、IL-13、PAF的分泌(P0.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玉屏风散有一定抑制PI3K、Akt、mT OR的磷酸化作用(P0.05); qRT-PCR结果显示其能降低PI3K、Akt、mT OR的表达(P0.05)。结论 玉屏风散对肥大细胞脱颗粒活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 OR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防风醇提物对肥大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2(PAR-2)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索防风抗过敏的新机制。方法:用胰蛋白酶刺激P815细胞的方法建立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防风高、低剂量组(0.02,0.01 g·m L~(-1)),药物作用6 h后,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组胺,白细胞介素-4(IL-4),IL~(-1)3水平,Western blot,RTPCR检测PAR-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组胺,IL-4,IL~(-1)3含量及PAR-2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防风醇提物在体外抑制肥大细胞组胺,IL-4,IL~(-1)3含量及PAR-2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P0.01)。结论:防风醇提物可能通过抑制PAR-2表达,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且选择性减少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继而抑制肥大细胞"瀑布效应",达到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知母皂苷(SAAB)对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体外获取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PMC),MTT观察SAAB对RPMC毒性作用;利用Anti-DNP Ig E诱导RPMC脱颗粒,观察SAAB对RPMC脱颗粒率的影响;酶联法检测肥大细胞组胺释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肥大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TNF-α和IL-6的表达。结果 SAAB在25~100μg/L对RPMC没有毒性作用,体外anti-DNP Ig E明显促进RPMC组胺,TNF-α和IL-6的释放,诱导Akt磷酸化和提高TNF-α和IL-6的合成,SAAB高(200μg/L)、中(100μg/L)浓度明显抑制肥大细胞组胺,TNF-α和IL-6的释放,并抑制Akt磷酸化和降低TNF-α和IL-6的合成(P0.05)。结论知母皂苷通过降低肥大细胞炎症相关因子合成和释放调控过敏性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对荨麻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荨麻疹的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阳性药物组,每组8只。采用皮肤被动过敏反应制备荨麻疹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曲池""血海""足三里",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强度1 mA,1次/d,每次20 min,连续7 d;阳性药物组予氯雷他定(1 mg·kg~(-1)·d~(-1))灌胃,连续7 d。观察4组大鼠背部皮肤组织所出现蓝斑的直径;腹腔肥大细胞悬液涂片观察脱颗粒情况;ELISA法检测腹腔TNF-α、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腹腔肥大细胞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大鼠背部皮肤未出现蓝斑,模型组大鼠背部皮肤出现直径较大的蓝斑,两组蓝斑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阳性药物组蓝斑直径较模型组明显缩小(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及TNF-α、IL-6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阳性药物组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及TNF-α、IL-6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肥大细胞p-ERK、ERK、p-JNK、JNK、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肥大细胞p-ERK、p-JNK、JNK、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阳性药物组肥大细胞p-ERK、p-JNK、JNK、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电针组比较,阳性药物组肥大细胞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抑制荨麻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而发挥抗过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肥大细胞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TNF-α、IL-6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安Ⅰ号方含药血清对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大鼠嗜碱性粒细胞(RBL-2H3)活化脱颗粒的影响及对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脾酪氨酸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Lyn/Syk/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制备肠安Ⅰ号方含药血清,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肠安Ⅰ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组,每组10只,给药剂量:空白组给予10 mL·kg~(-1)蒸馏水灌胃,肠安Ⅰ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15,2.30,4.60 g·kg~(-1)药液灌胃,给药体积10 mL·kg~(-1),1次/d,连续灌胃7 d。细胞分组:空白组,予正常大鼠血清;模型组,予正常大鼠血清;酮替芬组,予正常大鼠血清+30μmol·L~(-1)酮替芬。肠安Ⅰ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予肠安Ⅰ号方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建立IgE介导的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模型,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进行肥大细胞计数;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脱颗粒β-氨基己糖释放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组胺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yn/Syk/MAPK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对于细胞活化脱颗粒,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β-氨基己糖释放率显著升高(P0.01),脱颗粒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肠安Ⅰ号方含药血清各剂量组细胞β-氨基己糖释放率显著下降(P0.01),细胞脱颗粒率明显下降(P0.05)。对于活性介质释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上清组胺,MCT,TNF-α及MCP-1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肠安Ⅰ号方各剂量组细胞上清组胺,MCT,TNF-α及MCP-1含量均显著减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Lyn和Syk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肠安Ⅰ号方各剂量Lyn,Syk及ERK1/2,JNK及p38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肠安Ⅰ号方含药血清通过下调RBL-2H3细胞活化上游信号通路关键蛋白Lyn,Syk和下游ERK1/2,JNK及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抑制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减少组胺,MCT,TNF-α及MCP-1等活性介质释放,这可能是其抑制肥大细胞活化,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内脏高敏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肺转移前微环境体外模型,观察S1pr1-stat3信号通路在模型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同时验证双参颗粒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构建小鼠Lewis肺癌细胞和原代骨髓细胞共培养模型,并用S1pr1激活剂SEW2871干预髓系细胞分化的过程,观察相关蛋白MMP9、Lox、Version及Fibronectin的表达情况,并检测模型中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细胞的分化情况及双参颗粒对模型的干预效果。结果:S1pr1可以明显促进肺转移前微环境体外模型的成熟构建,S1pr1-stat3是该模型成熟的关键信号通路,双参颗粒不仅显著降低模型中该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对微环境成熟的关键蛋白的表达也具有抑制作用,还可显著降低该信号通路相关的骨髓细胞向MDSCs细胞的分化(P0.05),同时对转移前微环境中部分肿瘤源性细胞因子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双参颗粒通过抑制S1pr1-stat3信号通路及部分肿瘤源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肺转移前微环境模型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的止痒作用,初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将其开发为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提供一定的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右旋糖酐所致的小鼠皮肤瘙痒模型和4-氨基吡啶(4-AP)诱发的小鼠瘙痒模型,观察甘草总黄酮对两种皮肤瘙痒模型的影响。另分别在不同模型中观察其对皮肤组胺含量、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肥大细胞脱颗粒、迟发型超敏反应等的影响,综合评价甘草总黄酮的止痒作用。结果甘草总黄酮对药物所诱发的小鼠皮肤瘙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抑制4-AP所诱发的小鼠皮肤组胺释放;对抗组胺所致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对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和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甘草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可能与抗组胺及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姜黄消痤搽剂的抗过敏、止痒作用。方法用卵白蛋白(OA)免疫豚鼠造成过敏模型,观察姜黄消痤搽剂对OA所致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在豚鼠腹腔注射OA致敏,观察姜黄消痤搽剂对OA引起的豚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以4氨基吡啶诱发小鼠舔体反应,观察姜黄消痤搽别对舔体反应的影响;以组胺使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观察姜黄消痤搽剂对通透性的影响从而观察姜黄消痤擦剂的抗过敏、止痒作用。结果姜黄消痤搽剂显著抑制OA所致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显著抑制OA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显著抑制4氨基吡啶诱发的小鼠舔体反应;显著抑制组胺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结论姜黄消痤擦剂时多种动物模型有抗过敏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固本抗敏方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根据体重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组(7只)、固本抗敏方低、中、高剂量组(各7只)和氯雷他定组(6只)。采用皮下注射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混悬液构建荨麻疹模型,观察固本抗敏方对模型小鼠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影响,测定脾指数、胸腺指数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干扰素-γ(INF-γ)、IL-4及IL-10表达量。结果模型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明显,各给药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数显著降低,脾指数、胸腺指数和血清中IgE水平显著降低(P0.01),固本抗敏方不同剂量组血清中IL-4表达量显著降低、INF-γ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固本抗敏方可通过下调血清中IgE表达量,升高INF-γ表达量,减少IL-4分泌,进而抑制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稳定肥大细胞,以达到防治荨麻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椒方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P2)、川椒方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共7组,观察川椒方含药血清对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rat basophilic leukemia,RBL-2H3)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川椒方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组按筛选所得浓度和作用时间每孔分别给予含药血清40μL;PP2组于加抗原前30 min给予终浓度为1μM的PP2 40μL;阴性对照组于加抗原前2h给予10%空白血清40μL,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4、TNF-α的分泌量,Real-Time PCR检测IL-4、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明显(P0.01);RBL-2H3细胞分泌IL-4和TNF-α增多(P0.01);IL-4和TNF-α mRNA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川椒方各浓度组和PP2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明显抑制(P0.01);RBL-2H3细胞分泌IL-4和TNF-α减少(P0.01);IL-4和TNF-α mRNA表达下降(P0.01),且川椒方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脱颗粒,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可能是川椒方治疗变应性结膜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玉屏风颗粒对慢性荨麻疹(CU)大鼠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及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炎症轴的干预机制。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取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0.9 mg·kg~(-1)·d~(-1)),玉屏风颗粒高、中、剂量组(4.05,2.7,1.35 g·kg~(-1)·d~(-1))。运用腹腔注射卵白蛋白与氢氧化铝悬液和百白破疫苗进行致敏复制CU大鼠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免疫组化(IHC)检测皮肤组织IL-23,IL-17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皮肤组织IL-23,IL-17 mRNA转录水平。结果:玉屏风颗粒可显著改善CU大鼠皮肤真皮水肿、胶原束距离增宽、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同时可减轻CU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U大鼠皮肤的IL-23,IL-17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颗粒能显著下调CU大鼠皮肤的IL-23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评分(P0.05,P0.01),以高剂量组疗效最佳;玉屏风颗粒对IL-17无显著调控作用。结论:玉屏风颗粒可显著减轻CU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改善真皮水肿、浆液性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23促炎细胞因子分泌而改善CU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张志鑫  李彦杰  秦合伟  任锟  邢若星  韩磊 《中草药》2017,48(17):3575-3581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研究黄芪甲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细胞实验中,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黄芪甲苷组、康士得组、雷帕霉素组以及si RNA组。分别用黄芪甲苷含药血清、Akt抑制剂康士得、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及mTOR-si RNA体外处理RAW264.7细胞48 h,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自噬体的变化,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LC3-II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ELISA检测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体内实验采用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横截面病理损伤程度;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中Akt、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含药血清组和各抑制剂组细胞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自噬体明显增多(P0.05),LC3-II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Akt及mTO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巨噬细胞分泌的IL-10明显降低,而分泌的IFN-γ显著增加(P0.05)。小鼠主动脉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组小鼠血管各层结构正常,排列整齐,局部有小灶性的钙化颗粒物沉积,病变轻、斑块小,泡沫细胞和脂质减少,弹力板基本完整,病变程度明显较轻,并较各抑制剂组轻。黄芪甲苷组小鼠主动脉组织Akt、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低(P0.05)。结论黄芪甲苷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机制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疆-枝蒿治疗I型过敏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研究新疆-枝蒿总醇提物Q1、乙酸乙酯萃取物Q2、水溶部位Q3和正丁醇萃取物Q4对肥大细胞脱颗粒和IL-4、TNF—α分泌的影响。采用小鼠脾淋巴细胞模型,研究新疆一枝蒿对THIfrH2细胞平衡状态的影响。结果Q3(48.95%)、Q4(66.46%)对原代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更强,Q4对IL-4、TNF—α分泌的抑制作用强于Q3。并且,Q4可同时下调TH1(IFN-γ)和TH2(IL-4)型细胞因子,但对TH2型细胞因子的下调作用更明显,从而维持THI/TH2细胞的动态平衡。结论新疆-枝蓠具有-定的抗I型过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IL-4、TNF-α的分泌,维持THlfrH2细胞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蛇床子活性成分R2止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蛇床子活性成分R2的止痒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R2软膏对磷酸组织胺致痒,4-氨基吡啶(4-AP)致小鼠皮肤瘙痒,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及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小鼠迟发超敏反应的影响。通过测定小鼠注射4-AP后皮肤与血中组胺的含量,并利用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探讨其止痒作用机制。结果Rz可显著提高磷酸组织胺对豚鼠的致痒阈,抑制由4-AP所引起的小鼠皮肤瘙痒反应,对抗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抑制小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及抑制由DNCB所诱发的小鼠迟发超敏反应。研究表明№具有抗组胺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结论R2具有止痒、抗炎、抑制Ⅰ、Ⅳ型变态反应作用,其机制与抗组胺、稳定肥大细胞膜及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积雪草苷对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中α-actinin-4、synaptopodin蛋白及ERK/JNK通路的影响。方法:1)MTT法检测积雪草苷对足细胞及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活力的影响。2)选用1μmol/L阿霉素制造足细胞损伤模型,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足细胞α-actinin-4、synaptopodin蛋白表达。3)免疫荧光检测足细胞骨架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JN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低浓度积雪草苷(10~80μg/mL)对足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而高浓度积雪草苷(80μg/mL)可降低足细胞活力;2)阿霉素体外可损伤足细胞,降低足细胞活力;积雪草苷浓度依赖性地减轻阿霉素对足细胞的损伤,增加足细胞活力;阿霉素体外可增加足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4的表达,减少足细胞骨架蛋白synaptopodin的表达,而积雪草苷可下调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α-actinin-4蛋白表达,上调阿霉素抑制的足细胞synaptopodin的表达;3)阿霉素(1μmol/L)能升高ERK、JNK的磷酸化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雪草苷预处理细胞后,能够有效遏制阿霉素诱导的ERK活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却不能抑制阿霉素诱导的JNK信号通路中JNK的活化。结论:积雪草苷预处理细胞后可能通过遏制阿霉素诱导的ERK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阿霉素对足细胞骨架的损伤作用,从而改变了α-actinin-4、synaptopodin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20,(10)
目的探讨大戟大枣汤含药血清通过PI3k/Akt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大戟大枣汤高、中、低剂量组及阴性组的含药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吖啶橙-溴乙锭染色观察大戟大枣汤含药血清作用对细胞形态学的变化,Hoechst333342/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戟大枣汤含药血清联合LY294002对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戟大枣汤含药血清作用后细胞贴壁能力下降、形态变得圆润、数量减少。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大戟大枣汤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增高(P0.05,P0.01),PI3k、p-Akt、p-FoxO3a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大戟大枣汤含药血清联合LY294002作用后,细胞中p-Akt、p-FoxO3a蛋白表达较单独使用大戟大枣汤含药血清更低。结论大戟大枣汤含药血清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MCF-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麻杏石甘汤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测定法检测麻杏石甘汤在体内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体外实验先制备麻杏石甘汤的含药血清,然后将其加入致敏的RBL-2H3细胞中,观察麻杏石甘汤对RBL-2H3细胞脱颗粒及其他炎性物质的影响。结果:麻杏石甘汤药物血清能明显抑制RBL-2H3细胞脱颗粒,并能抑制RBL-2H3细胞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因子4。结论:麻杏石甘汤的抗过敏作用与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及炎性物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芒针对急性脊髓损伤炎症反应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PI3K/Akt和MAPK/ERK信号转导途径是否参与芒针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芒针促脊髓损伤修复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1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30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大鼠脊髓中度损伤模型,A组为假手术组,不予以损伤脊髓及芒针治疗;B组造模后不予以芒针治疗;C组造模后采用芒针治疗;D组造模前0.5 h鞘内注射LY294002,造模后采用芒针治疗;E组造模前0.5 h鞘内注射PD98059,造模后采用芒针治疗。分别采用BBB评分检测大鼠的自发活动;ELISA检测炎性因子TNF-?、IL-6、IL-1?、NF-?B的含量;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程度;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阳性细胞水平;Western印迹分析p-Akt和p-ERK在脊髓组织的表达,RT-PCR分析Cyt-C和Caspase-3在体内的表达。相对的下行Akt和ERK信号通路通过LY294002和PD98059特异性抑制剂处理分析在体内的抑制作用。结果炎症反应和PI3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的神经元凋亡参与了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损害,芒针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与Bax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减少及Bcl-2蛋白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增加有关。芒针治疗能改善大鼠的运动功能,PI3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中p-Akt和p-ERK的激活,通过下调Bax蛋白和Bcl-2表达上调,抑制了线粒体凋亡途径关键因子Cyt-C的表达。TUNEL法检测并抑制激活神经元凋亡的Caspase-3的级联。PI3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和PD98059的应用抑制了p-Akt和p-ERK的表达。结论芒针促脊髓损伤修复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炎症反应和PI3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通过下调Bax蛋白和Bcl-2表达上调以及抑制线粒体途径诱导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舒宁康水提液抗过敏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宁康水提液对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的影响,研究其抗过敏作用.方法:以卵蛋白(OVA)为致敏原,在OVA质量浓度为40 mg·L-1作用30 min条件下,观察舒宁康0.1,1,10 g·L-1在体外对致敏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其释放组胺量的影响.结果:以色甘酸钠为阳性对照,舒宁康水提液具有明显的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模型组、舒宁康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脱颗粒率分别为(47.53±5.57)%,(25.11±2.56)%,(35.71±6.99)%,(47.11±4.26)%,(22.87±6.52)%;舒宁康水提液对组胺的释放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舒宁康水提液高、中、低组及阳性对照组的抑制率分别为16.85%,20.06%,6.58%,16.85%.结论:舒宁康水提液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为将其开发成抗敏中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改善哮喘豚鼠气道重塑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苏黄止咳胶囊低、中、高剂量组(1.5、3、6 g/kg),阳性对照组(沙丁胺醇,5 mg/kg)。除正常组外,各组豚鼠均腹腔注射1 mg/mL卵清白蛋白(OVA)和10 mg/mL Al(OH)_3混悬液1 mL,同时以1%OVA雾化致敏,隔天刺激1次制造哮喘模型,连续给药2周。末次给药后1 h,检测豚鼠的咳嗽潜伏期,HE染色分析豚鼠气管及肺组织病理形态,ELISA测定肺组织中白介素IL-4、IL-5和组胺水平,immuno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相关蛋白变化,离体实验观察苏黄止咳胶囊对豚鼠支气管舒张率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苏黄止咳胶囊(125、250、500μg/mL)和阳性对照组(氨茶碱,50μg/mL)对组胺诱导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RBSMCs)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影响,immunoblot法检测其对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蛋白激酶(Akt)、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苏黄止咳胶囊延长哮喘豚鼠的咳喘潜伏期,改善气管平滑肌增厚、肺组织炎症及肺组织IL-4、IL-5、组胺水平;改善离体豚鼠支气管舒张率;有效抑制RBSMCs细胞增殖,改善PCNA、JAK2、STAT3、Akt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结论苏黄止咳胶囊通过影响JAK/STAT信号通路来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抑制RBSMCs细胞增殖,改善支气管平滑肌增生,缓解气道重塑,从而发挥较好的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